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享受校园生活的静谧和美好

 天水之恋第二 2014-02-13

如果不是因为妻子参加假期继续教育培训而值不了班,我是没有机会再次享受这美妙的让人心旷神怡的农村校园的早晨的。

凌晨5点左右,平房前后槐树和松树上的鸟儿已经在清脆地叫了。一会儿婉转啼鸣,一会儿叽叽喳喳,躺在床上闭着眼睛,我知道这一定是麻雀。它们一定是在树枝间自由自在地跳来跳去,或呼朋引伴,或舒发情感,一定是悠闲极了。

久违了,鸟儿的叫声!久违了,淡然撷意的早晨!

静静地聆听了一会,6点钟左右,树上鸟儿的叫声越来越大,似乎有数千只鸟儿在聚会辩论、在集体歌咏比赛一样。看来这个懒觉是睡不成了。慢慢起床洗漱完后,打开房门,门前树上的鸟儿“扑腾”一下起飞了,又落在不远处的树梢上,继续引吭高歌。

我随意走到了房子的后面。这里有一个面积700多平方米的长方形花池。花池的两边栽着松树,大概有20几株,翠绿翠绿地,圆锥的造型笔直地站立着,有的树梢已经高过了房顶。花池内的小畦中,种着诸如月季、大丽花、菊花、还有叫不上名字的各种花草,一个个争奇斗艳,看上去万紫千红一片。晨风拂面,香气立即扑鼻而来,还真是一个清幽的静地。由于是假期,小径上的杂草丛生,个别地方的通道都被草堵塞了,人要绕道才能走过去。花池的中央,原先是一个圆形的小池,栽着一丛黄玫瑰,高大茂盛,被工人师傅剪成了一个一人多高、五六人才能合抱的圆球,每到五月夏初时节,碧绿的圆球上金黄色的玫瑰花成堆簇放,香味扑鼻,而辛勤的蜜蜂们在周围飞来飞去,构成了一幅动静交织的画面,好看极了。眼前,尽管让人留恋的玫瑰树丛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被六棱形的水泥块填充成的一个“小广场”,但不管怎样,花池的吸引力因其内在的魅力而依然不减。

经过花池,到了房子东面的苹果园。满树的苹果,个头不大但枝繁叶茂,有的枝条被苹果压弯了,斜搭在路边上,而那些没有挂果的枝条,高傲地冲天生长。睹树思情,过去的生活片段历历在目。屈指算来,从927工作至今,我在这所学校已经工作生活了20年。只是最近6年,人虽离开了学校,但内心深处似乎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个曾经给我快乐、让我专业化成长的环境。我是在这里结婚、生子的,因了这个原始情结,促使我总是默默地关注学校的发展和变化,人生有多少个20年啊!眼前的园子是元帅系列品种,从当初品种的选用、定植栽培、到后期的修剪,我都一一参与了,可以说,这个农学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从一棵棵树型设计、一条条枝条取留、一个个品种嫁接及施肥和越冬管理,都倾注了我们农学人的心血。每当看到自己的学生手拿剪刀、锯子,在风中雨中,一身土、一身泥的根据栽培技术理论与实际,和我一起认真修剪果树时,一种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当时也没有感觉农村生活的乏味和乡间教学工作的无趣。那时,城里也没有房子,一周的生活全部在学校。每到果树修剪季节,受学校周围果农邀约,于周六周日带上修剪工具,骑着自行车一行两三人,行走在乡间小路,干活在田边地头和果园。夕阳西下,随着最后一棵果树的定型,在主人的热情招呼下,洗手吃饭,猜令行拳。夜幕降临后,吼一声秦腔,哼一曲流行歌曲,踏着月色回校,着实感觉生活就是快乐的。现在那些果树修剪的工具,静静地躺在我在城里的家中,除了树剪还在偶尔修剪阳台上的花卉外,嫁接刀和锯子已经锈迹斑斑了。

房子的最前面,是一个一边依墙、其他三边用两排榆树一排矮松围成的杂园。说是杂园,是园子不大而里面生长的树种比较多。有七八棵杏树沿校墙而生,中间有五六棵梨树、苹果梨树、还有几棵桃子、李子和核桃树。它们或高大茂密,或矮小精致,层次分明地构成了一个立体园林。

转了一圈之后,已经到早上8点多了,于是捡几枝干树枝,生火、烧水,一起值班的同事从家里带来了甜玉米和水果味玉米,煮在锅里。然后搬一小方桌,拎一小凳,坐在平房西边的一排大柳树下,沏上热茶,打开随身听。任下垂的柳梢拂面,一边手捧闲书,走进历史与圣贤哲人博古话今,一边听着音乐,与现代生活共舞,共同等待早饭。此时,除了偶尔从远处柳树顶梢上传来的几声“嘎嘎嘎”的喜鹊叫声外,整个校园是静默的。在这个过了35度高温、热浪翻滚的盛夏时节,坐在如此鸟语花香、果实累累、柳树成荫的环境中尽情享受生活,还真是妙不可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