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琦:母爱让我走进诺贝尔奖

 Zhcx123 2014-02-13

瑞典皇家科学院1998年10月13日宣布:将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霍斯特·斯托尔默、美籍华人科学家崔琦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劳克林,以表彰他们为量子物理学研究作出的重大贡献!

这是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奖项,也是一个轰动世界的消息。

面对殊荣,含泪忆慈母

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发表的新闻公报中介绍说:斯托尔默教授和崔琦教授在1982年对在强磁场和超低温实验条件下的电子进行了研究。他们将两种半导体晶片砷化镓和砷氯化镓压在一起,这样大量电子就在这两种晶片交界处聚集。他们将这种晶片结合体放置在仅比绝对零度高十分之一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中,然后加以相当于地球磁场强度一百万倍的超强磁场。他们发现,在这种条件下大量相互作用的电子可以形成一种新的量子流体,这种量子流体具有一些特异性质。比如阻力消失、出现几分之一电子电荷的奇特现象等。一年之后,劳克林教授对他们的实验结果作出了解释。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科学家又陆续作出一些重大发现。

公报还强调说,这三位科学家的成果是量子物理学领域内的重大突破,它为现代物理学许多分支中新的理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消息传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立刻沸腾了。当天清晨,崔琦教授像往常一样,步履轻盈的迈进校园,学校的部分师生一下子潮水般地向他涌来。当大家纷纷向他表示祝贺时,他像平时那样微微一笑,只说了句“谢谢”,就“躲”进了实验室。面对殊荣的那一刻,这位年过花甲的科学家的思绪迅速穿越时空隧道,飞回故乡,飞回童年,飞回母爱的风景里……

在记者招待会上,他含泪回忆起难忘的童年时光和母亲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小时候在乡下,耕田、割草、放牛,能从中学毕业已算幸运,但是母亲有远见,自己不识字,却坚持要子女上学……”

——崔琦的母亲王双贤本是富家闺秀,那时的王家是宝丰附近有名的殷实之家。王双贤兄妹四人,三个哥哥都是读书人,其中大哥王治军曾留学 (微博) 日本,在那里,他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并加入同盟会,后来在革命工作中被仇敌暗杀。二哥王治安是当时有名的教书先生。三哥王治寰解放前曾任郏县中学校长,后移居澳门。无疑,按照王家当时的条件,王双贤完全有读书习文的机会,然而,其父却固守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不让她与三个哥哥一起进私塾接受教育,所以王双贤不识多少字。在那个年代,遭遇如此不公平的待遇,王双贤只能在心底里委屈。

——成人之后的王双贤是带着失学的缺憾和委屈嫁到并不富裕的崔家,所以当她有了4个子女之后,便暗暗发誓: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也不论男孩女孩,我坚决要他们都读书。正是在这位开明的母亲支持下,崔琦的3个姐姐崔颖、崔珂、崔璐从小就被送到三舅王治寰身边念书。最后,三姐妹先后都读了大学。这在今天也许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而在旧中国的农村,倒是十分罕见。所以王双贤开明的教育观念,成为当时方圆数百里的美谈。

母爱为梯,送儿攀书山

崔琦作为家中惟一的男孩,母亲对他的教育自然抓得更紧,要求更严。尽管母亲不太懂得读书学习的门门道道,但她只认准一个理儿: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写手生。只要常写常念,没有学不好的。因此,在崔琦刚刚入学那阵子,她就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看没文化有多可怜!眼下,你有机会上学,一定要用心。只要你好好学,不管咋样,家里都支持你。”她还跟儿子“约法三章”:不许逃学;在学堂里要用功;出了学堂要赶紧回家温书,不准在外面玩。懂事的小崔琦面对慈母那严肃的目光,使劲地点点头。那时候,别的孩子放学后,总是爱在路上磨磨蹭蹭不肯回家,而崔琦走出学堂便赶快朝家跑,从来不在路上玩耍。回到家里,要么帮助父母干家务,要么温习功课。尽管崔琦平时学习自觉用功,但王双贤还有些不放心,总是隔三差五地再督促督促。

崔琦的勤奋换来了优异的成绩,颇受先生的赏识。父母为此也十分欣慰!

1949年,崔琦在新宝镇的高皇庙高小毕业。由于当地没有中学,三舅又全家移居澳门,所以,他只好辍学在家。这可急坏了母亲!转眼间两年过去了,当地需要就学的人太少,依然没有新建中学。不得已,老人家便决定让儿子到外地读书——当时,崔琦的三个姐姐或参加工作、或定居外地,均不在父母身边,而父母又已年过花甲,本来需要崔琦留在家里照顾他们。可是母亲深知教育的要义,毅然决然地让崔琦赴港读书。

1951年秋,一个彩菊如霞的日子,崔琦告别了家乡,告别了父母,踏上了异乡求学之路。临行前,母亲免不了又是一番叮嘱:孩子啊,你应该晓得爹娘为啥要你去外面念书,到那以后,你可要下劲。长大有没有出息,这就看你自个儿了!崔琦一边哽咽,一边答应妈妈。几天后,崔琦在三姐崔璐带领下抵达香港,有三舅和定居香港的二姐崔珂的帮助,不久,崔琦便进入香港培正中学就读。

“正是在母亲的支持下,才离开家乡到香港求学,这对我一生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至今,崔琦还常常这样回忆说。

初到香港,人地生疏,因为语言交流不便及生活艰难等诸多原因,加上强烈地思念父母,崔琦两次写信给母亲要求回老家。母亲收到信后,禁不住热泪长流。俗话说,儿子是母亲的心头肉。她又何尝不牵挂远隔千山万水的儿子呢?然而,为了儿子的前途,她只能将思子之情埋在心底,哪肯同意让儿子回来?她通过别人转告崔琦:不要想家,好好读书求学,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安慰。

在母亲的鼓励下,崔琦刻苦攻读,成绩优异,靠全额奖学金完成中学学业,并于1958年获得美国全额资助,进入伊利诺斯州的奥古斯塔学院学习数学专业,此后,又升入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学,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更令崔琦感动的是,就在他赴美留学时,父亲崔长生已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但是为了不影响儿子学习,母亲自己担负起全部护理、伺候任务,始终对他隐瞒了这件事。直到1959年夏天父亲去世,母亲也没对他透露一点儿消息。她认为,儿子在外面做大学问、干大事,决不能让他分心。

在这之后的9年里,母亲不顾自己年老体弱,自我料理生活起居,直到晚年,都没有影响儿子的学业。1967年,崔琦在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尽管母亲并不知道“博士”的确切含义,但她还是为自己这个出息的儿子而激动得热泪盈眶。一年后,81岁高龄的老人在乡下默然仙逝,也没让儿子守在她身边。    

言传身教,授儿真善美

崔琦的父亲崔长生又在崔氏家族的兄弟中排行老大,崔琦出生时父母已50岁上下,按说他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然而,母亲却从不娇惯这惟一的儿子。她深知,人必须能吃苦、爱劳动才行,否则长大就会养成好吃懒做的毛病。崔琦几岁时,妈妈就叫他和几个姐姐一块,帮助家里干家务,稍大一点,农忙时他就下地帮父亲干农活,施肥、锄地、浇水;农闲时,他要么给家里的毛驴儿割草料,要么就到附近树林里捡柴禾。

母亲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她却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广远见识和博大胸怀,时时处处平等地善待所有乡邻。不管谁家有难处,她都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帮助。崔家早年的邻居中,有几个老人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事情:村里的孩子们因为吃不饱饭,便有事没事地时常到崔家玩,目的是想看看崔琦母亲会不会找点儿东西给他们吃。王双贤知道孩子们的心思,只要邻居的孩子们一来,她就把家里有的能吃东西拿出来分给大家吃;有时甚至连自家的饭也盛给大家吃。

正是母亲这种善意仁慈对童年崔琦潜移默化的影响,才使他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始终保持着与人为善、替人解忧的优秀品质。今天,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里,崔琦为人随和,对学生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而生活上却十分关爱,是有口皆碑的。

那时,母亲还常常告诉他:谦虚是人的美德之一。一个人不管到何时何地,自己有多大本事,都要保持谦虚待人。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敬重。母亲当年的言传身教,至今还被崔琦视为行世风范。

崔家的家规民主而严格,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在崔家,无论做什么事情,事先4个孩子都可以表明自己的看法,但是,在父母综合大家意见作出决定之后,孩子们就必须照父母的决定去做,再有顶嘴或懈怠的行为,就会挨竹板了。可据当地了解崔家的老人介绍:他们并没听说过崔家哪个孩子挨打,因为孩子们总是自觉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从没发生过有悖情理的事。

崔琦至今还记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起“家庭冤案”:有一次,邻居一位老太太听别人误传,说崔琦和庄上几个孩子偷她家地里的瓜。老太太便对王双贤告了崔琦一状,王双贤非常生气。等崔琦放学回家后,母亲问他:“驴娃儿(崔琦的乳名),你偷人家的东西啦?”崔琦没敢搭腔。母亲说:“去吧,到门楼墙角里跪着!”崔琦便放下书包,自己乖乖地跪在那儿,一声不吭。跪了一会儿之后,那位告状的老太太反而觉得不好意思了,就劝王双贤饶过儿子这一次。过了好长时间,王双贤才生气地叫起儿子。崔琦低着头来到母亲跟前,母亲问他以后还偷不偷人家的东西了,崔琦说:“娘,俺以后不和他们一路上学了。”最后王双贤才知道,那次,崔琦根本没偷瓜,只是在路上和偷瓜的孩子们碰到一起罢了。母亲问崔琦当时为什么不说明情况,崔琦说诚恳地答道:“当时娘正在气头上,说了也没有用;再说,当时我毕竟跟偷瓜的孩子们在一起,即使没偷也说不清楚 ,就想干脆认了算了。况且娘这样要求我也不是环事,偷人家的东西到哪儿说都丑,我不想让娘为我担心。”

离崔琦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大水塘。每到盛夏时节,那里是庄上人的天然浴池。大人孩子总爱到这里洗澡,崔琦自然也是其中的常客。别的孩子总是边洗边打闹,不是从水底抓把淤泥涂得别人满头满脸,就是把别人按在水里。可崔琦从来不参与这类无聊的游戏,他总是躲得远远的,一个人斯斯文文地洗完就回家。因为每次出来时母亲总叮嘱他不要做与人为难的事,也不要在水里和别人打闹,以免伤了和气。

在母亲的严格教育下,少年崔琦深得庄上人喜欢。他聪明过人,多才多艺,十三四岁时,就能写会算。当时村里搞“土改”,抽他去负责计算田亩,无论三角形、菱形、梯形地,都难不住他。就这样成了当时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小会计”。刚解放那会儿,村里排小戏《血泪仇》,可戏中有个角儿找不到人演,崔琦就主动帮忙,他不仅台词背得熟,还进行了恰如其分地化妆。虽然他是首次登台表演,但是演出效果特别好。当人们纷纷夸崔琦聪明、能干时,崔琦却十分谦虚地笑着说:“我还差得远,希望乡亲们不要这样夸我。”

行文至此,我忽然想起了一位诗人的话,“母爱是最明媚的阳光,它可以永远照亮你的人生征程!”不是吗?崔琦教授也颇有同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