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在媽媽還有總統的勸說下,白宮新聞秘書傑伊·卡尼(Jay Carney)剃掉了他上月剛留的胡子。卡尼可能屈服於剃須刀,但越來越多的公眾人物似乎在放棄剃須刀:如國務大臣約翰·克裡(John Kerry), 奧巴馬的演說撰稿人科迪·基南(Cody Keenan)和爆炸新聞發布者——《新共和國周刊》編輯弗蘭克·弗爾(Frank Foer)。![]() ![]() 面部毛發,胡茬或茂盛的胡子可以徹底改變男人的外表。卡尼和克裡的胡子在推特和博客上引發了不休的爭論——他們在表達權威性嗎?他們在隱瞞著什麼秘密嗎?——但心理學家可以告訴我們如何真正解讀留胡子的男人,以及男人當初為何要讓他們的臉布滿這些不必要的毛發。 胡子標榜著自信,因為它們是搏斗時的不利因素 在1997年出版的書《不利條件原理》中(The Handicap Principle),以色列生理學家艾韋莎葛·扎哈維(Avishag Zahavi)和她的進化生物學家丈夫阿莫茨(Amotz)提出,胡子是男性競爭能力代價不凡的象征,因為在打斗期間胡子會很容易被對手攥住。根據這一原理,美髯公顯然在大力彰顯自己強健的體魄:他認為他能打敗對手即使有胡子的“牽絆”! 胡子彰顯男人的健康 生物學家威廉·漢密爾頓(William Hamilton)和馬琳·朱克(Marlene Zuk)的推理路線相似,他們在1982年的一篇科學論文中提出,蓄須男子是在廣而告之:他們有著健康的免疫系統。胡子,像其它的身體毛發一樣,是已知的細菌滋生地。近年來,它們被證明是床虱和沙蚤的宿主。 胡子能保護臉免受紫外線照射 面部毛發在調節體溫或遮擋太陽輻射方面起作用的觀點早在幾十年前就形成——皮膚科學家瓦萊麗·蘭德爾(Valerie Randall)和艾柏林(Ebling)也支持這一理論——他們還提出身體毛發的生長率隨季節變化:在夏季,男人的胡子比冬季生長的速度快50%到60%。 如何解讀胡須男呢? 胡須男更具攻擊力 在一項2012年出版在《行為生態學》(Behavioral Ecology)上的研究裡,澳大利亞生態學家巴納比·狄克森(Barnaby Dixson)和加拿大心理學家保羅·瓦西(Paul Vasey)招募了一些留胡子的歐洲男子或薩摩亞人後代。他們的平均年齡為23歲,他們同意在試驗過程中剃掉胡子。圖中是這些男子在有胡子時和刮掉後所做的高興,生氣和介於兩者之間的自然表情。 ![]() ![]() 狄克森和瓦西之後向200多名來自薩摩亞或新西蘭的人們展示“生氣”的照片,讓他們猜測這些人有多好斗。來自兩個文化的人都判斷胡須男明顯比不蓄胡子的對照組男子更具攻擊性。 在2008年《人格與個性差異》(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雜志上一份獨立的研究報告裡,英國諾森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拍攝下男人的胡子,控制他們的胡子把他們分成五個胡子等級——從沒有胡子到胡子茂密。然後讓60名女士根據不同的特性分類——結果發現大胡子男人在攻擊性和男子氣概方面得分最高。 人們認為胡須男的社會地位更高 狄克森和瓦西讓男人和女人們根據照片中人臉的自然表情評估這些男人的社會地位。胡須男的得分比沒胡子的男人高。人們認為“照片中胡須男的社會地位較高,在社會中比其他人更令人敬重。” 證明胡子和社會地位之間聯系的進一步證據出現在2004年英國《皇家藥學會》(Royal Pharmaceutical Society)雜志的一篇論文上:一項關於英國大學裡男性學術水平的調查發現,比起那些低階的講師和研究人員,正教授的胡子“明顯濃密得多”。 胡子能看上去大幾歲 少年們不需要科學家們告訴他們留點胡須不會顯得乳臭未干,事實證明是胡子的老化效因在以後的生活中也不會消失。瓦西和狄克森讓人們猜測男人的年齡——發現新西蘭人和薩摩亞人都認定胡須男“明顯”更老。 胡須不會讓男人在女人面前加分 新西蘭和薩摩亞的女人們一致認為沒留胡子的男人更有魅力。 但這個不絕對 研究者們不認同這一點:一些研究發現女人們確實喜歡胡子。在1990年《社會行為和個性》(Social Behavior & Personality)上的一篇研究報告裡,心理學家們展示了200張蓄須經理人和沒留胡子的男性求職者的肖像——發現評論者一致把有胡須的男子認定為更有魅力和具競爭力的人。來自諾森比亞大學的團隊推斷出女人最愛的胡須數量是“微髯”。 當然,我們必須留存些空間給個人偏好。據白宮通信主管詹妮弗·帕爾米耶裡(Jennifer Palmieri)說,卡尼的妻子倒愛自己的丈夫留些胡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