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逆向思维——道的思维特征

 大道本无边 2014-02-13

逆向思维——道的思维特征

逆向思维,是老子辩证思维的一大特征。

什么叫逆向思维?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思维是符合常规和常理的,呈一种固定的习惯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正向思维。正向思维非常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导致思维的僵化和教条。与此相反,和常规、常理背道而驰,站在习惯性思维的对立面去反向思考,这就是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仍然是以阴阳辩证为前提。因为老子辩证思维认为,阴阳矛盾体的双方是对立统一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因此,逆向思维并没有脱离“道”之阴阳对立统一的轨道,它只是站在事物相反相成的那个对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对事物发展的一种前瞻性预见,是顾及到事物一体两面的最智慧、最全面的思维方式。

我们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柔弱胜刚强,是老子逆向思维的一个典型代表。

柔弱与刚强,是一对阴阳统一体。在常规思维看来,刚强占优势,柔弱占弱势。两者对峙,一定是强者胜。但老子却站在违背常理的角度,提出了“柔弱胜刚强”这一截然相反的观点。

老子认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柔弱代表着新生、有生命力,青春、向上、成长而有生机。刚强则代表着衰老、枯槁和死亡。柔弱以孱弱之态势,却蕴含着刚强的力量。自然界的树枝,春天新生的嫩枝总是非常柔韧,不容易折断。因为它们的生命刚刚开始,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而秋天的枯枝却是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它们坚强脆硬,入力即折。人的身体也是如此。幼时身体柔若无骨,年老后,身体僵硬,失去弹性,易发骨折。所以,老子主张守柔、处弱。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老子逆向思维的又一例证。

老子用滋润万物的水作“不争”的比喻。因为水总是默默无闻的用自己的身体滋养着万物。它向低处流,不与任何物质一争高低。如果谁挡住了它的道,它就一声不响的让开。它没有任何形状,能容忍一切,放入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但是,看起来如此谦逊低调的水,却有着谁也无法阻挡的坚定性。水是最柔弱的,可是水却比石头硬,再硬的石头在水滴的侵蚀下,都抗拒不了水滴石穿。

因此,我们不要从字面上去理解“不争”。它不是消极意义的与世无争,不是颓废和沉沦。不争,是老子哲学中最具智慧的内涵。为什么要不争呢?老子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正因为水与万物不争,所以才没有任何可以与它相抗争的物质。这里的不争,是争的最高境界,是争的最具科学性的迂回,是完善自身修养和保护自我的法宝。

这就是逆向思维的独特视角。如果我们善于运用它,实践它,就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高度的智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