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芦晓华谈中医之魂----望闻问切----知多少

 学中医书馆 2014-02-12

说起看中医,大家都知道讲究-------“望、闻、问、切”,

望者看形式也,

闻者听声音也,

问者访问病情也,

切者为诊六脉也。

四诊不可缺一,而唯有问诊与望诊为最重要,何也?盖闻声一道,不过审其音之低高,以定虚实;咳之闷爽以定升降;其它则可闻者呼吸气声等。切脉,不过辨其浮沉表里;迟数以定寒热;强弱以定虚实;其它则胸中已经明了,指下难明,且时大时小,或浮或沉,六脉也难定准,有医家谓据脉定症是不现实的。只有细问情由才知病的来历,细问近状则知病之部位深浅。再望其部位之色,望其舌之色,望其大小便之色,病情已得八九矣,而后切其脉,合诸所问,所望之果相符否,稍有疑义,则默思其故,细心分析,虚与实,寒与热,表与里,脉证合参,其中有把握之处,即可定断为何症,然后按证施治,其无所失矣。

一望诊-是四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望色即通常所说的颜色。有红黄青白黑五种颜色而言。泽是指荣,润,枯稿,鲜明,晦暗等光泽而言。临床经验告诉我,对于中医来说,很多时候一层口红,有的患者甚至纹唇,纹眉,就很难分辨唇部,眉头的病色,几滴香水就可以让医生误诊。化妆艺术很容易以假乱真,“望舌”是中医望诊的一个重要内容,如黄色的舌苔是热证、灰黑而润的舌苔是寒证,如果患者来看病前喝一罐橙汁或者浓咖啡将,或者吃了一个绿色的黄瓜,舌苔染成黄色,绿色或灰黑色,热证或寒证的误诊就可能出现了。望诊确实很重要,如果人为的因素蒙住了医生的眼睛,望诊也最容易出现错误。

二闻诊是医生根据患者发出的气味和声音来判断疾病,患者应该注意到,香水或香口胶会掩盖患者的气味,还包括酒气、口嚼大蒜等气味。这些都可以让医生误诊。如果你想让医生面对面的给出正确闻诊结果,就要注意这些问题。

三问诊是了解病人病情的重要方法,在四诊中占有首要位置。有关疾病的很多情况,如患者的自觉症状,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既往健康或患病情况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了解。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总结了前人问诊的经验,将问诊内容归纳为《十字歌》,后人又将其略作修改成为:----------“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当俱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须问经带,速迟闭崩皆有因。

问全身其它情况:疾病的病理反应,往往不是孤立的,只有综合全身情况,才能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只要问诊做的好,即使患者自己不愿意说出来的症状,你也可以把它全部挖出来。

四切脉

在一般情况下,脉与症是一致的,即脉症相应。但也有脉症不相应,甚至相反的情况,此时应注意辨明脉症的真假,决定取舍时---就必须舍其脉,取其症,症状的表现比脉诊更重要。例如一位病人发高烧,面红气粗,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热症,切脈卻洪而数,也是热证脉,,但如果患者总想喝热水,本質上就是真寒,也就是「真寒假熱」的病症。这时如果你要按照脉症下药,就会使得病人迅速死亡,这样的病例很多。

悬丝诊脉---真面目

中国古老的封建社会,皇宫斌妃,以及大家闺秀,很少抛投露面,即使有病看医生,也要用纬纱遮住面容。更谈不上在其手腕上切脉。对于医生来说,望诊,切脉都是空谈。但又不能不用。因为人人都知道中医讲究四诊合一,你若不用切脉,病人就会认为你对病人不负责。现代人也一样。为医生者,少用了两种诊断方法,就确诊病症,病人家属就会对这种医生失去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取悦于病人及家属,不想让病人对自己的医术有疑虑,聪明的医生就会用悬丝诊脉之类的诊断方法。即使看不到你的容貌,摸不到你的纤纤玉手,也能正确诊断并能很快治愈你的疾病。这就是所谓的神医。

其实不然。事实上这种只通过问诊,闻诊,就能确定疾病性质的医生都是具有丰富经验,真才实学者。能成为宫廷御医者,都是技高一等者。都有过硬的问诊绝技。这样的医生都是问诊绝技佼佼者。否则,他也不敢冒着杀头的危险出入皇宫。

施今墨老先生,是旧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曾给清廷皇室内眷看过病。他说,悬丝诊脉可说是亦真亦假。所谓真者,确曾有其事;所谓假者,悬丝纯粹是一种过程。后妃们生病,都有宫闱遮住面容,你是看不到她的真面目的,只能由贴身的太监介绍病情,太医用详细询问,诸如胃口、舌苔、二便、精神面貌等就可以获得准确的症状。有时为了获得更真实而详尽的病症,太医还要给太监送些红包。当这一切问诊完毕之后,太医也就成竹在胸了。到了悬丝诊脉时,太医就会很轻松的屏息静气,沉着认真。这样做,一是谨守宫廷礼仪,表示臣属对皇室的恭敬;二是利用这段时间暗思处方,准备应付,以免因一言不慎、一药不当而招祸。

由此可见,悬丝诊脉虽确有其事,但只不过是一种蒙上了神秘色彩的骗人形式而已。如果太医事先不通过各种其他途径获知详细病情,那么他再高明,也不会看好后妃们的病。 “悬丝诊脉”具体方法是:后妃和太医各居一室,由太监或宫女将一根红丝线拴在后妃的手腕上,线的另一端交给太医把按,通过丝线辨别病情。

如果你要问我----望闻问切,哪个更重要。可以回答你,这些都重要,只是由于你的知识面窄的限制,你自己搞不清楚孰重孰轻。具体如何用,要看你的这个医生善于用哪个诊断方法。如果你看的医生望闻问切都能用上,但下药后,你的疾病没有进展。只能说明,你自己头脑太简单,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找了个能说会道的庸医给你治病。这就不要怪任何人,也不要怪他是个庸医,世上总是庸医多于好医。多上几次这样的当,多伤几次痛苦心,你的大脑一定会开窍,你的目光就会变得越来越犀利。这样你就是在成长在进步。即使再遇到花言巧语者,你也不会轻易上当。每个人的心里成长过程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由不成熟变得成熟。由无知变得聪慧。

如果你的医生是御医级的人物,即使不全部用四诊,也给你用毒药,你也应该感谢他,没有哪个医生和你有深仇大恨非要毒死你不可。大凡好的东西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能善用毒药者都是技高一等者,如果每个中医都能善于使用毒药,那么庸医就会越来越少。可以这样说,

凡是喜欢用清热解毒药,补药,诸如熟地,连翘,银花,黄芪,阿胶,人参,枸杞之类的中医,----这种药用后你不会有危险,但也不会治愈你的病,并且药费很贵。这种医生最容易做,也最安全。他的病人都是傻瓜。经不起甜言蜜语的诱惑。

凡是善用硫磺,芒硝,雄黄,附子,麻黄,细辛,大黄等大毒药者的中医都是中医的佼佼者,他的病人都是经历过多次伤心,痛苦,历尽磨难,才会找用毒药的中医。我的导师善用雄黄治疗各种皮肤病,善用硫磺,附子治疗骨质增生,立竿见影。特别是硫磺,对膝关节骨质增生效果更加明显。现代人只是知道硫磺有毒,不了解为什么你的病需要用硫磺。60—70年代过来的人们应该都记得,我们这一代青少年的时候,家家都是粗粮,黑馒头,就这样还不一定吃的饱,更不要讲究馒头的黑白,81年经济刚开放时,大街上的馒头店异常火暴,卖馒头都是把馒头用硫磺熏得很白,这种馒头很好卖,后来家家都用硫磺熏制,都成了白馒头,有很多人就提议工商局管制,禁止商家用硫磺熏蒸馒头,人人都知道硫磺有毒。只有少数人知道硫磺是个好东西。还是那句话---好的东西一定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包括,黄金,知识面的多少。

在80年代初学中医时,我的导师甘稼之先生【已经去世】曾经讲过这么一个生动的故事。很久以前,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山庄,住着几十户以务农和捕鱼为生人家,这里,有一条清澈的小河绕过村庄缓缓流过。这里,风景优美,四季如春。更引人注目的是河边上有一块黑色的大石头斜躺在那里,因为其他的石头都是硬的。唯独这块石头是软的。村子里的小姑娘,小媳妇总喜欢坐在这块软石头边上洗衣服,男人们更习惯坐在这个石头上歇息,聊天。孩子们更是喜欢在石头旁捉迷藏。这里的人们习惯了这个石头是软的,没有人追问为什么还有软石头,有些好奇的男人们聚集在一起,试图一起使劲搬动它,但那个黑石头太重了,太重。不知道为什么一块石头会这样重,没有人去深究其偏重的原因。就这样村子里的人们祖祖辈辈继续过着捕鱼,务农的生活,依然过着石头边的日子。因此那块黑石头能一直安然无损的呆在那里。这条河养育了这个村子的祖祖辈辈人们。有一天,一个地质学家路过此处,因为口渴,来到这条小河边喝水。因为累了就坐在这个黑石头上休息,这一坐不要紧,却发现了特大的大宝贝,所有的金属中只有金子是软的,地球上没有软石头。仔细的研究后推断,这是一块黑金,天上掉下来的一块陨石,落在此处经过了千万年的风风雨雨。这说明老天都想帮助这个穷山庄的人们,只是由于这里的人知识面的缺乏,看不到自己家门口有块大宝贝。过了一个多月,这位地质学家带着他的同伴们开着一条大船,还带着切割机,起重机等设备,还有很多食物。他们把这块黑色的石头切割成一块一块的,装上船运走,临走时还给这个村子的人们留下了很多美味的食物。没有人去阻拦地址学家人拉走这块黑石。过了一段时间有人把这个消息传到了小村庄,村子里面的人们顿时沸腾了起来。。。。。所有的人们都只是知道---寸金,金子很重,黄色,软金属,但很少有人知道黑金的故事。

讲到这里,在说一下我的女儿。我女儿上初中时学物理课,讲金属的比例问题,我突然想起了这个故事,就给他讲一遍。结果我女儿听后即兴奋又天真的回答,-----妈妈,我知道地球上是只有黄金是最重的,黄金是黄色的,也只有黄金是最软的,但真的不知道未加工的金子是黑色的。如果我以后能碰到这种又软又黑又重的黑石头我就发财了,哈哈!

说这个故事,是告诉那些和我初中时的女儿一样天真的人们,中医是黑金,由于你自己的无知是看不到他的金色光芒的,有病都去看西医,西医实在是治不好了才会想到还有中医。

你不要认为每个中医都是用一样的诊断方法,用一样的药。那是你自己无知。在西医那里上当清醒了,你还要经历在中医这里上当,首先你会认为不敢让下毒药的医生为你诊断,那么你就自然会找用补药,用清热解毒药的中医。你肯定要在这里经历多次磨难,才会有清醒的头脑。你在经历这种慢性病人都在经历的过程。如果你有运气,还能遇到经方派,火神派的医生---这都是善用毒药者,那么你就遇到了救星,命不该绝。,如果你没有这种命运,死亡离你不远。

你不能断言不使用切诊,闻诊,就能诊断疾病的中医都是“庸医”,这样的“庸医“都在皇宫

更不能说,所有的中医都能正确使用四诊。因为很多使用四诊却误诊的中医中的庸医比比皆是。

好的东西,因为你的无知可以轻易错过,坏的东西也会因为你的无知可以很容易获取。孙悟空火眼金睛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尽八十一难,才取道真经。如何辨别好医生作为病人你也要经历很多磨难,到处碰壁后,才会觉悟。

附---如何问诊

1、问寒热:寒热即怕冷、发热,是疾病中极常见的症状。主要以下几种热型。

(1)壮热:(2)潮热:(3)微热:(4)寒热往来

2、问汗:阳加于阴谓之汗。无汗或少汗。盗汗:自汗。绝汗

3、问疼痛:痛是可发生于病者的各个部位。其形成有因实而致痛,因虚致痛的。问疼痛应注意问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喜恶等。从而了解痛变所在的脏腑经络有一定意义。

(1)头痛。对于不同的头痛,一般根据经络的分布,以确定其所在的经络病位。头项属太阳经,前额痛属阳明经,头侧痛属少阳经,头顶痛属厥阴经。

(2)胸痛:胸部为心肺所居,乃清旷之区。询问胸痛确切部位,如胸肩部疼痛,多属于肺;胸前“虚里”部作痛,或痛彻臂内,病位可能在心;腋下肋间饱胀作痛,可能是悬饮所致。

(3)胁痛,肝与胆位于右胁,而两胁均为肝胆两经分布的部位,故胁痛一般属于肝胆的病变。

(4)脘痛,脘指上腹,又称“胃脘”,一般进食后加剧者多为实症,进食后痛缓者多为虚症。

(5)腹痛,腹痛的范围较广,可分为大腹,小腹,少腹等部位,脐上称大腹,包括脘部,;脐下为小腹,属肾(肾阳温煦之地),膀胱,大小肠,胞宫;小腹两侧为少腹,是肝经脉所过之地。

(6)颈椎肩背痛,颈椎背部中间为脊骨,骨内有髓,督脉行于脊里,脊背两侧为足太阳膀胱经所过,而肩背部又有三阳经分布,故背中间脊骨作痛,多属寒湿痹症;若脊病不可俯仰者,应考虑督脉损伤之可能;背痛连及项部,一般是风寒之邪客于太阳经输;肩背作痛,常见于风湿作痛,风湿阻滞经气不利。

(7)腰痛,腰部中间为脊骨,两侧为肾之部位,“腰为肾之府。”腰痛以两侧为主,腰痛位于中间脊骨部位或腰骶部,多属寒湿痹证,或是瘀血阻络,亦可因肾虚;如痛两侧属肾的病变。如肾之精气不足,或阴阳虚损,不能温煦滋养腰部,均可导致腰痛。腰痛连腹,绕如带状为带脉损伤,白带淋漓不尽。

(8)四肢痛,四肢痛或在关节,或在肌肉,或在经络,或在筋脉,多因风寒湿邪侵袭,或湿热蕴结,阻滞气血运行而引起。亦有脾胃虚损,水谷精微不能运布四肢作痛,若疼痛独见于手足跟,或胫膝酸痛,多属肾虚,虚火窜入筋骨关节。

(9)周身疼痛,由于病因,病机的不同,故痛的性质特点也不同,根据其性质特点,有助于分辨疼痛的原因与病机。

(1)、胀痛:是气血凝滞作痛的特点。

(2)、刺痛:痛如针刺之状,是瘀血疼痛的特点之一,阳气破淤的表现

(3)、走窜痛:痛的部位游走不定,或窜攻痛,若肢体关节痛而游走不定的多见风湿痹证;胸脘胁腹疼痛而窜扰不定,称为窜痛,一般由气滞所致。

(4)、固定痛:肢体关节疼痛固定不移,多见风湿痹证,

(5)、冷痛:痛有冷感而喜暖称为冷痛。多由寒邪阻络,或为阳气不足,脏腑肢体不得温养而成。

(6)、灼痛:痛有灼热感而喜凉,多由火邪窜络,或阴虚阳热亢盛,组织被灼烁所致。

(7)、绞痛:痛势如刀绞,多因有形实邪闭阻气机,或寒邪凝滞而气机闭阻所致。如心脉瘀阻而导致真心痛;

(8)、隐痛:疼不剧烈,可以忍耐,却绵绵不休者称为隐痛。多因气血不足,阴寒内生,机体失温煦而成。

(9)、重痛、酸痛:疼痛而有沉重的感觉,称为重痛。常见于头部,四肢,腰部以及全身多由湿邪阻困气机所致。因湿性重浊而粘滞,湿阻经脉,气机不畅,则令人有沉重而痛的感觉。其中头痛亦有因肝阳上亢,气血上雍而导致。疼痛有酸软感称为酸痛,这也为湿证,唯腰膝酸痛属肾虚。

(10)、掣痛:抽掣牵扯而痛,由一处连接他处,即为掣痛,或称引痛,彻痛,多由经脉失养或阻滞不能所致,因肝主筋,故掣痛与肝病有关。

(11)、空痛:痛有空虚感觉,谓之空痛。多由气血精髓亏虚,组织器官失其充养所致。

总之,凡新病疼痛,痛势较剧,或持续不解,或痛而拒按,多属实证,久病痛势轻或时有缓解,或痛而喜按,多属虚证。

4、问头身胸腹:即除疼痛以外的其它常见症状,如头晕,身重,胸闷,心悸,腹胀等。

(1)头晕:病者自觉头脑旋晕的一种感觉,甚者感自身或景物旋转,头晕而胀,

(2)胸闷:胸部痞塞满闷,乃痰湿阻滞上焦,或外邪束肺,或心阳不振,气血运行不畅等病证。

(3)心悸:患者自心跳,心慌,动悸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症状,多是心神或心脏病变的反应。

(4)胁胀:胁胀部在一侧或两侧不舒的感觉。属于肝气不舒,肝胆气滞的表现。

(5)腹胀:腹部胀满痞塞不舒的感觉。腹胀常可由脾虚气弱。失却健运,总以气虚不运或气不畅为病机。

(6)身重:身重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水湿之邪阻困阳气,由于水湿泛溢肌肤,清阳之气不得布达。二是脾气虚弱,清阳之气不能输布,以致无力推动,

5、问耳目:耳为肾窍,为宗脉之所聚,并有心寄窍于耳的说法,所以耳的病症常与心有关,耳不仅可以反映肾气的状况,并与多个脏腑经络有联系,其病变反映于耳。

新起突然耳聋,或耳鸣声音如雷鸣,按之尤甚,或有重听者,其症属实,多有肝火上炎,肝阳上亢,火热阳邪扰乱清窍;或是风邪上袭。经气闭阻等原因所致。老年久病,或身体虚弱,精髓亏少,不能上充于耳所致。

眼为肝之窍,目为心之使,五脏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眼睛的疾病与全身脏气有关。

(1)目痛:单眼或双眼疼痛称为目病,多属实证。

(2)目眩:视物旋转动荡,如坐舟车,或眼前如有花物动乱,称之为目眩,或称为眼花。目眩的病机有虚有实,肝阳上扰清窍或痰湿上蒙,清窍所引起的目眩属实证。肝肾不足,精血亏少,或中气下陷,清阳不升,以致目失充养所引起的目眩属虚,多见于老年体弱,久病。

(3)目昏,雀盲,歧视:视物昏暗不清,模糊不明,谓之目昏,黄昏天暗时视物不清称为雀盲,鸡盲,夜盲。视物时,视一物成二物而不清称为歧视,或称视歧。这些都是肝肾不足,精血亏少,目失充养所致。多见于久病,或年老体弱之人。

6、问睡眠:询问睡眠的异常变化,可以了解机体的阴阳盛衰情况。

失眠:精血不足,想睡睡不着,嗜睡,昏昏欲睡

7、问饮食,如口渴,口苦,咽干,进食,喜冷喜热等,可以分辨疾病的性质。

(1)口不渴:疾病过程中口不渴,不欲饮,标志着津液未伤,

(2)不欲饮或食之无味,食量减少,称为食欲不振,若食少见于久病,或久不饮食,则是脾胃虚弱而失健运的表现,

若久病不食而突然欲食,甚至暴食,称之为“除中”,是脾胃之气将绝的表现----死亡之像。

8问大小便。便秘---或津液亏少,或阴血不足,或气机阻闭,亦有因阳虚寒凝,肠道气机阻闭滞塞而便秘。泄泻,以脾失健运,小肠不能分清别浊,水液直趋于下,大肠传导失常,均可引起泄泻。其中黎明前腹痛作泻,泄后则安称“五更泻”。多由肾虚命门火衰,阴寒浊湿内积所致。大便若完全不化,多为肾阳亏虚,大便时干时稀,正常时少,多由肝郁脾虚,肝脾不和所致。若大便先干后稀,多属脾胃虚弱。大便脓血粘液,常见痢疾病,是湿热蕴结,肠络瘀滞损伤的表现。若大便失禁,病久体虚或久泄不愈,或年事已高,多系肾之阳气虚衰不能约束后阴之故。肛门气坠或实出,属于脾虚的气陷表现。

尿为津液所化,了解小便的变化,可以察知体内津液的盈亏和有关内脏的气化功能是否正常,尿量增多多属虚寒,也常见于消渴病。小便频数而量多色清为肾阳虚不能固摄水液。夜间尿多属下焦虚寒肾气不足。小便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癃闭为湿热下注或瘀血,砂石阻塞的多属实症;若肾阳不足,不能气化,或肾阳亏损,津液内乏的多属虚症。小便失禁属肾气不足,下元不固。若神昏而小便自遗,属危症。睡觉中不自主的排尿,多属肾虚肾气不固的虚症。小便涩痛多属湿热下注的淋病。

(9)问月经白带。妇女月经带下的异常是妇科病病理变化的反映。问月经与带下情况,可以了解脏腑经络和气血的情况。

月经应注意问经行的周期、经量、色、经质及其兼症。若月经异常,经期提前八九天以上称月经先期,乃因邪热迫血妄行,或因气虚不摄血,或因阴虚虚热内扰,亦可因肝郁或血瘀导致。若月经后期,多因寒凝气滞,血行不畅或因血少冲任失充,或痰湿或瘀血等阻滞所致。经期错乱。或前或后的无定期,多因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或脾肾虚损,或因瘀阻滞。有的妇女终身不见经血,也能正常妊娠生育,称为暗经。属生理上异常,不作病论。经量很多乃因血热,冲任受损,或气虚不能摄血,瘀血异物内阻等所导致。月经量少,多因血虚而血海空虚,或因寒凝血瘀,痰湿阻滞所致。若崩中,漏下,出血持续淋漓不断,多因血热妄行,气虚不能摄血,阴虚而虚热内扰,瘀阻胞宫所致,以冲任不固为基本病理。闭经即在经行年令又未受孕,不在哺乳就没有月经,多由气虚血少,血海空虚,或血寒凝滞等所致。经行色淡红质稀多为血少,不荣属虚证。若经色深红质稠,属血热内炽,为实证。若经色紫暗有块,乃寒凝血滞,暗红有块则为血瘀。行经腹痛刺痛,多属气滞,或血瘀。小腹冷痛,遇暧则暧者,多属寒凝或阳虚。行经小腹隐痛,腰酸痛者乃气血亏虚。

白带,正常情况下,妇女阴道应有少量乳白色,无臭的分泌物,有濡润阴器的作用。盖分泌物过多或缠绵不绝,即为病理性带下。带下色白量多,淋漓不绝,清稀如涕,多属脾虚湿注,甚或肾阳亦虚。带下色黄,粘稠臭秽,多属湿热下注,常伴外阴瘙痒等症。带下赤白,即白带中混有血液,属肝经郁热。总之,带下色白而清稀、无臭、多为虚证。带下色黄或赤,粘稠臭秽多为实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