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文化 叫“乡愁”

 苏迷 2014-02-22
有一种文化 叫“乡愁”

  
  除夕早起,大雾弥漫。虽然时下不提倡这种天气晨练,但我似乎牵挂着什么,不由乘轻轨两站,然后沿着干将路、学士街、吴趋坊,步行至阊门内下塘街的“三吴首祠”——泰伯庙。
  泰伯庙周围披一层雾纱,朦朦胧胧,由深渐淡。泰伯庙主体古建筑的修缮和陈列已完成,待开放。庙东侧是拆迁现场,至德桥两侧西中市、老阊门、皋桥头、虹桥头、下塘街、仓桥浜则年味十足。春联、年画、大红的“福”字剪纸扑入眼帘,张灯结彩带“马”字的吉祥语多,如“骏马奔腾”、“马到成功”、“马上发财”、“马上有福”。人们在买菜,购糖年糕、八宝饭,忙碌准备年夜饭,小巷深处散发出美食香味。大街上汽车也不大堵了,上班族戴着小口罩匆匆而过。
  苏州人看重年夜饭,称“团圆饭”、“合家欢”。餐桌上肉圆、蛋饺必不可少,肉圆象征团团圆圆,蛋饺色黄而形似元宝,有“招财进宝”之意。吃的蔬菜都要讨口彩,如青菜色绿,叫“安乐菜”,黄豆芽形似如意,叫“如意菜”。儿时很向往桌上放一只烧炭火的铜暖锅,边吃边烧,红红火火,热气腾腾。记得有一年我家吃年夜饭,暖锅炭火烧得太旺,“旺得嘞!旺得嘞!”吃得冒汗叫得欢,等到散席撤桌,全家目瞪口呆,暖锅铜底盘下,木屑板圆桌当中烧穿了一个窟窿。后来一直成为我家过年时常提起的一个开心笑话。
  我家曾住在下塘街,每天上学,要经过泰伯庙,只不过那时已变成了泰伯小学,两个弟弟在里面读书,而我读城东的工艺美校。后来,变成了庙桥农贸市场,市场后面空荡荡的两庑和大殿听说还办过校办工厂。变来变去,眼前又恢复了泰伯庙。在仓桥头,与一位老阿爹闲聊,我说小时候与许多小伙伴就在这里淴河浴,一直游到阊门吊桥。老阿爹点头,说后来河水污染了,随着政府越来越重视,河水又渐渐在变清。往西不远,阊门城楼和石码头老城墙先后修复,“脏、乱、差”的现象也大为改观。
  “乡愁”一词,因前不久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诗情画意的话,成为当下的热门词汇。“乡”是家乡、故乡,“愁”表达的是一种文化情感,合起来也就是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故土充满挚爱想念。从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蓉魂牵梦萦的《乡愁》诗到文化意义上的解读,唤醒了国人在现代化进程中对人和自然、人和历史关系的思考。今天,一方面每到过年便出现如潮水般的人口大迁徙,“常回家看看”,一方面乐享高速、高铁、网购和高清电视春晚、索契冬奥会,拜年用微信、猜谜靠百度、微博抢红包。社会在发展,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碰撞,势不可挡,人们倒是更多地关注脆弱的文化特色、城市个性和环境、民生。文化究其实质是人的本质的体现,人之为人,就在于有文化,有自我反思的能力。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没有衰亡,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现在人们谈文化乡愁,就是要致力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好共同的精神家园。
  朱红先生写了一本书《细说泰伯》,其中有一节“千秋至德庙”。他将这座庙的历史及它存在的意义娓娓道来。泰伯,是3000余年前江南文明的开拓者,我们常说的2500年前建的阖闾大城,那是他老人家第20代后裔的故事啊。苏州泰伯庙,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154年),后梁乾化四年(914年)由吴越王钱鏐移建于阊门内。北宋元佑七年(1092年)改称至德庙。历史上范仲淹祭祀,况钟、汤斌修庙,均有记载。清代理学家、有名的清官廉吏汤斌治吴,取缔了不少不规范祠庙,而泰伯庙不但岿然不动,长官还要去进香顶礼呢。后来废除祀典,但那里仍是瞻仰之地,相当于纪念堂。至德庙是苏州硕果仅存的纪念泰伯的古建筑,从中可以读到苏州乡土历史的开篇,见到吴地开拓者的最初足迹。
  岁末年初,承担泰伯庙陈列设计的顾克仁先生,因工期紧张压力大,连续加班加点,血压骤升,幸亏夫人和女儿及时送他到医院。我闻讯赶往医院,见他坐在轮椅上,已说不出话,医生要他住院,他怎么也不肯。我深深为之感动,便配合克仁在专业的论证和协调上,尽一点绵薄之力。至德殿内据光绪元年重修泰伯庙时“中祀泰伯神主,虞仲、季子分列”的规制塑像,与吴恩培、徐刚毅两位学者和塑像设计者、苏州工艺美院的王和平、戴敏华老师一起反复推敲。碑刻、匾额及抱柱对,请言恭达、华人德、马伯乐、郦方、潘振元、费之雄诸位书法家题书。恭达是中国书协副主席、正将启程去北京参加中国文联全委会,联系上后,他连夜写了至德殿外“肃肃清祀,烝烝孝思,让此丕基,虔恭在兹;昭昭至德,奕奕流芳,神祈蚤降,祝嘏陈辞”32字抱柱对,从南京快递来苏。一进大门的“三吴首祠”匾额,请苏州市书协主席华人德教授题书,市文联领导热情帮助联系,翌日便送来华老师的墨宝。展品请苏州大学张朋川教授和几位有实际经验的行家帮助物色,如西周晚期的印纹陶和战国时期的灰陶、黑陶,以及清末民初的老城砖。仿制的青铜器也做得十分逼真。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因为上上下下都有一颗热爱家乡和中华文化的赤子之心。
  在现代化浪潮中,需要的是固本创新,因为中华文化是我们的生命之根,是民族梦想的源头。
  科技是山,文化是水;有山有水,美山美水,才是美中华,美苏州!(高福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