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01 22:09:17|  分类: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 |举报 |字号 订阅

    我出生在甘肃省宁县瓦斜乡一个农家,6岁开始上学,一年后,父亲中风瘫痪了,家里的日子此后一直紧巴巴的,生活非常清贫。

 

    父亲生病后,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母亲肩上,记忆中母亲永远是小跑着做事,她要伺弄20亩地,要照顾不能自理的父亲,还要供年幼的孩子上学。这种经年累月地身心疲惫,一点点地吞筮了母亲的健康,1995年,母亲在一个午后突然倒下,就再也没能起来。

 
 

    母亲的突然病逝几乎把我砸懵了,虽说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一直以来我都是在帮妈妈做事,打猪草、给父亲接屎接尿、自己养兔子交学费……。我心疼妈妈,但 还没能到能支撑起这个家的时候,也一直从心里对妈妈有很强的依赖,正因如此,妈妈的突然离去,使我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重心。

 

    埋葬妈妈后,回到凌乱不堪的家里,看着歪坐在炕上神情恍惚的父亲,那一刻,我知道自己必须担负起这个家,生活也许会更艰辛,但我必须担着它继续下去。

 
 

    那一年我上初三,正在准备中考。在繁重的课业与父亲病弱的身体之间,我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我要学会蒸馍、洗衣服、要伺候父亲起居,还要从书本上学一些不 懂的护理知识……此外,在学习上我一点也不敢放松,母亲希望我能上大学,这也是她临终前最大的遗憾,她知道我喜欢读书。

 

    也就在这一年,我参加了全国初中化学大赛,获得甘肃赛区的一等奖,并在6月份的初中毕业统考中,考出了全县第二的好成绩;8月份,我参加了全县中专招生考试,以第四名的成绩被庆阳师范录取。我没像妈妈希望的那样考高中上大学,因为我必须及早自立。

 

 
 

    接到录取通知的兴奋很快就被“500元学费和父亲怎么办”的痛苦所取代。学校所在地离家25公里,坐机动三轮车也要走一个小时,往返照顾父亲根本不可能。 当时摆在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辍学,靠打工挣钱照顾父亲;另一条路就是背起父亲去上学,在学业与生活的压力下经受更多的艰辛。

 

    我喜欢读书,所以后一条路是我惟一的选择。我也曾经是一个恋家的孩子,记得第一天上学,就是被姐姐骗着留在教室里的,可后来我就喜欢上了读书。上学迟到, 怕被老师批评,我会站在外面听一上午课;冬天上学路远天黑,心里虽然害怕,却从来没有成为我上学的障碍,家里的一条狗陪送了我很多年。我越来越习惯于通过 书本了解外面的世界,喜欢在书中幻想未来,学校、老师、同学成为我生活中很重要的内容。所以,我不能舍弃上学。

 
 

    就这样,开学前,我把家里积存下来的200公斤玉米、400公斤糜子和一些杂粮全部卖掉,凑了1000元钱,之后带着瘫痪的父亲来到25公里以外的西峰市,开始我的中师生活。

 

    我在学校附近以每月40元的租金租了间平房,又用家里的破铁桶做了个简易火炉,再搭个锅灶,就这样把我和父亲的家支了起来。

 

    因为是师范,所以我每月有四五十元的生活费,这样多少能补贴一下我的生活费用。每天早晨6:00起来,我总是先到学校上早操,在学校吃早餐,再打一份回来 给父亲。之后去上课,到十点课间操时,我再跑回去,帮父亲穿衣服洗漱,再把便盆、收音机等东西放在他随手能够得着的地方。中午回来比较细致地做一道饭,下 午去上课,晚上再做饭,吃完饭后到学校上晚自习。学校9:30下晚自习10:00熄灯,因为和爸爸住在一起,我晚上能多看会儿书。

 

    这样一天下来,我总共要在学校和家之间在穿梭6次,休息日赶上天好,我还会用架子车拉爸爸出去晒太阳,散散心。一次中午放学回家来,一进屋便是刺鼻气味, 因为没搞好,爸爸把大便弄得到处都是。看着爸爸很紧张的样子,我心里很难受,就给他洗涮收拾。再洗菜做饭时,我就会有难受的感觉……不过慢慢地,我也习惯 了,并且能尽量提前把一些事做好。爸爸有时看着我会很难过,觉得是他拖累了我,一直到去世时他都这样对我说,可我从来没有累的感觉。爸爸不知道,其实他也 是我的精神寄托,有他在,我心里觉得踏实,能用自己的手给爸爸做饭,我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五一放假三天,从一家长那里获知我的一位学生,竟独自在山边菜地搭建起来的竹棚里住了三天。学 生懂事上进,很讨老师们喜欢。像王芳所说,如果可以的话,但愿我能一直带到高三毕业,因为我对他了解最多。为此,特意在周日晚上给孩子们观看电影《背着爸 爸去上学》,希望能用电影主人公原型,李勇的成长经历去指引他、激励他。

带着爸爸去上学
李 勇(现任西北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

我出生在甘肃省宁县瓦斜乡一个农家,6岁开始上学,一年后,父亲中风瘫痪了,家里的日子此后一直紧巴巴的,生活非常清贫。

父亲生病后,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母亲肩上,记忆中母亲永远是小跑着做事,她要伺弄20亩地,要照顾不能自理的父亲,还要供年幼的孩子上学。这种经年累月地身心疲惫,一点点地吞筮了母亲的健康,1995年,母亲在一个午后突然倒下,就再也没能起来。

母亲的突然病逝几乎把我砸懵了,虽说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一直以来我都是在帮妈妈做事,打猪草、给父亲接屎接尿、自己养兔子交学费……。我心疼妈妈,但还没能到能支撑起这个家的时候,也一直从心里对妈妈有很强的依赖,正因如此,妈妈的突然离去,使我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重心。

埋葬妈妈后,回到凌乱不堪的家里,看着歪坐在炕上神情恍惚的父亲,那一刻,我知道自己必须担负起这个家,生活也许会更艰辛,但我必须担着它继续下去。

那一年我上初三,正在准备中考。在繁重的课业与父亲病弱的身体之间,我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我要学会蒸馍、洗衣服、要伺候父亲起居,还要从书本上学一些不懂的护理知识……此外,在学习上我一点也不敢放松,母亲希望我能上大学,这也是她临终前最大的遗憾,她知道我喜欢读书。

也就在这一年,我参加了全国初中化学大赛,获得甘肃赛区的一等奖,并在6月份的初中毕业统考中,考出了全县第二的好成绩;8月份,我参加了全县中专招生考试,以第四名的成绩被庆阳师范录取。我没像妈妈希望的那样考高中上大学,因为我必须及早自立。

接到录取通知的兴奋很快就被“500元学费和父亲怎么办的痛苦所取代。学校所在地离家25公里,坐机动三轮车也要走一个小时,往返照顾父亲根本不可能。当时摆在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辍学,靠打工挣钱照顾父亲;另一条路就是背起父亲去上学,在学业与生活的压力下经受更多的艰辛。

我 喜欢读书,所以后一条路是我惟一的选择。我也曾经是一个恋家的孩子,记得第一天上学,就是被姐姐骗着留在教室里的,可后来我就喜欢上了读书。上学迟到,怕 被老师批评,我会站在外面听一上午课;冬天上学路远天黑,心里虽然害怕,却从来没有成为我上学的障碍,家里的一条狗陪送了我很多年。我越来越习惯于通过书 本了解外面的世界,喜欢在书中幻想未来,学校、老师、同学成为我生活中很重要的内容。所以,我不能舍弃上学。

就这样,开学前,我把家里积存下来的200公斤玉米、400公斤糜子和一些杂粮全部卖掉,凑了1000元钱,之后带着瘫痪的父亲来到25公里以外的西峰市,开始我的中师生活。

我在学校附近以每月40元的租金租了间平房,又用家里的破铁桶做了个简易火炉,再搭个锅灶,就这样把我和父亲的家支了起来。

因为是师范,所以我每月有四五十元的生活费,这样多少能补贴一下我的生活费用。每天早晨6:00起来,我总是先到学校上早操,在学校吃早餐,再打一份回来给父亲。之后去上课,到十点课间操时,我再跑回去,帮父亲穿衣服洗漱,再把便盆、收音机等东西放在他随手能够得着的地方。中午回来比较细致地做一道饭,下午去上课,晚上再做饭,吃完饭后到学校上晚自习。学校9:30下晚自习10:00熄灯,因为和爸爸住在一起,我晚上能多看会儿书。

这样一天下来,我总共要在学校和家之间在穿梭6次,休息日赶上天好,我还会用架子车拉爸爸出去晒太阳,散散心。一次中午放学回家来,一进屋便是刺鼻气味,因为没搞好,爸爸把大便弄得到处都是。看着爸爸很紧张的样子,我心里很难受,就给他洗涮收拾。再洗菜做饭时,我就会有难受的感觉……不过慢慢地,我也习惯了,并且能尽量提前把一些事做好。爸爸有时看着我会很难过,觉得是他拖累了我,一直到去世时他都这样对我说,可我从来没有累的感觉。爸爸不知道,其实他也是我的精神寄托,有他在,我心里觉得踏实,能用自己的手给爸爸做饭,我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