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hpeiwu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糖厂热力衡算(6000吨每天)
2014-02-19 | 阅:  转:  |  分享 
  
(五)计算各种物料的质量、体积等

1、甲糖膏

固溶物量=×160.54/100=1593.18(t/d)=(t/h)

蔗糖量=×0.881=1403.59(t/d)=(t/h)

以质量表示为:×100/95=1677.03(t/d)=(t/h)

以体积表示为:/1.515=1106.95(m3/d)=(m3/h)

(当浓度为95°Bx时,密度=1.515t/m3)[15]

2、乙糖膏

固溶物量=×39.08/100=387.83(t/d)=(t/h)

蔗糖量=×0.72=279.24(t/d)=(t/h)

以质量表示为:×100/97=399.82(t/d)=(t/h)

以体积表示为:/1.53=261.32(t/d)=(t/h)

(当浓度为97°Bx时,密度=1.53t/m33、丙糖膏

固溶物量=×27.73/100=275.19(t/d)=(t/h)

蔗糖量=×0.57=156.86(t/d)=(t/h)

以质量表示为:×100/99.5=276.57(t/d)=(t/h)

以体积表示为:/1.548=178.66(m3/d)=(m3/h)

(当浓度为99.5°Bx时,密度=1.548t/m3)

4、白砂糖

固溶物量=×83.48/100=828.45(t/d)=(t/h)

蔗糖量=×0.997=825.96(t/d)=(t/h)

以质量表示为:×100/99.95=828.86(t/d)=(t/h)

以体积表示为:/0.85=975.13(m3/d)=(m3/h)

(由于白砂糖有空气存在,其视密度为0.85t/m3)5、乙原糖

固溶物量=×19.11/100=189.65(t/d)=(t/h)

蔗糖量=×0.95=180.17(t/d)=(t/h)

以质量表示为:×100/98=193.52(t/d)=(t/h)

以体积表示为:/0.8=241.90(m3/d)=(m3/h)

(由于有空气存在,密度=0.8t/m3)6、丙原糖

固溶物量=×11.21/100=111.25(t/d)=(t/h)

蔗糖量=×0.85=94.56(t/d)=(t/h)

以质量表示为:×100/97=114.69(t/d)=(t/h)

以体积表示为:/0.8=143.36(m3/d)=(m3/h)

(由于有空气存在,密度=0.8t/m3)

7、甲原蜜

固溶物量=×35.144/100=348.77(t/d)=(t/h)

蔗糖量=×0.70=244.14(t/d)=(t/h)

以质量表示为:×100/83=420.20(t/d)=(t/h)

以体积表示为:/1.43=293.85(m3/d)=(m3/h)

(当浓度为83°Bx时,密度=1.43t/m3)

8、甲稀蜜

固溶物量=×41.916/100=415.97(t/d)=(t/h)

蔗糖量=×0.80=332.78(t/d)=(t/h)

以质量表示为:×100/78=533.29(t/d)=(t/h)

以体积表示为:/1.40=380.92(m3/d)=(m3/h)(当浓度为78°Bx时,密度=1.40t/m3)

9、乙原蜜

固溶物量=×19.97/100=198.18(t/d)=(t/h)

蔗糖量=×0.50=99.09(t/d)=(t/h)

以质量表示为:×100/90=220.20(t/d)=(t/h)

以体积表示为:/1.483=148.48(m3/d)=(m3/h)

(当浓度为90°Bx时,密度=1.483t/m3)

10、废蜜

固溶物量=×16.52/100=163.94(t/d)=(t/h)

蔗糖量=×0.38=62.30(t/d)=2.(t/h)

以质量表示为:×100/92=178.20(t/d)=(t/h)

以体积表示为:1/1.49=119.60(m3/d)=(m3/h)

(当浓度为92°Bx时,密度=1.49t/m3)

11、乙种

固溶物量=×15.632/100=155.13(t/d)=(t/h)

蔗糖量=×0.75=116.35(t/d)=(t/h)

以质量表示为:×100/85=182.51(t/d)=(t/h)

以体积表示为:/1.445=126.30(m3/d)=(m3/h)

(当浓度为85°Bx时,密度=1.445t/m3)

12、丙种

固溶物量=×7.76/100=77.01(t/d)=(t/h)

蔗糖量=×0.75=57.76(t/d)=(t/h)

以质量表示为:×100/85=90.60(t/d)=(t/h)

以体积表示为:/1.445=62.70(m3/d)=(m3/h)

(当浓度为85°Bx时,密度=1.445t/m3)













由上述计算结果列出工段计算纲要表如下:表-4煮糖工段计算纲要表

物料名称项目 每天 每时 对蔗比/% 甲糖膏





固溶物量

蔗糖量

质量

体积 t

1403.59t

1677.03t

1106.95m3 66.38t

58.48t

69.88t

46.12m3 26.55

23.39

27.95

乙糖膏





固溶物量

蔗糖量

质量

体积 t

279.24t

399.82t

261.32m3 16.16t

11.64t

16.66t

10.89m3 6.46

4.66

6.66

丙糖膏





固溶物量

蔗糖量

质量

体积 t

156.86t

276.57t

178.66m3 11.47t

6.54t

11.52t

7.44m3 4.59

2.61

4.61

白砂糖





固溶物量

蔗糖量

质量

体积 t

825.96t

828.86t

975.13m3 34.52t

34.42t

34.54t

40.63m3 13.81

13.77

13.81

乙原糖





固溶物量

蔗糖量

质量

体积 t

180.17t

193.52t

241.90m3 7.90t

7.51t

8.06t

10.08m3 3.16

3.00

3.23

丙原糖





固溶物量

蔗糖量

质量

体积 t

94.56t

114.69t

143.36m3 4.64t

3.94t

4.78t

5.97m3 1.85

1.58

1.91

甲原蜜





固溶物量

蔗糖量

质量

体积 t

244.14t

420.20t

293.85m3 14.53t

10.17t

17.51t

12.24m3 5.81

4.07

7.00

甲稀蜜





固溶物量

蔗糖量

质量

体积 t

332.78t

533.29t

380.93m3 17.33t

13.87t

22.22t

15.87m3 6.93

5.55

8.89 乙原蜜





固溶物量

蔗糖量

质量

体积 t

99.09t

220.20t

148.48m3 18.26t

4.13t

9.18t

6.19m3 3.30

1.65

3.67

废蜜





固溶物量

蔗糖量

质量

体积 t

62.30t

178.20t

119.60m3 6.83t

2.60t

7.43t

4.98m3 2.73

1.04

2.97

乙种





固溶物量

蔗糖量

质量

体积 t

116.35t

182.51t

126.30m3 6.46t

4.85t

7.60t

5.26m3 2.59

1.39

3.04

丙种





固溶物量

蔗糖量

质量

体积 t

57.76t

90.60t

62.70m3 3.21t

2.41t

3.78t

2.61m3 1.28

0.96

1.51





















第五节糖分平衡及生产实绩

一、糖分平衡

以甘蔗含蔗糖量100作为计算基准,则:

蔗渣损失蔗糖率=(/930)×100%=3.%

滤泥损失蔗糖率=(/930)×100%=0.%

废蜜损失蔗糖率=(/930)×100%=%

未测定损失蔗糖率=%

产品中收回蔗糖率=(/930)×100%=%

合计:%+0.48%+6.70%+0.8%+88.81%=99.99%

二、生产实绩

压榨抽出率:E=96.%

对比压榨抽出率:

E12.5=[1-(1-0.96)×(100-1)/(7×1)]×100%=9%

煮炼收回率:R=(/900.24)×100%=9%

废蜜理论重力纯度:

Mv=100××(100-)/(10000-×91.75)=%

对比煮炼收回率:

R85=[100×(85-)/85×(100-×100%=89.24%

总收回率=E×R=96.%×91.75%=88.81%

对比总收回率=E12.5×R85=9%×89.24%=86.56%

产糖率=(/6000)×100%=1%



















第三章热力衡算

第一节热力装置及蒸发方案的选择及论证

我国能源较短缺,节约能源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极重要的问题,制糖工业能耗大,有必要搞好节能工作。当前我国甘蔗糖厂生产的标汽耗约为50~60%C,标煤耗约为5~6.5%C,而先进的糖厂标煤耗仅为4%C左右,如珠江糖厂,可见我国大部分糖厂能耗还是比较大的,这对提高糖厂的经济效益是不利的[8]。因此,合理利用热能,提高糖厂节能水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糖厂生产管理水平的高低,所用设备的热效率高低,糖厂生产规模差异等因素直接影响糖厂的用能水平。故本设计尽可能的选择合理的热力方案,并配置合适的热力装置,以求达到节能、用能的先进,以利于提高糖厂经济效益。

糖厂热能的合理利用,即全厂热力方案的安排。包括蒸发方案的选择和锅炉、热机等热力装置的配置,此外还应考虑全厂热水的回收与利用,其它加热设备的蒸汽消耗及各种工艺用水量的合理控制。制糖生产的用能特点是耗汽多,用电少,一般为28~30kW/tC[8]。必须配置锅炉供给蒸汽,配套汽轮发电机,产生乏汽供制糖工艺用。为了合理利用热能,节约能源,目前糖厂普遍采用热电联产方式以汽定电的原则,即锅炉产汽量以工艺的耗汽量为准,而发电量的多少则依蒸汽量而定,因为电能的输入输出是有较大的灵活性,这样可避免蒸汽的不足或过剩,减少浪费。

制糖工艺用汽都是采用低品位的蒸汽,为满足用汽要求,再设计选用热力装置时,必须对采用何种方案,选用何种热力设备给于全面的充分的考虑。下面是热力装置的选型论证。锅炉的选择[8]

锅炉的选择主要依据糖厂全厂所耗用的蒸汽量、参数和电量,燃料的供应及投资费用情况等。目的是满足工艺生产需要,力求达到高效节能。

国内糖厂过去所设置的锅炉是1.3MPa的低压锅炉,对于糖厂的用汽经济性和热能利用来说是不合理的。因此,近年来糖厂普遍采用次中压(2.5MPa)和中压(4MPa)锅炉,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实践证明,一定范围内,生汽参数较高的锅炉,其热效率较高,节能效果较好,对降低制糖汽耗越有利。虽然次高压锅炉的热效率也比中压锅炉的要高,但是考虑到000吨厂的投资、维护、安全等因素,没有必要采用次高压锅炉。

糖厂生产需要大量的蒸汽,选择锅炉时在满足生产用汽的基础上要考虑到扩建的需要,应选用额定蒸发量大些的锅炉,这样可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亦可平衡生产。

根据糖厂的实际情况,因此本设计决定采用蔗渣煤粉中压锅炉。

汽轮机的选择[8]

目前甘蔗糖厂的汽轮发电机组多为背压式汽轮机,进汽压力多为3.43MPa或2.45MPa。热能利用率高,不需要冷凝器,设备简单,投资相对少,安装维护方便;不足的是供电和供汽互相牵制,难于同时满足汽、电的不同需求。

中间抽汽式汽轮机带有尾汽冷凝器,需要多少蒸汽就抽多少,虽然抽汽量会对发电量有一定的影响,但一般都能满足汽、电的不同要求,能一定程度自动调节汽、电的平衡。不足之处是热效率相对较低,设备复杂,投资费用大,安装维护不方便。

糖厂是季节性生产工厂,生产时用电、用汽较平稳,停榨期间锅炉也停止运行。背压式汽轮机能较好地满足糖厂的实际要求:效率高、热电联产、以汽定电。因此,本设计采用背压式汽轮机

(三)压榨机驱动装置的选择压榨机是重负荷、低速运转的设备,要根据具体条件来配置合适的原动机和传动装置,较常用的原动机有:蒸汽机、汽轮机、电动机等。

作为压榨机的原动机最好能具备以下特点:

(1)具有调速性能。

(2)原动机的机械效率及热效率高,能耗小。投资及维修费用小,检修维护容易。

(3)具有较大的启动扭矩,启动容易。

(4)与全厂的热力方案协调,使全厂能耗低。

(5)便于集中自动控制。

1蒸汽机

带动糖厂压榨机的原动机,最早采用的是蒸汽机,它的投资较小,制造、操作、维修的技术要求不高。转速低,易减速。过载能力好,能适应压榨机负荷的骤变,废汽可供煮炼用。但是蒸汽机设备笨重,占地面积大,维修管理费用高;废汽压力低,不利于蒸发全面抽取汁汽降低能耗;且含废油的废汽会影响传热设备的传热效果,影响入炉水质。早已被淘汰。

2汽轮机

采用汽轮机的优点是调速范围大,而且对效率影响不大,可适应于压榨过程的负荷变动。我国糖厂规模不很大,采用的汽轮机多为低压式,且调速范围不大,耗汽率较高不采用。

3电动机

电动机带动压榨机的优点是可以集中发电,便于采用较大型、效率高的汽轮发电机,随着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糖厂采用电动机作为压榨机的原动机。

带动压榨机的电动机可分为直流和交流电动机。实践证明直流电动机比交流电动机更优越,有良好的调速性能,启动扭矩大,过载能力强,安全可靠。故现时糖厂普遍采用直流电动机。我国均采用可控硅整流装置直接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向直流电动机供电。当采用电动机带动压榨机时,不仅对全厂热经济性有利,而且运转及维护费用低。电动机具有工作可靠,启动、停车、变速都很方便,占地面积小,工作环境好等特点。

故设计采用直流电动机作为压榨机的原动机,且可硅控调速。二、蒸发方案的选择与论证蒸发方案由部分的论述,本设计五效压力-真空蒸发方案,汽凝水的排除等压排水方案。

抽汽方案蒸发站不仅仅是浓缩糖浆,它更为其它用汽部门提供大量的二次汁汽,有糖厂第二动力车间之称。若其抽汽方案先进合理,不仅可以为其余耗汽部门提供合适的汁汽,而且可以大大地降低全厂的能耗。设计结合三次实践实习时各厂的实际情况,本设计决定采用以下抽汽方案:

抽用Ⅰ效汁汽:中和汁二级加热,清汁一级加热,煮甲、乙糖;

抽用Ⅱ效汁汽:中和汁一级加热,煮甲糖;

抽用Ⅲ效汁汽:混合汁二级加热,粗糖浆加热;

抽用Ⅳ效汁汽:混合汁一级加热。一、基础计算

采用五效压力-真空蒸发方案,计算基础数据如下:混合汁9%C18.79°Bx

中和汁%C18.61°Bx

清汁9.64%C17.53°Bx

糖浆%C65°Bx

甲膏%C95°Bx65°Bx

乙膏%C97°Bx70°Bx

丙膏%C99.5°Bx70°Bx



(一)总压差计算

加热蒸汽压力为0.27MPa,温度129.9°C。末效真空度为650mmHg,则末效汁汽压力PK=0.0147MPa,温度为53.5°C。

总压力差⊿P=P0-PK=0.27-0.0147=0.2553(MPa)



(二)各效汁汽压力的分配

表-1各效分配系数

Kn K1 K2 K3 K4 K5 分配系数[6] 11/50 10.5/50 10/50 9.5/50 9/50

1各效压力差的计算

公式⊿Pn=Kn×⊿P⊿P1=0.2553×11/50=0.0562(MPa)

⊿P2=0.2553×10.5/50=0.0536(MPa)

⊿P3=0.2553×10/50=0.0511(MPa)

⊿P4=0.2553×9.5/50=0.0485(MPa)

⊿P5=0.2553×9/50=0.0459(MPa)

2.各效汁汽压力

P1′=0.270-0.0562=0.2138MPa)

P2′=0.2138-0.0536=0.1602(MPa)

P3′=0.1602-0.0511=0.1091(MPa)

P4′=0.1091-0.0485=0.0606(MPa)

P5′=0.0606-0.0459=0.0147(MPa)

由上述计算查表得各效加热蒸汽及汁汽的温度、汽化潜热[1],列表如下:



表-2各效加热蒸汽及汁汽的温度、汽化潜热

项目 Ⅰ效 Ⅱ效 Ⅲ效 Ⅳ效 Ⅴ效 加热蒸汽压力(MPa) 0.270 0.2064 0.1550 0.1050 0.0583 加热蒸汽温度(°C) 129.9 121.2 112.4 101.0 85.2 加热蒸汽潜热(kJ/kg) 2174 2198.96 2223.53 2254.03 2295.01 汁汽压力(MPa) 0.2138 0.1602 0.1091 0.0606 0.0147 汁汽温度(°C) 122.2 113.4 102.0 86.2 53.5 汁汽潜热(kJ/kg) 2195.8 2220.8 2251.14 2292.46 2373.32 二、糖汁加热汽耗

根据各效蒸发条件、抽汽原则来确定抽汁汽方案,如表-3:糖汁比热计算

雨果公式:C=4.187-0.0239B[6]

混合汁比热C=4.1-0.0239×18.79=3.738(kJ/kg°C)

中和汁比热C=4.1-0.0239×18.61=3.742(kJ/kg°C)

清汁比热C=4.1-0.0239×17.53=3.768(kJ/kg°C)

粗糖浆比热C=4.187-0.0239×6=2.633(kJ/kg°C)













表-3糖汁加热抽汁汽方案项目 混合汁

一级二级 中和汁

一级二级 清汁

一级二级 粗糖浆 糖汁量%C 加热范围°C 25~45 45~70 65~85 85~100 95~110 11120 80~85 糖汁比热kJ/kg°C 3.738 3.738 3.742 3.742 3.768 3.768 2.633 加热汽源 Ⅳ Ⅲ Ⅱ Ⅰ Ⅰ 混合汽 Ⅲ 加热汽温度°C 8.2 102.0 113.4 122.2 122.2 129.9 102.0 加热汽潜热kJ/kg 222251.14 2220.8 2195.8 2195.8 2174 2251.14 辐射损失% 2 3 3 4 5 6 3 加热耗汽量计算

公式D=GC×(t2-t1)×(1+gn)/r[3]

G——糖汁%甘蔗

t2、t1——加热前后温度,°C

gn——热辐射损失,%

C——糖汁比热,kJ/kg°C

r——加热蒸汽潜热,kJ/kg

混合汁一级D=9%×3.738×(45-25)×(1+2%)/229=3.04%C

混合汁二级D=9%×3.738×(70-45)×(1+3%)/225=3.88%C

中和汁一级D=9%×3.742×(85-65)×(1+3%)/222=3.24%C

中和汁二级D=9%×3.742×(100-85)×(1+4%)/219=2.48%C

清汁一级D=9%×3.768×(110-95)×(1+5%)/219=2.56%C

清汁二级D=9%×3.768×(120-110)×(1+6%)/2174=1.%C

粗糖浆加热D=2%×2.633×(85-80)×(1+3%)/225=0.15%C

(三)加热总耗汽

∑D=3.%+3.88%+3.24%+2.48%+2.56%+1.74%+0.15%=17.09%C

表-4加热耗汽计算汇总表



项目 混合汁

一级二级 中和汁

一级二级 清汁

一级二级

粗糖浆

合计 混合汽%C 1.74 1.74 Ⅰ效%C 2.48 2.56 5.04 Ⅱ效%C 3.24 3.24 Ⅲ效%C 3.88 0.15 4.03 Ⅳ效%C 3.04 3.04 三、煮糖耗汽计算

煮糖计算数据

表-5煮糖耗汽量计算依据

糖膏种类糖膏对蔗%C 糖膏浓度°Bx

入煮放出 蒸发系数

ψ 甲糖膏 26. 65 95 1.20 乙糖膏 70 97 1.40 丙糖膏 70 99.5 1.70 乙丙种 70 85 1.15 一般选用甲糖膏ψ值1.1~1.3,选取1.;

乙糖膏ψ值1.3~1.5,选取1.0;

丙糖膏ψ值1.6~1.8,选取1.0。[]

(二)耗汽量计算

蒸发水量:W=G×(B2-B1)/B1[8]

耗汽量:D=W×ψ

即:D=G×(B2/B1-1)×ψ

G——糖膏量%C

ψ——蒸发系数

B2、B1——原料和糖膏浓度,°Bx煮甲糖膏耗汽D=26.%×(95/6-1)×1.=14.70%C

煮乙糖膏耗汽D=%×(97/70-1)×1.0=3.49%C

煮丙糖膏耗汽D=%×(99.5/70-1)×1.=3.29%C

煮乙丙种耗汽D=%×(85/70-1)×1.15=1.%C

煮糖总汽耗∑D=1%+3.49%+3.29%+1.12%=22.60%C

(三)煮糖抽汽分配

甲膏的煮制抽用%C的Ⅰ效汁汽和1%C的Ⅱ效汁汽。

乙膏及乙丙种的煮制抽用%C的Ⅰ效汁汽。

丙膏的煮制用%的混合汽。四、糖汁蒸发耗汽及有效温差的计算

各效抽用汁汽量表-6各效抽用汁汽量

项目 混合汁

一级二级 中和汁

一级二级 清汁

一级 糖浆加热 煮糖

甲乙乙丙种 合计

%C Ⅰ效%C 2. 2.56 4.7 3.49 1.12 14.35 Ⅱ效%C 3. 10.0 13.24 Ⅲ效%C 0.15 4.03 Ⅳ效%C 3. 3.04 总计

%C 3

(二)各效蒸发水量的计算1.总蒸发水量

W=G0×(1-B0/B5)=9.64%×(1-1/65)=%C

2.各效蒸发水量

W1=D=(W+4E1+3E2+2E3+E4)/5

=(%+4×14.35%+3×13.24%+2×4.03%+3.04%)/5

=3%C

W2=W1-E1=35.46%-14.35%=21.11%C

W3=W2-E2=21.11%-13.24%=7.87%C

W4=W3-E3=7.87%-4.03%=3.84%C

W5=W4-E4=3.84%-3.04%=0.8%C

(三)混合汽耗用量

清汁二级加热:1.%C

Ⅰ效蒸发:3%C

煮糖:3.%C

其他:3%C

总耗用量=1.%+35.46%+3.29%+3%=43.49%C

最大耗汽波动系数为1.20,则最大耗汽量:4%×1.20=52.19%

(四)各效糖汁出口浓度

各效糖汁出口浓度Bn=G0B0/(G0–W1W2-….-Wn)[8]Ⅰ效出口浓度

B1=9.64%×17.53/(9.64%-35.46%)=2°Bx)

平均浓度Bm1=(1+28.03)/2=2°Bx)

Ⅱ效出口浓度

B2=9.64%×17.53/(9.64%-35.46%-21.11%)

=4°Bx)

平均浓度Bm2=(2+43.58)/2=°Bx)

Ⅲ效出口浓度

B3=9.64%×17.53/(9.64%-35.46%-21.11%-7.87%)

=°Bx)

平均浓度Bm3=(+54.94)/2=°Bx)

Ⅳ效出口浓度

B4=9.64%×17.53/(9.64%-35.46%-21.11%-7.87%-3.84%)

=°Bx)

平均浓度Bm4=(+62.94)/2=°Bx)

Ⅴ效出口浓度

B5=9.64%×17.53/(9.64%-35.46%-21.11%-7.87%-0.8%)

=°Bx)

平均浓度Bm5=(+65)/2=6°Bx)

(五)糖汁浓度效应的沸点升高由糖汁平均浓度及相应汁汽温度查表,得出各效沸点升高表[7]:表-7各效沸点升高表项目 Ⅱ Ⅲ Ⅳ Ⅴ 沸点升高tn(°C) 0.51 1.05 2.30 3.17 3.71 选用°C) 0.5 1.0 2.5 3.0 4.0

∑⊿t沸=0.5+1.0+2.+3.5+4.0=11(°C)



(六)糖汁静压效应的沸点升高

设加热管长3m,液柱高为管长的1/3,即1m。所取的静止液面在液柱的中点,即0.5m处。根据各蒸发罐的糖汁平均浓度和汁汽温度,查表得沸点升高表:表-8各效静压效应的沸点升高表项目 Ⅱ Ⅲ Ⅳ Ⅴ 沸点升高tn(°C0.83 1.07 1.53 2.78 7.83 选用°C) 1.0 1.0 1.5 3.0 8.0

∑⊿t静=1.0+1.0+1.5++8.0=14.5(°C)

(七)管道温度损失

两管之间的管道温度损失为1~1.5°C[6],本设计取1°C则:

∑⊿t损=1+1+1+1=4°C)

(八)有效温差计算

总有效温差∑⊿t=T-TK-(⊿t沸+⊿t静+⊿t损)[]

T——为Ⅰ效加热温度,°C

TK——为末效汁汽温度,°C

则总有效温差为:∑⊿t=129.9-53.5-(+14.5+4)=4°C)

各效有效温差:

⊿t1=129.9-(122.2+0.5+1)=6.2°C)

⊿t2=122.2-(113.4+1+1+1)=5.8°C)

⊿t3=113.4-(102+2+1.5+1)=6.°C)

⊿t4=102-(86.2++3.0+1)=.8(°C)

⊿t5=86.2-(53.5++8+1)=.7(°C)

由上述计算查表[1]得以下热力汇总表:表-9热力汇总表项目效 效 效 效 效 加热汽压力(MPa) 0.2700 0.2064 0.1550 0.1050 0.0583 加热汽温度(oC) 129.9 121.2 112.4 101.0 85.2 加热汽潜热(kJ/kg) 2174 2198.96 2223.53 2254.03 2295.01 汁汽压力(MPa) 0.2138 0.1602 0.1091 0.0606 0.0147 汁汽温度(oC) 122.2 113.4 102.0 86.2 53.5 汁汽潜热(kJ/kg) 2195.8 2220.8 2251.14 2292.46 2373.32 糖汁沸点升高(oC) 0.5 1.0 2. 3.0 4.0 静压损失(oC) 1.0 1.0 1.5 8.0 糖汁沸点(oC) 123.7 115.4 1092.2 65.5 管道损失(oC) —— 1 1 1 1 有效温差(oC) 6.2 5.8 6. 8.8 19.7

五、蒸发罐加热面积的计算

公式Qi=Wi×ri

Qi——传热速率,kW

Wi——各效蒸发水量,kJ/h

ri——各效加热汽潜热,kJ/kg

Q1=3%×6000×103×2174/(24×3600)=×104(kW)

Q2=21.11%×6000×103×2198.96/(24×3600)=×104(kW)

Q3=7.87%×6000×103×2223.53/(24×3600)=1.×104(kW)

Q4=3.84%×6000×103×2254.03/(24×3600)=0.×104(kW)

Q5=0.8%×6000×103×2295.01/(24×3600)=0.1×104(kW)

(二)各效罐传热系数的确定

查表[]得各效传热系数如下表:表-10各效传热系数效序 Ⅱ Ⅲ Ⅳ Ⅴ Ki K1 K2 K3 K4 K5 传热系数

kW/m2°C 2.56 1.94 1.20 0.8 0.45 (三)各效加热面积的计算

公式Ai=Qi/Ki⊿ti[]

Qi——传热速率,kW

Ki——传热系数,kW/m2°C

⊿ti——有效温差,°C

A1=×104/(2.56×6.2)=3m2)选取m2

A2=3.224×104/(1.94×5.8)=m2)选取m2

A3=1.215×104/(1.20×6.)=m2)选取m2

A4=0.601×104/(0.85×.8)=m2)选取m2

A5=0.128×104/(0.45×.7)=m2)选取m2

六、有效温差的校核及重新分配

有效温差的校核

公式⊿ti′=Qi/KiAi

⊿t1′=×104/(2.56×)=°C)

⊿t2′=3.224×104/(1.94×)=°C)

⊿t3′=1.215×104/(1.20×)=°C)

⊿t4′=0.601×104/(0.85×1000)=°C)

⊿t5′=0.128×104/(0.45×1000)=°C)

∑⊿tn′=5.97+4.75+5.06+7.07+2.84=25.69

(二)有效温差的重新分配

公式⊿tn=∑⊿tn×⊿tn′/∑⊿tn′

⊿t1=×46.9/25.69=10.90(°C)

⊿t2=4.75×46.9/25.69=8.67(°C)

⊿t3=5.06×46.9/25.69=9.24(°C)

⊿t4=7.07×46.9/25.69=12.91(°C)

⊿t5=2.84×46.9/25.69=5.18(°C)

七、重新分配有效温差后热力计算结果汇总

由上述各项得表:表-11重新分配有效温差后热力汇总表

项目 Ⅱ Ⅲ Ⅳ Ⅴ 加热汽压力(MPa) 0.2700 0.1 0.1216 0.0718 0.0322 加热汽温度(°C) 129.9 11.5 104.83 90.59 70.68 加热汽潜热(kJ/kg) 2174 2212243.70 2281.17 2331.41 汁汽压力(MPa) 0.10.1258 0.0747 0.0337 0.0147 汁汽温度(°C) 11.5 105.83 91.59 71.68 53.5 汁汽潜热(kJ/kg) 222241.03 2278.57 2328.93 2373.32 糖汁沸点升高(°C) 0.5 1.0 2. 3.0 4.0 静压损失(°C) 1.0 1.0 1.5 8.0 糖汁沸点(°C) 11 管道损失(°C) —— 1 1 1 1 有效温差(°C) 8.67 9.24 12.91 5.18

八、蒸发罐的运行和轮洗

本设计为全面抽用Ⅰ、Ⅱ效汁汽来煮甲、乙糖,为保证Ⅰ、Ⅱ效汁汽量的稳定,即保证Ⅰ、Ⅱ效加热面积的恒定,选用一个m2的蒸发罐作为备用轮洗。具体如下表:表-12蒸发罐的运行及轮洗罐号 1# 2# 3# 4# 5# 6# 面积(m2) 500 3500 3500 2000 1000 1000 使









况 轮洗 效 效 效 效 效 效 轮洗 效 效 效 效 效 效 轮洗 效 效 效 效 效 效 轮洗 效 效 效 效 效 效 轮洗 效 效 效 效 效 效 轮洗 九、蒸发强度、蒸发工效及蒸发效率的计算

公式U=W/A[]

U——蒸发强度,kg/㎡h

W——蒸发水量,kg/h

A——加热面积,㎡

U1=35.46%×6000×103/(500×24)=kg/㎡hU2=21.11%×6000×103/(500×24)=1kg/㎡hU3=7.87%×6000×103/(00×24)=kg/㎡hU4=3.84%×6000×103/(1000×24)=kg/㎡hU5=0.8%×6000×103/(1000×24)=2.kg/㎡h平均蒸发强度:ū=69.08%×6000×103/[24×(3500+3500+2000+1000+1000)]=16.85(kg/㎡h蒸发工效:

α=W/D=69.08%/35.46%=1.95

蒸发效率:

η=(1%/69.08%)×100%=98.%



第三节全厂能耗及平衡计算一、制糖工艺用电计算

本设计采用电动机驱动五座压榨机组,目前广西糖厂制糖耗电一般为28~30kWh/tC,本设计取30kWh/tC则总耗电为:

30×000/24=7500(kWh)

二、降温桶的衡算及汽轮机的选择计算

降温桶的衡算表-13全厂耗混合汽及生汽统计

项目 用汽参数 用汽量

t/h 对蔗比

%C 备注 加热器

0.270MPa



129.9°C 1.74 来







桶 蒸发站 8 煮糖 3.29 其他耗汽 3 分蜜机 0.6~0.8MPa,200°C 2 减压生汽 混合汽统计 —— —— 总计 —— 145.49 —— 注:分蜜机用汽一般为0.6~0.8MPa,200°C左右的过热减压生汽[],主要作用是洗糖、升温和干燥,可以防止溶糖,耗汽量取2%C。此外,其它工艺耗汽用混合汽按2~4%C[],现3%C。混合汽

D3,h3,t3



减压生汽

D1,h1,t1乏汽

水(入炉水)D2,h2,t2

W,h,t

未汽化水

h水′,kW



图3-1汽、汽凝水平衡图

考虑到管路损失2°C,取混合汽温度t3=129.9+2=131.9°C,饱和压力P=0.2873MPa;

汽轮机乏汽温度t2=200°C,压力P=0.294MPa[1];

入炉水温度t水=105°C,压力P=0.1223MPa;

未汽化水温度t=131.9°C,压力P=0.2873MPak0为未汽化喷射水系数,一般为0.3~0.35[],现取0.32;

本设计降温桶不用生蒸汽,只是提供一条备用管,在生产波动,必要时引入生蒸汽,所以D1=0;

混合汽一般为制糖工艺耗汽量的1.03~1.05倍,现取1.04。则从降温桶出来的混合汽量为:D3=1.04×%=45.23%C;

除氧器耗汽量范围0.6~1.0%C,现取0.80%C。

由上述数据查表[1]得各蒸汽、水的参数:

表-14各蒸汽、水的参数项目 温度

t(°C) 压力

P(MPa) 热焓

h(kJ/kg) 混合汽 131.9 0.2873 2722.94 乏汽 200.0 0.294 2865.27 入炉水 105.0 0.1223 440.2 未汽化水 131.9 0.2873 554.52

根据热量守恒和质量守恒,则有[4]

D3=D1+D2+(1-k0)W

D3h3=D1×h1+D2×h2+W×h水+k0×W×h水′45.23=0+D2+(1-0.32)W

45.23×2722.94=0+D2×2865.27+440.2W-0.32W×554.52

解方程,得

W=3.819%C=3.819%×6000/24=9.55(t/h);

D2=42.633%C=42.633%×6000/24=106.58(t/h)

故耗总乏汽量为:

D乏=D2+D除氧器=42.633%C+0.8%C=43.433%C

D乏=43.433%×6000/24=108.58(t/h)

最大波动时的乏汽量=108.58×1.1=119.44(t/h)

(二)汽轮机的选择

依以上论述和计算,本设计选用两台B6-3.43/0.490背压式汽轮机,主要参数如下表:

表-15背压式汽轮机参数

型号 功率

kW 进汽参数

压力温度

MPa°C 进汽量

t/h 排汽压力

MPa 重量

t 汽耗

kg/kh B6-3.43/0.294 6000 3.43 435 64 0.294 17.8 10.15

取产汽系数为0.95,则两台汽轮机排出的乏汽量为:

D=64×2×0.95=121.6(t/h)=48.64%C

生产正常时的乏汽余量为:121.6—108.58=13.02(t/h)

生产波动最大量时的乏汽余量为:121.6—119.44=2.16(t/h)

汽轮机乏汽足以供应生产及平衡生产波动,剩余乏汽可用于综合利用或其它,如因汽耗波动过大,乏汽不足,可用减压生汽补充。





三、锅炉的计算与选择

汽轮机耗汽折算成锅炉额定参数下的蒸汽量

汽轮机耗用生汽量=×2=128(t/h)=%

耗用生汽参数:压力3.43MPa,温度435°C,焓3302.73kJ/kg

锅炉额定参数:450°C,P=3.82Pa,查表得焓值为h=3331.68kJ/kg

汽轮机耗汽折算成锅炉额定参数下蒸汽量的公式[1]:



D1——压力P1下的蒸汽量,t/h或%C

h1——压力P1下的蒸汽的焓,kJ/kg

h——锅炉额定参数下蒸汽的焓,kJ/kg

h水——给水的焓,kJ/kg

锅炉额定参数下的蒸汽量:=126.73(t/h)=%C

(二)分蜜耗用生汽计算

由工艺选定分蜜耗用生汽为2%C的过热生汽,压力0.7MPa,温度200○C,本设计用减压生汽,查表[1]得焓为2843.86kJ/kg。则折为锅炉生汽量为:

=1.66%C=t/h)

(三)锅炉的选择

锅炉生汽耗用总量:

∑D=%+1.66%=52.35%C=130.88(t/h)

管道热损耗按1.5~2.5%C计算,现取2.%C,最大耗汽波动系数1.。

正常情况用生汽量为:

∑D′=∑D×1/(1-g)=×1/(1-2.%)=t/h)

生产波动到最大时为:

∑D′=×1.2=160.26(t/h)

依以上计算,本设计选用两台t/h和一台35t/h的蔗渣煤粉锅炉,其参数如下表表-16选用锅炉参数型号 额定蒸发量

t/h 出口蒸汽压力

MPa 出口蒸汽温度

°C 给水温度°C 燃烧种类 燃烧方式 深宽高mmm WG5/

3.82-18 35 3.82 450 105 蔗渣+无烟煤粉 11620 WGC65/

3.82-18 65 3.82 450 105 蔗渣+无烟煤粉 12820 三台锅炉满负荷生产时共供应1t/h的生汽,生产波动时,生汽剩余量为:1-160.26=4.74(t/h)

两台锅炉正常生产时热效率取85%,此时生汽剩余量为:

1×85%-133.55=6.7(t/h)

可见,所选的锅炉满足工艺生产要求。而且还有部分生汽剩余。剩余部分可供糖厂综合利用部门使用。

四、能耗计算

制糖标汽耗

表-17各蒸汽耗用量及其热焓

项目 用量 焓(kJ/kg) 生汽 %C 3331.68 乏汽 %C 2865.27 入炉水 %C 440.2 制糖耗电 6250kWh/h —— 汽轮机进汽 t/h 3302.95 汽轮机发电量 000kWh/h —— 标汽 —— 2676 :入锅炉水为蒸发罐效汽凝水。

制糖耗电kWh)

2、制糖耗电折标汽:

计算公式[8]



=t/h)=5.58%C

3、乏汽折标汽:

计算公式[8]



=%C

4、生汽折标汽:

计算公式[8]



=%C

5、入炉水折标汽:

计算公式[8]



=%C

6、制糖标汽耗

D标=D乏折标+D生折标-D水折标[8]

=%+2.07%-5.83%

=42.74%C





(二)制糖标煤耗

计算公式[8]

=5.19%C

(三)燃料(蔗渣)量计算

应烧蔗渣量=标煤耗×

=

=19.%C

剩余蔗渣量=2%-19.12%=7.73%C























































7

















































































献花(0)
+1
(本文系hpeiwu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