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吧:养育男孩的方法(【日】诸富祥彦 著)

 释真利 2014-02-16

  男孩子从来都不是让父母省心的主儿。从事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工作20多年的诸富祥彦教授,向焦虑中的父母传递了正确的养育男孩的方法:充满爱心的触摸、亲吻和拥抱,关注他们的日常学习、玩耍,以及人生中每一个重要时刻,积极肯定和认可男孩的每一个进步和变化,培养男孩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社交能力,让那个不怎么听话、老爱打闹玩游戏的小男孩,成长为一个自信、坚强又温和的男人。

作者简介

  诸富祥彦,教育学博士,现任日本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同时担任教育咨询师、日本超个人心理学学会会长、教师支援会代表、中央教育审议会专门部专门委员、日本咨询学会常任董事长、日本教育咨询学会董事、日本产业咨询学会董事、日本学生指导学会常任董事长。
  20年来作者秉承“所有孩子诞生在这个世界上都是有意义的”理念,帮助过许多抱有各式各样育儿烦恼的家长。主要著作:《生存困难时代的幸福论》、《父母是怪物!?》、《您的孩子要是一直这样下去可不得了啊》等。

目录
第一章 管教男孩的基本——自信和坚持是男孩一生的财富
 和母亲相亲相爱,可以培养男孩子的自信
 触摸与亲吻,能解决许多心理上的问题
 男孩子和母亲可以是“恋人”关系.
 7~12 岁,父母的态度可以培养孩子超越困难的能力
 12~18 岁的这段关注期,母亲一定要待在家中
 要怎样培育男孩子的勇气
 用“我的message”让自己和儿子都幸福
 不要命令孩子去做什么,要用拜托的语气
 不断重复肯定的咒语
 将表扬变为一起分享喜悦
 表扬孩子要具体
 没有值得表扬的地方的孩子要怎么办?
 让孩子在表扬中成长,并不代表孩子会变得过于自信
 只在孩子受伤或是遇到生命危险的时候斥责他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和母亲相亲相爱,可以培养男孩子的自信
  “每天不是说他就是生气,实在让人受不了。”
  “总是惹我生气,我和孩子都精疲力竭了。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作为一名教育咨询师,问起有儿子的母亲的烦恼时,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为了这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必须要严格地管教他才行”。眼前浮现的,也都是母亲们那下定狠心的模样。
  正因为觉得必须得严加管教,才总是严厉地斥责孩子。这可以说是作为家长对责任感的一种表现吧。
  可是说白了,在孩子上小学以前,管教什么的完全可以不用理会。
  我觉得孩子能不能度过一个幸福漫长的人生,取决于到6 岁时他能否体会到“母亲是非常爱我的”。
  我认为育儿有三个阶段:
  ① 相亲相爱期——0~6 岁,就是所谓的婴幼儿期(从出生一直到幼儿园或学前班)。
  ② 管教期——6~12岁,就是所谓的儿童期(小学时代)。
  ③ 照看期——10~12 岁以后,直到18 岁左右,就是所谓的青春期(从小学的高年级到进入大学为止)。
  对于育儿,特别是对于培育男孩子来说,最重要的阶段就是在相亲相爱期(0~6岁)这段时间里,父母,尤其是母亲,无论发生了什么,都要毫不吝惜地给予孩子爱。孩子通过不断获取爱,才能逐渐在心中形成一种“一旦发生问题,母亲都会站在我这边”的安全感。之后孩子会以这份安全感为根基,不断地去挑战各种各样的新事物。最终,男孩子们会拥有“即使失败,也不会被世界抛弃”、“自己是懂得努力的人”这样的自信(肯定自我)。
  这份自信,这种“只要自己努力就什么都能做到”的肯定自我的感情,便是决定男孩子一生的基础。
  拥有了它,孩子会懂得坚持到底,即使遇到困难也会继续努力。
  如果到男孩6 岁为止,母亲都还没有将这个“心的基础”培育出来的话,对孩子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会在孩子20 岁以后慢慢地显现出来。到6岁时育儿方面的问题涌现出来,等家长意识到它的时候已经是措手不及了。
  具体来讲,很容易培养出不懂得坚持的孩子。比如上大学时每节课都去,却在考试的时候缺席,从而导致留级留了好几年;又或者是一直都在找工作,却在面试那天没去。总是在这种很重要的时候掉链子。
  和上述的这种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的男性聊过天以后,我注意到了大家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没有小时候和母亲一起快乐玩耍的回忆。
  “左思右想,实在找不到小时候和妈妈一起快乐玩耍的回忆。全都是训斥我的回忆……”
  “整天就知道催促我赶紧去学习,赶紧去学习。完全不记得妈妈对我温柔过。”
  其实,他们的母亲并不是不爱孩子。对于一位母亲来说,正因为希望孩子可以好好地成长,才会严格地训斥他,让他养成学习的习惯。
  只不过就结果而言,很多孩子为此失去了在关键时刻学会努力这件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
  很多母亲常说“我儿子已经是小学生了,来不及了……”,其实完全来得及,意识到的时候就是起点。从今天开始尽情地去爱孩子吧,让孩子感觉到“我是被爱着的”。这会成为孩子在关键时刻努力的动力,成为他一生的财富。
  ★ 对孩子说我爱你
  “正雄,我好爱你哦。”
  “小健是妈妈的宝贝哦。”
  “对我来说和君是最重要的。”
  因为是母子,所以“即使不说出来对方也能明白”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根源。无论是父母和子女,还是夫妻,爱如果不说出来的话,是无法传达给对方的。即使是觉得有点害羞的语言,也要不断地大胆说出来。
  ★ 要毫不吝啬地去拥抱和碰触孩子
  传达爱的方法并不是只有语言。时不时地给予孩子一些拥抱与触碰吧。
  充满真心地去拥抱孩子
  触摸孩子
  紧紧地抱住孩子
  亲吻孩子的脸颊
     日本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碰触,比其他国家要少很多。这会给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关系带来不好的影响。
  也许您会担心,如果那样做的话,孩子岂不是会变得很骄纵?对男孩子那样好吗?不过,类似这种担心是完全不需要的。
  孩子很喜欢充满真心的拥抱和碰触。他们会感到自己是如此地被爱护着,从而产生肯定自我的感情。
  ——
  触摸与亲吻,能解决许多心理上的问题
  实际上,像是触摸、紧紧地拥抱、亲吻脸颊这类身体上的接触,对养育年幼的孩子来说是最有利的武器。
  比如说,刚开始学习走路的孩子会央求父母抱他,而母亲这时候的回答往往是“不行,必须自己练习走路”。
  这种时候,应该把他抱一会儿,然后问他:“要不要再走走看?”这样做的话,大多数的孩子会点头说“嗯”,然后又开始自己走路。被母亲抱着,会使孩子产生“没关系,妈妈很喜欢我”的安全感,从而产生去挑战走路的想法。
  那么,如果母亲不接受孩子的撒娇,只是一味地让他“继续努力”的话,会变成怎样呢?
  孩子会失去发泄感情的地方,从而开始出现夜里哭泣、闹人、任性、挑食、欺负弟弟妹妹、不去幼儿园等的问题。而母亲又会因为这些问题不断地去训斥孩子,结果只会使情况恶化。
  孩子心理问题的绝大部分会以:①语言化(不要、不想干那件事,我讨厌妈妈,不想去幼儿园之类的语言),然后是②行为化(欺负弟弟妹妹、乱扔东西等出气的行为),还有③身体化(夜里哭泣、肚子疼、头疼、吮吸指头)等的方式表现出来。
  解决这类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身体上的碰触!经常和孩子进行触摸、紧抱、亲吻等身体接触的话,孩子的内心就会慢慢安定下来,那些问题和行为也就会随之消失了。另外,孩子主动黏着父母撒娇是育儿状况良好的证据。玩耍的时候,玩一些父母和孩子能够相互碰触的互动游戏也是很有效果的
  男孩子和母亲可以是“恋人”关系
  母亲们经常会咨询我这样一个问题:“我自己的情绪波动总会影响到孩子。要不就是很严厉地训斥孩子,要不就是一点都不训他……我很担心这种时紧时松的育儿方式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
  确实,根据自己的心情去育儿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在同样一件事上,由于母亲的心情不同,有时会训斥孩子,有时会什么都不说。这样的话,会让孩子觉得“不知道要怎么做才会被爱”、“说不定爸妈没有爱自己”而感到不安。
  可是话说回来,母亲会变得情绪急躁,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一直和孩子在一起而没有办法调整自己的情绪。
  如果母亲外出工作的话,视线便会转到工作上,也比较容易去调整内心。对于当今充满教育热情的母亲们来说,调整内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正因如此,我在很多地方对母亲们说,“在孩子3 岁之前,不要光靠自己去带孩子”。
  “母亲在孩子3岁以前不应该工作。把孩子放到幼儿园太可怜了,孩子必须由母亲的双手带大。”持有此类说法的人不在少数,而我很反对这种说法。
  对于把房间弄脏、一刻都静不下来、没有礼貌这些事像家常便饭一样的男孩子来说,24小时都跟孩子在一起生活的母亲们不得不跟在他屁股后边跑。越是喜欢干净整齐的母亲就越是感到急躁,压力也不断累积。终于,压力突破界限,“火山”爆发,母亲对孩子大怒:“你给我适可而止!!”
  这对母亲和孩子来说是一件不幸的事。不管是总把手和衣服弄脏,还是一刻都静不下来,这都是男孩子天生的性格而非缺点。即使放任不管,他们也会随着成长变得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
  不改掉孩子这些“坏毛病”决不善罢甘休的母亲们,便会经常对孩子发脾气训斥孩子,这样会使孩子积累“反正我就是个不行的孩子”、“我是个让母亲费神的坏孩子”这种否定自我的负面想法。
  基本上母亲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像“恋人”一样就OK 了。要重视男孩子可以从母亲那里感受到被爱的这种LOVE&HAPPY的关系。管教要在不破坏这种关系的情况下适当地进行。
  越是认真的母亲,就越有必须要好好地教育他、男孩子不能总是撒娇这种责任感。可是,因为这种责任感而感到急躁,累积压力的话,岂不是得不偿失吗?
  “即使是短时间的兼职,在外面工作可以让自己保持自我。”
  “想把孩子寄放到幼儿园,自己朝九晚五地工作。每天回家以后就三个小时的话,应该可以满面笑容地与孩子度过。”
  像这样考虑的人并不少。那么,有这种想法的母亲真的应该去工作吗?根据各类调查结果显示,全职主妇的压力,要高过一边朝九晚五地工作一边育儿的母亲。
      就算一天只有几个小时也好,建议全职主妇把孩子交给保姆照看,自己和朋友去卡拉OK唱唱歌啊,去餐厅坐坐啊,给自己创造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消除压力,调整自己心情这件事和孩子内心的安定是相连的。没有比为了孩子而忍耐,积累压力,最后把焦躁又发泄到孩子身上这种事更愚蠢的行为了。这样做的话,孩子的内心也会变得很不安定。
  在育儿方面,没有什么是比母亲内心的安定更加重要的了。据我所见,在青春期以后产生问题的男孩,绝大多数是家中第一个孩子。
  这是因为第一次生孩子,又是异性,所以做母亲的很难理解男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再加上周围没有人可以依靠,母亲便会变得急躁起来。而母亲的这种急躁也会使孩子做出一定的反应。
  再次重申一遍,世界各地的心理学调查显示,在3 岁之前孩子由母亲的双手养大比较好的这种3岁娃神话,没有得到任何的证实。无论是哪种心理学或是社会学资料,都显示在育儿的母亲当中,压力最大的就是全职主妇,其次是朝九晚五工作的母亲,压力最小的则是在这段时间工作的母亲。
  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外出工作,我从心底希望母亲们可以重视自己内心的安定。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是比有一个内心安定的母亲在身边更加重要的了。
  7~12 岁,父母的态度可以培养孩子超越困难的能力
  从孩子6 岁开始到10~12岁,也就是说在孩子进入小学的这五六年里,是一个转变家庭教育模式的时期。家长应和孩子之间一边保持相亲相爱的气氛,一边转换成管教模式。
  这个时期的男孩,开始学会如何去控制自己,通过学校生活和运动,学会如何让自己去配合社会的规则。
  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时,正是实施管教的重要时期。要将世间的规则、应该做的事、不能做的事都教给他们。
  在这些当中,希望母亲们可以遵守以下的三点原则:
  ① 父母不要什么事都替他做。
  ② 让孩子对自己的失败负责。
  ③ 让孩子自己考虑解决的方法。
  管教小学期的男孩子时,虽然总是会不由地就大声斥责他,对他发怒,但到头来却还是娇纵他;虽然生气地训斥他“你为什么总是那样啊”,却还是会将孩子忘带的东西给他送去;给孩子再买一个他弄丢的东西;或者是每天早上都叫他起床……你是否也曾经这样过呢?
  虽然嘴上对孩子唠唠叨叨地发脾气,结果却总是不停地帮他善后处理一切糟糕的事。
  一直这样下去的话,孩子那种“反正妈妈会帮我弄好的”的想法会越来越重,从而会变成一个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的人。
  即使是忘带东西,父母也绝对不要给他送去。这样做的话他就不得不自己去解决,比方说向朋友去借。为了不再发生类似的情况,孩子会记住下次一定不会再忘带东西了。
  不管什么事母亲都帮孩子善后的话,孩子会产生“反正有妈妈呢,她会帮我处理的”这种依赖想法。对于老师的批评也会渐渐不当一回事。
  还有,如果总对孩子唠唠叨叨的话,孩子就会产生“我是个老忘东西的没用的人→所以忘带了也很正常→让妈妈给我送来”的想法。孩子就会无法改掉忘带东西的这个毛病。
  也许您会觉得孩子老忘带东西的话多可怜啊,可是,总让母亲替自己擦屁股的话,长此以往,就会变成这种毫无责任感的大人:
  打工快要迟到的时候,会让母亲跟店里说。
  在工作上弄丢了很重要的文件,却因为不知该怎么办,就一直置之不理。
  因为他们是在完全没有自己的事要自己去做这种自立精神和责任感的情况下长大的。
  这样的人今后即使成为社会的一员,碰到什么也会立刻怪罪到别人身上:“要是上司告诉我一声的话,就不会变成现在这样了。”这和都是因为妈妈没叫我起床才会睡过头是一样的逻辑。他已经养成了不考虑自己有什么责任,而把责任全部推给别人的习惯。
  为了孩子将来不会变成那样的人,母亲该怎么做?当孩子忘带东西的时候,不要光是训他“你为什么总是这样啊”,而要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当忘带东西的时候,要怎么做才好呢”。
  解决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前一天晚上把要带的东西都准备好放在门口,或是早上起来再次确认一下记事本等。如果孩子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的话,母亲可以帮助他一起思考。虽然即使那么做了,问题也总是无法很快得到解决,也请母亲们千万不要着急。
  育儿最重要的就是耐心。不是将失败简单地归于零,而是训练孩子自己去思考失败以后该怎么办。
  请千万记住,嘴上唠叨之后还是帮孩子擦屁股的这种育儿方法,会妨碍孩子长成一个像样的大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