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怎样做的? 1. 举例:假设我要考虑是否今晚要去看电影。 论据(前提):1.电影院里有热狗。2.我喜欢热狗。 结论:我应该去看电影。 质疑论据:假使上述两个论据皆成立,也不能说明我应该去看电影。 譬如有一些其他原因导致我不能吃热狗或去电影院。我们可以有很多理由来证明所得结论并非真理。 所谓前提论据是真理,但是所得命题仍不全都是真理。 我们可以质疑论据的正确性,我们也可以质疑“论据正确得出结论正确”是否有道理。 2. 哲学家们所讨论很久的一个话题是“获得自由意识和拥有自由意识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论据(前提):1.世界过去的样子直接影响了它的现在和它的将来。2.我们和周围的事物一样,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3.我们没办法控制事物的过去式怎样的,我们也无法控制世界的过去是如何影响现在和将来。 结论:我们并不能掌控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包括我们的所想、所言、以及我们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以上面两种方式来质疑论据。 3. 哲学需要洞察力和论证,有些哲学著作的论点虽好,洞察力却差,就令人失望。而有些哲学著作具有启迪性,却没有好的论点来支撑,同样令人失望。 ——希拉里*普特南 所谓洞察力,是洞察我们如何生活的,我们的社会是如何组成的。 一方面,它指出我们在提出或者批判一个哲学性的论证时,我们要牢牢把握住大局。 我们对论证细节过多关注,却没有猪狗的关注到论证应该是为我们带来启发的这样一个大局。 另一方面,当我们与一个哲学论证周旋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试着去定义和评估这个论证使用的前提条件,然后来看它是否是一个有效的论证。我们还应考虑到,引发这样一个论证的大背景,譬如提出这个论证的人旨在表达什么?或者他们通过提出这个论证想要得到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