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放家乡的记忆

 wgs9007 2014-02-12

 

安放家乡的记忆

作者  周光荣

 
 

    当我深居闹市住在采不到菊的高楼上,或步行在江边公园听不见蛙叫,那个总有大片阳光普照的小山村就在我眼前浮现。于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地回顾家乡的喧腾和悠长,村口有樟树,屋后有竹林,鸡犬相闻,怡然自乐。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安放灵魂的地方,也是我心灵的故乡。那是桃花源式的村庄——甘溪坞。

    有人说,孩子是母亲放出去的风筝,飞得最高,也有一根丝线连着母亲。我说,甘溪坞是我的母亲,我和甘溪坞之间,也有一根隐形的丝线连着,在阳光下泛着一道白光。

    回老家多了,我仿佛又回到了仰天地而居、临山水而生,应天顺时的农耕慢时光,甚至感觉闭着眼睛,闻着那股熟悉的气息,就可以走遍这片土地。我在甘溪坞贪婪地享受大自然的熏陶,吸收天与地的灵气,感受节气所带来的与生俱来的触动。于是就生出了一种留恋,留恋村里的老樟树、老台门,留恋儿时的伙伴,甚至还留恋村里的荒草野树鸡零狗碎。在城里被忽视或者漠视的许多东西,在这里总让我有一种亲切感。许多尘封的记忆,也会因这里的一件小事而在不经意间勾起。

    如果说,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秘密,那么一个村庄也有一个村庄的秘密。我的甘溪坞,也藏着多少的秘密啊!

    美国作家福克纳曾说过:“我的像邮票那样大小的故乡本土是值得好好描写的,而且即使写一辈子,我也写不尽那里的人和事。”

    于是就有了一个冲动。我要为甘溪坞留下一份记忆,我要写一本书,就叫《甘溪坞物事》。

    有句话叫“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那是否可以说,“越是甘溪坞小山村的,也越是中国的”?著名学者、作家梁鸿说《中国在梁庄》,那我是否也可以说《中国在甘溪坞》?可能有人会认为我这是在自嘲,也可能会有人说我是在自夸。说得都没错,都有道理。但我认为,能以此享受到一种自在与自乐,就足够了,不是吗?虽无大捭大阖,但于小处见大义,于生活中剥出肌理,这就是情趣。

    我其实不是在写,而是在感受,在沉淀,是在甘溪坞挖了“一口井”,或者说是开掘了一个“矿”。这口井挖得不算深,采挖的矿也不是什么富矿,但我依旧兴致盎然,因为这里是我的根。

    写这本书,其实我还有一个野心——喊响甘溪坞,“拯救”甘溪坞。

    与许多村一样,甘溪坞这村名也有它的意蕴在里面。文革中,它曾被改名为“绿山大队”,可绿山山不绿;甘溪坞村的黄连畈也曾被改为“胜利畈”,但在胜利畈耕作总没有获得胜利那样的喜悦。当时,全国许多村也都有着一样的“革命性”遭遇,文革后才慢慢得到恢复。

    最近10年,现代农村城市化进程正一波一波热热闹闹地推进,农村原有的建筑,农村原本广袤的良田,都在慢慢退出人们的视线,而有的村子消失的,还有它的名字和记忆。中国有60多万个行政村,近300万个自然村,那甘溪坞属300万分之一了。据报道,由于城镇化建设及并村,全国已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这同时也意味着,消失了90万份记忆!好在,甘溪坞远离城市,虽然作为行政村,甘溪坞已不复存在,但作为自然村,甘溪坞还安详地躺在大山的怀抱。同样,赵家的“菩提村”、阮市的“营盘”、“良戈舍”、东和的“古有贤”、安华的“新州村”等也都被合并成了联合村,而它们那有文化底蕴的村名,应该会因并村就渐渐被人淡忘了吧。在诸暨是这样,在别的地方也是这样。我觉得,这些有意蕴的村名都应该被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要拯救。

    有一种财富叫记忆,留住一个村子的记忆,也就是留住了一份财富。我可以尽我所能拯救甘溪坞,拯救我自己,让我的记忆不至于荒芜,我的根不会失去养分,但我不能奢望我能够拯救其他的90万,乃至更多。

    城市的每一寸土地下面,原来也是田园。我希望那些远离乡村的孩子,在今天依然可以在清晨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在夜晚看到满天的繁星,在餐桌上心无芥蒂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在某处老房子中感受一下宁静质朴的旧时岁月。

    这是我所期待的。

    “如果说,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秘密,那么一个村庄也有一个村庄的秘密。我的甘溪坞,也藏着多少的秘密啊!”

    岁末年初,周光荣的新作《甘溪坞物事》(大众文艺出版社),与读者见面。

    电影有贺岁片。周光荣从2006年开始,每年都会在岁末出一本,或可称之为“贺岁书”。

    “有一种财富叫记忆,留住一个村子的记忆,也就是留住了一份财富。”

    这是周光荣为甘溪坞留下的一份记忆,亦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报今日选登《甘溪坞物事》中的若干文章,与您共享。 ——编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