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舆情管理机制 主动应对网络舆情

 菜根百事1314 2014-02-12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千家万户。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9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13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中国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互联网来表达民意,维护自身权益。加强互联网管理,不仅是积极应对信息网络时代背景下社会管理领域中新情况新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如何因势利导,形成正确、健康、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是当前互联网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长期研究的课题和挑战。通过在江苏镇江考察学习互联网管理的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主动应对网络舆情。

  一、加强网络建设,推进政务公开

  互联网传播具有快速、方便、自由、隐蔽的特性,已经成为广大民众表达意愿、寻求诉求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从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应了社情民意。对于政府应当多层次、全方位地收集和处理网络舆情,积极地关注和解决公众反应的热点、难点问题。要以政府门户网站为平台,加强新闻网、政府论坛、官方微博等传播媒介的建设,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制度,主动公开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决策的结果,并做好解释工作。

  “流言止于信息公开”。去年,日本海啸导致核电站爆炸,引发核辐射泄露。我国部分地区刮起了“抢盐”风波。政府及时通过网络等发布权威信息,化解了这场危机。事实证明,及时公开信息,发布事件真相,做到“止之于始萌,绝之于未形”。对于消除矛盾、化解危机、构建和谐社会起着积极而有效的导向作用。

  二、创新管理机制,科学应对舆情

  依据国家《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审批、备案和监管职责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履行。互联网管理在地市一级没有明确的规定,而互联网快速地发展,民间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等网络媒体的迅速涌起,省级主管部门根本忙不过来,给属地管理的互联网主管部门带来很大困难和压力。

  在互联网管理中,宣传、公安、文化等部门都有一定的职权,但在工作协调上存大问题。如何破解互联网管理中的机构、机制、职权三大难题,建立起一套科学、及时、有效、正确的网络舆情应对管理办法。

  一是要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要发展建立起一批由各部门组成的网评员队伍,拓展网络收集渠道,加强与各网站、媒体的联系和沟通。二是要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建立和落实舆情研判联席会议制度,网络舆情管理部门协同具体职能部门共同开展网上舆情研判工作,及时发现热点、难点、敏感、倾向性等问题,提出应对对策及建议。三是要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针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各相关部门要相互协作、相互沟通,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四是要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建立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中心,确保出现重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时,短时间内能调动和整合各种力量,科学有效的应对处置。

  三、完善组织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由于互联网的信息发布具有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个平台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诉求。甚至有一部分人借助互联网发布虚假信息,散发谣言,混淆视听。就需要加强网上舆情信息的监管和引导,有效掌握网上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和形象。

  一是建立网评员队伍。针对日益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建立一支政治质素过硬、敏锐度高、责任心强,业务本领好的网评员队伍,定时定向掌握网上动态,开展网上宣传,网上评论,进行网上舆论引导。特别是针对重大突发事件、重大典型案件,尤其是负面、歪曲报道和恶意炒作,撰写、帖发网评文章澄清事实真相,矫正视听,引导舆论,维护形象。二是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全面设立网络发言人,主要职责是发现网络舆情,立即展开调查,再实名发帖公开调查结果,回复网民相关疑问。同时规定一则网络舆情从发帖起,做到3个小时回应受理,5个工作日办结回复,7个工作日解释说明。三是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快了政治公开化进程,扫除了政治封闭性、神秘化的色彩,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成为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必要和有效方式,在政府与公众沟通中体现了它的实际价值和效能。如,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国际局势、国内外事务等方面,政府新闻发言人基本能够迅速及时地作出反应,为媒体提供权威性的信息,保持与公众的信息通畅,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稳定。

  四、唱响主旋律,加强正面舆情宣传

  互联网已成为覆盖广泛、快捷高效、影响巨大、发展势头强劲的一种大众传媒,针对当前互联网迅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舆论工具开展重大主题宣传,唱响宣传思想主旋律,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主动地引导网上热点,形成昂扬向上、团结奋发的网上主流思想舆论,打好主动仗,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掌控网络舆情犹如治水,在“堵截”的同时,“疏导”尤为必要。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第一时间回复、第一时间解决。要着力完善管理机制,在各自范围内及时妥善处置网络舆情事件,未雨绸缪,及时应对。切实用好管好互联网,来推动科学发展、构建社会和谐。(刘和平)

    [责任编辑:罗溪]
  [主编:李为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