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人经验”之滨海盐碱环境种植设计研究 滨海新城的建设,往往面临在富含盐碱的土壤环境中进行景观种植的需要。盐碱地由于土壤内积累了大量盐分,引起一系列理化性质的恶化,使盐碱地种植难度加大,可供选择的植物种类减少,植物种植成活率较低,绿化成本居高不下,这已成为滨海盐碱地区绿化发展的瓶颈。我国在农林领域已积累了盐碱土区种植的大量经验,但在景观设计领域仍较欠缺。而本案则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关于滨海盐碱环境种植设计的探讨和研究。 1.案例概况 大目湾新城位于宁波象山中部沿海,滨临东海环境宜人。本案位于象山大目湾核心地段,规划面积约330公顷(包括水域)。景观设计主要针对内湾沿岸绿地滨水环境和广场空间(下图浅红色区域)。 本案对种植设计面临: (1)软质生态岸线。展现滨海湿地的特有风貌。 (2)业主要求内湾用水为海水。由于上游淡水水质不佳且水量有限,难以保证景观效果。 (3)土质差。新城地基抬高依靠挖取内湾的盐碱土堆叠而成,土质粘度高,盐碱度高,难以满足种植条件 (4)大量客土,或全部改良都会耗费巨大的资金。 (5)水位变动大。根据防洪规划,内湾水域将作为大目湾地区的雨洪滞纳区,常水位1.5m,汛期降低水位以滞洪为1m,最高水位3.6m(50年一遇)。且为满足50年一遇的最大库容量,绿地中必须有较大面积处于3.6m高程以下。 2.盐碱环境种植设计影响因素 (1)土壤盐碱度 对于盐碱地土壤的评价主要是用土壤中含盐碱浓度的百分比来划分,这将决定所选植物的盐碱耐受能力或土壤改良力度。 (2)地下水位高度 应视地下水位情况决定换土的方式,凡盐碱地区,下层土壤必然含有大量盐碱成分,只要有一次地下水位上升浸蚀,就会给上部土壤带来严重的盐碱化。所以在设计中必须充分重视最高地下水位标高。 (3)功能定位要求 根据功能和定位分析,不同的功能需要相应的环境予以承载,不同的定位要求也决定了景观的品质和风格。如新城的中心广场和周边道路种植就需要展现精致舒适的都市风貌,应采用大面积客土的方式使植物选择尽量不受盐碱环境的影响;而以生态展示为主的湿地区域则可以选择耐盐碱的乡土植物,并选择低成本的土壤改良方式甚至采用原土种植的方式。 3.耐盐碱植物种类搜集 盐碱地种植,植物的耐受能力是选择的首要条件。最好选用乡土树种,因为它适应性强,当地群众熟悉树木的生活习性和用途,掌握栽植与抚育管理技术。还要考虑苗木成本,就近培育的苗木一般适应性更强,路途运输距离短,成活率较高,成本也较低。 通过案例研究、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当地园林专家咨询等途径,按照耐盐碱程度以及运用类型,搜集整理了以下耐盐碱植物种类。
湛江滨海木麻黄防护林 秦皇岛滨海栈道设计(by土人设计) 天津桥园盐碱地修复(by土人设计) 上海金山城市沙滩藨草种植 4.土壤改良方法 与绿化工程类型相对应,根据对土壤改良的不同方式,绿化种植也分为三个基本模式,即客土绿化种植模式、树穴土壤改良种植模式和、原土种植模式。当然,综合性、规模较大的工程也可多种模式并用。不同的改良方法有其相适应的应用领域,并对应不同的成本和植物风貌,本文将其整理如下表。
客土种植 原土种植 树穴种植 混合种植
5.种植方案 通过上述研究,形成了最终的种植方案。从功能定位和高程范围出发,区分各类型空间的景观风貌要求,再选择与其相匹配的植被类型和相应的土壤改良方式,进行分类的、局部的改良。
|
|
来自: zhu_zjzj图书馆 > 《规范技术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