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棚桃成就亿元村

 阳光普照一生 2014-02-21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业村,靠种大棚桃成了远近闻名的亿元村。这个村就是乐亭县新寨镇芍榆坨村,人称“乐亭棚桃第一村”。

    棚桃成为“摇钱树”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芍榆坨村。放眼望去,地里的大棚尚未扣膜,水泥支柱密密麻麻,犹如森林一般,颇为壮观。地里的桃树有1米来高,郁郁葱葱。

    在一块桃树地里,村民阚永宝正指挥着六七个雇工竖水泥支柱。记者与他攀谈时,他停下手里的活计,告诉记者:“俺家种的7.5亩大棚桃,今年收入22万元,效益挺好。这不,最近俺又新包了2.5亩地,正忙着搭架支棚,为明年做准备呢!”

    村干部刘际楼站在地里,腰一叉、手一挥,好像在指挥千军万马。他兴致勃勃地对记者说:“要是在大棚桃上市的季节过来,你看吧,田间地头车来车往,客商们的汽车开到了棚前,过秤装箱,十分热闹。还有,好几家银行的工作人员也开车来到咱村,现场办理存款业务,村民手中的一沓沓票子变成一张张存折,最多时村民一天能存款上千万元呢!”

    村委会主任刘国辉笑着说,是大棚桃使芍榆坨村成为了亿元村。芍榆坨村有1860口人,3000多亩地,共有桃棚1600多个,加上葡萄棚,光大棚就有2000多个。村民种大棚桃的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80%以上,种大棚桃使大家走上了致富路。

    蜕变

    在农村,靠发展工业、靠资源优势成为亿元村的事儿不稀罕,芍榆坨村仅仅靠种大棚桃就 成 为 了 亿 元村,实属不易。刘国辉告诉记者,村民种大棚桃,源自十几年前一次痛苦的“蜕变”。

    十几年前,芍榆坨村是个葡萄专 业 村 ,全 村3000多亩地,栽植巨峰葡萄2500多亩,每年人均葡萄种植收入4000元。在该村的带动下,附近的王庄子村、严坨村的葡萄种植业迅速发展,随之形成了全县最大的葡萄批发市场,效益相当可观,有关人士称之为“芍榆坨现象”。

    然而,1999年市场风云变幻,加上葡萄品种退化、病害等问题,芍榆坨村的葡萄生产遭遇“滑铁卢”,大受挫折。

    “当时,每斤葡萄卖六七毛钱,连化肥钱也不够。葡萄种植多年后,品种退化,产量、质量也上不去。更为可怕的是,葡萄还开始出现炭疽病,怎么也整治不住,葡萄长着长着就抽抽了,没水分了。”刘际楼回忆说。

    那年,村民含着泪忍痛砍了近2/3的葡萄。

    市场逼着村民开始调整结构。调什么、如何调?种菜还是种桃?通过调查、试验,芍榆坨人最终选择种大棚桃。

    阚永宝说:“俺以前没种过大棚桃,刚开始种时心里害怕,不敢多种。2000年,我试着建了一个棚,结果2亩地大棚桃卖了2.2万元,我这才有了信心,以后每年扩大种植规模,现在已有5个大棚了。”

    2003年开始,芍榆坨村迎来了大棚桃的大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使该村完成了从葡萄专业村向棚桃专业村的蜕变。

    科技给力

    调整农产品结构,相对于调整种植结构、产业结构来说,更为关键,决定着农业发展的前途。

    芍榆坨人吸取葡萄种植的教训,把适应市场、引导市场作为棚桃生产的准则。

    他们对桃的品种选了又选,并抓好早、中、晚品种的搭配,通过错季生产,打市场时间差,把市场做大;通过换品种,有效改善了桃的品质。现在,该村生产的错季春棚桃,最高的每斤卖到了13元。(下转A2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