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4】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2014-02-18 | 阅:  转:  |  分享 
  
根及根茎类中药

重要知识点串讲

1.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性状主要区别



区别点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形状 多为直根系,主根发达,主根圆柱形、长圆柱形、圆锥形或纺锤形 多为须根系,有的须根先端大成纺锤形块根 表面 常为栓皮,较粗糙 常为表皮或薄的栓化组织 横断面 自中心向外的放射状结构;中心常无髓;形成层环纹多明显;中柱较皮部大 断面不呈放射状;中央有髓;内皮层环较明显;

中柱较皮部小

2.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显微主要区别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一般均具次生构造 一般均具初生构造 最外层为周皮 最外层通为一列表皮细胞 无限外韧型维管束多呈放射状排列 韧皮部和木质部相间排列,维管束为辐射型 形成层多明显 无形成层 中央通常无髓 髓部明显

双子叶植物根常见的异常构造



异常构造类型 代表药材 多环性同心环状排列的维管束 牛膝、川牛膝、商陆 韧皮部维管束 何首乌 内涵韧皮部(木间韧皮部) 华山参 木间木栓 黄芩、秦艽

根及根茎类药材粉末显微鉴别注意点



内容 根类药材 根茎类药材





分泌细胞 树脂道 人参、三七、西洋参 乳汁管 桔梗、党参 油管 防风、白芷、当归、柴胡 前胡 油室 木香、当归 川芎、苍术、白术、泽泻 油细胞 郁金 石菖蒲 内容 根类药材 根茎类药材





内含物 草酸钙簇晶 人参、三七、何首乌 大黄、虎杖 针晶 麦冬 半夏、天南星、天麻、白及 方晶 葛根 甘草 砂晶 牛膝 含有菊糖而无淀粉粒 桔梗、川木香、木香 苍术、白术 既含有菊糖又含淀粉粒 党参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和蕨类植物根茎的性状特征区别



双子叶植物根茎 单子叶植物根茎 蕨类植物根茎 表面特征 外表有木栓层 外表无木栓层或仅具较薄的栓化组织 表面常具有鳞片或鳞毛,有的根茎上密布叶柄残基 断面 呈放射状结构;形成层环多明显 断面不呈放射状结构;内皮层环多明显 内皮层明显 有无髓部 有髓 无髓 有髓或无髓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和蕨类植物根茎的显微主要区别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蕨类植物 一般均具次生构造 一般均具初生构造 初生构造 最外层为周皮 最外层为表皮 最外层为表皮 内皮层不明显 内皮层明显 内皮层明显 无限外韧型维管束多呈环状排列,形成层多明显 维管束大多为有限外韧型,也有周木型,形成层不明显 维管束为管状中柱,网状中柱和分体中柱 中央有髓 无髓部 有髓或无髓



7.大黄与其伪品的区别



区别点 大黄 伪品 来源 廖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同属波叶组植物藏边大黄、河套大黄(波叶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根茎横切面有无星点 有星点 均无星点 泻下作用强弱 主要泻下成分为双蒽酮苷,泻下作用较强 不含或仅含微量双蒽酮苷,泻下作用差 断面在紫外光灯下显现的颜色 红棕色荧光 含土大黄苷,显亮紫色荧光 何首乌与其伪品的区别



种类

特征 何首乌 伪品 红药子 朱砂七 来源 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 同科植物翼蓼的块根,习称“红药子” 同科植物毛脉蓼的块根,习称“朱砂七” 块根横切面皮部 有云锦花纹 无云锦花纹 无云锦花纹

蓼科大黄、何首乌、虎杖,豆科决明子、番泻叶的区别



大黄 何首乌 虎杖 决明子 番泻叶 来源 蓼科;根及根茎 蓼科;块根 蓼科;根及根茎 豆科;种子 豆科;叶 异常构造 存在于根茎髓部 存在于皮部 无 无 无 成分特征 蒽醌衍生物,有游离型和结合型,但以结合型为主,游离型占少部分 蒽醌类衍生物,芪类,卵磷脂 蒽醌衍生物,茋三酚,茋三酚苷 蒽醌衍生物,决明素、决明苷 二蒽酮类化合物(番泻苷A、B、C、D),游离蒽醌及其苷 薄层鉴别对照药材和对照品 大黄对照药材和大黄酸 何首乌对照药材 虎杖对照药材和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大黄酚、橙黄决明素 番泻叶对照药材 含量测定方法及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3,5,4’-四羟基二苯乙稀-2-O-B-D-葡萄糖苷,结合蒽醌中的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素、虎杖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酚、橙黄决明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总量

川乌和草乌的区别



种类

特征 川乌 草乌 来源 毛茛科乌头的干燥母根 毛茛科北乌头的干燥块根 性状鉴别 呈棕褐色或灰棕色,稍皱缩,形如乌鸦头,有除去侧根的痕迹 黑棕褐色或灰褐色,极皱缩,有瘤状侧根 横断面 类白色或浅灰黄色,粉质 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









味连、雅连、云连三者的区别点



种类

特征 味连 雅连 云连 来源 黄连 三角叶黄连 云连 产地 重庆石柱县 四川洪雅、峨眉等地 云南 性状鉴别 多分枝,形如鸡爪,有“过桥” 多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过桥”较长 多单枝,弯曲呈钩状,较细小,“地桥”较短 显微鉴别 皮部、中柱鞘有石细胞,髓部无或偶见石细胞 皮部、中柱鞘、髓部均有石细胞 皮部、中柱鞘、髓部均无石细胞

12.人参、西洋参、红参、三七的区别:

区别点 人参 西洋参 红参 三七 来源 五加科植物人参 五加科植物西洋参 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栽培品经蒸制加工 五加科植物三七 药用部位 根及根茎 根 根及根茎 根及根茎 表面 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 浅黄褐色或黄白色,可见横向环纹,并有细密浅纵皱纹 红棕色,半透明,偶有不透明的暗黄褐色斑块,具纵沟、皱纹或细根痕;上部有断续的不明显环纹 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 质地 质较硬 质坚实,难折断 质硬而脆 体重,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 成分 不含拟人参皂苷F11,含人参皂苷Rf 含拟人参皂苷F11,不含人参皂苷Rf 同人参 不含拟人参皂苷F11,不含人参皂苷Rf,含三七皂苷R1 理化鉴别中采用的对照品 人参皂苷Rb1、Re、Rf、Rg1 拟人参皂苷F11及人参皂苷Rb1、Re、Rg1 同人参 人参皂苷Rb1、Re、Rg1、三七皂苷R1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查 无 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

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

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二

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无 无 含量测定 人参皂苷Rg1、Re的总量;人参皂苷Rb1 人参皂苷Rb1、Re、和Rg1的总量 人参皂苷Re、Rg1的总量;人参皂苷Rb1 人参皂苷Rb1、Rg1和三七皂苷R1的总量







松贝、青贝、炉贝、大贝、珠贝的区别

区别点 川贝母 浙贝母 松贝 青贝 炉贝 栽培品 大贝 珠贝 来源 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 百合科植物浙贝母 性状 1.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2.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3.顶部闭合。 1.呈类扁球形。2.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3.顶部多开裂。 1.呈长圆锥形。2.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3.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习称“马牙嘴”。 1.呈类扁球形或短圆柱形。2.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稍粗糙,有的具有浅黄色斑点。3.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多开裂而较平。 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 完整的鳞茎,呈扁圆形,外层鳞叶2瓣,肥厚,略似肾形,互相抱合,内有小鳞叶2~3枚及干缩的残茎

冬麻与春麻的区别

区别点 冬麻 春麻 质地 坚实沉重 轻泡 残留茎基 无茎基残留,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 有茎基残留 断面 明亮,无空心 晦暗,空心 质量 质佳 质次

粉葛、天花粉、山药性状区别

区别点 粉葛 天花粉 山药 来源 豆科植物甘葛藤 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 薯蓣科植物薯蓣 药用部位 干燥根 干燥根 干燥根茎 性状 形状 圆柱形、类纺锤形或半圆柱形 不规则圆柱形、纺锤形或瓣块状 圆柱形或略呈圆柱形 表面 黄白色或淡棕色,未去外皮者呈灰棕色 黄白色或淡棕色,有凹陷的横长皮孔,有残存黄棕色外皮 光滑,白色或黄白色,或偶有残存棕色栓皮 断面 横切面可见由纤维和导管形成的浅棕色同心环纹,富粉性 横切面可见黄色小孔(导管)略呈放射状排列,富粉性 断面白色,强粉性 味 微甜 微苦 味淡而微酸,嚼之发黏













16.黄芪正品与常见伪品的性状鉴别比较

黄芪正品 黄芪常见伪品 来源 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 豆科植物锦鸡儿 锦葵科植物圆叶锦葵、欧蜀葵及蜀葵 性状鉴别 表面有横向皮孔 表面有残存的棕色横长皮孔 质地 质硬而韧,不易折断 质脆,易折断 质脆,易折断 其他 嚼之微有“豆腥”味 嚼之有黏滑感

南、北柴胡药材性状鉴别比较

性状鉴别特征 北柴胡 南柴胡 形状 圆柱形或长圆锥形 较细,圆锥形 表面 黑褐色或浅棕色 红棕色或黑棕色 分枝 分枝多 不分枝或少分枝 质地 质硬而韧,不易折断 质稍软,易折断 气味 气微香,味微苦 败油气

三种不同植物来源党参性状特征鉴别比较

区别点 党参 素花党参(西党参) 川党参 表面颜色 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 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 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 环状横纹占全长的程度 一半 一半以上 断面 断面有裂隙 断面裂隙较多 断面裂隙较少 质地 质稍硬或略带韧性 质稍坚脆 质较软而结实

术与北苍术性状鉴茅苍别比较

区别点 茅苍术 北苍术 性状 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 疙瘩块状或结节状圆柱形 表面颜色 灰棕色 黑棕色 质地 坚实 疏松 是否起霜 是 否 气味 气香特异 较淡

木香与川木香性状区别

区别点 木香 川木香 来源 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 菊科植物川木香或灰毛川木香的干燥根 性

状 形状 呈圆柱形、半圆柱形或枯骨形 呈圆柱形或有纵槽的半圆柱形,稍弯曲 表面 有明显的皱纹、纵沟及侧根痕 外皮脱落处可见丝瓜络状细筋脉;根头偶有黑色发黏的胶状物,习称“油头” 质地 体重,质坚,不易折断 体较轻,质硬脆,易折断 断面 断面灰褐色至暗褐色 断面黄白色或黄色 气味 气香特异,味微苦 气微香,味苦,嚼之黏牙 三种威灵仙的性状区别要点

根断面木部形状 味 威灵仙 略呈方形 淡 棉团铁线莲 圆形 咸 东北铁线莲 近圆形 辛辣

熟地黄与酒黄精饮片的性状区别

区别点 熟地黄 酒黄精 来源 玄参科植物地黄干燥块根的炮制品 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干燥根茎的炮制品 性

状 形状 不规则类圆形厚片 不规则的厚片 颜色 乌黑发亮 黑色,有光泽,中心深褐色 切面特征 中间隐现菊花心纹理 隐现散在的维管束小点 注:两者共同特征:色黑、味甜、微有酒气。



蓬莪术与三棱性状对比鉴别

药材名 蓬莪术 三棱 来源 姜科植物蓬莪术的干燥根茎 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干燥块茎 性

状 形状 呈卵圆形、长卵形、圆锥形或长纺锤形,顶端多钝尖,基部钝圆 呈圆锥形,略扁 表面颜色 灰黄色至灰棕色 黄白色或灰黄色 表面特征 上部环节突起,有圆形微凹的须根痕或有残留的须根,有的两侧各有1列下陷的芽痕和类圆形的侧生根茎痕 有刀削痕,须根痕小点状,略呈横向环状排列 气味 气微香,味微苦而辛 气微,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

白前与白薇的对比鉴定

药材名 白前 白薇 来源 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前的干燥根茎和根 萝藦科植物白薇或蔓生白薇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状 形状 根茎呈细长圆柱形,有分枝,稍弯曲 根茎粗短,有结节,多弯曲 表面颜色 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或是灰绿色、灰黄色 表面棕黄色 表面特征 节明显,顶端有残茎。质脆,断面中空。节处簇生纤细弯曲的根,有多次分枝呈毛须状,常盘曲成团 上面有圆形的茎痕,下面及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 气味 气微,味微甜 气微,味微苦









桔梗与南沙参的对比鉴定

药材名 桔梗 南沙参 来源 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 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干燥根 性状 形状 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 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曲 表面颜色 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不去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 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 表面特征 顶端有较短的根茎,习称“芦头”,其上有数个半月形的茎痕,习称“芦碗”。具纵扭皱沟,并有横长的皮孔样斑痕及支根痕,上部有横纹 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上部多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的环状,下部有纵纹及纵沟。顶端具1或2个根茎 气味 气微,味微甜后苦 气微,味微甘

半夏与天南星的区别

区别点 半夏 天南星 原植物 半夏 3基源: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 药材性状 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2.顶端窝眼偏斜,周围密布(针眼)麻点状根痕;

断面洁白,富粉性;

味辛辣,麻舌刺喉。 扁球形,直径1.5~6.5cm;

顶端有凹陷的茎痕(窝眼不偏斜);周围有麻点状根痕,有的块茎周边有小扁球状侧芽;

断面白色,粉性。气微辛;

味麻辣。 饮片 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三种饮片 生天南星、制天南星、胆南星三种饮片 对照物质 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

半夏对照药材、甘草次酸;

干姜对照药材 天南星对照药材

干姜对照药材 含量测定 电位滴定法测定总酸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

川贝母与浙贝母的区别

区别点 川贝母 浙贝母 原植物 6基原 单基原 药材性状 松贝、青贝、炉贝及栽培品 大贝、珠贝 对照物质 贝母辛、贝母素乙 贝母素甲、贝母素乙 含量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 HPLC法测定贝母素甲、贝母素乙

献花(0)
+1
(本文系如影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