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全市中学团委干部培训的发言稿
2014-02-12 | 阅:  转:  |  分享 
  
天时地利人和

——浅谈株洲市中学生社团建设

一、中学生社团的概念界定(是什么)

中学生社团完整的表述应为中学生自主社团组织,它是指在社团指导老师的引导下,由相同兴趣、爱好、特长的学生充分自主地组建、参与并管理实施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联合会是其核心管理机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是其主要特点。

中学生社团有别于大学生社团,中学生毕竟不是成年人,在社团发展方向和社团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不理智和不成熟的因素。这就要求中学生社团必须有相对固定的指导老师、有相对固定的学生团队、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和运行经费。中学生社团更有别于中学生兴趣小组,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它讲求社团组织的传承,要保证中学生社团的长足发展,必须制定实施相应的社团内部管理制度、开展相关的社团文化建设(社团杂志、社团网站)。

二、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意义(为什么)

1、社会需求:有效推进新课改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把它作为一种精神贯穿于课程标准的始终。如何促进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开展自主社团实践活动,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与方式。因为自主社团活动有着比课堂教学更为丰富的内容、开放的主题、精彩的活动、灵活的方式、有效的组织。由于学生社团的组织和活动都是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有效地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满足了学生的各种需求,结合学习生活的实际,自愿选择的对象性活动,因此对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主动探寻新的知识领域的良好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学校需求:繁荣校园文化的需要

社团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有利于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社团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渠道和有效途径;它既受到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性格学生的欢迎,又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校风、学风的表现形式,对于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的历史传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学生需求: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株洲市二中确立了多元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致力于把二中学生培养成为“人格高尚、言行高雅、气质高贵”的“三高”型学生,使受教育者独具二中学生特色,中学生社团为这些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培养渠道和组织形式。

三、中学生社团建设的内容和方式(怎么样)

(一)天时:争取政策支持,提升发展平台

各中学生社团组织多归口于学校团委管理,中学团委书记的尴尬地位不言而喻,或多或少会影响社团的发展建设步伐。各位年轻的团委书记应拿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大胆地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敢于亮剑”,走向省市乃至全国的各项赛事,从而提升社团发展平台。

自1990年至今,株洲市二中学生社团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路程,不断涌现出许多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社团,这些社团多借助优异的比赛成绩而凸显出来,如发明协会每年参加国际发明比赛,至今已获得荣誉几百余项;蓝天文学社积极参与全国作文竞赛,获得“全国优秀文学社团”“全国中学百强文学社”等荣誉;光影社每年参加株洲市“十八中杯”美术摄影作品大赛,成绩斐然。2011年校团委把握时机,组织团队积极申报市教育局特色项目,成功获得70万项目建设经费。获取荣誉的同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社团建设情况,争取政策支持,能有效保障社团的稳步发展。

(二)地利:讲求因地制宜,实现特色发展

每个学校有着不同的办学理念,拥有不同的办学特点,各团委书记应充分了解各个学校的自身特色,因地制宜,“接地气”求发展,不需要一味追求“百家争鸣”的社团发展局面,有针对性地选取特色社团,逐步稳定发展实为上策。

株洲市二中社团发展历史相对较长,为了让社团组织能历久弥新,明确了“全面开花,打造精品”的建设方式,目前,株洲市二中拥有文化艺术类、体育技能类、科技创新类、社会实践类社团20余个,每年确定一到两个精品社团建设目标,如2009年的蓝天文学社、2010年的光影社、2011年的微电影社、2012年的外语沙龙、学生记者团等。

其他兄弟学校的社团建设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如十八中,依托学校特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学生美术协会;十三中,借助特有的教师资源,开设日语校本课程,二中也有幸请到贵校的秦俞鸿老师为日韩社授课。总之,中学生社团特色建设围绕学校大局,方能生根发芽。

(三)人和:依托青年教师团队,开发课程资源

中学团委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的壮大来源于两个团体:学生团员和青年教工团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中学生社团,有机整合两个主体团队,各施其责,各取所需。

株洲市二中的中学生社团由株洲市二中学生社团联合会管理,指导老师多为在校的青年教师,形成了“学分制度、自主管理、课程开发”的固定建设模式。学生参与社团组织的活动,获取相应的选修学分,通过自主管理,培养能力,锻炼意志;指导老师指导社团建设、活动开展,开发校本课程,学校按课时给予补贴。目前,由社团开发出了三套比较成熟校本课程:发明协会的《发明创造》,蓝天文学社的《为你多开一扇窗》,光影社的《中学生摄影实用教程》等。

附:株洲市二中学生自主社团活动课程框架模式



四、中学生社团建设的困境与挑战

中学生社团的本质是求索知识、互帮互助、提高素质、拓展视野,中学生社团理应得到扶持和发展。但目前,我国中学生社团的发展却面临着困境和挑战,困境主要表现在:制度不健全、管理松散、经费匮乏、校园活动空间有限、活动质量下降等等。其挑战主要表现在:课业负担、升学压力与社团建设之间的矛盾;社团活动内容单调;很多中学生对社团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学校任其发展,甚至不予支持;容易出现以个体或小团体为主,活动时间、安全保证难以控制等等。可以说,中学生社团建设步履维艰,尤其农村中学面临着更多的困境与挑战。

中学生社团建设任重而道远,“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4









献花(0)
+1
(本文系株洲二中博...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