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定府六忠祠

 達方主人 2014-02-13

正 定 府 “六 忠 祠” 

 

                                      

正定府“六忠祠”坐落在原正定府文庙内。

正定府文庙的原址包括现在的正定解放街小学、正定县中医院和正定县财政局、正定县计生局、正定县文物旅游局的一部分。

正定府文庙分为三个大院落,正院是供奉孔子的文庙大殿、供奉孔子祖先的崇圣祠,供奉先师、先贤、先儒的东庑和西庑。西院是府学。东院是祭祠院。东院内有文昌祠、乡贤祠、名宦祠,东院的正北面大殿就是“六忠祠”。祠堂内供奉的是与正定府的历史有直接关系的六位视死如归的志士仁人。六忠祠的匾额题曰“敬恕”,意思是大家敬仰忠义之士,树立戒慎仁义之心,以他们为榜样,约束自己,忠君爱国。

六忠祠内供奉的六位人物是:唐朝的颜杲卿、颜真卿,宋朝的欧阳珣、李邈,元朝的鈒纳锡彰和明朝的徐标。

六忠祠原名二忠祠,是在明正德八年(1513年)朝廷敕建的。当时供奉的是在唐朝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卓越功勋的颜杲卿和颜真卿堂兄弟二人。

颜杲卿(692--756),字昕,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初任范阳(今北京)户曹参军,后升为营田判官,并任常山郡(治今正定)太守。天宝十四年(755年)农历十一月,安禄山、史思明叛乱,颜杲卿应平原郡(今山东平原)太守其堂弟颜真卿之约,联合起兵断叛军后路。十二月,安、史叛军进犯常山,颜杲卿和长史袁履谦、真定县县令贾琛假传安禄山的命令,召驻守在土门的叛军将领李钦凑(安禄山的义子)和潘惟慎到常山城中议事。李钦凑赶到常山,颜杲卿托辞夜间不开城门,让李钦凑宿在城外,随后又派人以慰劳之名,将李钦凑灌醉,连同其部下、随从一齐杀死。安禄山派他的部将高邈去范阳招兵走到蒲城,颜杲卿派参军冯虔与藁城县县令在藁城驿设计将高邈活捉。叛将何千年自赵郡来真定,也被颜杲卿派冯虔等擒获。颜杲卿派人将李钦凑和潘惟慎的首级以及高邈、何千年押往京城,却在中途被安禄山劫持。时唐玄宗闻讯,下诏封颜杲卿为“卫尉卿”兼“御史中丞”。颜杲卿被封官后,假传文告到河北的各郡县,声称皇帝派遣30万大军即将到达河北,并派遣郭仲邕率领百骑为先锋,在马后拽着树枝向南飞奔,尘土飞扬,看见的人都说唐朝大军到了。时至中午,传闻数百里。判将张献诚刚包围了饶阳城,闻讯弃甲而逃。于是赵州、巨鹿、广平、河间等府、州竟相杀死叛军剌史,将首级送到常山。乐安、博陵、上谷、文安、信都、魏、邺等十七郡皆集合在颜杲卿兄弟周围,官兵士气大振。

安禄山到了陕西,听说河北一带他的叛军纷纷被杀,非常恐惧,急速派遣史思明攻常山。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常山被史思明围困。颜杲卿率军民昼夜抗战,直至粮尽矢竭。正月初六,常山城被攻破,常山守军巷战不支,颜杲卿、袁履谦被捕,叛军惨杀常山万余人。史思明等叛军首领威胁颜杲卿,遭颜痛斥,誓死不降。叛军又将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绑缚到颜杲卿面前,将刀架在颜季明的脖子上,扬言如不投降,立杀其子。颜杲卿横眉不答,于是其子颜季明与其外甥卢逖被杀。颜杲卿、袁履谦被押解到洛阳,他们大骂安禄山,临刑时还骂不绝口。颜杲卿被断舌、肢解,惨遭杀害。颜氏一门被处死三十余人,袁履谦亦同时殉难。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肃宗即位,对颜杲卿厚加封赠。乾元元年(758年),封谥号“忠节”,赐太子太保。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年间进士,唐朝大臣,著名书法家。原任殿中侍御史,因被杨国忠排斥,外放为平原(今山东平原)太守。安禄山叛乱,他联合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抵抗,河北十七郡群起响应,颜真卿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牵制了安禄山的西进。安史之乱被平定后,颜真卿回京城任职,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因为颜真卿一生正直,使一些人怀恨在心。

唐德宗时,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奉王命去讨伐割据山东淄青(今山东益都)的李纳,但是他反与李纳通谋,并与叛乱的河北藩镇朱滔、田悦等勾结,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784年初攻入汴州(今开封),称楚帝,年号武成。

贞元元年(785年),已是七十六岁高龄的颜真卿被对他耿耿于怀的宰相卢杞推荐给皇帝,派往河南劝降李希烈。颜真卿知道这是有人有意迫害于他,于是慨然写下了遗书,托人送回家乡。在许昌,颜真卿见到了李希烈,颜真卿宣诏未毕,则被李希烈的兵将们持刀团团围住,李希烈假意将兵将喝退,劝颜真卿投降,想要颜真卿做他的宰相,颜真卿大义凛然,决不降叛,后来李希烈将颜真卿关了起来。李希烈派人挖下一个大坑,把颜真卿押到坑边,说如果不投降就将其活埋,颜真卿仍不投降。又使人在院中堆上柴堆浇上油,燃起大火,说如果不投降就将其烧死,颜真卿自己就跑进了火堆。因为颜真卿官高显贵,又是当代书法大家,名气很大,李希烈原本对杀他也有顾虑。颜真卿不投降,李希烈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先将颜真卿软禁。后来颜真卿终于785年八月在河南汝阳龙兴寺内被李希烈缢死。

颜真卿是我国唐代的著名书法家。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笔法,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郁勃,古法为之一变,开创了新风格,对后来影响很大,人称“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碑刻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李元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等。他的侄子颜季明被史思明杀害后,他写下的《祭侄文稿》现仍存于世,被后世书法界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以上是“二忠祠”供奉的两位忠义志士。

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真定(现正定)知府徐腾芳在二忠祠内增加了宋朝时以忠义殉国的欧阳珣的牌位,名列二颜之后,同受祭祀,改名为“三忠祠”。

欧阳珣(?—1126年),字全美,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曾任忠州教授,南安军司录,知盐官,后被任命为“将作监”(执掌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营建)监丞,调往京城,当时正是金兵大举攻宋之时。靖康元年(1126年),欧阳珣到达京城汴梁。此时金兵已逼近京都,胁迫宋朝割让土地。欧阳珣牵头约同九位仁人志士上书朝廷,极力陈言:“祖宗之地,尺寸不可以与敌”。京师危急,欧阳珣力主抗战,并说:“战败而失地,他日我师取之,理所当然;不战而割让土地给他人,将来收复,则理不直矣!”主政的宰辅是投降派,欲杀欧阳珣,因群臣反对而没有杀成。

主政的宰辅为了报复欧阳珣,暗中向皇帝进言,命令欧阳珣持圣旨到河北向金兵割让深州。金兵跟着欧阳珣来到深州城下,守城的将士知道他是来传达朝廷圣旨,割让深州的,但是欧阳珣一到城下,放声大哭,悲恸欲绝,对城上的将士喊道:“朝廷为奸臣所误,吾已拼一死来矣!汝等宜勉力忠义报国!”金兵大怒,将欧阳珣抓送燕京(今北京),欧阳珣坚贞不屈,骂不绝口。金主命人用油浇遍他全身,用大火烧死他,他在此时提出要求,让金兵从脚下点火,为的是他能有多一点时间骂贼。其忠烈之心昭然。

因为深州在宋、元、明时也属于真定府的辖区,所以将欧阳珣也列入祠堂内祭祀。

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张范东(洛阳人,字昙林)到正定任知府,到任后,他祭拜了三忠祠,非常敬仰。因祠宇已残破,决定捐资重修。他想,正定是历代兵家必争的咽喉要地,英雄辈出,宋、金、元、明屡遭兵焚,号称百战之场,从三忠以后,难道就没有再出现过应当列入祭祀的人物吗?而且三忠祠内祭祀的颜真卿和欧阳两个人都不曾在正定任过职,英雄之举未在正定(清朝的时候深州已不再属于正定府管辖)。于是,他会同正定县知县赵模(江苏上海人),查阅府志,查阅名宦的名单,考证这些人的历史功绩。经过查阅和考证,在唐宋以来的名宦三百多人之中选择了三个人,皆是曾在正定为官而且事迹突出的忠义之士。一个是宋朝时的真定知府李邈,一个是元朝的真定路达鲁花赤鈒纳锡彰,一个是明末的真定知府徐标。于是请示于直隶省的布政使(省最高长官)屠之申,获屠之申批准。屠之申认为此举很好,下令要求其他府县效仿之。重修祠宇后,将这三个人列于二颜和欧阳之后,同受祭祀,由是改名为六忠祠。

李邈(?—1126年),清江人(江西清江)。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任真定知府。刚到任不久,视察工作尚未结束,九月,金将宗望(翰离不)率军攻到了真定,大兵压境。可是当时城中的兵卒不满两千,钱不满200万。李邈就动员老百姓,招募民众数千人上城助战,共同护城御敌。城被围困,求援、向京城告急均未奏效。军民且战且守,共守城四十天,力量越来越小,最后于十月城被攻破。李邈率众巷战,寡不敌众,欲跳井自杀未遂,被金兵俘虏,解到燕山府(北京宛平)拘禁。宗望逼其投降,李邈怒火满腔,大骂不止;金兵用火燎其须眉和两髀,亦不屈;金兵以沧州知府衔相诱,李邈笑而不答;金兵打他的嘴,打得满口都是鲜血,李邈用嘴里的血吐向金兵,边吐边骂。李邈遇害之时,他颜色不变,向南再拜,端坐就戮。连杀他的金兵都被他的忠义之举感动得流泪。后来宋高宗追封李邈为昭化军节度使,谥号“忠壮”。李邈与欧阳珣是同时代的人,而李邈的表现比欧阳珣还要壮烈。

鈒纳锡彰(?—1368年),元朝末年真定路(元朝时候真定路是直属中央的中书省)达鲁花赤,“达鲁花赤”系元代官名,蒙古语意为镇压者、制裁者、盖印者,为总辖官之意。元朝时汉人不能任正官,各路、府、县均设达鲁花赤,主要由蒙古人充任,掌握实权。元末,朱元璋的部将常遇春带兵北伐,势如破竹,广平路(治所在今河北永年)、顺德路(今河北邢台)、保定路(今河北保定)等诸郡的达鲁花赤皆望风而逃,唯真定路达鲁花赤鈒纳锡彰固守城池不降。接着听说元大都(今北京)已失守,元朝已亡,元顺帝已逃往北方。鈒纳锡彰知道大势已去,于是穿上朝服,登上城墙,仰天长叹,望北再拜后坠城而死。这也是一位从容就义的忠臣。因为鈒纳锡彰不投降明朝,所以明朝的史官对他的记述非常简略,也没有表彰他的忠烈之举。

徐标(?—1644年),山东临清人,天启乙丑年(1625年)进士,是明末的一个忠臣。崇祯十六年(1643年)任直隶巡抚。徐标正直,忠君,朝廷下旨要办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很有名声。1643年末,李自成的起义军攻陷山西,皇帝下旨,命令徐标兼任总督,驻在真定以遏止起义军从山西进犯。1644年初,起义军派使臣给徐标送来劝降信,徐标大骂,撕毁信件,诛杀使臣。当时的真定知府丘茂华害怕城破后一家被害,悄悄地带着他的家眷潜逃出城,但被徐标发现,派人拿下,通通下狱。徐标登上城墙,计划如何固守真定城。此时,他手下的将领已暗通了起义军,开城放起义军进城,并将徐标活捉,送给起义军。徐标大骂不止,不肯投降,于是被抬到城西门,乱刀砍死。徐标的全家老小听说徐标被杀,都跳入了衙门内的井中尽节。

这就是六忠祠后来增祀的三位忠烈之士的事迹。正定知府张范东记述道,因为徐标的死与当时时间比较近,有些父老都还能说出徐标被杀之始末。他还曾与正定知县赵模亲自去察访了徐标遇害之地,察访了徐标一家人尽节之井,而且当时衙门大堂上还悬挂着徐标亲自题写的匾额,上书“忠孝廉节”四个大字。这次重修六忠祠,就是正定知府张范东和正定知县赵模两个人捐献的俸禄重修的,直隶省布政使屠之申亲自撰文刻石记之。

清同治二年(1863年),正定知府徐塘又曾经主持对六忠祠进行了一次大修。

正定府六忠祠内的忠义烈士,清朝时每年都要进行两次祭祀,时间是仲春和仲秋(农历二月和八月)的上丁日(按农历的“天干”,每月有三个丁日,上丁日就是当月的第一个丁日)。这也是全国统一的祭孔的日子。在文庙祭祀礼毕后,还有许多祠庙都要去祭祀,六忠祠就是其中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