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美散文欣赏—— 冰的那些事

 hkl306 2014-02-15
 
 

 

                                          冰的那些事
                                                                         
                                                                          作者:雨春

 
 
 
 
  
  一次偶然的邂逅,让我看到一位楚楚动人的美女舞动在小区的溜冰场上,优美的动作,灵动的神韵,在无比折服的同时,让我的思绪飞回了我曾经走过的真真实实的冰,和曾经发生在那时冰上一些往事,所以信笔粘来、键落文档,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没有耸人听闻的故事,更没有华美的文字、静雅的风韵,只是把曾经的少年留在岁月遗痕中。
  ——题记
  
  那是一个天蓝云白的的冬季,天生闲不住的我,喜欢到处行走,去郊外听季节王子的一年一度的咏叹调,去公园去阅览花中君子的轮流亮相,说冬季无景观,好像在现代的社会里,再也不能默认了。
  
  你看,小小的公园内,一群一群的小鸟,叽叽喳喳的叫着。群嘻的,演绎着勿用编排的天籁;成对的呢喃着衷肠倾诉;单飞的,自由自在地飞翔,展开的翼、掠过的影,无不是那么的欢畅,似乎在和眼前那冰上,身轻如燕的小姑娘的滑行,竞相媲美。
  
  看着那些知名不知名的鸟儿,飞翔的倩影风姿,欣赏着小姑娘优美的冰上舞姿,我的思绪不自觉地插上了翅膀,弹奏着无词的曲,心弦的节拍和着小姑娘的足下音律,飞快的在晶莹的冰上旋转着,滑行着......
  
  也许是眼前亮丽的魅力,诱惑出一直在我心海粼粼闪光的岁月遗珠,那些黑白乏黄的胶卷,虽然没有现代高科技的画音,但那些无法替换的影集,一直雕刻在我心房的四壁。
  
  上世纪七十年代,冬天要比现在的冬天冷了许多。记得那时的雪,很大而勤快,不像现在的雪,轻轻盈盈、柔若无骨,妙曼得似曼妙时尚女郎,那时一旦雪舞,动辄封河封路,积雪深达一米多深,是常有的事,一片白茫茫的,看不到尽头,好像全世界都是姓雪的:银装素裹、玉树琼花,天然的高高低低、坎坎坷坷,在风的舞动中,形成独特的韵律。
  
  出行,是万万不可的,就连乡里乡亲的走动,有时都像《地道战》里情形。吃用的水,往往是煮雪化冰得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考验,人们食用的蔬菜不是萝卜、芋头、就是大白菜,什么青菜都被雪覆盖了。人们为了打持久战,连皮也都小心翼翼的清洗食用。加上当时的生产力落后,本身就难以温饱的人们,只好省吃俭用,就这样都难以支撑过接踵而来的《春荒岁月》。
  
  一到冬天,天气一冷,往往一夜之间,大自然鬼斧神工地就会将河面结上一层厚厚的冰,使得本来跳跃着音符的河川,变成了没有乐声的五线谱;而且似宁静一下子战胜了喧哗,让善歌善舞的河川变成了哑巴。
  
  如果再连续冷上几天,不用西北风的眷顾和垂青,河面就会“天堑变通途”。把带有韵律的溜冰场,奉献给土生土长的爱滑人;很多时候,就连收割、运输芦苇的牛车,都能如履平川地奔跑。昔日时而奔腾的、时而寂寞的河面上,就会出现无数热闹的场面。笨拙的足音,好像因流畅而成为了咏叹调,勇敢者的步,将无数的破折号,变成了一道道平行线或者是优美的浪花图案。
  
  每逢此时,上学的路上,就只剩下胆小的女生,好像她们在走她们的阳关大道,但此时的路已经一改昨日的温柔,变成油腔滑调的浪荡,害得女生们也一改平时贤淑,发出高低不一的尖叫声。
  
  虽然家长再三叮嘱和老师、校长的三令五申:“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在冰上玩耍”,可我们还是通通置若罔闻,用土话说是:春风灌驴耳朵,这边听那边冒,用成语说是我行我素。上学时匆匆忙忙,无暇逗留,放学时河面成了男生的乐园。
  
  本来在地面上玩的许多游戏,一应迁来了河面冰上,看那种叫赶陀螺,只要稍微抽上几鞭,就会转得让人心焦。滚铁环在陆地上,本来是有点废力气的游戏,到冰上却很轻快,运动自如。勇敢的同学会猛跑几步,然后双脚并弄,凭着惯性,一滑就是十几米,身轻如燕。由于冰的摩擦力很小,使得能量消耗少,从而速度变快了。
  
  在冰上玩,胆要大,要像平时走在踏实的路上一样,不要两眼盯着脚下,双手要自由放开,心情更要放松,否则你越是胆小越容易摔跤,而且不是就地窝倒,就是前心重弹,摔个结结实实而又猝不及防。
  
  让我感兴趣的不是这些,因为我天生就不喜欢争强好胜,兄弟姐妹都把我当着小女孩看,不过我这个“小女孩”,虽然喜静不爱闹,却又长着男孩的习性。
  
  与众不同的我,喜欢找一个僻静的、河水不太深的小河,在那里释放自己的内心世界,逢到中午吃完午饭,不像好多孩子奈在家里,家长不催不动身上学。
  
  顺便说一声,当时上学不像现在孩子幸福,书包要家长送到校门口,然后还怏怏不乐地接过书包进教室,中午营养餐还不愿意进口,心里惦记着家里那些自己喜爱的食品。当然我不是说现在孩子都娇气,这也是家长对孩子的宠爱和关怀的负面影响。
  
  我也是有孩子的人,而且有三个孩子,如果都要尽到父母的责任,那么他们的生活来源那里来,还要上班吗!如今都已经进入高校,有的已经毕业工作。
  
  那么我要问,究竟是中国的教育有问题,还是家长的头脑有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