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42章 / 什么是“客气”(明月文图)

 昵称7614349 2014-02-21

道德经:42章 / 什么是“客气”(明月文图)

(2009-07-29 19:36:25)

 

道德经:42章 <wbr>/ <wbr>什么是“客气”(明月文图)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读: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粱者不得其死,我将以为教父。

                                      ——老子《道德经》第42

 

感悟:宇宙初始处于混沌的状态,混沌开始分化,清气上升为天,为阳,浊气下降为地,为阴,阴阳二气相互激发,不断地交合,产生了和气(和气是生命发生的基本条件),万物开始了繁衍。万物的内涵有着阴、阳两种属性(即:相生相克),和气是阴、阳相互激发、交合后的统一。

一般人不喜欢用孤、寡、不榖这样不吉利的字眼,而国君却用来称谓自己,为什么呢?其实有的事情表面看来是损伤自己的,但这种“损伤”是一种谦下,谦和,会因此而得到别人的好感而受益,有的事表面上一时得意,趾高气扬,而实际上是在损伤自己。古人就是这个的理来教化人的,我也是效仿古人罢了。性格刚烈暴躁的人是不会得到善终的(怒伤肝,气大伤身,阴阳就失调,失调就生病,所以要和气:心平气和),我就用这句话作为教人的道理。(明月感悟)

               

                  不让“客气”进入身体

               李明月

   “你这人真客气。”客气在现代成为礼貌的用语。用于褒义。在内功上,“客气”的同义语为“杂气”,和它对应的词是“真气”“元气”,如果人体内的“客气”太多,也就是“杂气”太多,“真气”肯定就会少。“真气”一少,人就要生病了,如果人的体内充满了“客气”,到了“反客为主”的时候,生命就要“气息奄奄”了。所以生命的过程就是真气在逐渐减少,“客气”慢慢增多的过程。“客”是外来之物,从外部侵入身体内部的,一个人真气充足,“客气”就不能入侵,关节炎之类的病都是风邪之气进入了人的体内,被外部来“客”占领了部分属于健康的领地,“中风”就是被“客气”击中,身体的阴阳关系紊乱了。身体的客气过多,客气积聚在经络的某一处做客,就会造成体内压强增大,气血不畅通,比如高速公路塞车一样,越塞越多时,容易出现脑血管破裂,在周身血管薄弱之处,就会出现破裂,和自来水管的会在磨损的地方漏水的原理一样。

   “平心静气”就是颐养生命的本真之气,如果能用有为法修炼性命,是难得的因缘了。病气为“客”为“邪气”,真气为“正气”“中气”,我们的口头语常说的“底气十足”,或者说“有气无力”,就是两种气的对照了。

比如建房子,首先要筑基,地基深浅决定房子要建的高度,这个地基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底气”,如果地基很浅而又要建一栋高楼,那么这栋高楼就是“底气不足”,会造成坍塌,人员伤亡,报上常说的“豆腐渣”工程。

人的底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构成生命的元素就是真气,婴儿的手握着东西时,有超过他身体的力气,就是老子说的“骨弱而握固”,就是因为婴儿刚从先天来到后天,体内的真气充足,男婴的生殖机关能够无欲而勃起,也是真气充足,先天之精气运行于下丹田所致,一个月内的婴儿能在一口气内吸饱母乳,“一气呵成”,吃完才会出一口长气,也是先天之气充足和没有完全脱离先天呼吸(胎息)之原因,到了一个多月后,婴儿吸吮母乳时就不能一口气吃饱,中间需要换口气了。婴儿的皮肤透明发亮,也是说是气质好,体内还没有进入“客气”。婴儿的百会穴软软的,要跳动一年多的时间才看不见,先天呼吸——气路通道还没有完全关闭的原因,大多数到了一岁多,从外边就看不到百会穴的跳动了。

    先天之气都是我们从母腹中带来的,每个人秉承的多少不一,真气少一些的孩子就会体弱,真气多的就强壮,真气再少的就是先天不足,带着病体出的娘胎。父母的身体、遗传等因素以及众多因缘造成的先天不足,真气不足是先天就有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王充在《论衡气寿篇》中所说:强寿弱夭,谓禀气渥薄也。……夫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寿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先天责在父母”。先天禀赋强则身体先天禀赋弱则身体衰弱,就会早衰人体的真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人体的老化也是细胞分裂的过程,分裂的次数越快,人衰老的就越快,真气充足就会让细胞的分裂放慢,颐养生命的真元之气,抵挡“客气”侵入,不让“客气”在体内为客,修养身心,善良待物待人待己,让生命正气大行其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