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五环变四环”成焦点 盘点历届奥运会乌龙事件

 昵称535749 2014-02-12
2014-02-12 08:39:43

北京时间2014年2月8日,在索契冬奥会的开幕式上,“五环变四环”的乌龙事件可谓成为一时的焦点,五朵雪花升空变成五环时,其中一朵雪花没有绽放,引来现场观众的阵阵遗憾声。当然,这毕竟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和最高级别的体育赛事,举办者和参与者难免紧张。实际上,在漫长的奥利匹克历史中从不缺乏乌龙事件,也许那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正是奥运会的别样魅力之一。

2014年俄罗斯索契奥运会开幕式上“五环变四环”乌龙事件。

2014年俄罗斯索契奥运会开幕式上“五环变四环”乌龙事件。

2012年伦敦奥运会:日本代表团被带出场,主火炬熄灭8小时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出现乌龙的一幕,日本代表团在入场式上直接被引导员引导出体育场。出去之后就再也进不来,所以当全世界的代表团都在看着菊花台点火的时候,整个日本代表团,都在场外。除此,高达8米的奥运主火炬在移动过程中被熄灭,工作人员将其从场馆中心搬至边缘后重新点燃,期间火种保存在火炬传递的提灯里。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开幕式火炬“三缺一”

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开幕式上,最后时刻由5名加拿大著名运动员共同将奥运圣火点燃,其独特构思本想给全世界一个惊喜,没想到由于技术故障,留给世人的只剩惊讶。当时,场外的火炬点火仪式有4根柱子和一个主火炬,这4根冰柱有着属于自己的名字——冰的探索者(ice spiers)。

按照原计划,本应4根冰柱同时升起。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圣火点燃的那一刻,可过了差不多2分钟,冰柱升起了一个“中国图腾”——一根火炬没有升起,“三缺一”的冰柱组成的形状像极了汉字“义”字。

在之后的闭幕式上,那根硕大的柱子被穿着小丑服装的“修理工”从地下拉了起来,缓缓地和其他几根欢迎柱搭建在一起。开幕式上的错误,就这样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解决了。

2004年雅典奥运会:裁判失误成就优雅无冕之王

很多人都还记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体操赛场上涅莫夫落寞的背影。男子单杠比赛,第三个出场的涅莫夫以4个空翻抓杠的惊险动作,丝丝入扣的连接,赢得满堂惊呼和喝彩。但裁判打分只有9.725分,比已出场的日本和美国选手低了0.062分。分数一出,全场观众同时站起,将大拇指向下,为涅莫夫抱不平。

嘘声足足响了10分钟之后,记分牌重新显示涅莫夫的得分,9.762分。两名分别来自马来西亚和加拿大的裁判增加了评分,嘘声停顿了一下,接着重新响起。在无法收场的情况下,涅莫夫走上赛台,面对全场送给裁判的嘘声,优雅地伸出双手,下压示意观众保持冷静。嘘声渐停,取而代之的是献给涅莫夫雷鸣般的掌声。谁说赛场上只有胜者才能称王?这一刻,涅莫夫才是真的英雄。

1988年汉城奥运会:开幕式鸽群惨变“烤乳鸽”

有一个好的开幕式,奥运会便成功了一半。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后,点火仪式已经成为奥运会开幕式上最值得期待的精华瞬间。正所谓“水火无情”,除了技术故障,点火本身也存在风险,这不,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有几只倒霉的鸽子就惨遭“烧烤”。

当时的点火仪式被安排在放鸽仪式之后,放飞后的鸽子还有些好奇地停留在火炬塔上观望欢乐的人群,火炬塔就被点燃了,于是在电视直播中,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大批鸽子不幸葬身火海。此后,放鸽仪式逐渐淡出了奥运会开幕式。只有鸽群飞起时不经过火炬台,才会选择这一传统仪式。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裁判忘记时间,运动员多举9秒

男子举重59公斤级抓举比赛中,中国选手唐灵生和夺冠大热门萨巴尼斯均举起137.5公斤,由于唐体重稍重,暂居次席。挺举比赛,唐灵生在第二次试举中举起了自己的最好成绩——167.5公斤。为了彻底打败萨巴尼斯,唐灵生在最后一次试举时要了170公斤,大大超过了他的历史最好成绩。如果成功,不仅金牌到手,还会打破总成绩世界纪录。

当时所有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只见他生龙活虎地步入举重台,活动活动双肩,下蹲、提位、翻腕、上挺一气呵成,一双铁臂将杠铃稳稳地举起。裁判也因为唐灵生的逼人气势惊呆了,竟然忘记了按信号灯。“行了吧?”看着傻掉的裁判们就是不按灯,唐灵生不禁冲着裁判们吼了过去。而这时,裁判们才回过神儿来,赶紧按了灯,示意唐灵生挺举成功。不过,这些裁判其实已让唐灵生将170公斤的杠铃多举了足足9秒钟。

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3000米障碍赛跑

这是一项众人瞩目的比赛,三个最有希望的选手是,世界纪录保持者匈牙利运动员雷兹尼奥,来自英国的布拉舍和来自挪威的拉森。 跑到最后一圈时,三个人咬得很紧,布拉舍和拉森同时占据外道准备超越前者。可就在此时,布拉舍的手臂撞在了拉森的肚子上,后者因此受到影响,慢了一拍。布拉舍最终超过了雷兹尼奥成为第一名,并创下了奥运会记录。

但奥地利裁判判认他撞人犯规,成绩无效。挪威人拉森却以惊人的胸怀保持沉默,并没有对英国人提出指责。争论的结果是,金牌决定授予第三名雷兹尼奥。英国人坚决反对,后经三小时辩论,英国人还是得到了这枚金牌。

伦敦1948奥运会:400米接力赛,东道主英国误判

400米接力赛是田径比赛的最后一项,截止此时,东道主英国成绩不佳,此时太想得到金牌了,可是美国人的实力有明显优势。发令枪一响,美国队一直领先,接近终点时,领先少说也有8米之遥。可是意外还是出现了,两个英国裁判认定美国队犯了规,第一棒与第二棒在交接时超时,越过了交接区的终点线,成绩无效,金牌应归英国队。双方为此争论四天。英国的报纸对美国人一片骂声。

好在此时已有电影,奥委会官员通过调看电影片段,发现是英国人看错了线,从而做了错判,冠军理应属于美国人,英国人闹了个大红脸。

1900年巴黎奥运会:马拉松比赛,金牌该归谁

远道而来的美国马拉松名将牛顿从一开始就处在领先地位,并凭借超强的体力一直保持到结束。但到头来,他只得了该项目的第五名,这是他跑到终点以后才知道的,先他之前已有四个人抵达,头一名居然是法国的一个烤面包的,叫麦克尔蒂托,银牌铜牌得主也是法国人,第四名是个瑞典人。心高气傲的美国人死活不承认这个结果,说他在整个比赛期间压根儿就没见到这四个人,这时媒体也跟着起哄,因为前一届奥运会就曾出现过马拉松运动员以车代步的丑闻,所以这回也不例外。还有的说为什么前三名都是法国人?一定是仗着熟门熟道,抄近路,走小道。总之,胜利是可疑的。

奥运会主办方一时没了主意,感觉十分棘手,只得缓发金牌。这一缓就是12年,最终还是那位法国的面包师蒂托把金牌带回了家。

1896年雅典马拉松比赛:第一届现代奥运会,铜牌不属于希腊人

在民众企盼已久的这届奥运会上,希腊邮递员路易斯获得马拉松比赛的冠军而为东道国希腊赢得了唯一的一块金牌。第二名和第三名同样是希腊人。第四名则是匈牙利人。看到希腊人欢天喜地的样子,匈牙利人终于发难,说得第三名的应该是他,而不是那位名叫维勒克斯的希腊人,因为他亲眼看到维勒克斯先是从一辆马车上跳了下来后再跑进体育场终点的。

此言一出举众愕然,马上召开听证会澄清事实,虽然是铜牌,也不应该给不该得的人。维勒克斯非常爽快地承认了这个指责,他确实事先将一辆马车藏到了必经之路的公园里,跑累的时候就爬上去“歇歇”,仅此而已。维勒克斯的名次随即被取消,非但奖牌归了那个告状的匈牙利人,他身上的那件印着希腊国旗的汗衫也被撕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