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应用大柴胡与桂枝茯苓丸举隅|经方方证

 lc1231 2014-02-20
胡希恕应用大柴胡与桂枝茯苓丸举隅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级伤寒专业硕士  董旭整理          
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经方家,其验案多为经方取效者甚多,辨证方法皆为六经辨证及方证相应。根据《伤寒论》34条“桂枝证”、101条“柴胡证”等,有以方名证的范例,加上胡老个人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不论是脏腑辨证、经络辨证,还是八纲六经辨证,最终都要落实到方证上。故胡老称“方证是八纲六经辨证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是在于方证是否对应。
   胡希恕先生是我敬佩的经方家之一,他对伤寒的见解独辟蹊径,验案详实,阅读其验案不难发现胡老对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的应用最为娴熟,取效者最多。《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胡希恕》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临床实用的小册子,它里面详细记载了胡老应用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的详细案例,笔者把其中的几则案例摘录出来,以期展现一代伤寒大家独特的经方魅力。
1.仲景笔下的大柴胡与桂枝茯苓丸
《伤寒论》103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165条“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金匮》12条“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通过以上条文,不难发现仲景笔下的大柴胡汤的主治病位是在心下,即心下按之不适,有抵触感、饱胀感。日人腹诊里面认为大柴胡汤腹证当从胸至脐上处实硬而有力,按之右胁下虽痞硬,但心下却不硬1。(伤寒派腹诊.李文瑞.学苑出版社.北京.2010.8:131)也就是说,大柴胡汤的腹证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心下。此外,“呕、烦、热、急”也可以推出大柴胡汤所治疗的多为实证。黄煌教授提出了大柴胡汤体质(人),比如体格壮实,以中老年较多。上腹部充实饱满,胀痛,进食后更甚,按压轻则为抵抗感或不适感,重则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腹肌紧张;多伴有嗳气、恶心或呕吐、反流、便秘、舌苔厚等。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2。(黄煌经方使用手册.黄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2010.9:12
  桂枝茯苓丸是古代的下死胎方,经典的活血化瘀方,《金匮要略》第20条“妇人素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该方在妇科疾病中应用广泛,周凤梧先生根据临床经验用其治疗经闭,痛经,难产,死胎不下,产后恶露不行,败血上攻,以及子宫肌瘤,子宫息肉,卵巢囊肿,盆腔炎块等,审属瘀血为患者,多用此方加减3。(实用中医妇科学.山东科学技术版社.周凤梧.1985.5:277)

2.胡老用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治疗验案
胡老立足于仲景原文,结合自己临床经验,用大柴胡汤配伍桂枝茯苓丸治愈多种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肝硬化、胃痛、胸痹、头痛、失眠、眩晕等。
2.1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哮喘
元代的朱丹溪提出:“哮主于痰”,明确提出了痰阻气机,肺气不降是哮喘的主要病因病机,后世在这一点上认识颇为一致。明代张景岳提出的“喘有宿根”这一观点也为后世所接受。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哮喘患者在非发作期或长期发作后出现了一些虚损的现象,可以说是久病伤肾,有的人就把此当做形成哮喘的根本,这是很片面的。《证治准绳》说:“其元耗损,喘生于肾气上奔。”多是指肺气肿之属的气短、喘息,少见于喉中有痰鸣的哮喘。肾气上奔的哮喘,从理论上将是有道理的,应予注意,但临床上这种哮喘是少见的,如果过于强调这一理论,就会造成对哮喘的成因及治疗的偏差。应明了哮喘以实证多见,也要注意虚证哮喘的存在。一般认为,实证哮喘的“宿根”多是指痰饮实邪,胡老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实践,认为瘀血是引起哮喘的重要因素之一。历代医家尚未明确提出瘀血能致哮喘,但《内经》有过类似的描述。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肝脉搏坚而长......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有似因瘀血在胸胁引发喘证。 现代病理研究也说明:在慢性支气管炎(包括哮喘性支气管炎)末梢细支气管炎及肺泡间隔的超微结构的改变,可看到小血管内有血栓的形成,与中医的肺有瘀血、血在胁下是相吻合的。根据患者平时无咳喘、吐痰、头痛、身疼等症,知不在太阳;哮喘发作时有胸闷、胁痛、汗出、咽干、便干等,多属少阳阳明合病;有据哮喘多发于夜晚,发作时及不发作时皆无咳痰,可排除痰饮为患,这样引起哮喘的主要原因当属瘀血阻滞。因此,此类哮喘多呈现少阳阳明合病兼夹瘀血,为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
    病例1 康某,男,36岁,中学教师,病案号143153

初诊日期1964429日:三年前因食辣椒而引发哮喘,始终未离西药治疗迄今未愈,冬夏无休,每次发作,常因偶尔咳嗽或喷嚏引发。自觉消化不好,大便干燥即为将发之预兆。发作时喘满胸闷,倚息不得卧。曾在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各大医院治疗均不见效而来北京治疗。来京亦多处找名中医诊治,一名中医以宣肺定喘、补肾纳气等方药治疗7个多月,证有增无减,并告之:“伤色太甚,虚不受补。”颇感精神痛苦,以至绝望。计返故里等死,后听别人介绍,到胡老这里最后一试。现在症状:喘闷,胸腹胀满,昼轻夜重,晚上哮喘发作,倚息不得卧,大汗淋漓,口干,便秘,心中悸烦,眠差易醒,舌苔薄白,脉沉缓。据证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柴胡四钱,黄芩三钱,半夏三钱,生姜三钱,枳实三钱,炙甘草二钱,白芍三钱,大枣四枚,大黄二钱,桂枝三钱,桃仁三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生石膏一两半。二诊53日:上药服第二剂后,症状减轻,服第三剂时,大便通畅,哮喘已,胸胁满、腹胀、心中悸烦均不明显,已不用西药氨茶碱等,上方继服三剂。三诊1966925日:出差来京,告知病情,两年来曾数次感冒咳嗽,但未出现哮喘。
    按:本患者为支气管炎哮喘,三年来用中西药及手术治疗无效,关键是辨证不准确,实用补治,方不对证,致使病长久不愈。初诊时证的特点:胸胁满闷,心中悸烦,汗出口干,大便秘结等,为少阳阳明合病证。发病既不为外感所诱发,有无痰饮证候,尤其昼轻夜重,多属瘀血为害。综合以上分析,为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方证,故予两解二阳合病,兼以祛瘀活血,因方药对证,故服之而收捷效。徐灵胎说:“用药如用兵,实邪之伤,攻不可缓,用峻厉之药,而以常药和之。”本患者为瘀血实邪所致的哮喘,治疗应急速攻逐瘀血里实之邪,故用大黄、枳实、桃仁等峻厉之药,而以大枣、甘草、茯苓、生姜等常药和之。故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治疗瘀血里实证属少阳阳明合病之哮喘,其攻邪速捷,但不伤正。临床屡用此方皆不用麻黄,而治疗哮喘屡见显效。
案例2 王某,53岁,中学教师,病案号11188。初诊日期19781124日:哮喘3年。1976年夏天因闻敌敌畏后患哮喘,伴咳嗽吐白痰,经治疗两个多月缓解。今年8月地上撒了大量敌敌畏又引发哮喘。曾两次住院治疗,用抗生素、激素等,症状暂时缓解,但出院后不久又发如初。常服西药扑尔敏、氨茶碱等,效果不理想。又服中药汤剂及胎盘、黄芩、紫黄杜鹃片等,效果也不明显。现在症状:哮喘不能平卧,喉中痰鸣,咳嗽吐白痰,量多,咳嗽则遗尿,口苦咽干,思饮,心下满闷,每天服紫花杜鹃丸片、三片氨茶碱,晚上可以平卧,大便如常,舌苔白根厚腻,脉沉细弦,右寸浮。心律齐,心率96/分,血压150/100毫米汞柱,末梢血象检查:白血球10400/立方毫米,嗜酸细胞1122/立方毫米,两肺满哮鸣音,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痰热挟瘀,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柴胡四钱,黄芩三钱,半夏三钱,枳实三钱,石韦五钱,白芍三钱,大黄一钱半,生姜三钱,桂枝二钱,桃仁三钱,大枣四枚,茯苓四钱,丹皮三钱。二诊1128日:服第一剂咳嗽减轻,服第二剂痰消尽,遗尿已,喘已不明显,上二层亦不敢喘,但每天仍服氨茶碱三片。心下满消,仍口苦咽干,思饮,身冷,纳差,大便日2-4行,舌苔白,脉弦细,右寸浮。坐位听诊:两肺未闻哮鸣音,卧位可闻哮鸣音。血150/100毫米汞柱,末梢血象检查:白血球7800/立方毫米,嗜酸性白血球440/立方毫米。上方加焦三仙各三钱。三诊128日:喘平,大便日3-4行,上四层楼不感喘,但昨天又感胸闷,早起口苦,舌苔白腻根厚,脉弦细。卧位听诊两肺散在哮鸣音。血压150/100毫米汞柱。上方去大黄,加熟军二钱。四诊1979412日:追访患者,自觉良好,与学生一起跑步也不喘,两肺听诊(-),卧位也未闻干湿性啰音及哮鸣音。血压140/100毫米汞柱,血象检查:白血球770/立方毫米,嗜酸性白血球154/立方毫米。按:一般认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约半数有轻度或中度嗜酸性白血球升高,其升高可反映人体的过敏状态,本患者是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前医试图从中西医结合抗过敏(用扑尔敏,黄芩、胎盘等)治疗未见效,而胡老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收捷效,不但喘平,且见嗜酸性白血球恢复正常。因此,可以说该方有抗过敏作用。但应说明的是,这一疗效的取得,是建立在辩证施治的基础上的,是方证对应的结果。据此,可以认为,在治疗哮喘上,中医的辩证施治,方证对应,目前确比西医的脱敏疗法及其他疗法有优越之处。因此,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时,有必要重视方证,以有利于疗效的提高和中西医理论的阐明及发展。
2.2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肝硬化
找中医看病的肝炎患者中,更多的是无黄疸型肝炎,其中也有急性肝炎,但多数则为慢性患者,其病程长,病情多变,治疗起来颇费心神。《灵枢.五邪》篇有“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已去其掣”的记载,颇似对无黄疸型肝炎的证治论述。胡老治肝炎,即宗其义,确有良验。胡老译释这段论述认为,前段是述其证,后段是论其治。肝炎患者多有肝脾肿大则胁中痛,肝区在右,本应右胁痛,剧则涉及于脾,故两胁中痛。寒中,即胃中寒,因肝病传脾,胃不和而寒停于中。恶血,即瘀血。恶血在内者,肝藏血而喜疏泄,肝病气郁,血液凝滞,因致恶血在内。行善掣节者,谓下肢酸软,行动则觉关节牵掣不利,有气滞血瘀所致。时脚肿者,由于胃虚有寒,不能制水。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者,谓刺行间穴,用泻法以疏肝。补三里以温胃中者,谓刺足三里穴,用补法以温胃中寒。取血脉以散恶血者,谓以针刺放血以散瘀血。取耳间清脉以去其掣者,谓放耳间静脉血以治行则掣节。此原是论述有关针灸的治疗大法,但其原理也很近于内科的证治。
   基于以上的论述,结合临床观察,慢性无黄疸型肝炎病的形成,多为气郁而瘀,治疗既宜疏肝又须祛瘀。胃为生之本,肝病每使胃不和,治宜和之,和者当重视其胃气,不可使胃气有伤。胃气衰者,病必不除,胃气败则死。因此,疏肝、祛瘀、和胃三者,为治慢性肝病的原则大法。
   索某,男,25岁。
初诊日期197858日:自19774月诊断为肝炎,GPT一直波动在300-600单位,曾经在住院服西药治疗一年无效。本月查肝功:GPT600单位以上,胆红质定量1.6毫克%,TTT10单位,TFT(+),HBsAg1:32。主要症状:乏力、肝区痛,常咽痛,小便黄,舌苔薄白,脉弦数。胡老诊脉后指出:此证虽病久且见乏力,乍看为虚,但细看脉证,实为肝郁偏实热之证,故拟以疏肝祛瘀,清热利湿之法,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茵陈蒿汤:
  柴胡六钱,黄芩三钱,白芍三钱,大枣四枚,半夏四钱,桂枝三钱,大黄二钱,生姜三钱,枳壳三钱,桃仁三钱,丹皮三钱,茯苓四钱,炙甘草二钱,茵陈蒿八钱。  

结果:上药加减服用三个月,咽痛已,肝区痛偶现。查肝功:GPT143单位,TTT(-)TFT(-),胆红素质定量0.9毫克%,HBsAg1:32。但大便转溏,乏力腹胀明显,说明邪实去,而本虚明显,证为血虚水盛为主,故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
2.3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胃痛
一些人囿于溃疡病多是虚寒的认识,因此临床上不仔细辨证,动辄就与温中补气之药,不见疗效则加大药量,患者难以忍受,不得不换他医诊治,胡老的医案中就有不少这样的病例。
2 张某,男,40岁,病案号178517

初诊日期19651028日:1962年即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去年又查出有慢性肝炎,经常疲乏无力,纳差,右胁痛,胃脘痛,时有头晕,吐酸烧心,怕冷,前医辨为脾胃虚寒,投与黄芪建中汤加味,服六剂,头晕加重,每早起右胁痛,胃脘痛更明显,咽干思饮,大便干,苔白腻浮黄,舌尖有瘀点,脉沉细。胡老认为是瘀血胃脘及胁痛,为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用药:
柴胡四钱,枳实三钱,黄芩三钱,半夏三钱,赤芍三钱,桂枝三钱,桃仁三钱,生姜三钱,大枣三枚,大黄二钱。
结果:上药隔日一剂,服第二剂后胃脘痛已,服九剂后胁痛已,纳增,大便如常。
按:本例因有乏力、怕冷、纳差等,很易看作虚寒,但如能仔细辨证,则不难发现,患者有头晕、胁痛、咽干思饮等,其证当属:少阳阳明合病。又有头晕、吐酸、烧心、大便干等,为气上逆,胃气不降。此时应以降为法,用黄芪升提中气,必然加重气逆,因此出现头晕、胁痛、胃脘痛更重。本例还有两个特点,即一是右胁痛,一是舌尖有瘀点,为有瘀血的特征,因此,本例证属少阳阳明合病并挟瘀血,故用大柴胡汤和解少阳阳明,并以桂枝茯苓丸祛除瘀血。其中有半夏、生姜、桂枝、大黄降逆和胃,全方标本兼顾,且方药对证,故见效迅速。回过头来再分析患者的乏力、怕冷、纳差等,可知并非因虚寒,而是瘀血,气滞不疏所致,辨证时当有所借鉴。
2.4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冠心病
60年代有了心电图机,冠心病诊断渐渐明确,以中西医探讨其临床经验论著逐渐增多。对冠心病多有胸闷胸痛,认为是痰饮瘀血阻滞的病因病机,这一认识颇为一致。而怎样从整体上看待冠心病是虚还是实上存有分歧。其中不少人提出:根据患者多有短气、四逆、末梢循环不好,心电图提示供血不足、心肌梗塞等,冠心病患者多属虚证,其治疗则应以益气活血为主。胡老认为,冠心病多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第2条曰:“平人无寒热,短期不足以息者,实也。”正是说冠心病(胸痹心痛)多见邪实之证。胡老从六经辨证及辨方证上研究,常用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治疗,认为本病以实证多见,今以治验病例分析之。
1 李某,男,67岁,病案号159790
初诊日期1965528日:气短、胸痛、胸闷一月余。423日某医院诊断为“心肌梗塞(愈合期)”,曾服复方硝酸甘油、氨茶碱等无效。又找中医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白人参、黄芪、瓜蒌、赤芍、降香、桃仁、薤白、郁金等)治疗近月,未见明显疗效。近症以左胸灼热痛,气短,动则明显,时寒时热,心下堵,口苦,时头胀,失眠,大便微干,脉弦滑。胡老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
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白芍三钱,枳实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桂枝三钱,茯苓四钱,桃仁三钱,大黄二钱,生石膏一两,炙甘草一钱。
二诊:61日:上药服三剂,各症均已,唯感夜间憋气,食后烧心,大便干,舌苔黄,脉弦滑略数。上方增大黄为三钱。
三诊:1223日:上药服二剂夜间憋气已,外出活动仍感气短,但休息后症状渐渐消失,未再来诊。今咳一周而来诊,与半夏厚朴汤加味。
按:本例在前后治疗过程中,都用了活血理气药,但前医无效,而胡老治疗疗效明显,其关键是:前医未注意患者的寒热虚实,而胡老首先认清是实热,并定位在半表半里,再进一步辨出是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方证,故效如桴鼓。
一般而论,脉结代见于外感病后期,由于汗、下、吐等治疗而津血枯燥所致。治疗多用炙甘草汤加减,但胡老不墨守常规,而是辨方证用药。
例:朱某,男,48岁,病案号134621
初诊日期1964812日:近半年来心慌不适,在某医院以补气养血治疗,曾用炙甘草汤、柏子养心丹、天王补心丹等方加减,多治无效,反出现恶热、喜冷、失眠等症。经做心电图提示:房室传导阻滞,心肌劳损。现在症状:心慌,失眠,纳差,胃脘疼,心区隐痛,手脚麻木,口苦涩,小便黄,大便干,舌苔白腻,脉结代。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龙牡:
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桂枝三钱,茯苓三钱,白芍三钱,枳实三钱,桃仁三钱,红花二钱,大枣四枚,生姜三钱,大黄二钱,生龙骨五钱,生牡蛎五钱。
结果:上药服三剂,胃脘疼已,纳增,手脚麻木已,眠好转,上方去红花,加丹皮三钱。服六剂,胸痛减,眠佳,心慌不明显,脉结代已。
按:病有常有变,欲知其变,当细审其证,该患者有心慌、纳差、手脚麻木,脉结代等,似是虚证,初用炙甘草汤加减等补益无可厚非。但治疗后出现口苦涩、小便黄、大便干、心区隐痛等,证属少阳阳明合病挟瘀,故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龙骨牡蛎和解少阳阳明,活血祛瘀,佐以安神,因药已对证,不久均安。
2.5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脑病
涉及脑病的中医病证很多,临床常见的有:头痛、眩晕、呕吐、昏迷、中风、痴呆、痫证、癫狂、郁证、不寐、耳鸣、耳聋、痉证、痿证等。现代医学可见于脑肿瘤、脑血栓、脑出血、癫痫、脑积水、脊髓灰质炎、更年期综合征、血管神经性头痛、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胡老用经方治疗有不少独特经验,今从治验看其一斑。
翻一翻胡老的经治病案,突出的印象是在治疗脑病中,使用最多的方剂是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通过这些病案分析,可看出胡老治疗脑病的特点。
1(脑震荡后遗证)蒋某,男,25岁,病案号110354
初诊日期1964823日:于1957年床倒受伤人事不知,六日后始苏醒,但后遗头晕、头痛、心烦躁等证,在当地先经西药治疗,不效,又找中医治疗,用药多是熟、五味子、紫河车、核桃仁、龙眼肉、桑椹、丹参、川芎等所谓补肾填精之品,也一直未见好转而来京求治。近时犯头晕,头痛,颈项拘急且有上冲感,头痛如针刺,常心烦躁,心下堵,手足冷,眠差,每晚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大便干,舌苔白根腻,舌尖红,脉弦滑数。胡老与以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
柴胡四钱,       半夏三钱,黄芩三钱,枳实三钱,大枣四枚,生姜三钱,茯苓三钱,桂枝三钱,白芍三钱,大黄二钱,丹皮三钱,桃仁三钱,生石膏一两半。
结果:上药服三剂,头晕头痛减,心烦躁减,心下堵已,大便如常,上方减生石膏为一两,又服三剂,诸证已。
按:该患者病已七年,可谓久矣,前医者囿于病久必虚,且见头晕、肢冷,眠差等,往往辨证为肾精亏损,脑髓不足,故以地黄、山萸肉、龙眼肉、五味子、紫河车、核桃仁等补之,方中虽也加入丹参、赤芍等活血之品,但证属实而用补,大法错误,故使病久迁延不愈。据患者有心下堵、颈项拘急、大便干,知病在少阳阳明;病已七年并因外伤,常有头痛如针刺、眠差等,知为久有瘀血,故为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又因有心烦躁之症,故加生石膏解热除烦。因方药对证,药能直对病本,故头晕头痛、失眠皆应刃而解。
例(癫痫)张某,男,46岁。
初诊日期1981313日:因19688月被电击伤、击倒,昏迷约一分钟,身体七处被灼伤,自此常发癫痫,大约每半月发一次,并每天头痛无休,在当地中西医治疗迄今未愈。现症:胸胁苦满,胃腹胀满,早起恶心,后头痛,喜忘,舌苔白根黄腻,脉沉弦。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
柴胡六钱,半夏四钱,黄芩三钱,枳实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桂枝三钱,桃仁三钱,白芍三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大黄二钱,炙甘草二钱,生石膏一两半。
结果:上药服16剂,恶心、头痛已,癫痫发作较轻,约一月一次,仍喜忘。仍上方继服10剂,癫痫未再发,喜忘好转渐已。
按:傍观者奇,急索其方、记其案。胡老只是淡然回答:“无他,是方药对证。”《伤寒论》第237条: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胡老在注解该条时论述道:其人如狂、喜忘,为瘀血的要征,即《内经》所谓“血并于上则乱而喜忘”是也。久瘀血其来也渐,故令喜忘;新瘀血其来也暴,故令如狂。但新者易攻,桃仁承气汤辈即能治之;久者难拔,势须抵挡丸,方可克之。忘与狂均属精神神经症。以是可知,诸精神神经症,多因瘀血为患,治以祛瘀活血多能取效。由此也悟出,狂躁、癫痫等脑系病变,用祛瘀法治疗,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仅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的病案也多不胜数,例如1975522日来一外地患者,男性18岁,突发痴呆,不能说话。经腰穿等检查未见异常,而治疗半年未见好转。胡老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回家治疗。待一月后,来信告知,患者服20剂后症状渐渐好转,已能说话。又有甄某,女,20岁,196712月来诊,其人如醉如痴,问话不答,在家也不言语,已多治无效,舌苔黄,脉微数,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连服10余剂,证已,上班工作,变得性格活泼爱说。
例(脑梗塞)崔某,男,66岁,首都机场患者。
初诊日期196635日:两周前病发脑梗塞,出现左半身不遂,麻木不仁,走路不稳,需人扶持,口干思饮,大便干,舌苔白根腻,脉弦滑数,血压190/120毫米汞柱。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白芍三钱,枳实三钱,大黄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桂枝三钱,丹皮三钱,茯苓三钱,桃仁三钱,生石膏一两半。
二诊:41日:上药服6剂,走路已轻快,已不用他人扶持,大便日3-4行,血压160/100毫米汞柱。仍宗前方,大黄减为二钱。
三诊48日:左半身不仁明显好转,唯左臂尚不遂,血压150/96毫米汞柱,仍上方消息之。
按:以上是胡老治疗脑病的部分病案,无论是器质性和功能性病变,都有用大柴胡汤的机会,当然其前提是,当患者出现其方证时才能应用。
例(高血压、中风)刘某,女,65岁。
初诊日期1965119日:胡老赴延庆巡回医疗,遇一老者用两轮车拉其老伴来诊,该患者病急中风三日,头晕不起,烦躁不得眠,左半身不遂,前医以大剂平肝潜阳之品,并加羚羊角粉五分冲服。患者服一剂,症不但不减,反更烦躁,整夜不眠,并感明显热气上冲、胸闷懊憹,舌苔黄腻,脉弦滑数。血压260/160毫米汞柱。其老伴问胡老:“能包治好么?布包好就不治了,光羚羊角就花五元钱,治不起!”胡老回答:“包治不好说,但我开的药不过二角钱左右,您可试服一剂。”老者同意一试,于是胡老开方与大黄汤加生石膏:
黄连二钱,黄芩三钱,栀子三钱,生石膏一两半,大黄三钱。
嘱:先以大黄浸汤,以其汤煎诸药。
结果:上药服一剂,第二天下午又来诊,老者进门即磕头作揖,并口中念道:“可遇到救命恩人了!”并请求再赐良方。胡老详问之,知其服药后,大便通一次,诸症明显减轻,血压为150/100毫米汞柱。与服大柴胡汤和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调理。
许某,男,46岁,病案号155605
初诊日期196548日:头痛头晕已三年,哈医大腰穿诊断为:蛛网膜炎、脑动脉硬化,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现症:每用脑则眼模糊,心下气上冲感,耳鸣,发热头痛,两太阳穴发胀,腰痛,左腿外侧痛,上楼即气短、喘息,近咳嗽、吐黄痰多已三月,手足心热,口干,舌苔白,脉沉弦。此为少阳阳明合病挟瘀,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
柴胡四钱,半夏四钱,黄芩三钱,赤芍三钱,生姜三钱,桂枝三钱,茯苓三钱,桃仁三钱,丹皮三钱,炙甘草二钱,红花三钱,生石膏一两半。
二诊415日,上药服三剂,头痛头晕俱减,上冲感亦轻,仍咳嗽多痰,两眼视物模糊。与半夏厚朴汤加味:半夏四钱,厚朴三钱,茯苓四钱,苏子三钱,橘皮五钱,生姜三钱,瓜蒌八钱,旋复花三钱,竹茹二钱,杏仁三钱,生石膏一两半。
三诊415日:咳嗽吐痰皆减,与48日去大枣、红花,加生地三钱。
四诊610日:经约两月宗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头痛已,头晕轻微,耳鸣只在夜间偶作,可用脑1小时,他症不明显。
按:此案又是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以头痛为主诉,而兼有脑血管、支气管等多种虚实挟杂病,在治疗时因抓住了病邪、病位,故每攻必克,阅此病例,可师其法。
以上是胡老运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的点滴,从中不难可以看出胡老运用经方取效的功力,辨方证的准确。经方是中华民族使用天然药物的结晶,是临床治病取效的重要法宝,是迈向成功的基石。我很喜欢胡老的著作,朴实无华,实实在在,用经方,辨方证非常地道。“寥寥几味,看之无奇,常出人意外”,平淡之中显神奇,大道至简,就是对经方最好的诠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