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读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及《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

 xiaomixiaomi09 2014-02-18
关于读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及《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

关于读书的话题,也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鉴于最近刚读了两本关于读书的书籍,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我发现在网上有一种很奇特的现象,那就是:

如果有哪个人展示了一些关于自己最近读书的一些数据,、

类似的标题如:一个月读10本书多吗;

或者这样:去年读了200本书;

也可以这样:今年读250本书的计划已经完成一半。

等等诸如此类。

那么一定会引起一些比较大的反馈和冲击,而且你仔细探究会发现,接下来跟帖回复的人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类型:

1、LZ好厉害。。。我都没有读过多少本书。。。好惭愧

2、被LZ刺激了,我也要开始读书,能给一份书单吗

3、我也有读书计划,不过才几本,比不上LZ,呵呵

4、读那么书能记住多少,读书在精不在多,不要误导别人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这种情况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对于读书的一些看法

1、想读书但是没时间

2、不知道如何读书以及应该读什么书

3、读了记不住,读了也没用

第一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现代人什么都缺,唯独不缺时间,虽然有些武断,但是也基本是事实,只不过是利用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你可以用时间去玩游戏,也可以用时间读书;你可以时间用刷微博逛淘宝,也可以用时间读书;你可以用时间看一些垃圾娱乐节目,也可以用时间读书,那些所有我认为说自己没有时间读书的人都是在给自己找借口,只不过更加验证了其实你并没有多想去做这件事。

对于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是需要我们去仔细思考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和《这样读书就够了》给了很好的参考和建议。

所谓读书,广泛来说我们可以分成两种:主动和被动。而其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利用了阅读的技巧和从中不断的思考。

因为读书对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获得资讯,如果目标只限于获得资讯,那根本就不必要读书,因为现代高度发达的社会已经把很多资讯打包好了,广播,电视,媒体等等都源源不断的把资讯装进我们的大脑。但是如果我们是需要理解,那就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了,理解是从粗浅到深入的一个推进过程,需要使用很多的技巧去帮助我们开展阅读。

这里就必须要求我们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主动阅读者。所谓的主动,核心就在于: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尝试去回答问题。对于我自己之前的一个阅读的通病就在于,我只是读,并不经常提出问题,就算有问题也只是偶尔思考一下然后回答,回答不出来也就算了。并没有真正的做到主动阅读的状态,充其量只是一个伪主动阅读者,造成的一个影响就是在阅读之后只是增长了资讯,并没有加强自己的理解能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的资讯也淡忘,并没有从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对于主动阅读者,有四个基本问题是一定要提出的:
[转载]关于读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及《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


提出问题只是第一步,我们还需要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然后用书写的方式把自己的理解给写下来,这样才真正的算是拥有这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提到了很多增进理解的阅读技巧。它把阅读分成了四个层次:

1、基础阅读

这是最基础最初级的一个阅读状态,基本上来说是每个人在小学时候就应该掌握的状态。更简单的说,这就是一个认字和词汇增长的阶段,不要求字字句句掌握的很透彻,但是至少知道作者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检视阅读

如果不精通基础阅读,是没有办法进入检视阅读这个阶段的,这个阶段有助于我们对一本书有一个快速的大概的了解
在这本书里,作者将检视阅读分成了两个部分
(1)有系统的略读或者粗读。
(2)粗略的阅读
[转载]关于读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及《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

3、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是阅读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分析,需要理解,需要判断。
本书中作者把分析阅读分成了三个部分:
[转载]关于读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及《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

4.主题阅读

这也是阅读的最高层次,在这个阶段,我们读的并不是一本书,而是一类书,需要在不同的书之间做对比,做分析,从而得出相对于的结论
本书中作者把主题阅读分成了五个步骤
[转载]关于读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及《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

从以上可以看出,作者给我们构造了一个完整的读书进阶之路,在这本书中,作者还提到了对于不同书籍的阅读技巧,但是总体来说都涵盖在以上内容之中。我们普通人一般能努力做到分析阅读这个层次已经非常不简单,因为如果不是做某种学术性的研究,或者是你真的对某种话题有兴趣,能否进入主题阅读的这个范围我个人认为并不是很大的关系,,当然,这个范围也是我们要努力去接近的一个范围,它能让你对一种观点或者一个事件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和探讨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典型的实用型的书籍,它告诉了我们非常系统的读书方法和技巧,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对于读的每一本书是否都必须要这样去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告诉我们的是最极致的一种读书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得这样去阅读,一方面太过于耗费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对于现代人读书有一个最重要的观念就是:我不仅仅是读和学,我还需要知道怎样运用到我的工作之中,如果我不能运用,那我学来的意义何在。而如何运用,就是拆书帮的《这样读书就够了》给我们带来的方法。

《这样读书就够了》一开始就提出了成人阅读的三大核心难题
1、没时间,没精力——被工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已经没有多余的能量
2、看不懂,记不住——总是以为看书一定要以书为重点,忽略了自我才是重点
3、看不下去——看着看着就觉得看这本书好像没有什么作用,然后就不看

首先:以目前职场上工作的人来说,每天8-9小时的上班时间(加班另算),平均1-2个小时的挤公车上下班时间,6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再减去吃饭等其他活动的时间,实际上一天下来剩下的时间寥寥无几,再让他们去进行看书学习,很多人都会摇头:太辛苦了。。但是如果任何人想在职场上有所晋升,读书学习必不可少,时间和精力不是你不想去做某件事的借口。

再者: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都不是目的明确的,第一很多人呢认为把书读完记住了就可以了,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因为阅读只是阅读,阅读如果不和行动本身联系在一起,那就只是单纯的记忆而已,下次在遇到类似的情况,还是不知道怎么去解决问题,更何况,很多人看了书都记不住。

最后一点: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比较贴近实际工作的书就是致用类的图书,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从优秀到卓越》等等。但是很多人就算读完了,也没有太多的变化,期望读完一本书之后自我本身就发生巨大的改变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因为知识如果不联系实际加以运用的话,它就永远只是束之高阁的东西。比如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一个习惯是积极主动,那多少人看完之后,能真正的开始积极主动的去联想,去思考,去行动,估计都不会超过10%,因为就算你知道了积极主动这是一个好的习惯,但是你就是不去运用,还不断的给自己找借口去推脱,那就算是再读十本二十本书,也是无济于事的。

拆书帮提出的是一种基于成人教育的读书方式,其实并不算新,因为有部分人就是这样去进行书籍的阅读,只不过拆书帮把这个行为概念化了。人对于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转载]关于读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及《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

拆书帮提出的读书方式就是RIA:R(阅读)—I(引导促进)—A(拆为己用)。
这里有个最大的特点是,它颠覆了一些过去读书一定要读完的理念,你不需要去把一本书全部读完,甚至只是阅读一个片段,只要这部分内容是你所需要的,然后把内容联系实际,进而设计行动,从而改善自身行为。那么这本书对你而言就是有价值的。但是这里面的最重要的部分在于行动,否则,再多的阅读和拆解都是无用功。

向学习促进者靠近

阅读者有三种:初级阅读者,高级阅读者和学习促进者

初级阅读者,读死书,死读书,只是读书,几乎不联系实际行动
高级阅读者:带着质疑进行阅读,会思考知识和实际经验的联系,会规划如何用学习到的新知识改变行为,解决问题
学习促进者:不但自己能做到,还能帮助别人做到。学习到了新的知识,要学会把这种知识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做出分享,这样才能刺激到他人的学习欲望。还能够促进自我的增值。一举两得

学会分享和促进是学习促进者的必然要求,就像秋叶老师整合的微信PPT,就是通过不断的分享去促进大家的学习,进而提高。

从理论到实践的两种循环方式

一、“体验—反思”

诺尔斯提出的“反思性实践”。其实也是把经验进行重新评估。其中的四个过程:联结—整合—确认—内化
那对应到我们拆书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拆为己用的过程。阅读知识——联系实际——转化行动,简而话之:理论联系实际

比如说,你可能觉得最近时间不够用,想学学如何进行时间管理,那你买了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里面讲到的一些时间管理的方法,对这些方法进行理解和消化之后,就应该联系工作的实际,是在什么方面觉得时间不够用,是由于拖延还是由于工作量大,那书中对应的情况有什么方式可以解决。总结出方法,就要开始尝试在工作过程中去运用,甚至可以再工作过程中对方法进行改进,这个就是反思之后的再体验了。

核心都在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归纳—演绎”

斯滕伯格指出:演绎是一般到具体的过程,而归纳是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这个循环实质上也是把知识内化成为内在能力的过程,比如说你想学习如何制作PPT,那你可以买很多的关于PPT的书籍。比如说《说服力系列》,《演说之禅》,《用幻灯片改变世界》等等很多的书,每本书都有自己的着重点,找出其中内在的相通性,就是一个归纳的过程,比如说做PPT的逻辑,排版,对齐等等技巧。而演绎就是你通过不同类型的PPT,去进行不同的技巧使用,全图形,还是高桥流等等,涉及到单独PPT的制作的时候,就是一个演绎的过程。

而在这个演绎的过程中,会更加深化你对PPT内涵的理解,这样,通过不断的“归纳—演绎”,就会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

书的分类

在书的分类上,《如何阅读一本书》和《这样读书就够了》都有不同的分法
[转载]关于读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及《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转载]关于读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及《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

其实,前者是把书都细化了来进行分析,而后者是把一些类似的书都归纳到了一个范畴,总体来说,两种分法没有太大的不同。

对于职场人士,更关注的就是实用型的书。而对于书的选择,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豆瓣书评
2、卓越,当当排行
3、他人推荐
4、自我需要

后记:
长篇大论的一番,也是最近对于这两本不同类型的书的一个对比,对于真正想阅读的人,两本书都应该要深入的阅读和学习,知乎上有个关于读书的微博,作者在里面说到:你读书,不仅仅是把书读进脑中,更应该读入你的血液里,成为你精神的一部分,成为你思想的一部分,也自然会成为你气质与谈吐的一部分。然而,这是读书的结果,而非目的。

昨天世界读书日的统计,中国人平均一年读书7本左右,而排第一位的以色列平均一年读书64本,这里面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现在越来越多的快捷信息入侵生活,但是很多的时候,还是要回归一下原生态的读书环境。话说,出来工作后,你多久没去过图书馆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