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住武汉商业之“根”

 武汉人文 2014-02-15

(记者胡雪璇)昨日,汉正街中央服务区第七次领导小组会议确定,保留汉正街核心区域内的1.4公里老街区,并通过修复再现其历史风貌,留住武汉商业之“根”。

    记者走进汉正老街区,只见大部分商户已搬走,一些腾空的门面正在拆除,其间一处处老建筑凸立出来,好像在等待汉正街“故事”重新开讲。

    记者来到长江食品厂片区,这里包括原长江食品厂的办公楼和淮盐巷、淮盐公所的历史遗迹。作为“非历史建筑”的长江食品厂办公楼已被拆除,地上堆放的建筑垃圾还未完全运走。而与之紧邻的淮盐巷、淮盐公所等建筑则被较好地保留下来。为防止建筑受损,四周还打上了一层防护围墙。

    淮盐巷是一条长约200来米,宽度不足3米的小巷,这里是清代淮盐商人们居住的场所。淮盐巷建筑以三层联排别墅为主,二层以雕花过街楼相连,显得“贵气”十足。这里有居民百余户,片区拆迁改造工作开展以来,居民陆续迁出,现在的淮盐巷已基本搬空。

    55岁的张兆预告诉记者,父母上世纪50年代搬来淮盐巷居住,自己就在汉正街长大。尽管家里没有经商,但当时汉正街商业的繁华景象仍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改革开放后,大批的商人聚集于此,当时都没有门面,每人摆个地摊,卖些布料、纽扣、五金件、小零食、鱼钩,非常繁华,感觉卖什么都能赚钱”。

    居民王小朝告诉记者,长江食品厂办公楼是去年底开始拆除的,由于这栋大楼与淮盐巷、淮盐公所紧挨着,相距最近的地方不足20厘米,为防止拆除办公楼时不慎伤及历史建筑,所以临界区域都是工人拿着小锤一点一点地砸掉的。

    随后,记者来到三特片区的久章巷,民国年间商界大亨贺恒夫故居就位于此处。记者来到居民余师傅家中,余师傅告诉记者,自己祖孙三代一直住在这栋房子里,这里就是贺恒夫的故居。记者发现,久章巷在住的居民并不多。汉正街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三特片区的拆迁工作正在进行。该区域不久后将会腾空。依照规划,这里将建成仿明清风格的特色商贸街区。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全面启动汉正街核心区拟保留项目的整改工作,其中,长江食品厂片、三特片历史街区修缮将在今年率先启动。

明清时期 曾有外国人居住

    老巷故事

    汉正街文化中心主任邱新涛,昨日带记者来到泉隆巷的一处居民院落前:“看,这个和周围的建筑有什么不同?”

    记者细细观察,发现这处院落的二层阳台模样别致,都是向外凸出的。另外,院落的两根对称的石柱,石柱顶端雕刻着充满西式风格的图案。

    邱新涛说,外凸的阳台设计是欧式建筑的特点,中国明清时期的建筑没有这样的造型。另外,住地顶端的图案也绝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产物,由此可推测,当时的汉正街或许有西方来的商人在此居住,当时这里商业的繁盛程度可见一斑。

    青石板全部外运

    泉隆巷“寸土寸金”

    在汉正街的泉隆巷,至今还保留着青石板路面的古朴风貌。泉隆巷周边的居民建筑,很多也是用铺路的青石修建而成的。

    “这种青石价格非常昂贵。另外,当时的武汉周边并不生产这样的石材。这些石材都是从外地购进的。我们的工人曾经试过,一块青石板需要6个工人才能搬得动。”邱新涛说。

    邱新涛分析,昂贵的采购成本,加上运输、修筑的费用,是需要相当雄厚的财力才可以做到的,青石板铺在地上,可谓“寸土寸金”。

    大汉口财政公所

    已无从考究

    汉正街处处是宝,可有些古建筑却因为岁月的蹉跎和当时保护的不到位永久地消失了,这也成了汉正街永久的遗憾。

    2007年,汉正街三特片区附近进行道路改造,施工人员从久章巷附近地下挖出一块石碑,上书“大汉口财政公所”几个大字。

    “大汉口财政公所”是干什么的?它究竟在哪?汉正街的文化工作人员开始了漫长的探索。据估计,“大汉口财政公所”很有可能是当时收税的地方。但它究竟在哪却一直没查出结果。邱新涛推测,这座很有意义的建筑有可能已经在过去的某个时候被毁弃了。

    邱新涛希望,汉正街历史街区修缮工作能够保护好现有的这些古建筑,让汉正街少些遗憾。

    (记者胡雪璇)

    淮盐公所   记者李永刚 摄

    保留街巷格局 复建部分会馆

    恢复清末民初风貌

    如何修复>>> 

    记者昨日从有关部门获悉,以1.4公里的汉正街老街为轴线,串联起长江食品厂片、三特片、汉正街东片等历史建筑相对集中的片区,将采用多用方式实现修旧如旧。

    在长江食品厂片,淮盐巷、淮盐公所等已经基本腾退完毕,将按照原有建筑特色修复;三特片拟保留原有街巷格局和名称,恢复部分历史街区,在临江面复建会馆建筑,对临江汉正街老建筑进行腾退整治,恢复清末民初中西合璧的风貌特色;汉正街东片历史街区在完成腾退后,拟通过流通巷公园连接汉江,复建宝庆码头,形成完整的水上游览环线。(记者胡雪璇)

    “布衣参事”胡全志:

    修复的是自信

    专家观点>>> 

    市政府“布衣参事”胡全志是地地道道的“老武汉”。昨日,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代武汉人最浓郁的“乡愁”,莫过于汉正街,所以修复汉正街老街区,不是修复建筑而是恢复自信。

    “500年的历史浸润,成就了汉口地区的商业文化。作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其核心商业区就集中在中山大道以及汉正街一带。因此,汉正街是武汉城市商业历史沧桑的见证者。”胡全志认为,汉正街的优势在于它的重要人文价值,人文价值则是城市的根。

    在当前城市大规模改造过程中,过多的商业利益驱动,致使城市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文脉惨遭割裂,大量优秀历史建筑,包括诸多桥梁、街道、里巷等历史文化遗存灰飞烟灭。胡全志说,汉正街区域内的1.4公里老街区将被保留,并以恢复历史风貌为宗旨对其进行修复这一决策,实在难得,弥足珍贵。作为一名老武汉人,胡全志希望汉正街改造过程中,街区不一定是原样的,但风骨要不移;码头可以重建,但不要忘记了与它相伴的牌楼;还有大量的老字号店铺、教堂、会馆、宫观,殿宇,一定要准确恢复其记忆,并细化到一节柜台,一扇窗棂,一对石狮,重要的是要让历史能说话。(记者车莉 通讯员陈汉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