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生散是由生川乌头、生草乌头、生半夏、生南星4味药物组成,有祛湿、逐瘀、散寒解毒、通络止痛之功。治跌打损伤、关节痹痛及恶性肿瘤、颈项恶核等。由于此方之四味药物均属中医毒性药品(属于第二类限定使用毒性药品),故限制了这一处方的临床应用。现将运用四生散验案2则介绍如下。
1 鼻咽癌 宁某,男,54岁。2003-07-11初诊。于2000年发现左侧鼻塞不通,涕中带血,颈部淋巴结肿大,呈进行性,不移动,无压痛,初为左侧,后发展为双侧,经某医院CT检查确诊为鼻咽癌。西医化疗考电后缓解症状。病史3年,近来症状加重,鼻塞不通,涕中带血,偏头痛纳差,面部黧黑,颈部粗肿,凹凸不平。中医辨证:脉沉迟,苔白滑,当属寒痰结聚,气滞血瘀,为本虚标实之证。病名为失荣,因寒痰搏结于少阳胆经,则成失荣。痰血凝结于颈部,表现为颈部肿大,痰水内停于肺窍,致使鼻道阻塞,伤及血络,涕中带血。治宜温化寒痰,活血化瘀。方用四生散加味治疗。药物组成:生川乌头、生草乌头、生半夏、生南星各5g,半枝莲15g,石见穿30g,白僵蚕15g,蜈蚣2条,全蝎12g,昆布15g,海藻15g,细辛6g,川芎10g,苍耳子10g,血余炭10g,黄芪60g。水煎服,日1剂。服药7剂,自觉症状减轻,二诊仍尊原方,生川乌头、生草乌头、生半夏、生南星用量各增到10g,余药不变。又服1周,患者鼻部出血减少,鼻塞减轻,已能用鼻呼吸,饮食增加。遵原方共服药2个月,脉缓舌淡,面色红润,鼻畅,无血涕,颈部粗肿大减,头痛告愈,乃停汤药改配丸药1个月,巩固治疗,随访3年病情稳定。 按:本例患者现代医学诊断为鼻咽癌,中医典籍命名为失荣,系由于阴寒内盛、寒痰结聚,气滞血瘀而成,乃本虚标实之证。四生散具有祛寒湿、逐痰瘀之功能,虽为大辛大热毒性之品,而用于阴寒内盛、寒痰结聚之患者,乃“以毒攻毒也”,“离照当空,阴霾自散”,复加活血化瘀、益气散结之品,自然疗效显著。而属于热毒内盛、痰火结聚之患者,此方不可用也。 2 椎管狭窄 李某,女,51岁。2004-03-05初诊。左腿强直不能动,经某医院CT检查为椎管狭窄。因患者惧怕手术治疗,求治于余。刻诊:面色苍白,身体壮硕而虚浮,仰卧于床,左腿强直不能屈伸,触之即痛不已,舌质紫黯,苔白腻,脉沉细滑。中医诊为痹证之寒痹。治宜散寒驱痰,温经止痛。方用四生散加味。药物组成:生川乌头、生草乌头、生半夏、生南星各5g,加细辛6g,木通10g,桂枝10g,红花10g,麻黄10g,白芍药10g,黄芪15g。水煎服,日1剂。服药5剂后,肢体痛减。生川乌头、生草乌头、生半夏、生南星用量各增至15g,患者服药后,自诉口角麻木,稍有头晕。继服5剂,患者痛感减轻,已能下床活动,嘱其坚持锻炼,1个月后痊愈。随访2年,患者身体健康,一直未发作。 按:本例患者为椎管狭窄,中医学命名为寒痹,系由于患者素有阴寒内盛,寒痰阻络,复感外界之寒邪而成。四生散具有活血化瘀、温散寒痰、通络止痛之功,治疗跌打损伤、关节痹痛。故用四生散温经散寒、化痰散结、通络止痛,复加活血化瘀、益气通络之品,故疗效明显。但用量要由小量开始,至口角麻木、头晕感即不可再加,所谓“衰其大半而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