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上日记》:海上风吹书香来

 昵称535749 2014-02-19
2014-02-18 11:35 

薛原先生的《海上日记》是一本很奇特的书,它让我感到惊讶。在这么一个时代,还能读到如此沉静而又真实、孤独而又丰饶的书,的确多多少少让我感到有点意外。日记本身就是具有吸引力和诱惑力的,但当下很少有人保持这个良好的习惯了。况且,这还是老日记,它能触动人们浓厚的怀旧情结。而且,它还是科学和文学的混血儿。也难怪,它是如此美丽了。我不能不说,这是一本信息量很大的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可以满足不同人的阅读企图和阅读动机。

这本《海上日记》,还有一个副标题:“科学一号”赤道太平洋考察实录。对海洋感兴趣的读者,对科学感兴趣的读者,凭着题目传达的信息便可以兴致勃勃地开始阅读它了。在当时,科学一号考察应该是个很大的新闻事件。有趣的是,作者本身并非是科研人员(我指的考察本身),而是一个搭乘者,他是去执行另一项采集海洋标本的任务。这样,他既是一个旁观者,又是一个参与者,这么一个有趣的角度,去记录和观察科学一号考察的任务,自然是非常美妙的。他自己很兴奋,对他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所幸的是,他没有被刷下来,顺利搭乘上了科学一号。

关于水手,海军,在海上的生活的书籍,不胜枚举。但是,科学家们去海上考察以及生活,这方面的相关书籍并非很多。尤其是,真实性,或者说选择的主观意愿,总不太令人信服。也许,对于读者想看到的东西,偏偏不写;读者不想看的东西,却大写特写。这样,即便是真实的报道和抒写,看起来也十分虚假。但这本《海上日记》却令人耳目一新,让人们看到了科学家们真实的海上生活。比如,海上人们的不适应,孤独,烦闷,比如,人们对女人和性津津乐道。在许许多多的报道和抒写上,我们看到的大多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一尘不染的英雄和科学家,高大全,高尚,崇高,富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献身精神,好像他们都是太监一样,没有情欲的要求,但此书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面,在海上,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女人和性。请注意,女人和性是美的,是正常男人的正常追求,无所谓善恶的。这说明科学家们是正常的男人,说明他们有活力,说明他们仍然保持青春的激情,同时,也说明海上的生活是乏味的,孤独的。想想看,一船的男人,一百四十多天,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我很感慨,读了这本书,最起码我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假如让我在海上旅行一百多天,我知道应该准备什么。这本书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们的衣食住行,都有详尽的反映和记录。我更大的感受是,在船上,一定不能没有书。作者是个十足的文学青年,生性淡漠,但喜欢阅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个人的阅读趣味和爱好。比如《红与黑》,在初中的时候作者就读过了,在海上他又重读。正如他所说的那样,萨特的哲学著作他读不懂,多年后重读《红与黑》,他感觉有话对司汤达说。他阅读科学著作,读房龙的艺术著作。很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努力而又勤奋的文学青年,他经常做读书笔记,记录阅读心得。如同六十年那些最初的喜欢文学和从基层慢慢走进文坛的青年一样,他身上所表现的一切,几乎是那代人那群人的一个缩影。正因为我也是其中一员,所以很感动很熟悉很亲切。

左右摇,上下摇,这样的海上颠簸,让作者吃尽了苦头。真不敢想象作者是如何写下这厚厚两大本的日记的。也许,最初并没有想到要出版,仅仅作为日记而存在,所以作者的笔触毫无顾忌。许许多多的美丽的遭遇,让作者最懊悔的是没有带相机,这也是这本日记书的一大憾事,但遗憾也是美丽的。书上影印了部分日记的样张,倒也有趣,作者有时候还喜欢在日记中画一些画,让我想起了马雅科夫斯基给布莉克写信是画的小幅画。那个时候,作者对艺术也是孜孜以求的。科学,文学,艺术,这些阅读上的爱好,加上阅历的丰富,想必为作者日后创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不能否认,阅历永远是创作者宝贵的财富。

作者让我们看到了优美的海上风景,尽管作者的笔触矜持,简约,但我们依然能够想象得到。多年以后,作者有些记忆依然鲜明,而有的已经模糊了。这本《海上日记》作者加注了后来的评介,读来有趣。让作者得意的是,他也曾对达尔文的一些科学论断发生过质疑,虽然作者没有成为科学家而成了文学家,但这份爱却是保留着的。这本书,可以做散文读,可以做游记读,可以做科学小品读,当然,最好还是当作日记来读。一个人真实的心灵,真实的情感,真实的人生……来读!也许,有这样文笔的人很多,但能有这样经历的人实在太少。文学,难道不是一种冒险吗?运气加才气,便是幸运的人生。(《海上日记》书评/画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