分享

(2)济世堂中医

 豫西南客的书馆 2014-02-11
    古人传授指针点穴功夫,门户规剧很严,首先是门户之见,如果初学者来本门学功夫,就不能学其它门派的功夫。第二是初学者要经的住考验,入门首先考验初学者的人品,德性,悟性,其次考验初学者是否可靠,能否吃苦耐劳,勤奋好学,不耻下问。还要求初学者,遵纪守规,智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言等。
    指针点穴的初学者大体要经过三关的训练,第一关要经过指针点穴指破千层纸训练,训练前要经过中药浸泡手指掌关节,然后待关节灵活性增加后,就开始以拇指抵住中指关节,食指压住中指关节,在千层纸上点打来训练指针点穴的刚力。要求是侵泡手指掌关节半个时辰后,练习指破千层纸。第二关刚力训练,要用掌击长约一尺,宽约半尺的铁砂袋,铁砂袋中的铁砂是用中药浸泡过的,当练功者在掌击铁砂袋时就能闻到中药的味道。
    据有关资料显示,练指破千层纸的中药方剂共三个,方一是很普通的中药方,方一共8味中药其中有两位是粉剂,起封时将粉剂倒入容器内,搅拌之后即可应用。其它中药即为红花30g、三七15g、透骨草30g、乳香15g、没药15g、丝瓜络一条,将上述中药用高度白酒一起装入容器中,用泥土封闭20天,拆封即可应用。
阅读(1) ┆ 评论(0) ┆ 转载(0) ┆ 收藏(1)
    指针点穴是以指代针,在人体经穴点打的一种特殊按摩技能,指针点穴法是通过内外兼修,外练刚力,内练柔力,实用时可达手指刚柔并用的效果。
    指针点穴指法灵活手法独特,穿透力强,深度可达到深层肌体组织,局部点穴后皮肤红润、光泽,可改善皮肤的表面光泽度,还可以达到通经活络,宣通气血,疗病拔苦的作用。
    指针点穴法训练严格,从古代就传承,指破千层纸,力从砂中来,柔从腹内练,功到两手合的训练方法。古人通过上述传承家规,训练出许多的指针点穴爱好者,使这些古老而又实用的技能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古代训练指针点穴最初是考验初学者的耐力,并有一定的家规管理来约束初学者,当然做任何事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有许多初学者仍受不了这些痛苦、无奈和烦人的家规及管理就半途而废,无功而返了,这些初学者真正成了古语所讲,学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寥寥无几。也可称为学“易”者,学“易”者癫,人在其中
阅读(10) ┆ 评论(1) ┆ 转载(3) ┆ 收藏(3)
 3、合谷
    归属:手阳明大肠经
    位置:拇指与次指之间,靠近第二掌骨挠侧取穴。
    取穴:握拳拇指与食指相交最高处取穴。
    作用: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注治:感冒发热、面瘫、咽炎、牙痛、偏瘫、神经衰弱、小儿惊风、风疹、颈肩痛、手指关节失灵。
    针法:直刺0,5至1寸  温灸3一5壮。
    操作:直刺强刺激。
    回阳九针法除上述讲的经穴外,还有许多在十四经穴上的穴位也可以治疗癔病,精神欠佳、狂癫、抽搐、精神分裂症、晕厥、休克等,如:十宣、指甲根、金津玉液、印堂、百会、八邪、四缝,这些穴位均可以和回阳九针法的穴位相互配伍,也可以单穴单用。
    这些穴位都可以起到醒脑通络、安神定志、驱邪回神、救君生死的作用。因此针灸疗法,是一门中医学中的独特而又技术深奥的学科,需认真学习,心领神会,不断总结,才能在临床上发挥作用,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
      
阅读(3) ┆ 评论(0) ┆ 转载(0) ┆ 收藏(0)
组穴方二
 1、涌泉
    归属:足少阴肾经。
    位置:在足底足心部。
    取穴:足底中央前,第二第三跖骨之间。
    作用:醒脑开窍注治:中风休克,狂癫,癔病,眩晕,精神欠佳,舌干咽痛,昏迷,室息,失音失眠。
    针法:直刺0,3至0,7寸,温灸3一5壮。
    操作:提插捻转述度均匀。
 2、太溪
    归属:足少阴肾经。
    位置:足部内踝尖后方凹陷处。
    取穴:内踝骨与足跟腱处取穴。
    作用:滋补肾阴。
    主治:肾炎、遗尿、遗精、月经不调、阳痿、耳聋、耳鸣、脱发、腰痛、喘息、下肢瘫痪、足根痛、足底痛。
    针法:直刺0.5-1寸,温灸3-5壮。
    操作:捻转提插要
阅读(3) ┆ 评论(0) ┆ 转载(1) ┆ 收藏(0)
    回阳九针法系明代高武医所讲,其原文为;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通过对上述九穴进行针灸疗法,来调理和恢复人体生理机能失常现象,以求体内气血畅通,达到防病治病的。
    回阳九针法,主要针对某些急性发作的病症,实施九穴针法,如:突然晕厥不省人事,持续昏迷不醒,四肢强厥冷,口噤不开,牙关紧咬,不能言语,署邪入侵晕厥,精神分裂症,癔病,精神欠佳,纳呆,阳气脱失等。
    回阳九针法所选之穴,可以三穴组合也可单穴应用,或任选一穴配伍正经或奇经其它之穴均可。其主要目地是根据病人的病情情况,给予合理而又适当的针法处理技巧。
组穴方一
 1、哑门:
    归属:十四经督脉。
    取穴:项后正中入后发际五分。
    取穴:在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斜方肌中央。
    作用:醒脑安神。通窍活络。
    主治:聋哑,舌强难语,中风瘫痪,头痛背强,头脑不清,癔病,头痛头晕。
    针法:直刺1寸,注意此穴不
阅读(1) ┆ 评论(0) ┆ 转载(0) ┆ 收藏(0)
9、九刺劳宫钻鬼窑
    主治:精神狂躁、癔病疯癫、中风不语、精神纳呆、呕吐不止、手指麻木、手掌失灵。
    作用:清心泄热、安神定志、祛邪安神。
    针位:直刺3-5分许,温灸2-3壮。
10、十刺上星登鬼堂
    主治:头痛、颜面充血、头项痛、头目眩晕、头额前痛、眼病、鼻塞不同、鼻流清涕等。
    作用:散风祛湿热、通窍安神。
    针位:毫针微向下刺3分至0.5寸,温灸3-5壮。
11、十一鬼藏取会阴,玉门头上刺娇娘
    主治:经血不调、痛经、赤白带下、妇科疾病、癫狂、狂躁不安、小腹痛等。
    作用:调经血、养血安神。
    针位:毫针直刺1-2分许,禁温灸。
12、十二曲池淹鬼腿
    主治:上肢不遂、肘痛无力、热邪不退、丹毒、流感、荨麻疹、腹痛痢疾、高血压等。
    作用:祛风解表、调和营卫。
    针位:毫针直刺1.5-2寸,灸4-5壮。
13
阅读(16) ┆ 评论(0) ┆ 转载(0) ┆ 收藏(0)
针灸按摩之孙思邈十三鬼穴释解(中)
 3、鬼垒三针为隐白
    主治:月经不畅、月经过多、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癔病、狂癫、下肢厥冷、宫寒不孕、血虚等。
    作用:养血安神、补气血、养经血。
    针位:毫针针尖向上微斜刺2-3分或点刺放血,温灸3-5壮。
 4、鬼心四刺大陵岗
    主治:胸肋痛、心悸失眠、狂躁、惊恐、心烦热、胃脘痛、呕吐、精神癔病、腕关节痛等。
    作用:镇静安神、宽胸理肺、调脾养胃。
    针位:毫针直刺或微斜3-5分许,温灸3-5壮。
 5、申脉五针通鬼路
    主治:后头痛、头目眩晕、癫狂、精神分裂症、中风不语、下肢痿痹
阅读(9) ┆ 评论(0) ┆ 转载(0) ┆ 收藏(0)
原文:
    百邪为疾状癫狂,十三鬼穴须推详,一针鬼宫人中穴,二针鬼信取少商,鬼垒三针为隐白,鬼心四刺大陵岗,申脉五针通鬼路,风府六针鬼枕旁,七针鬼床颊车穴,八针鬼市闹承浆,九刺劳宫钻鬼窟,十刺上星登鬼堂,十一鬼藏会阴取,玉门头上刺娇娘,十二曲池淹鬼腿,十三鬼封舌下藏......
释解:
    十三鬼穴是孙思邈运用针灸治疗百邪、精神失常、安神定志、醒脑开窍、治疗顽疾一种特殊的针刺疗法,其内涵深透,疗效之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临床体验。
 1、一针鬼宫人中穴
    主治:突然昏迷、不省人事、中风、休克、癫狂、面部肿胀、面瘫、晕厥、风瘫等症,此穴为常用急救穴位。
    作用:该穴具有开窍醒脑、镇静安神、救君速醒之功效。
    针位:毫针唇斜15度,针尖向上针刺三分或点刺放血。
 2、二针鬼信取少商
    主治:扁桃体炎、腮腺炎、咳嗽、中风、晕厥、脏躁症。
    作用:清肺利咽、昏厥速醒、镇静安神。
    针位:毫针针尖向上,
阅读(8) ┆ 评论(0) ┆ 转载(0) ┆ 收藏(0)
小儿惊厥
    病症:小儿惊厥症一般5岁以下小儿最为常见,该病起因是小儿因五脏娇嫩,特别是外感风邪,实遭惊吓就会造成高热、咳嗽、鼻流清涕、头痛、喉咙肿大、四肢抽搐、双目上翻、牙关紧咬或发际竖起、婴幼儿便绿、颈项后强翻、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困倦沉睡等,中医讲惊恐伤肾,肾主生长,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二阴。
    治则:镇惊安神
    1、点压、点推、点摩百会穴、风池穴、风府穴各80次。
    2、掐十宣穴,指甲根穴每穴30次。
    3、小儿伏卧提捏肩部斜方肌,左右提捏30次。
    4、用点分法点分脊柱两侧50次,用掌根擦法擦脊柱两侧50次。
    5、用拇指摩法揉摩肾俞、志室、委中穴每穴60次。
    6、开天门法推分印堂穴,点压太阳穴30次,拇指点揉迎香穴30次。
    7、用双凤展翅推摩小儿耳部,耳根部各60次。
    8、小儿掌心向上用点推法点推小儿大鱼际(运土入水)80次。
&
阅读(3) ┆ 评论(0) ┆ 转载(0) ┆ 收藏(0)
感冒发烧
    病症:感冒发烧俗称伤风,主要是外感风邪所致,一年四季中遇天气变化,小儿不适易患此病,其症状有风寒型感冒,由于天气突变,小儿体质差,抗御外邪能力差,就会出现鼻流清涕、咳嗽、纳呆、咽喉肿痛、神疲力乏、高热等症状,另则是肠胃性感冒,由于小儿喂食不当或饮食不当,食物过寒所致胃肠性感冒症状,口有异味、大便秘结或小便短赤、高烧不退、腹部胀满、困倦无力、面红纳呆等症。
    治则:祛风散寒,宣通三焦
    1、点揉风池穴、风府穴、肺俞、心俞、脾俞、胃俞、大肠俞每穴各点揉80次。
    2、用小鱼际揉法小鱼际滚法,揉滚背部80次。
    3、点压点拨背部150次,掌平揉背部点揉委中、承山穴各60次。
    4、点拨、点揉肩部胸、腹部用擦法刮法在腿部50次。
    5、三指摩法,揉摩腹部,拿肚角,点揉天枢穴、气海穴每穴80次。
    6、指针点梁丘、足三里每穴80次,点推点摩三里穴80次。
    7、推揉小儿大肠
阅读(3) ┆ 评论(0) ┆ 转载(0) ┆ 收藏(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