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和群礁

 菊香书屋666 2014-02-17

郑和群礁(Zhenghe Qunjiao、英文:Tizard Banks),又称郑和环礁、提闸滩,位于南沙群岛的北部第四列环礁,在南沙道明群岛正南方,位于北纬10°19′至10°25′,东经114°12′至114°45′之间;东西长30公里,平均宽度8公里。由太平岛、中洲礁、敦谦沙洲、舶兰礁、安达礁、鸿庥岛、小南薰礁、南薰礁等组成,是南沙群岛最大的群礁。

名称来源

         1935年公布名称为铁沙礁。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称为郑和群礁。我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于1405年至1433年曾先后七次率领大型船队下西洋,为纪念郑和功绩,故名。有些外文图书称为 Tizard Bank and Reefs。

 地理位置

郑和群礁 - 寒日 - 心情

   郑和群礁是南沙群岛西北部第四列环礁,处于北纬10度19分-25分,东经114度12分-45分之间。整个群礁沙盘外就是750-1000米以上的深海。长轴大约56公里长(西南--东北),19公里宽,中央的泻湖大约50-90米深。沙盘上有几个岛礁浮出水面。郑和环礁礁盘面积达615平方公里,但露出海面的陆地面积只有0.557平方公里。   郑和群礁的“门”分布于南,北,西三面。北面有四个“门”,在太平岛东,水深10-18米之间。一门据太平岛14公里,二门据太平岛6.5公里,三门距岛3公里,四门在岛东侧,常用的是三门水道。南侧有两门,一门在鸿麻岛东北,深18米,二门在鸿麻岛西,深18米。西门在太平岛西南4公里,深18米。

组成部分
舶兰礁
  舶兰礁(Petley Reef) 北纬10度24分,东经114度34分,礁盘呈卵圆形,长径1.8公里,退潮时可露出海面近1米。
安达礁
  安达礁(Eldad Reef) 位于北纬10度21分,东经114度42分,郑和环礁的东端,是东北向尖突的礁体。礁盘自西南向东北伸展约8公里,宽800-1000米。礁盘上有不少礁块出露海面。这个广大礁盘上已有次成泻湖发育,又叫“礁湖”。礁湖有一处水深在18米以上,可进入小船。
郭谦沙洲
  郭谦沙洲(Sand Cay) 北纬10度23分,东经114度28分,它的名字来自1946年接受本岛的中业舰舰长李郭谦。沙洲呈椭圆形,长500米,宽300米,海拔2.5米。由于已有沙堤围绕,故内部为低平洼地。沙洲上有灌木林生长,高达4-5米,还有我国渔民种植的椰子林。它和太平岛间有一串礁盘相连,其中途有一小礁,低潮露出海面。
太平岛

郑和群礁 - 寒日 - 心情

   太平岛(Itu Aba Island)在北纬10度23分,东经114度22分。位于121-郑和群礁 西北。岛呈长梭形,长1400米,宽335米,面积0.43平方公里,为南沙群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海拔平均3.8米。低潮时明显露出环岛的珊瑚礁。本到土壤黑褐,土质肥沃,林木(以橙花破布木、草海桐为主)遍布,椰树、木瓜和香蕉相间。岛上原有我国渔民修建的房屋、神庙和坟墓等。太平岛地处南海心脏地区,北距海南岛榆林港500多海里,为海上航行之要冲。目前该岛由我国台湾省地方当局军队驻守。1935年公布名称为伊都阿巴岛,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称为太平岛。是纪念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派往南沙群岛接收的军舰“太平号”而命名的。我国渔民向称黄山马、黄山马峙。1730年陈伦炯《海国闻见录》称南沙马峙。据考证,Itu Aba 是外国人记录我国渔民名称“黄山马(海南音widuabe)”而来。
鸿庥岛

郑和群礁 - 寒日 - 心情

   鸿庥岛(Namyit Island)在北纬10度11分,东经114度22分。位于121-郑和群礁的南部边缘,北距122-太平岛11.25海里。为椭圆形小岛,东西向长轴560米,短轴180米,面积约0.08平方公里。海拔约6米。处于一长条形礁盘偏东位置。岛上林木茂盛。有椰树,有海鸟群栖,还有淡水井,但水质欠佳,不宜饮用。1935年公布名称为南伊岛。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称为鸿庥岛。是纪念1946年中国政府派往接收南沙群岛的中业舰副舰长杨宏庥。我国渔民向称南乙或南密。据考证,Namyit是外国人纪录我国渔民名称“南乙”(海南音Namyit)而来。
南薰礁
  南薰礁(Gaven Reef)在北纬10度11分-13分,东经114度13分-15分之间。位于121-郑和群礁的西南角,126-鸿庥岛西。主要有上下两个珊瑚礁组成。两礁相距约2.5海里,中间还有一些水深6米左右的暗礁。上礁长约1850米,东北端有高2米的沙堆。下礁为椭圆形,长1400米。1935年公布名称为给予礁。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称为南薰礁。我国渔民向称南乙峙仔,沙仔。
小南薰礁
  小南薰礁位于北纬10度东经114度,在郑和群礁西南端,因为是南薰礁南部的小礁石,所以取名为小南熏礁。无人的低潮出露性岛礁,在南薰礁东南3公里处。

历史沿革
        早在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期,“郑和群礁”就有海南渔民,以捕取海参、贝壳为生,各岛都有其足迹,也有久居礁间者。海南每岁有小船驶往岛上,携米粮及其他必需品,与渔民交换贝。船于每年十二月或一月离海南,至第一次西南风时还。
        据记载,被命名的“郑和群礁”位于南沙群岛的北部,由太平岛、鸿麻岛、敦谦沙洲、舶兰礁、安达礁等组成。这些岛礁在同一礁上,礁长约五十五公里,宽约十五公里,群岛中央为一礁湖,是南沙群岛最大的群礁。“郑和群礁”中的太平岛呈棱形,长一千四百米,宽约四百米,面积约零点四三平方公里,是南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该岛扼南海交通咽喉,可作为远洋渔船的中继站,历史上向为中国渔民捕捞水产基地之一。鸿庥岛东西长约六百米,南北宽约二百米,面积约零点零七平方公里,高六点二米。岛上有淡水井一口,过去是中国渔民长住岛屿之一。   
       “郑和群礁”现被越南侵占的有鸿庥岛和敦谦沙洲,太平岛被中国台湾占有,南薰礁由中国海军驻防。“郑和群礁”中以郑和下西洋随员费信命名的“费信礁”,是南沙群岛中最小的岛屿,只有六千二百平方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于一九三九年侵占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一九四五年日本宣告投降,当时中华民国政府派专员分别接收了这两个群岛,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并立碑纪念。一九四七年中国政府命令将南海诸岛划归广东省管辖,同年十一月内政部重新公布《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统一确定包括“郑和群礁”在内的南海诸岛中岛、礁、沙、滩的正式名称。
         一九八九年八月,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在南沙群岛的永署、赤瓜、华阳、南熏、渚碧、东门等六座岛礁矗立石碑、上刻“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沙群岛”,中央刻礁名,其中包括“郑和群礁”,作为中国领土主权的标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