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花雪月:宋词里缓缓而吟的才子佳人(4)

 风临酒把2 2014-02-14
【卷四三】 李清照
  【派别】 婉约派
  【文集】 《漱玉词》
  
  
   千古悲情李清照
  
  
   李清照是中国
历史上的不可多得的旷世才女,琴棋书画、诗词曲赋无所不通。在宋代男性词人并立的局面中,李清照巾帼不让须眉。她的出世,打破了词坛沉寂已久的宁静。她以婉约的气质填出的词篇成了婉约词的正宗,以致清人沈谦说:“南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古时奉行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道理,所以就有不少封建的卫道士公然说李清照失去了良家妇人的蕴藉。说李清照的词是“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这些只是一些顽固守旧之徒的片面之词,多少有些因容不下李清照的才气而生妒意。
  
   李清照生在一个世代书香之家。父亲李格非以文章著名,受到苏轼的赏识,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李格非著作极多,但是多已散佚。家学之深对李清照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且李格非并非一个穷据经理的人,家风比较开放,李清照得以在年幼时就可以接触到大量的古卷典籍,为日后的成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少年时李清照就存有诗名,她早期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晁补之,与秦观、黄庭坚、张耒合为苏门四学士。十六七岁的时候,李清照作了《浯溪中兴讼诗和张文潜》两首古风,受到当时一干名士的叹赏。后来又写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词一经写成,父亲李格非便觉得出语不凡,后来传至朝中,朝中文人莫不夸格非小女好才情。
  
   当时朝廷宰相是赵挺之,赵挺之有一个很有才华的儿子赵明城。一日,赵明诚午睡梦见一本古书,醒来时只记得里面有这么几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赵挺之听到儿子与他说此便大笑说,我儿将要娶一才女为妻。他解说道,“言与司合”是一词字,“安上已脱”当然是女了,还有“芝芙草拔”合起来是“之夫”二字,合起来不就是“词女之夫”了么。后来这离奇古怪的梦,竟然不期而遇地成为了现实。过了不久,十八岁的李清照与二十一岁的赵明诚结为连理。婚后。两人感情笃厚,赵明诚喜欢收集金石,李清照极力辅佐,两人夫唱妇随,沉浸在燕尔新婚的甜蜜中。无奈好久不长,婚后第二年发生了元佑党祸,李清照的父亲被划为元佑党人,被逐出了京师。按照规定,元佑党人的子女不能居住在京城,所以李清照跟随父亲回到乡下。赵挺之平时与苏门中人有罅隙,对亲家李格非的迫害无动于衷,这使得李清照非常气愤,后来在赵挺之贺寿上赠上一联:“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终究是得罪了权倾天下的公公。
  
   因为赵挺之与蔡京争权落势,由是被贬官落职,并祸及到他的三个儿子,赵明诚受到迫害而落职,于是和李清照两人搬到山东青州老家居住。在这里他们度过十年的美好时光。娴静的日子,他们一同看书整理金石书画。虽然日子非常素淡,但是远离宦海的他们,过得也是舒心。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记录过这段生活,她和明诚经常玩赌书泼茶的游戏,尽显出文人雅趣,也足见她们两人的淳朴心性。序中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其实女人期待的是一份平静如水的日子,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只要两人情深,纵使生活在山野之处又有何怅恨。金庸的《神雕侠侣》是他众多作品中最让我推崇的一部。杨过闯荡江湖受尽千般磨难,十六年与妻之约青丝尽成白发,在谷底与龙儿的相见让多少人看得潸然泪下。名与誉,他都可以不顾,惟愿与龙儿在古墓里执手度过一生,简单地让人羡慕。李清照与赵明诚在青州的这十年时光也是羡煞世人的。
  
   虽然李清照为一柔婉女子,但在骨子里却有着许多刚烈。她写过一篇《词论》,这也是她的高明之处,不仅名词家,又是词论家,能稍与她媲美的只有张炎了。她在《词论》中对各大词家都批驳了一番。
  
   首先挨刀的便是柳永,不过李清照采取的是迂回的战术。她说柳永变旧声为旧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但这不是李清照要说的重点,关键的是在后面八字“虽协音律,词语尘下”。这种方法现在很多领导非常擅长,如果是直奔主题,那么就显得有伤大雅。李清照乃一玉洁冰清女子,当然容不下柳永笔下的那些秾词艳曲。虽然她也是渴望爱情,但决不是柳永所要的那般旖旎露骨。
  
   其次挨刀的是张先、宋祁宋庠兄弟,以及沈唐、元绛、晁端礼几人。李清照说他们虽然时时有妙语,但是在营造意境上多破碎,不足为名家。李清照对他们的评论都是一针见血,破碎成了他们跻身于一流词家的最大障碍。对于他们的词,能给我们留下深刻映象的着实只是那么几句。
  
   再就是词坛上最负盛名的那几人:晏殊、欧阳修、苏轼。对他们李清照也是毫不留情。且看她如何说:“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之不葺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李清照是非常讲究音律的,所以她会批评他们几个写词的随意。虽然李清照对于他们几个来说是晚辈,并且她的父亲李格非还是苏轼的学生。但她还是能够直言不讳地将出来,足以见出她巾帼不让须眉的毫情。对王安石、曾巩两人,李清照将他们批驳地体无完肤。她说“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小歌词,则人必倾倒,不可读也”。想来李清照说的这话是否是过分了些,他们的词也并非如她所说的一无是处。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在咏史词中独树一职,《古今词话》里说:“诸公寄调《桂枝香》三十余家,只有王安石词为绝唱。”想来也不是浪得虚名。
  
   最后评价的是晏几道、贺铸,秦观与黄庭坚,她对这几人的评价公允多了。她说词自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只是晏几道苦无铺叙,贺方回苦少典重,秦少游专主情致,但是缺少故实,就如同生在贫家的美女,虽然极是妍丽丰逸,终缺乏富贵态。黄鲁直呢,即使注重故实,但是又多瑕疵,如同良玉有瑕,价自减半了。李清照对他们分析地条条是道,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李清照的看法。不过让我不明的是,为何周邦彦当时名气如日中天,而《词论》却无一字涉及,这恐怕要成为千古谜案。
  
   李清照的词情已经容不下任何人置疑的眼光,千百年来,她就是词坛中的佳人代表,清幽婉丽是她的特色。且看一首《点绛唇》:
  
   蹴罢千秋,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像林间的鸟儿,她在秋千上轻盈地荡来荡去。罗衣轻飏,风吹乱了她的发。从秋千上,她缓缓地走下来,揉着微微麻木的玉指,嘴角边露出轻轻的笑。秋千旁纤细的花朵染上了晶莹的露水,薄汗透湿了她的轻纱。回眸中,见到一位少年往这边前来,正是她想见却又是怕见的那个男子。慌乱之中,她连鞋子都没有穿好,就匆匆地向闺房里躲避,金钗在途中不知坠向了何处。羞涩的她,顺手折下一颗青梅,倚在门旁,望着那袭青衫磊落的背影,投向了深情的一瞥。
  
   少年的李清照过得无忧无虑,这得以他爹爹李格非的开明。李格非思想受到苏门学派的影响,置身于通脱的学术环境中,当然不像《牡丹亭》中愚昧顽固的杜宝,终日将女儿丽娘关在屋内跟着老师念书,过分得连自家的花园都不得游玩。李清照秉承了她爹爹的个性,行事上非常有风格,她可以游玩到“沉醉不知归路”的疯狂,可以道出“一面风情深有韵”胆大活泼的话语。这些,都让那些处在深闺中的女子充满无限的羡慕。
  
   虽然李清照情思婉约,但骨子里萦绕着英雄情结,偶尔作豪放言语。她写下的《夏日绝句》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让多少男儿读了之后也是热血沸腾。在她词中,也有这方面的作品,看一首《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建炎三年,金兵很快占领了南京。宋高宗带领群臣仓惶南逃,为了躲避金兵的洗掠,李清照也沿着高宗逃亡的路线南下,后来又乘着一艘大船渡海。这些天的逃亡生活,让李清照看清了世态是如何的炎凉。朝廷只是顾着自己避险逃逸,不管黎民百姓的祸福生死。在一次梦后,李清照愤意难平,写下了此词。
  
   天空中,如波涛似的白云迭起,幻出了万般景象。薄薄的晓雾流转不定,银河中有千帆荡移。仿佛在梦魂中飘入了神奇的帝都。身畔,还响彻着天帝的话语。天帝在好奇地问她:“你这样匆匆到底是要归往何处呢?”她答说着:“人生的路途漫漫,刚要起程却是日墓降临之时。”苦学作诗,常常吟出惊世骇俗的句子,她想要的正是那样的毫情。愿乘着鲲鹏在九万里长风中扶摇而上。她求说着,长风呀千万不要停住,请将我的一叶扁舟,吹到无人可及的仙山去。
  
   李清照给人极大震撼的还是那些别后相思之作,她将离情诉说地哀怨动人。作为女子,她能够吟诗赋词,当在时是非常幸运的,但作为女子,独守空闺,惆怅地饮着那份寂寞,又是极大的不幸。交织在爱与痛的情网里,李清照注定要挣扎地遍体鳞伤。看她的一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阳佳节的时候,李清照思念起了远在他乡的丈夫赵明诚,怅叹之余,寄《醉花阴》词函给他。赵明诚吟赏词后,自叹不如。但又不甘,有意与妻子比试一番,于是闭门谢客,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构思妙句,三天后,作出五十阙。他自认为非常不错,便在自己的词中夹杂着易安词寄给友人陆德夫,让他鉴赏,看他有怎样的想法。陆德夫把玩再三,说仅有三句最佳。赵明诚追问,陆德夫答说,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一脸落寞,由此对李清照愈加敬重。
  
   薄雾萦回,浓云聚起,让人如何度过漫长的白昼。她那颗幽幽的心,如同兽炉里的青烟袅袅。纱帐的玉枕上,斜卧着一位如花美人,她孤枕难寐。夜半时的寒气将锦衾冻得如冰,辗转在寒床,她思的是如烟的往事。朦胧的黄昏中,缓缓地踱至庭院的菊花从里,她将满斟的清酒一饮而尽。花香如蝶,袭入随风飘舞的衣袖中。不要说,相思不苦,眼前的一切就让人黯然销魂。调皮的风掀起珠帘,看着墙上映着的倩影,比枝头的黄花还要消瘦。
  
   李清照与赵明诚伉俪情深,但是世事弄人。宣和七年,金兵灭辽后,挥师南下,大势侵宋。李清照不得不离开青州爱巢一路南迁。建炎三年时,赵明诚被调往湖州作知州。高宗当时由杭州到建康,诏赵明诚前来领旨奏事。他一个人赴建康,留下李清照与多年苦心搜集的金石。然而短短两个月时间,赵明诚途中暴病而亡一去而不复返了。国破夫亡,让李清照成了断肠之人,日日苦吟,她割不断那份如丝如缕的相思。愁情,深深地浸在她的双眸。且看她的的词《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南渡后的八年,李清照流落江南。绍兴五年,金兵前来进犯。她依附弟弟李伉,避难金华,当时已是五十多岁的高龄。红颜在岁月的沧桑中尽成了白发,不知在梦中她还是否会忆起那个身量为足、倚门回首、嗅着青梅的女子。那时的她,喜欢莺歌燕舞,罗衣轻飘,秋千上留下了她的倩影。只是一切过得太快,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尝个中滋味,与她死生契阔的那个男子已经离去,剩下倾注过他心血的金石陪伴着她。岁月,掸下一袖的繁华过后,原来是这般的荒凉。纵是局外之人,也是看得心伤。
  
   花已残,东风还在无力地吹着,将最后一抹的余香扫尽。又是日暮时分,她的心如茧丝,缠上了太多的结。倦得不想梳理头上的发丝。山河依旧,却人去楼空。想要倾诉,朱唇轻启,惹来一袖的泪水。她听说双溪的水,还残留着春光的明媚,她的心又动了,最爱的是驾上一叶兰舟,任流水脉脉。可是又担忧双溪上的蚱蜢小舟,难以载起她一腔的愁怨。
  
   整日愁肠百结的李清照在哀风凄雨中孤独无依,此时发生了一件对她打击极大的事情,即“玉壶颁金”一案。有人在高宗面前弹劾赵明城生前将玉壶投献给金人,有私通之嫌。李清照得知消息后气愤不已,此事纯属小人搬弄是非,但又让她惶恐不安,毕竟叛国的罪名任何人都是吃不消的。她想得一方法,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献给朝廷,以换得一时之安。金兵南逼,高宗无暇顾及此事,只是一味带着他的宠臣逃跑。李清照也跟着他们的足迹踏上了逃亡之旅,金石书画等一些贵重之物在路途中多有流失。
  
   逃亡本来就是让人胆战心惊,然而,等待李清照的还有更加悲惨的事情。就因为她手中的那些贵重文物,引来了一些奸险之徒的垂涎。绍兴二年,李清照拖着病躯从越州来到杭州,此时正处于困难之际,让张汝舟如此小人有了可乘之机。张汝舟假借朝中另外一位与自己同名且官人的名望,再加上他的巧嘴如簧,终于骗得了李清照的信任。后两人成婚。婚后,张汝舟穷形毕露,对李清照拳打脚踢,威逼她交出今石书画,李清照此时摸清了张汝舟的底细,只不过一市井之徒,靠谎报举数骗得官职。李清照一肚子的苦水无处可诉,只怪得自己遇人不淑。她在《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中说:“忍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才”。忍无可忍中,李清照顶着巨大的社会压力状告张汝舟弄虚作假得官之事。无耻小人终于得到惩罚,受到编管柳州的处分。但是依据宋朝法律来说,告发亲人者得服刑二至三年,这时多亏有赵明城的表兄綦崇礼从中帮忙,使得刑期仅为九天。
  
   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变故,李清照变得更加沉默起来。一次次的打击让她比黄花还瘦,往日的欢乐她再也害怕忆起,在凄苦中慢慢地咀嚼着余生。看她的一首《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往事成殇,渡过劫难后的李清照心里仍是存有余悸。风鬟雪鬓,一颗心苦似黄莲。以前一起吟诗作赋的女友邀她去观灯,但她却是一点心情也没有。心如槁灰,哪还有心情出游。倒不如藏在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从李清照的作品来看,似乎她在六十多岁后就搁笔了,这决不是什么江郎才尽,其中发生了什么变故不得而知。李清照是文坛上少有的长寿女词人,或许是学得苏轼“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的精神而放宽了心态,风景秀丽的杭州,成了她生命中的最后驿站。
  
   无疑,这是一个伟大的女子。在泱泱中华五千年的
历史中,李清照如同一棵奇葩,独独地盛开,眩人眼目。词坛少不了她那一袭的红袖馨香,在泛黄的书卷中,那个呼作易安的女子,摇曳着如黄花的身姿,姣姣软软,向我们款款徐来。
  
   引用今人郭沫若的一联作结: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确是如此。
  
  
  【小传】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县人。父李格非为元佑四学士之一,母王氏,亦善属文。李清照十八岁适赵明诚――赵挺之季子。赵挺之时任吏部侍郎,李格非为礼部员外郎,后李格非列入元佑党籍,赵挺之则官至尚书左丞。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罢相,五日后卒,此后李清照与赵明诚屏居青州(今山东益州)长达十年,共同校勘金石古物,尽得其乐。靖康之便后赵明诚起复知江宁府,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赴建康途中染疾身亡。李清照自此孤苦无依,漂无定所,晚年来往于金华、临安两地,境况甚为凄凉,在乱世中目睹了山河破碎,朝廷苟且偷安的李清照抑郁而终。
 
 
 
  【卷二十】 魏夫人
  【派别】 婉约派
  【文集】 《鲁国夫人词》
  
   夜夜思君,独上高楼
  
   魏夫人是北宋女词人的杰出代表,与李清照遥相呼应。理学大儒朱熹曾说过:“本朝能词妇人,惟有魏夫人、李清照二人而已”。宋朝中有四大女词人,但并没有包括进魏夫人,朱熹如此激赏魏夫人,与他的夫君曾布有些关系,不过魏夫人写的婉约词,一直被视为闺阁词的正音。
  
   魏夫人出生在一个诗书之家,门风很好。世代都有人在朝廷做官,也算是显贵之族。她的弟弟魏泰,为北宋著名的学者,留下过一部重要的笔记小说《东轩笔录》。她的丈夫曾布名气更大一些,曾经与王安石一起主持过新政变法,是王安石的得力助手。曾布是与他的兄长曾巩一同中的进士,那一年曾布还只有二十三岁,可谓少年得志。曾布官做得很大,熙宁初年,官拜崇政殿说书,后升职为户部尚书。到了徽宗即位的时候,赵佶对曾布非常赏识,官封为丞相。
  
   魏夫人心地善良,有菩萨之心。熙宁初年,曾布初入仕,被任职为海州怀仁县令。帐下有一个叫张者的监酒使,妻子刚刚亡去,留下幼女,仅仅六七岁。小女孩聪明黠慧,魏夫人叹她身世可怜,便把她带到家中教以诗书。小女孩颇有天资,所教一学就会,魏夫人对她非常喜爱,如同己出。后来因为曾布移官,不得已与小女孩分开。绍兴初年,曾布任枢密使,张家小女已经成为一名宫人,虽然没有什么名位,但是因为诗书了得,且下笔不凡,受到宫廷内外的看重。后来她与魏夫人重逢,两人经常聚在一起叙旧。魏夫人过世后,张女在魏夫人灵前哭得如同泪人,好像亡去的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在伤逝中她作了一首悼念诗:“香散廉幕寂,尘生翰墨间。空传三壶誉,无复内班朝。”
  
   魏夫人作词有花间遗风,多闺怨词。以前都是男性词人代作闺中词,所以人们把魏夫人作的闺怨词视为正音。魏夫人的词,如果没有切身的体会,是难以写得如此深情厚意。她过着太平岁月、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因为曾布为官经常要远出,所以两人离别的时日也多。元丰年间,曾布帅庆州,还去赴任的途中,便被朝廷召还,行到陕西时,重新又被帅庆州。魏夫人作诗戏说其夫:“使君自为君恩厚,不是区区爱华山。”在丈夫不在身边的时候,她独处深闺,感受着那份寂寞,于是借写词来排遣心中的幽怨,看她的一首《菩萨蛮》: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青溪,远山,氤氲在夕阳的晚照里。楼台的倒影被风吹动,惊起泊在水中的鸳鸯。溪水对岸,隐现着三三两两的人家。闹春的杏花,开得正艳,调皮地越过墙来,似要向人群打着招呼。堤岸的两侧,排列着长势旺盛的绿杨。晨曦晚照时分,她喜欢独自在溪水边徘徊。柳棉谢了又生,时光过去了三载,但是心上人还是未归。
  
   有人评说这首词深得诗经《周南•卷耳》的遗风,引来作一番对比,“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古人对《卷耳》有“后妃怀文王”、“文王怀贤”、“妻子怀念征夫”、“征夫怀念妻子”诸种说法,这番言论引得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魏夫人的词,都是怀人之作。
  
   其实纵观全词并不见有什么愁情的字眼,她只是用平淡的笔触慢慢地讲述着自己的心情,但是在每个涉及的意象中都会让人生出愁来,这就是所谓的不着痕迹,尽得风流。另外一首《阮郎归》也是非常有名:
  
   夕阳楼外落花飞。晴空碧四垂。去帆回首已天涯。孤烟卷翠微。
  楼上客,鬓成丝。归来未有期。断魂不忍下危梯。桐阴月影移。
  
   他伫立在楼头,看见飞花,飘飞在夕阳中。晴空万里,水拍惊涛。天涯中的浪子,在搂头空望着千帆竞去。他是有家难回,孤烟升起,在四野中荡悠。一年又一年,他的青丝尽成了霜雪,但是归期还是不能知晓。零落它乡的滋味让人断肠,一直站在那里,不忍下楼,直到月照桐阴,树影横移。
  
   古时的女子大都呆在深闺中,不便见外人,每天能做的事情极少。因为太寂寞,丈夫又不在身边,连一个可以倾心说话的人也没有,怎么不会渐渐生出愁情。所以在词中,经常会出现秋千的意象,这是有着特殊的缘由。一个女子一生所见的男人大概也就爹爹和丈夫,说来挺不可思议。实际上她们是非常渴望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无奈中只能借助荡秋千来实现这个愿望。秋千荡地高,就能越过墙头看到外面的景色,也因为这样,很多痴情的女子荡着秋千飞出墙外摔折了腿,但她们心里却是不后悔的。
  
   魏夫人不同一般女子,夫贵妻荣。她相对其他女子来说有很多的自由,但是生活中的不如意也是经常折磨着她,所以在词中多叙一些怨情,如《卷珠帘》:
  
   记得来时春未暮,执手攀花,袖染花梢露;暗卜春心共花语,争寻双朵争先去。
  
   多情因甚相辜负?轻拆轻离,欲向谁公诉?泪湿海棠花枝处,东君空把奴吩咐。
  
   大凡描写恋情的词都是有善始而没有善终,所以古来多怨情之作。这篇说的是一个少女回忆自己美好的爱情,后来遭到负心人的抛弃。《卫风•氓》里那个少妇伤情控诉的声音还没消去,此刻又想起这位纯真少女的凄清告白。
  
   记得那个时候春还未去,他们执手,攀着开得正艳的花朵,花下相顾而笑,袖子上沾上了花露,却都是不觉。她和他心心相印,双双去寻觅并蒂的双花,来证明两人的爱情可以日久天长。
  
   红楼梦里,宝玉生日那天,众姐妹们忙忙碌碌按席饮酒做诗。各屋的丫头也随主子取乐,薛蟠的妾香菱和几个丫头各采了些花草,斗草取乐。这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个说我又罗汉松。突然豆官说,我有姐妹花,这下把大家难住了,香菱说,我有夫妻穗。豆官见香菱答上了不服气地说:“从来没有什么夫妻穗!”且说:“薛蟠刚外出半年,你心里想他,把花儿草儿拉扯成夫妻穗了,真不害臊!”说得香菱满面通红,笑着跑过来拧豆官的嘴,于是两个人扭滚在地上。众丫鬟嬉戏打闹,非常开心。这时,宝玉也采了些草来凑热闹。从香菱的答语中知道世上应该是有并蒂双花的。
  
   词中的女子似乎不愿接受这个现实,为什么好好的他要负她,辜负她的一片痴情。他轻轻地离去,剩下她孤单单地站在那里,有满心的委屈不知向谁诉说。她又寻到旧日约会的海棠花处,见到旧景,不忍伤情地落下泪来,打湿了枝上的花瓣。海棠花见证过他们昔日的缱绻温存,也只有海棠花最识她的一片真心。她转而埋怨起春神,为何把她引到旧地让她伤感,春神不语,如同泪眼问花。
  
   杨慎在他的《词品》中说魏夫人词可与秦少游、黄庭坚争雄。虽然不太切实,但是魏夫人从女性自身角度描写的婉约之词,有独到之处。在填词名气来说,虽然魏夫人比不上李清照,但也不失为一位杰出的女词人。
  
  
  【小传】 魏夫人,生卒年不详,北宋时人。 名字失传,襄阳(今属湖北)人。
文学家魏泰之姊,宰相曾布之妻,封鲁国夫人,时称魏夫人。现存其词十四首,语言清丽,音调谐婉,后人对其词评价颇高。周泳先辑有《鲁国夫人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