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备墓

 郭先生866 2014-02-15

1 概述   编辑本段

  刘备墓刘备墓,位于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内之正殿 (刘备殿)西侧。刘备攻打吴国失败后,退到了白帝城。于公元223年4月病逝。5月,诸葛亮扶灵柩回成都,8月下葬。刘备墓呈圆堆形,高12米,周长180米,占地3亩,形若小丘。茔上树木参差,绿草茵茵,墓边古柏森森。四周围墙环绕,万竿修竹,枝叶婆婆,寂静清幽。陵墓建筑,由照壁、栅栏门、神道、寝殿等组成,排列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自成一体:照壁长10米,高5米,正中镶嵌菱形石雕,上刻环绕双龙戏珠,与四角石雕蝙蝠相映成趣。栅栏门宽12米,进深7米,三开间,正中悬挂“汉昭烈陵”匾额。神道两旁翠柏绿树参差错落。

  寝殿面阔11米,进深8米,建于高0.4米之台基上。左右两壁嵌有石碑3块,是后人为惠陵留下的题记。殿内正中置明代铸造的三足大铁鼎一个,造型古朴,鼓腹双耳,纹饰繁复,口径0.7米,高1.24米。寝殿之后,矗立着阙坊建筑(清康熙七年1668年建)。阙坊正中镶嵌墓碑一通,弧形碑帽上雕刻双龙抢宝彩绘浮雕图案。碑身正中阴刻楷体“汉昭烈皇帝之陵”七大字,是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建。

2 自然气候 编辑本段

  成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来早、夏闷热、秋凉爽、冬湿冷”的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6℃,年降雨量1000mm。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短”。成都气候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虽然成都夏季气温不会太高(最高气温一般不会超过35℃),却显闷热;冬季最低气温一般大于-4℃(极端最低温-6℃),阴天较多,空气相对干燥。成都雨季集中在7月、8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雪,偶尔会出现冰雪灾害。

3 历史文化 编辑本段

3.1 未解之谜

  刘备墓公元223年,刘备攻打东吴时遭到城亭大败,退回白帝城后一命归天。刘备死后墓址后葬身何处?到现在是一个未解之谜。史书记载刘备攻打吴国失败后,退到了白帝城。于公元223年4月病逝。5月,诸葛亮扶灵枢回成都。8月下葬。人们根据史料的记载,认为刘备的墓葬就在成都武侯祠。因为上述的史料来源于陈寿的《三国志》陈寿是蜀汉的观阁令史(从事文献档案管理工作),在蜀汉生活了30多年他必定知道刘备的葬处。刘备死后,尸体由奉节运回成都,后与吴夫人合葬于惠陵(今武侯祠内)。在今天的武侯祠内确实还有刘备墓的建筑。过去杂草丛生的墓地被泥土夯筑得更高了墓上种满了小小的翠柏,墓地周围也被青石条围护了I米多高.显得尊贵,有皇家气派。武侯祠博物馆的人在一次植树时,意外地在刘备墓的封土边缘挖掘的树坑中发现了许多蜀汉时期的砖。这些砖位于刘备基的土封土边缘约30百厘米的深处。砖的颜色与泥土近似,但质地很坚硬,砖的一侧长边上镂刻着花纹,与成都平原常见的东汉砖非常近似,是当时专为修建墓室烧制的。这些也都从侧面证明了《三国志》等历史文献中关于惠陵与刘备墓在成都的记载的可靠性。

  认为刘备墓在四川彭山的莲花坝。持这种观点的人首先驳斥了<三国志》等历史文献关于刘备尸体运回成都的记载。刘备死于农历的四月,对于四川来说,这是烈口炎炎、气温极高的夏天。当时的交通很不方便,从白帝城(今天奉节)到成都全是逆行而上的水路和崎岖的山路,仅单行也得需要30多天时间。如果花这么长的时间把刘备的尸体运到成都.按当时的尸体保持技术,要使尸体不会腐烂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在中国古代,根本没有很好的尸体保鲜技术。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死在山东向关中运送的过程中.仅仅经过十几天,尸体便开始腐烂。为了掩盖尸体散发的臭气,承相李斯派人买来大量的死鱼放在车上,用腥气和臭气相混.来达到欺骗随行人的目的。中国古代有一种用石灰、泥炭包裹尸体的方法,其作用是吸收尸体内的水份,再用涂料把尸体密封。而科学证明用这种土办法根本不能保证尸体不腐烂。在古埃及,人们在制作木乃伊的时候.会在死者的腹部开一个小口,取出胃、肝、肠等内脏,防止细菌繁殖,以达到尸体不腐配的目的。而在中国古代根本不可能采取这种方法。中国古人认为,皮肤头发都取自于父母,在三国时期,连削发也被视为是刑罚。更何况是作为一代帝王的刘备,人们不可能取出他的内脏。因此专家们一致认为,死在夏天的刘备,他的尸体最多也不能30天不腐烂,也就是说诸葛亮根本不可能拉着臭气熏天的刘备尸体,经过长达三个多月的跋涉,把刘备安葬在成都。基于上述分析,有的专家认为地处牧马山、彭山脚下的莲花村才是刘备的葬身之地,而成都的武侯祠只是刘备的“衣冠冢”。牧马山、彭山依山傍水,是书人墓葬的最佳选择之地,这里有5000多座汉代崖墓。尽管如此,这些墓葬的地理位置也不能与莲花村的皇坟相比。牧马乡的莲花村自古就有皇坟的传说,这里的皇坟有100多亩,附近的农民说,他们村里有 80%的人家都姓刘,且一代传一代,都说皇坟里躺着的是刘备。皇坟被周围9座间距不远的小山丘尽收眼底。古代风水先生还把这一带叫做“九龙回头望”。如此好的风水宝地除莲花村以外,在我国还有北京的十三陵,这种“九龙回头望”只有封建时期的帝王才能享用。而且牧马山又是刘备的养马场,刘备手下的文武百官中有四名心腹都是彭山人。

  现在的皇坟上,长满了各类杂草和茶树,被村民挖出来的墓砖四处散落,随处可见。墓顶侧,有几个六、七米的盗洞,这些可能都是盗墓贼“光顾”后的痕迹。沿着洞口往下观察,全是一层三合土 一层黄泥土夯筑起来的,靠近皇坟的地方还曾发现一块数10 吨重的灌县石。这座皇坟总面积达100多亩,全是由石灰、黄泥和这种灌县石等混合物夯筑而成,由于墓建筑中混合有石灰,所以在皇坟的半山腰以上,竟然看不到蚂蚁蚊虫之类的东西。刘备虽然自称为中山靖王之后,皇室后裔,但他出身贫寒,父亲早亡,靠卖鞋为生。尽管如此,刘备还是不能摆脱两汉时期厚葬之风的影响。按制度规定,天子即位一年,就以天下贡赋的三分之一用于修筑帝王的陵墓。刘备在位3年,尽管与魏、吴两国战争不断,但仍有足够的时间去修建坟墓。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哪来那么多本地没有的黄泥?那么巨大的石头又是怎样从数百里之外的地方运到莲花村的?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3.2 相关记载

  《夔州府志》

  史料也为刘备墓在奉节提供了佐证,目前有4种版本的刘氏家谱均记载刘备葬于夔州府后花园,即现在的奉节旧县城县委县府附近的夔州宾馆内。明代《夔州府志》也曾这样记载:“昭烈之陵依依,甘后之墓匿匿。”刘备和甘夫人感情甚笃,应该合葬。而今,甘夫人墓在老城原夔州宾馆地下似乎已无争议。  

  《彭山县志》

  另据《彭山县志》记载:“治北四十里莲花坝有皇陵,并传莲花坝有皇庄。墓依山势,封土呈覆斗形,传此为刘备坟。” ,面对“挑战”,武侯祠也拿出了自己的证据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有关负责人面对彭山方面的“发难”,称他们手上有大量的文献史料可以证明刘备是葬于武侯祠的。武侯祠博物馆研究部主任李兆成提供了四大本由他们博物馆自己编纂的内部杂志《诸葛亮与三国文化》 。

  《三国志》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死后,遗体由奉节运回成都,后与吴夫人合葬于惠陵(今武侯祠内)。而《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蜀汉的观阁令史(从事文献档案管理工作),在蜀汉生活了30多年,他的记载应该有权威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