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利网刘雁南:踩着P2P刀锋的高富帅——大学生创业网

 粉派大星 2014-02-19

  大学生创业网讯 三个年轻的高富帅,履历光鲜,家境殷实。在外人看来,他们极具优越性,必定资源丰富。

  他们坚持要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做P2P(peer-to-peer),很快成为孙正义在中国内陆投资的首家互联网金融企业。业界哗然。软银中国的投资人说,它的模式和发展路径与早期的阿里巴巴很像。

  到TPG,迷茫了

  2011年,24岁的刘雁南坐在TPG的办公室里,感觉天花板近在咫尺。

  TPG是世界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之一,通过旗下一系列私募投资基金而管理着超过500亿美元的资产。刘雁南在那里的工作就是对很多申请投资的企业进行分析,看看哪家公司是值得投资的。

  坐在他对面的是一位董事总经理,30多岁,没结婚,和他做的事差不多,只是职位有别,赚的钱比他高很多倍。

  刘雁南毕业于英国华威大学。在大学的时候,进投资银行被认为是出色的证明。既然大家都是这么衡量的,他决定检验一下自己。2008年,刘雁南如愿加入世界最大投资银行之一的美银美林集团,先后供职于英国和中国香港。2011年,加入TPG。

  “进了私募基金以后,有一段时间比较空虚,因为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在金融行业里,按照职业上升的金字塔路径,比投资银行更高的,就是进入私募基金或者对冲基金。能走到这一步的人并不多。但要再往上走,空间不太大了,剩下的就是在某个机构里按部就班地一步步往上升了。想着自己之后十几年的时间可能就这么度过,他觉得“不太能接受”。

  创业的想法是早就有的,而且一开始瞄准的就是互联网。还在美银美林时,刘雁南就和中学同学、同在英国留学的任用商量创业方向。

  最先考虑是在线教育,他们还扎扎实实地做了长达半年的市场调研。包括刘雁南到香港工作之后,两人还通过视频会议继续讨论。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在那个时间点上,这个事情的可行性不大。产品本身有不够标准化、地域性强等特征,而他们对国内的市场也不够了解,做起来难度颇大,于是放弃。

  刘雁南在TPG的时候,看过一圈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对这个行业做了一次摸底。几个月的尽职调查做下来,有一个模式让他比较推崇,就是小微贷款。

  还在英国的时候,刘雁南就研究过P2P的模式,他觉得这种去中心化的网络借贷方式非常棒。P2P实际上就是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做民间小额借贷。它以网络平台为中介,连接借款人和投资人。通过这种方式,投资人把手里的闲钱投给需要筹款的项目,以达到理财的目的,获得比银行存款略高的收益;借款人通过P2P平台,将非常小额度的闲散资金聚集起来使用,产生收益。这是一种非常高效和可以规模化的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