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岁前就已造就孩子的一生(1)

 月明星空111 2014-02-17

事实证明,孩子在13岁以前,可塑性往往是极强的。如果这个时候,给他的大脑中输入乐观、勇敢、有礼貌、知识无价、人生美好等关键词,那么这些优良的品质与思想,必将伴随孩子的一生,令其受益终身;而如果此时,将狭隘、自私、懒惰、学习很苦、社会黑暗等关键词输入孩子的大脑,那么这些不良的品质与思想,也必将伴随孩子的一生,令其受害终身!

13岁,意味着什么呢?

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来说,13岁,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即将结束小学的学习生活,进入中学继续求学。

从孩子的心理特征角度来说,13岁,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已经结束儿童期,进入了少年期,并即将踏入青年的初期。

从孩子的生理特征角度来说,13岁,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即将跨入一个高速成长的阶段--青春期。

从教师的感受方面讲,13岁前的小学生,往往更遵从学校的规矩、听从教师的管束,可塑性很强;13岁以后的中学生,若其已经养成了顽劣的学习态度、不良的学习习惯,往往会令人束手无策。

从母亲的感受方面讲,13岁以前,孩子的思维方式很简单,母亲的思想通过简单的转化,就可以转变为孩子的思想;13岁后,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很强,不听管教、我行我素,往往是他们标新立异的方式。

13岁,往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分水岭,这不仅是因为从此以后他们即将告别小学生活、进入中学学习,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3岁以后,其业已成型的个性、习惯,以及智力因素等方面,往往是极难改变的。

作为母亲,不管你的孩子尚处于幼儿期,还是学龄前、小学阶段,众多13岁以后,或者说是中学生母亲的烦恼,就是你必须以之为借鉴的--

"本以为孩子上了中学,就会改掉马虎的毛病,而事实却是,他粗心大意的毛病愈演愈烈。"

"孩子小时候,就不爱说话,我也没太在意。现在,连读篇课文,他都磕磕巴巴的。"

"小学的时候,在我的强迫下,孩子还能学习点。而今,我一说该学习了,他就嫌我烦,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

马虎、阅读能力差、厌学等等不良现象,表面上看,都是孩子在长大之后日益显现的问题。可其实,这些问题的病根,在孩子13岁以前,就已经成型并根深蒂固。

有关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从幼儿期开始到小学阶段是孩子个性形成和矫正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家长能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的个性以及行为习惯方面,就会进入一种良性的循环。反之,如果错过了这个"最有效教育期",即使付出十倍的努力,也极有可能是无效的。

1.在我国,心理学者将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划分为六个时期:(1)乳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3~6、7岁;(4)儿童期--6、7~11、12岁;(5)少年期--11、12~14、15岁;(6)青年初期--14、15~17、18岁。

2.青春期目前在各国并没有一致的年龄范围,一般指13、14岁~17、18岁这个阶段,相当于教育学上的中学阶段,以身体的急速成长为特征。

教育孩子,一定要讲究方法

每位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都尽其所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然而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出类拔萃,而有的孩子却非常平庸?同样是孩子,差别为什么如此之大?

其实,造成差别的原因很简单--是否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基诺特,曾把父母不宜对孩子讲的语言归为十大类:

1.不要威胁,如"我再也不想带你了,你给我滚开吧!"

2.不要哀求,如"我的小祖宗,我求求你,好不好?"

3.不要抱怨,如"你这不争气的孩子,真叫人伤心透了!"

4.不要许愿,如"假如你考了100分,我就……"

5.不要讽刺,如"你可真了不起,能干出这种事儿!"

6.不要恶语,如"你这个大笨蛋!"

7.不要责备,如"你总是做错事,真是太糟糕了!"

8.不要侮辱,如"你真是个没用的废物!"

9.不要压抑,如"闭嘴,不许再说话!"

10.不要强迫,如"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对照以上十类错误的教育语言,你是否也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呢?

千万不要觉得这只是一句话的问题,当这种语言成为你的一种固有教育手段时,更大的错误、甚至是极难挽回的错误往往就会发生了。

例如,做家长的常常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他们却最容易忽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的这个缺点是怎么形成的呢?要知道,凡事有因必有果---

 

有的家长抱怨孩子胆子太小。那么请你回想:孩子小的时候,你是否曾用大老虎、大猫等威胁性事物来恐吓他,以便制止他的不听话行为呢?

有的家长抱怨孩子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严重。那么请你回想:当孩子刚学会做事,但做得不够好时,你是否曾经用"笨蛋"、"木头"等话语讥讽他呢?

有的家长抱怨孩子不喜欢和自己沟通,甚至总是喜欢隐瞒事情真相。那么请你回想: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你是否曾十分习惯用打骂等强硬的方法去管教他呢?

……

由以上几点,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任何一种个性与习惯的形成,都有其内在的根源所在。家长一句不经意的言语或一次无意识的举动,都极有可能给孩子的未来带来太多或好或坏的影响。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了:"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这个我是知道的。可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既不能打骂,也不能挖苦讽刺,更不能态度强硬,那难道要随孩子的便不成?有效而科学的教育方法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的确,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避讳的语言或行为。可仅仅知道了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当孩子犯了错误、当孩子出现不良的个性倾向、当孩子不听话时,放任自流是一种最最错误的方法。

教育孩子,既需要父母和孩子亲密无间,又需要父母和孩子的错误思想、错误行为斗智斗勇。作为父母,作为和孩子最为亲密的人,以下几种教育孩子的良方,就是你必须首先知道的。

◆沉默

当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并坚持为自己的行为进行狡辩时,父母该怎么办呢?

也许,有的父母会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先进行一大通的批评教育;也许有的父母会先问清原委,再进行批评教育。可最佳的方法是什么呢?经验告诉我们,当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辩解时,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沉默。

一位妈妈曾经这样写道:

元元5岁的时候,一次,由于顽皮,他竟然用剪刀把我刚刚买来的一件羊毛衫剪得到处是洞。我气愤至极,可又想到不能以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于是只得忍下怒气,转身不再理他,暗自考虑着惩罚的方法。

元元见我十分气愤却并没有说他,更是觉得不安,跟在我的后面解释:"妈妈,我没有想把它弄坏……"在后来的十几分钟内,他一直围着我转,寻找着和我搭话的机会。对此,我依然沉默以对。

没过一会,他便在我身边嘤嘤地哭了,一边哭一边说着:"妈妈,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见孩子已经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知道,教育的最佳时间到了。于是,我把元元拉到怀里,告诉他错误的严重性……

 

从此以后,元元不仅没有再犯相同的错误,和我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起来。

孩子犯了错误时,他的内心是忐忑不安的,他的辩解更是一种心虚的表现。父母的适当沉默,不仅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反思时间,更是对孩子这种错误行为的一种变相惩罚。

◆ 与孩子"约法三章"

很多母亲都会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行为得不到约束,但说到如何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约束时,她们心中又觉得很茫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法和措施。在这里,我们给您一个最有效,且最实用的建议--与孩子"约法三章"。

下面这位母亲的成功经验就十分值得我们借鉴:

女儿虽然刚上四年级,但我感觉她越来越不听话了。你叫她看书,她偏要看电视,你叫她写作业,她偏要等一会儿,惹得我常常大发雷霆。可强逼终不是办法,看着女儿委屈的脸、不乐意的模样,我也很苦恼。

 

有一天,我趁孩子高兴时说:"我们来约法三章,你先提几条要求我做到的规章制度,只要合理,我保证做到,好不好?"孩子高兴极了,她早就对我提过一些要求,希望我能给她自由。于是,双方协商,约法三章如下:

我对孩子的要求是:

1.每天回家必须抓紧时间认真完成家庭作业,不许拖拉;

2.每天晚上要自觉学习达一小时以上,写日记或弹琴、练书法、读书等;

3.不许好吃、贪吃(注意锻炼身体),凡事要讲道理,不能使小性子。

孩子对我的要求是:

1.进××(孩子名)的房间要先敲门,得到允许才可以进;

2.不许强迫××做不喜欢做的事,更不许发火;

3.完成每天的各项任务后,可以阶性休息.最后可以自由活动,不许阻止。

约法三章后,她果然照章执行起来。一段时间下来,孩子果然自觉了,我也不用再和她大废口舌了。

我们常说的约法三章,就是行为学家提出的"行为契约",即约定和承诺。有效的行为契约可以引发孩子良好的行为,促使孩子改变不良行为。成功的约法三章能给孩子的行为提供一个外在协助的力量,使孩子逐步走向自我控制。

值得提醒的是,父母在与孩子"约法三章"后,一定要严格按照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作出好榜样。否则,已定的规则很可能就会对孩子失去效力。

◆尊重孩子的本性

孔融让梨的故事,千百年来,久传不息,成为人们教育子女的常用事例。生活中,许多母亲在分给孩子东西的时候,也会不失时机地用这种办法考验孩子、教育孩子。但几乎所有的母亲都会遇到同样一种情景:孩子们都争着要大的

一位白宫的著名人士说:

一次,妈妈买回几个苹果,我们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的苹果举在手中说:"孩子们,我们来一场竞赛,谁做的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于是,妈妈把草坪分成三块,让我们修剪。结果我修得最快最好,妈妈把最大的苹果给了我。从此,我就懂得了一个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

孩子想得到最好的,那是孩子的天性,天性无对错。而当我们的教育违背了人的天性,就是一种大大的错误,毕竟在现实生活中像孔融那样的神童太少。作为父母,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利用孩子的需要,正确引导,让他们懂得公平、懂得索取与付出的关系,帮助他们成长。

◆纠正问题要及时

一棵参天大树,长了一个小枝杈,你想掰掉非常容易,可是当它长成一个粗大的枝叶,再想掰掉它就很困难。

同理,当孩子的某个小毛病第一次出现时,就应及时把它扼杀在萌芽之中。如果你没有纠正,等到它已形成一种习惯再去纠正,往往会事倍而功半。

◆允许孩子犯某些错

孩子的错误可分两种,一种是必须立即纠正与引导的,如打人、骂人、乱丢垃圾、欺侮弱小等等,这种错误一旦放任,以后就将难以"收拾";另一种是应该允许孩子犯的错误,应让孩子在尝试和实践中自我纠正.如,孩子在第一次做家务的时候,不小心打烂了碗碟。这样的错误,在孩子多次实践后自然会不再发生。

孩子犯错误的过程是不断改正错误、获得正确认识的过程,假如不给孩子机会,而是一味地帮他或严声怒骂地制止,非但剥夺了孩子寻求正确方法的乐趣,也会使孩子变成懒于动手、不敢尝试、习惯依赖的人。

◆做孩子最好的榜样

某母亲带着她两个兴高采烈的孩子来到剧院的售票处。"我要买3张票,1张大人票,2张儿童票。"她对售票人员说道。

"女士,6岁以上的孩子要半票,6岁以下的孩子可以免费入场。"

"那就买2张票,我最大的孩子今天刚好6岁,另一个还不满4岁。"

售票员将戏票递给她,忽然笑着说道:"其实,你如果不说,我根本看不出你的孩子已经超过6岁。"

"可是,我的孩子们知道。"这位母亲正色说。

孩子的年龄越小,榜样的感染力就越大。孩子出生以后,其最初的行为习惯几乎都是从模仿家长而来的。因此,父母要特别重视榜样对孩子的巨大影响作用,时时处处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例如,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做一名好学生,父母就首先要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出一番成绩来;要求孩子和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父毌自己就首先要与邻里和睦相处、友好往来。

由以上几点,我们不难总结出这样一个道理:想要教育出好孩子,就必需要有好方法!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毌只有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才!

基于此,本书的创作,也正是紧紧围绕着"教育方法"而写作的,涉及孩子的心理、习惯、个性、学习、沟通等多个方面。希望所有阅读此书的父母亲共同努力,一同倾力打造孩子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