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莞何以成为香港的后花园

 啸海楼 2014-02-12

东莞何以成为香港的后花园

严飞 昨天 14:16

东莞扫黄之后,网上疯传一张东莞八小时人口迁移图,在迁出城市排名中,赫然高居榜首的,正是香港。

(资料图:东莞八小时人口迁移图)

包括东莞在内的整个广东,真正是香港人最爱的后花园。

后花园的“后”是back的“后”。港人惯说“行开下”,意即离开日常的工作,消散下心情。深圳、广州、东莞等毗邻的内陆城市,已经布满了香港人来来往往的足迹。从香港市中心到东莞、常平,去一趟只要花费百来元车资,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在地理连接上非常的方便。港人平均比内陆大城市多10倍的工资水平,拿到内陆,轻轻松松地就可以过上高消费的富足生活。

所以,回归之后,越来越多的港人乐此不彼地拥挤到广东,一是购物,二是吃喝,三是玩乐。尤其是服务到位、手法销魂的“打骨”,真真正正是那些“你有压力,我有压力”的港人最爱。很多港人就将自己的周末挥洒在广东省各个城市的餐厅、桑拿会所里,乐此不疲。节假日的罗湖、黄岗海关,早午晚都人潮如水,正是这一情况的真实写照。

香港政府统计处最新的一份统计报告就证实,港人爱游广东,爱把广东省当成自己的游玩消费天堂。2013年,全香港约有2,611,900人曾到广东省消费游玩,占到全港16岁及以上人士的48%之多,其中男性同胞比例占到52%多。在该2,611,900人中,又有约40.3%曾到深圳旅游;15.8%去过广州;去过东莞/常平的有9.9%,达到258,578人(参看香港政府统计处,《主题性住户统计调查报告书 - 第十六号报告书》,2013年12月20日)。

在这份报告中还有一个有趣的调查,询问被调查者去广东省的主要目的地,有42%的人回答探访亲戚朋友,37.8%的人回答观光,37%的人饮食和卡拉OK,还有13.8%的人赤裸裸地表示是去参加“松弛神经活动”,譬如按摩和泡温泉(此问题为多选,所以百分比加总之和不为100%)。不过我深刻怀疑,那些乐此不疲地穿梭于香港和广东之间的,有多少会是真的去进行所谓的观光旅游的呢?又或者,所谓的“观光”,又蕴含了别的含义?

再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发表的统计年刊显示,香港男女比例近年来不断失衡,尤其是30至40岁这个适婚年龄组别,每10名女性只有7到8名男性配对。同期发表的另一组数字还显示,2012年只有大约2万名港男与香港女子结婚,而港男娶内陆妻却达到20,312宗,比十年前大幅上涨15%,使得过埠新娘可以和本地新娘一较高下,争夺市场(参看《香港统计年刊》2013年版)。

这几组数据只有相互联系起来阅读,其背后的有趣故事,才会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第一组数字表明,“物美价廉”的广东省已经不折不扣地成为香港男性的“后花园”,越来越多的港男乐此不彼地拥挤到内陆,用人民币的廉价享受香港化的服务;

第二组数字表明,大约每10名香港适婚女性需要争夺8名男性,阴盛阳衰的局面本应该让香港男人抿着嘴偷偷笑,理直气壮地从万千红花中挑选自己最中意的那朵,未想现实确如最后一组数字所反映的那般大跌人眼镜,在如此大的挑选余地之下,有超过一半的香港男人舍近求远,宁愿“北上”娶个内陆姑娘为妻。反过来从香港女性的角度看,有一半的本地男儿已经被内陆女性抢了去,埋单下来,亦即大约每10名适婚女性需要争夺3至4名男性,本已不平衡的性别比例更是因此变相的得到加剧恶化。

香港女人和内陆女人比起来,因为浸染岭南风水之气的缘故,身材方面存在着“天然”缺陷,自然难以吸引香港男人的侧目相视。即便是借美丽的名号“提升”自己,依然是中了香港男人的计。隆胸前,男人嫌弃不够级数;隆胸后,男人又嫌弃不够自然。

而性格方面,受香港女性社会地位一直名列前茅这个大环境影响,香港女仔个个要强,都希望打拼出当年邓莲如、陈方安生,今天范徐丽泰、陈冯富珍的高度。在高学历、高薪俸、高心态的“三高”优越条件下,香港女人一方面要鼓吹男女平等,自以为很有主见,什么都可以与男人看齐;另一方面又要讲究享受“社会弱者”的优待,自己的另一半必须人品、学识、相貌、资本面面俱佳。可是时下的香港,好的男人就如同好的天气一样难得,后者是可遇而不可求,前者是既不可遇又不可求。遇上香港好男人的历史与畅游维多利亚港湾的历史一样,只能缅怀。

根据经济学的需求定律,任何物品的供应量下降,价格必然上升;供应量上升,价格必然下降。港女数目逐年攀升,行情看跌,按理本该降低标准“抛售”。可是价格明明下跌,还要吊高来卖,摆明不会做生意,自然难敌千娇百媚、温柔贤淑的外来媳妇。而港男数目逐年减少,行情看涨,贵为抢手。可是面对高不可攀的香港巾帼,可望而不可及。追得到的受气,追不到的丧气,权衡得失的结果,只能是“北上”一条道路。更何况,香港男人到了年龄,要找一个女人生孩子,内陆女子过了年龄,要找香港老公拿身份。双方各取所需,正好皆大欢喜,达成双赢。

这样一分析,再重新审视业已公布的几组数据,原来都只是上升曲线中的一个低点。要知道,香港女性的初婚年龄,已经从1997年的26.8岁上升至2013年的29岁。看来突破30岁这条“高压线”,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责任编辑:代金凤)

阅读(7.8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