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猴票”的设计者 书画界的老顽童

 家住苍烟 2014-02-16

“猴票”的设计者 书画界的老顽童


著名的猴票



讲故事 1946年



信丰的市场《清明》创刊号 1946年5月



猫吃鼠民歌《老鼠嫁女》插图之一 1947年



吹口弦《阿诗玛》组画之一 1956年



猫头鹰 1966年前






    

  很多人知道黄永玉,是因为猴票或酒鬼酒;很多人喜欢黄永玉,是因为他的画作。不过,这个经常叼着烟斗笑眯眯看人的老头,却并不把绘画放在第一位,他曾这样自称:文学排第一,雕塑排第二,木刻排第三,绘画排第四,绘画排最后是因为它可以养活前三样。我们当然不会相信他的说法,因为无论哪一样,黄永玉都把它做到了一定的高度,今天我们就选择一些他的作品来推介给大家。

  他的杂文,应该是把他的幽默一展无余了;而他的木刻等作品,也是带着对生活的调侃态度的,充满了趣味;而他的趣事,就更值得一看了,因为里面全是生活的智慧!———编者

本期看点

■本期关注:

黄永玉

■作品推介:

《讲话和写字都挺烦恼论》木刻等

■作者简介:

  黄永玉(1924-):本名黄永裕,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土家族,湖南凤凰人。1946年,表叔沈从文建议他以“黄永玉”为笔名。1946年,他和张梅溪结婚。擅长版画、彩墨画,曾在香港从事木刻创作活动,任长城电影公司剧本特邀撰写人,香港《新晚报》画页编辑。作品有《春潮》、《百花》、《人民总理人民爱》、《阿诗玛》等,巨幅画有《雀墩》、《墨荷》等。1986年荣获意大利总统授予的意大利共和国骑士勋章。

讲话和写字都挺烦恼论

  “非这样不可!”这是自古以来的一句转弯抹角、表示坚决意思的话。

  “非”是“不”。明明白白说的是:“不这样,———不可以”。

  眼前好多人只用“非”字表示坚决。把一句“他一定要做”这句话说成:“他非这样!”

  正当地说“他非这样”应理解为“他不这样”;但实际生活中的“他非这样”已经变成“他一定要这样”的意思了。

  严重的是电影、电视和一些文学作品也在这样拧着脖子使用,颠非倒是,不以为不正常。

  为什么几年时间会错成那个样子呢?是哪位大爷起的头呢?莫名其妙。如果用一个礼拜时间,像“卫生周”、“交通安全周”那样,来一个纠正“非这样”周,能不能救得回来呢?难说。

  话是说给人听的,有些话听起来别扭,但不是错,反倒有趣得令人难忘。在公交汽车上辛苦的售票员看到人多,便大声地喊着:

  “有没有没有买票的没有?”

  断起句来简直难透了。其实说:“没买票的同志请买票。”就清楚了。售票员同志成天夹在人堆里,情感真是缠绵得可以。别人半个钟头也受不了,他和她们成年成年地泡在上头,你让他们的语言能活跃到哪儿去?

  听过闽南朋友说“穿衬衫衫裤”,原来老汉我也不懂,后来明白就是穿衬衫的意思。

  广东朋友就更有趣。有一天一位广东朋友跑来告诉我:

  “吴世茫先生,你快点上百货大楼去啦!那里卖菲林真是抵,八毫子一卷啦!晤买就蚀底啦!”(译文)

  老汉我费了好大工夫才明白过来。他劝我上百货大楼买照相胶卷,很便宜。不买就亏啦!

  但是广东有非常精彩的语言。“沙尘超”这三个字是一种典型人物的别号。

  有这样一种人,每办一件小小事情却扬起沙尘滚滚,怕人家不知道,且自我欣赏得了不得。可能以前真有这么一位具体人物名叫“阿超”,或“超哥”的;而目前却常常遇见类似沙尘超这号人物。仿佛再没有另一个叫法比它更恰当了。

  北京图书馆路西的一块工地外头竖了一块木牌子,上头写着“文明现场”。老汉我每次经过免不了都要沉思一番:那“现场”现在在表演或发生什么“文明”呢?

  说到写牌子,三十多年前,香港标语文学的笑话可算是成筐成箩。

  双层电车楼上窗框子钉着搪瓷的标语,上写:“此车如遇有大风或势劣之风,或强劲之风,或速度高之风,请将窗子打开,便利大风通过……”(大意)

  中低等饭馆或茶楼也钉有搪瓷牌标语,在每一格卡位座墙上,稍一歪头即能看见:

  “如有痰涎,与及鼻涕,如有倾吐,勿弃在地……”想想看,还能有兴趣吃得下饭去?

  马路边可以停车的地方写着:“如要停车,乃可在此。”人行横道线的地面写着:“沿步路过。”“请行快的。”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香港法院对犯人宣读死刑书时(绞刑),要朗读以下这些话:

  “……将汝之颈套入绳圈中,悬诸架上数分钟,直至气绝为止。使汝魂归天国得主原宥罪恶消失……”(大意)

  不怕诸位看官笑话,老汉我也时常闹些有失体统的文字上的笑话,而且险情丛生。

  六十年代,街道学习“九评”,居委会来通知大家要带“九评”学习文件。老汉我鬼迷心窍,没想到今晚学习还能顺带喝上两盅。说不定有个什么国家喜庆事情宣布。便揣了个二号酒瓶在怀。到地方才明白这是个要命的误会,心里七上八下。学习完毕回家从怀里取出酒瓶,看官你信不信?那个酒瓶摸着都烫手!

  《吴世茫论坛》1998年2月出版

■趣事

不同之处

  香港艺术馆举办黄永玉八十画展,其间,有位记者前来采访黄永玉。

  记者:“回首八十年,在您绘画创作的生涯中,您对哪件作品最满意?”

  黄永玉:“一只母鸡生了蛋,你问母鸡,它生下的第一个蛋和第三个蛋好在哪里?母鸡会告诉你吗?我的作品虽然像母鸡下的蛋,但我和母鸡又有不同之处啊!”

  记者:“有什么不同?”黄永玉:“母鸡下了蛋总要叫几声,而我不会叫!”

一个“近乎丑”的孩子

  黄永玉在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中写道:

  他两岁多,坐在窗台上。爷爷在他两个月大的时候从北京回来,见到这个长孙,当着全家人说,这孩子“近乎丑”!

  不是随便人敢说这句话的。妈妈是本县最高学府女子小学校长,爸爸是男子小学校长。

  晚上,妈妈把爷爷的话告诉爸爸。“嗳!无所谓。”爸爸说。

  孩子肿眼泡、扁鼻子、嘴大、凸脑门、扇风耳,幸好长得胖,一胖遮百丑。

  “他两岁多,坐在窗台上。”这是小说中的第一句,现实生活中两岁的黄永玉,也坐在凤凰城祖居的窗台上。一个“近乎丑”的孩子———这是黄永玉在小说开头对自己儿时最初形象的描述。

第一次领取稿费

  1939年,黄永玉的木刻《下场》发表在福建永安宋秉恒先生主持的《大众木刻》月刊上,得到有生以来的第一次稿费。可惜,如今暂时没有找到这个刊物,无法确定他处女作发表的具体时间,也无法了解黄永玉早期木刻作品的面貌。

  当年取稿费的现场细节,被黄永玉以小说的方式生动地描述出来:

  “我在一些记者访问中提到我第一次拿稿费是五块钱,现在想想未必可靠;大概没有这么多。叔叔每月才给我一块钱零用;可能是两块多钱稿费吧?何况对待初出茅庐的人,《大众木刻》不会这么大方。不管多少,反正给我以很大震动。不怕见笑,甚至我约了几位铁哥们儿一起才敢上的邮局。我要他们在门口等着,一旦出事别撒开我跑了。”

  “我心跳不止,递上了汇款单、图章和学生证。里头的老家伙慢吞吞,好像要断气的神气,又咳嗽,又吐痰,又拿一块垃圾似的手巾擦鼻子,休息喘气,这老狗日真的给了我一沓钱:‘你数数!’那还用说!老子会轻易放过你?数完钱,昂然走出邮局。那帮家伙一个个居然都健在,一拥而上,其实不一拥而上也没什么大不了!一哄而散也没什么大不了!不就是上邮局取钱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