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女孩骗保求生呼唤救助立法提速24岁的湖南衡山女孩聂水华被查出患上尿毒症。为了求生,她用虚假的住院资料和发票,套取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金42万余元。她的养父、养兄等16名亲友、邻居,也因协助其骗保获刑。因需要定时进行血液透析,聂水华目前被批准保外就医。(11月28日《潇湘晨报》) 尿毒症女孩聂水华的骗保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底线,不仅其本人受到了法律制裁,她的养父、养兄等16名亲友、邻居,也因协助其骗保获刑。但是,听完聂水华骗保求生背后的辛酸故事,又让人心生同情。从报道来看,聂水华所套取的42万元医疗补偿金中17万多元返还给了假发票贩子,真正拿到手的钱只有20多万。她现在不仅没钱治病,还将面临巨大的还款压力。对于这个不幸的家庭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 此事经媒体披露以后,当地政府或许会给予特殊救助,爱心人士也会伸出援助之手,通过政府与社会的帮助,也许能帮这个不幸的家庭逐步走出困境。但是16人因协助尿毒症女孩骗保而获刑实在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更为重要的是,个案救助只能解决个案问题,如果没有健全的救助机制作支撑,即使一名重病患者暂时得到了同情与救助,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面对更多因病致贫的家庭,无钱治病的患者,又该怎么办呢? 因此,尿毒症女孩骗保求生,实际上扯出了医疗体制与救助机制不完善,普通群众无钱看病的沉重话题。面对病痛折磨与居高不下的医疗费用,普通百姓力不从心、深感无奈。医疗费把人逼成犯罪分子决非天方夜谭。 事实上,现有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与新农合医保都是低水平、广覆盖的互助救急模式,并不能解决患者身患重大疾病的问题。正如一位基层医院院长所言“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司空见惯的生活困境背后,隐伏着不可忽视的社会危机,在我看来,高昂的医疗费逼人骗保,实际上“将”了医疗体制、救助制度不完善的“军”。说明大多数百姓家庭经济能力十分脆弱,根本没有抵御意外事件和重大疾病折腾的能力。 医疗费成了压垮尿毒症女孩一家人的稻草,令人感伤。政府显然不能当新闻看,而应有所反思,有所作为。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降低医疗费用,给公众提供低价优质的公共医疗产品。提高大病报销比例,补齐大病救助这块医疗短板,显得十分重要。 医改方案早已公布,来自国家卫计委的消息说:我国将逐步减少个人承担看病费用的比例,计划到“十二五”末,将个人承担看病费用的比例降至30%以下,力争达到国际水平。但是我认为,像贫困农民犯罪保命、农民锯腿自救、农民刻章救妻、尿毒症女孩骗保求生这样的极端案例也是中肯的医改建言。国家卫计委等相关部门完善医改政策,对更多弱势群体参加医保体现责任担当,给予更多财力支持,显得十分必要。 有消息说,因为牵扯问题比较大,国家财力不能承受。社会救助法草案被否决。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用法律的形式提高社会救助水平,补齐大病救助医疗短板,让低收入群众依法享有救助服务,实际上也是在帮助他们分享收入分配改革的实惠。政府压缩形象工程与“三公”消费,减少不必要的奢侈浪费,拿出部分资金作为社会救助基金,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完善社会救助立法,健全救助体系,特别是大病救助制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助更多重病患者、孤残人群、遭遇突发灾难的群众渡过难关。让弱势群体真正做到病有所医、难有所帮,考验着政府的的民生温度。 (叶祝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