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醴”字证明欧阳询造“险”和治“险”的天才能力

 昵称6dT8S 2014-02-18

从欧阳询《九成宫》中的“醴”字

证明欧阳询造“险”和治“险”的天才能力

   欧阳询的字从古至今公认的最大的特点是“奇、险、峻”。通过反复临摹《九成宫》和单字精临,我认为欧阳询是造“险”和治“险”的书法天才。我们就拿“九成宫”的“醴”字来说明。

一、欧阳询是造“险”天才。只要有造“险”的机会和条件,欧阳询是绝对不会放过的。通过临摹分析和研究,个人认为欧阳询一般通过竖画、横画或者竖画和横画的组合来造“险”的。在“醴”字中,欧阳询通过右边结构中上面“曲”的第一笔竖笔,使其向左倾斜,尾笔横笔,使其左低右高倾斜造“险”势;下面“豆”字第一笔横笔使其左低右高倾斜,第二笔“口”字的竖笔向左倾斜,完全使该字右边整体向左倾斜,成功地完成造“险”。通过简单的竖画和横画给整体字成功造“险”,难道不是天才吗?惊人之笔在化险为夷,治“险”上。

二、欧阳询是治“险”天才。成功造出了“险”,为了使整个字平衡美观,要化“险”。那么欧阳询是怎么做的呢?我们还是通过“醴”字分析。

1、 该字为左右结构字,右边的笔画比左边的多,为了美观平衡,欧公安排右侧为主左侧为从。而不能左主右从,喧宾夺主。这是治“险”的第一步。

2、 因为右边笔画多,右边明显显得瘦高,为了平衡,欧公使左边字形必须安排的瘦长,这是治“险”的第二步。

3、 为了平横,在笔画上欧阳询将“曲”字的右竖画安排基本垂直向下,而且该竖比左竖粗。这是治“险”的第三步。

4、 “豆”字中“口”起笔的斜竖尽量靠左,在视觉有“顶柱”的作用(在平时生活中如果有将倾倒的东西,为了防止翻到,往往在倾斜方顶个柱子防止倾倒)。这是治“险”的第四步。

5、 “口”下左侧点有试图“垫”平的感觉。右侧的长撇点有点矫枉过正的感觉。这是治“险”的第五步。

6、最精彩的是最下面这一笔收笔长横,很有特点,左边短,触至左字右竖处,右长。整个长横左细右粗,微微倾斜(左低右高),笔画较细很有力度。这一长横是经典之笔。也是收官之笔,这是治“险”的第五步。

欧阳询的天才能力无人相比,他是善于造“险”更善于治“险”的天才。这样对欧体的“奇、险、峻” 特点也就不能理解了。从以上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出:书法来源生活,书法也遵循自然规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