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来了“第一书记”

 baizhebuhui 2014-02-14
火红的七月,党旗映红。在我县广袤的田野乡村,到处有喜讯传来。看着井水从新打的机井里哗哗地流进果园,悦庄镇银洞峪村的村民心里乐开了花。村民们说:“这得感谢我们村的‘第一书记’周清文,他帮我们打了这口深井,解决了全村400多亩地的浇灌问题。”在我县,农民欢迎“第一书记”,决不限于银洞峪一个村。据了解,今年我县从98个县直部门单位,选派127名党员干部,到127个工作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目前,已为任职村办实事好事700余件。   “选”最好的,“派”最强的,让“第一书记”赢在起跑线上。
  为实现127个薄弱村尽快转变,沂源县在选派“第一书记”上,严格实行科学选人,通过组织动员、个人报名、所在党组织集体研究、县委组织部审查备案的程序,从全县105个县直部门单位中择优遴选了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127名优秀后备党员干部。“我们就是要让‘第一书记’到农村去,让基层受益的同时,通过基层锻炼干部、培养干部。”
  在人选分派上,坚持统筹考虑,因村派人。充分考虑127个薄弱村的特点与127名党员干部的专业专长、政策水平,围绕更好地发挥派出部门单位职能优势、后盾作用,本着“党群部门干部帮包弱村、经济部门干部帮包穷村、政法部门干部帮包乱村、科技部门干部帮包专业村”的总体原则,因村制宜选派“第一书记”。所派驻村同时作为派出部门单位的结对联系村,一包三年不变;“第一书记”一年一轮换。目前,全县127个派驻“第一书记”村中,能够利于发挥党员干部专长和派出部门单位职能作用的达75%以上。县人大办公室驻南鲁山镇南水沟村“第一书记”唐仁亮,多方联系,在县扶贫办的支持帮助下,争取省级扶贫项目,建立扶贫互助社一处,入社农民132户、资金6.4万元,上级扶持资金20万元,有效缓解了群众生产资金短缺问题。
  制度“刚硬”,管理“温情”,让“第一书记”在“刚柔”并济的管束中成长进步。
  7月16日,一大早,东里镇党委委员崔强就进了村。三宝官庄、李家沟等10个村挨个转下来,整整用了一上午时间。这10个村都是“第一书记”任职村,崔委员这次悄悄进村,事先没打招呼,主要是看看“第一书记”们在不在岗、在村里干什么。
  为了促进“第一书记”更好地发挥帮带作用,提高帮包薄弱村工作实效,沂源县专门制定出台了《沂源县“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加大对“第一书记”的“四管一考”力度。 “四管”:即履职管理、帮扶财务管理、日常监督管理和驻村服务管理。“一考”:即严格考评奖惩。其中,制定了“第一书记”日常驻村请销假、每季驻勤情况通报和随机督查等制度,驻勤情况与生活、交通补助发放和年终评先树优挂钩。工作进度情况,定期向全村党员群众公开,接受监督。以镇党(工)委为单位,成立了13个“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每月一次例会,每季一次“第一书记”论坛。统一编印了《“第一书记”工作日志》,定期不定期调阅记录情况,并把记录情况列入年度考核内容。设立了“第一书记”个人争取和派出单位帮扶资金、物资专账,专项用于村级发展。目前,“第一书记”已累计向薄弱村提供款物支持100余万元,直接协调解决涉及发展、民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120多件。
  “原来预定选派127名‘第一书记’,结果报名的超过了500人,其中不乏科级干部。”县委组织部组织科一名工作人员说。在踊跃报名的背后,是县委出台保障政策,为“第一书记”解除后顾之忧,真正让他们融入农村、扎根基层。“第一书记”驻村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县财政专项列支经费给予每人每月300元的生活、交通补贴,并按每人每年6000元的标准拨付专项办公经费,专户管理,严格程序审批支出;派出部门单位和派驻基层党(工)委紧密跟踪“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和生活需要,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解决驻村后顾之忧。县畜牧局针对悦庄镇黄山子村条件较差的实际,拿出1万多元为“第一书记”配备了摩托车、炊具、电冰箱等生活必需品,为“第一书记”创设了良好驻村环境。
  载体最“丰”,工作最“实”,让“第一书记”好钢用在刀刃上。
  “是许书记给我们吃了定心丸,让我们想了很久却一直没敢行动的项目上了马。现在,我们的深井已经打好了,配套设施一到位,井水就能自己流到老百姓的地里。”西里镇薛家峪村书记张富友,一说起“第一书记”许强帮着村里打井的事,就高兴得合不拢嘴。
  沂源县127名“第一书记”进村,让许多悬而未决、想而未决的事,开了工、上了马。沂源县围绕用好“第一书记”队伍,积极谋划载体,搭建平台,让“第一书记”“身心并入”,真正发挥帮带和纽带作用,“实打实”地帮助所在村解决问题。
  围绕提升农村“五有保障”水平,他们积极开展了帮助提升村级班子、帮助发展集体经济、帮助改善活动场所、帮助健全规范制度、帮助提供满意服务的“五帮”活动。南麻镇8名“第一书记”进村后,根据各村实际,帮助指导所联系村量身订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适合各村实际的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发展种植养殖专业大户17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个,努力促进农民增收。郑作昭是选派到石桥镇茅子峪村的“第一书记”,因为他所在的综合实践学校就在石桥镇,对村子比较熟悉,一进村他就结合平时了解的情况,帮助村里协调资金3.75万元,完成育苗5万株,建成2处核桃培育示范园,受到群众欢迎。
  为了发挥“第一书记”作用,县委还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了“我为第一书记”献计策,组建“第一书记顾问团”传授经验方法,组工干部定期谈心谈话鼓励和点评驻村工作,县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设立“扶持薄弱村发展基金”等一系列活动,及时为“第一书记”提供智力、指导、财物支持,坚定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信心,促进了作用发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