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生义难之字词(35) (1)龃龉(jǔyǔ):1)上下齿不相对应。 明 徐渭 《秦望山花蕊峰》诗:“宛如齿齟齬,张吻讼所苦。”2)比喻不平正;参差不齐。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始甚峻,一里,转西渐夷,於是皆车道平拓,无齟齬之虑矣。” 清 李必恒 《铙歌·役者讴》:“輦粟陟砠,山石齟齬。”3)不相投合,抵触。汉
扬雄《太玄·亲》:“其志齟齬。”范望 注:“齟齬,相恶也。”唐
韩愈《答窦秀才书》:“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齟齬。”4)不协调,差失。多用于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状貌山川,古今咸用,施於常文,则齟齬为瑕。”金 王若虚《论语辨惑四》:“然记者以此属于圣人无毁誉之下,义终齟齬,疑是两章而脱其‘子曰’字。”明 归有光《先妣事略》:“孺人中夜觉寝,促 有光 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齟齬,乃喜。”5)不顺达。多指仕途。《新唐书·王求礼传》:“然以刚正故,宦齟齬。 神龙 初,终
衞王府 参军。”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庆元党》:“出而齟齬于仕,坎壈其身,几陷入于深文。”6)谓别离。宋 王安石《酬冲卿见别》诗:“两地尘沙今齟齬,二年风月共婆娑。” 宋 苏轼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从子由在酒局》诗:“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齟齬。” (2)尕(gǎ):方言,小:~娃(含亲爱之意)。~李。 (3)酒卮(jiǔ zhī):亦作“酒巵”。盛酒的器皿。北周 庾信《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玉节调笙管,金船代酒巵。”《北史·魏濮阳王顺传》:“以银酒卮容二升许,悬於百步外,命善射者十餘人共射,中者即以赐之。”宋 王安石《思王逢原》诗之二:“庐山
南堕当书案,湓水 东来入酒巵。” (4)哉:1)文言语气助词。(1)表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吗”,“呢”,如“何~?”“有何难~?”(2)表感叹,相当于“啊”,如“快~!”。2)古同“才”,开始。 (5)乂(yì):1.)治理,安定:~安(太平无事)。2)贤才:俊~在官。3)割:~草。~麦。 (6)麤(cū)同“粗”。 (7)仓廪(cānglǐn):贮藏米谷的仓库。《墨子·非乐上》:“士君子……内治官府,外收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以实仓廪府库,此其分事也。”《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絶。”孔颖达 疏引 蔡邕 曰:“穀藏曰仓,米藏曰廪。” 唐 元稹《范季睦授尚书仓部员外郎制》:“乘我有秋,大实仓廪。” 清 昭槤《啸亭杂录·纯皇爱民》:“地方偶有偏灾,即命开啟仓廪,蠲免租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8)蠲(juān):1)除去,免除:~除。~免。2)显示,昭明:“惠公~其大德”。3.古同“涓”,清洁。 (9)俎(zǔ):1)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豆(a.“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b.祭祀,崇奉)。2)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刀~(刀和砧板)。3)姓。 (10)迓(yà):迎接:迎~。~之于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