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强汉名将--赵充国
2014-02-16 | 阅:  转:  |  分享 
  
强汉名将--赵充国



赵充国是西汉历史上值得大书的一位重要人物。作为军事将领,他既英勇善战,又不盲动冒险,能把军事进攻与政治瓦解很好地结合起来。作为政府的大员,他当然是效忠于皇室的,但他并不一味愚忠,更不逢迎谄媚。相反,他颇能坚持自己的见解,在皇帝面前讲些真话,而且能以理服人。例如在西北设屯田军一事,赵充国一而再,再而三地上书,直至汉宣帝“恩准”。

当汉宣帝收到赵充国关于屯由建议的奏章后,即刻让大臣议论,可议论的结果,只有少数人同意赵充国的建议,绝大多数都持否定的态度。赵充国毫不气馁,又周密地考察了屯田的好处,认定屯田有“十二便”,即十二大好处,如“威德并行”、“不失农业”、“以省大费”、“繇役豫息”等等,在再次上书中陈述了这“十二便”之后指出:“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宣帝又将奏书交给群臣议论,此时的看法,仍然不一,归纳起来,对屯田持赞成意见和反对态度的竟然旗鼓相当,各占一半。宣帝下诏“复奏”。赵充国对屯田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过,他决定“昧死陈愚”,在第三次上的“屯田计”奏书中,除了强调“兵以计为本”,并提醒“匈奴不可不备”之外,又详尽回答了宣帝发来的种种疑问。朝中公卿议臣看后,顷觉豁然开朗,纷纷称赞屯田是“计善”。宣帝也明确表态:“将军计善。

神爵元年春,以先零羌为首的西羌各种反汉。四月,汉宣帝遣后将军赵充国率骑兵万余人前往镇压。赵充国兵抵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后,西渡黄河,率军乘夜推进至落都(今青海乐都),见羌人未守险,遂西至都尉府(治临羌县,今青海湟源东南),修筑垒壁,安营扎寨。羌军多次挑战,汉军坚守不出。赵充国采用恩威并举方略,招降罕、开羌及其他被先零胁迫的羌人种落,瓦解羌军。七月,率军推进至先零地区。羌人屯兵已久,戒备松懈。忽见汉军大兵来临,慌忙抛弃车马辎重,渡湟水撤退。由于道路狭窄,赵充国恐逼迫太急,迫羌军走投无路,回头死战,命所部缓慢追击。羌军掉入河水溺死者数百人,投降及被汉军斩杀500余人,损失牲畜10万余头,车4000余辆。汉军追至罕羌驻地,赵充国严禁士卒焚烧房屋与割禾放牧,又有羌族降者万余人。十二月,宣帝再造破羌将军辛武贤、强弩将军许延寿,与赵充国合兵进攻先零。鉴于羌军已遭重创,赵充国奏请撤除骑兵,以步兵屯田戍卫。宣帝下诏采纳赵充国建议。同时亦命辛、许两将军及中郎将赵印率部继续出击羌人。破羌将军率兵出击,招降4000余人;强弩将军斩杀羌人2000多;赵印斩杀并招降2000余人。赵充国率屯田兵亦招降5000余人。至此,羌人反者计5万人,前后被斩7600人,溺、饿而死五、六干人,降者3.12万人,只有4000余人逃脱。宣帝下诏命赵充国继续率屯田兵戍卫,余皆罢兵。神爵二年秋,诸羌共杀先零羌首领犹非、杨玉降汉。汉设金城(郡治允吾,今青海民和下川口附近,一说今甘肃永靖西北)属国,撤除屯田军。



献花(0)
+1
(本文系新虞舜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