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如何提高学困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真实着陆 2014-02-15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艺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我国艺术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艺术教育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给予每一位学生平等的艺术教育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学习和享有人类的优秀文化艺术遗产,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为生活增添色彩的艺术能力”。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这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或学生在每个方面平均发展,而是要研究学生的差异,人的多样性决定了个体的差异性。一个班在同一个课堂,相同的教师、相同的课程教学,会出现学习成绩靠前、靠后的学生是非常自然的现象,也就是学困生。
   所谓学困生,就是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的学生。导致学困生的因素有很多:1、学生因素: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成绩不尽人意;从而缺少信心发展到自卑,从学习积极性不足发展到厌学。2、学校因素:德育教育不理想,学校因对升学率的重视而忽略了对学困生的管理和帮助。3、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好的家庭环境是学生成长的良好基础,但在这些家庭中存在着家长对子女管教的态度和要求存在偏差,对子女管理方法存在严重缺陷,本身家庭经济、家庭氛围不和谐等影响因素。4、社会因素:青少年缺乏社会经验,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差,在思想上,学习上造成荒废。
   现代美术教育的整个过程是建立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审美价值等认知能力,用艺术的手段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而中学生是青少年思维发展最活跃的阶段,特别是学困生,他们的审美能力比较盲目,追求那些新潮的,怪异的,不符合中学生行为规范的东西。那么如何提高学困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呢?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学其理”。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过程。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反馈,唤起相应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在力量,促使学生自尊自重,自强自信,愉悦乐观,锐意进取。学生一旦亲近老师,就会将热爱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课程上来,在亲师情感的促进下,学生的思维、记忆、钻研精神和拼搏劲头就会调动起来,形成内驱力,沉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唤醒,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就会大大增强。这时,“要我学”就会被“我要学”取而代之。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皮格马得翁效应”试验和无数优秀教师几十年的教学实践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1、首先要热爱学困生,爱是教育的灵魂,苏霍姻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是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只有爱,才能正确对待、宽容他们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困生。2、缩短和学困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淡化教育者的角色。师生间的关系,不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而且应该是知心朋友,平时关心爱护他们,然后找准教育契机,友善地走进他们的心灵,让学困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切不可处处以教育者的姿态出现,妄自尊大,对他们滥用权威。3、营造和谐愉快的气氛,在教学中,我常常设计一些让学生自主讨论的环节,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会到学生中去,听听他们的想法与创意,让他们畅所欲言。在许多新事物面前,做为教师的我们还得接受 “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现实,他们富有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常常使我们惊讶,他们的许多设想和建议也会令我们赞许,这不但加深了他们对美术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
二、音美相互交融体验审美情趣
   听音乐使人心情舒畅,这是因为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如果我们把音乐带进美术课堂,那就更能触动我们对美的感受,对美的表现。在美术课上,教师完全可以用动人的音乐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为孩子们架起幻想的天梯,给整个教育过程增色添彩。在音乐的陶冶下,无论是感受意境还是幻想画面,学生都能开动脑筋积极创作,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使美术课堂活泼而有趣。特别是学困生,由于别的科目学习成绩比较差,他们比较自卑,但在艺术学科面前他们不一定差,有些学困生的艺术素质还比较好,是艺术的好苗子,但他们性格比较孤辟,逆反心理也比较强。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法,他们比较反感,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多次尝试把音乐引进美术课堂,充分体现音乐和美术在审美教育中的不同,把音乐的美与美术的美融合一体,使新课程的内容更充实。因此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音乐无疑是鼓励学生参与,深切体验审美情趣的得力工具。将音乐引进美术课堂,受到了学生的极大欢迎,教学效果明显。
三、及时赏识增强自信心
   赏识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我们的孩子是新生的花朵和树苗,他们渴望“阳光”。教师赏识的阳光撒入孩子的心田,就能催生出真善美,激发出他们的潜能。教师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可以驱散学生心头的阴影,帮助他们找回失落的自尊,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念。赏识的力量是巨大的,可能惠及学生的一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赏识。特别是对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赞扬褒奖,引导、激励他们去争取更大的成就。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审美素质的提高,应开展一些相关活动。如我在上八年级15册第7课《新年活动设计》时,我先把班上的班干和班上的几个学困生组织起来,让他们全权负责策划本活动,并按排好每一个人的职责。本课的内容用二个课时,第一课时是讨论与交流,选出最佳活动方案,并分组完成新年活动所需的各种道具和装饰。第二课时是新年庆贺活动环境布置,互送礼品。整个活动安排井井有条,大家齐动手,用自己的作品美化了教室,把教室变成欢乐的海洋,使每个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一课上得非常成功,主要表现在:1、团队协作意识增强,班干和学困生相互团结,有很强的组织策划能力,特别是学困生,由于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们的信任,自信心更强了,他们做事非常努力,提出了很多好点子,重活累活抢着干。2、准备充分、分工明确,每一个同学的任务非常明确,充分发挥学生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特别是学困生的积极参与,在同学们面前起到了模范的带头作用。3、课堂纪律活而不乱,平时上课个别学困生都要做出一些反常的举动,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而这一次他们起到了监督管理作用。4、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本课在学习活动中以美术为中心,融合了美术和各门类和其他学科知识,旨在能过组识与策划新年庆贺活动,使学生学习策划和组织的有关知识,把美术各门类的知识与活动内容综合起来应用,提高对文化环境、艺术氛围的营造和审美规律的认识。
      对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教师要有耐心,要有宽容之心,不能浮躁,学困生不是永远的。只要经过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的共同努力, 把学困生的思想引入到教材所开设的这片艺术乐园中,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的兴趣,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操。这样,学困生的审美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