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的服饰描写

 风语塔拉 2014-02-22
《红楼梦》的服饰描写(一)
2003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生 杨雪梅


http://course./151/hlm/kuozhan/kz10.htm



  《红楼梦》成书于清代,虽然作者云“将真事隐去”,“无朝代可考”,但仅从其中的服饰描写中,我们就能发现清代服饰的痕迹,其服饰描写反映了清代人的着装特点。


一、 满汉服饰共存的特点
  清朝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朝代。公元1644年,满族人入主中原,建立了大清帝国。其初期关于朝臣中汉人的服饰暂用明制,后颁布改朝易服的命令,下令汉人必须穿用满人的一些服饰。此举遭到了广大汉族人民的强烈反对,清朝统治者被迫采取了更为灵活和更为宽松的服饰制度,即“十从十不从”的政策:
  国初,人民相传,有生降死不降,老降少不降,男降女不降,妓降优不降之说。故生必从时服,死虽古服无禁;成童以上皆时服,而幼孩古服亦无禁。男子从时服,女子又袭明服,盖自顺治以至宣统,皆然也。独不解妓降优不降之说,及国初秀才举人之犹服明服耳。
                         (《清稗类钞.服饰》“诏定官民服饰”)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清代服饰满汉共存的特点。《红楼梦》中的贾府是一个汉族贵族家庭,众人的服饰也明显具有清代满族服饰的一些元素和风格。
  1.“薙发”制度。
  满族入关后,即颁布“薙发”令,要求汉族成年男子必须薙发留辫。所谓薙发,即男子将额前的头发剃掉,将剩余的头发编织成一根大辫子,垂于脑后。《红楼梦》中就有关于薙发的描写:
  (宝玉)因又见芳官梳了头,挽起纂来带了些花翠,忙命他改妆;又命将周围的短发剃去,露出碧青头皮来,当中分大顶……(第六十三回)
  (湘云)近见宝玉将芳官扮成男子,他便将葵官也扮了个小子。那葵官本是常刮剃短发,好便于面上粉墨油彩,手脚又伶便,打扮了又省一层手。(第六十三回)


宝玉
  宝玉家居时也编发,如:
  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第三回)
  (宝玉)在家不戴冠,并不总角,只将四周短发编成小辫,往顶心发上归了总,编一根大辫,红绦结住。自发顶至辫梢,一路四颗珍珠,下面有金坠角。(第二十一回)
  2.箭袖。
  满人服饰中,箭袖是比较有特色的。所谓箭袖,就是将礼服的袖端,做成马蹄形,因此又叫马蹄袖。清代男子及妇人都有这种服装。其通常的便服像不开衩的袍子。贾宝玉就常穿箭袖:
  ①“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第三回)
  ②“身上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第二十五回)
  ③“穿着白蟒箭袖”(第十四回)
  ④“穿着大红金蟒狐腋箭袖”(第十九回)
  ⑤“穿着茄色哆罗呢的天马箭袖”(第五十二回)
  ⑥“便去换了一件狐腋箭袖”(第九十四回)


马蹄袖样式的礼服
  但是,宝玉尚未成年,从清朝的服饰制度来看,他又可以穿用汉族的服饰。因此,他又常常戴冠于首:
  ①“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第三回)
  ②“头发戴着累丝嵌宝紫金冠”(第八回)
  ③“戴着束发银冠”(第十四回)
  ④“一壁走一壁便摘冠解带”(第七十八回)


  冠,是自明朝以来汉族贵族少年常见的打扮。宝玉的服饰体现了清代服饰满汉合流的特点。

初见黛玉

142

主题

753

帖子

435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35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5 15:46 | 只看该作者
在描写林黛玉的美时,也多写她的天然的情态,对其服饰倒是写得极为简略。如第三回中黛玉初进贾府时,作者没有描写她的服饰,却说:“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着重的就是她的天然的情态美。黛玉生日时,出来见众人,黛玉“略换了几件新鲜衣服,打扮得宛如嫦娥下界, 含羞带笑的出来见了众人”。(第八十五回)这里作者也没有具体写她的服饰,但从整体风格来看,应该是一种很自然、简单的打扮,但却透露出她的清丽脱俗的天然美。

黛玉葬花 黛玉
  描写薛宝钗时,也只是说她具有一种黛玉所没有的、天生的风流妩媚,对她的服饰描写得也很简略。薛宝钗素来不喜欢花呀、粉呀的,服饰一向都很朴素、典雅,但是她却有一种天然的美,就连见惯美女的贾宝玉也常被她迷住。可见,作者认为,真正的美是天然的。

宝钗扑蝶
  相应地,作者对于过分修饰的人工美显然不是那么欣赏的。如描写王熙凤时,往往将她的服饰写得非常详细。如第三回黛玉初进贾府时,她可真是打扮得花枝招展,“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Ё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对于王熙凤的美丽,贾府上下是公认的。但是,作者对其的美丽却是不太欣赏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她的性格的不足,另一方面,凤姐的过事修饰的美是作者所不认同的美。

王熙凤
  3. 重视女性精神美
  《红楼梦》显然是重视描写女性的精神美的,这与以往部分文学作品中只注重描写女性的外在美是不同的。从《神女赋》到《洛神赋》以至南北朝文人创作的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都一律是静态的、外表的描写。她们美则美矣,但和庙堂中的泥塑一样,没有女性青春的活力,其华丽的服饰和外貌,表明她们就如一件玉器、一枝绢花一样,是贵族和文人手中的玩物,没有其内心世界的刻画,表现了古代男性中心的霸道行径。而《红楼梦》对女性是推崇备至的,因而对那些美丽的女性的精神之美有了深入的刻画,表现在服饰上就是强调整体上的情趣美和风韵美。
  如对林黛玉的服饰描写随少,但读者却能从中体会到她的服饰的特点是清丽、脱俗、富有诗意。尤其是黛玉葬花的描写,虽没有描写其服饰,但却引起了多少人的迷恋,各种艺术都对其进行了大胆想象。但不管是那种艺术想象中,都体现出了黛玉那种超凡脱俗的美丽和多愁善感的忧郁之美;对薛宝钗的服饰描写也很少,但读者也能体会到她的服饰整体风格是自然、妩媚、淡雅;史湘云的服饰描写着重体现她的豪爽、活泼、天真的情态美。


黛玉 宝钗

湘云
  《红楼梦》中的服饰描写细致、精妙,限于篇幅,在此就不一一详述了。总之,书中的服饰描写基本上再现了清代人的着装风貌,是研究清代风俗民情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而且是一部文化的资料库。

思考题
  1. 你了解《红楼梦》的服饰吗?它的特点是什么?
  2.你欣赏《红楼梦》中谁的服饰?不认可谁的服饰?
  3.从《红楼梦》服饰,看作者的服饰审美观


参考文献:
  1.王齐洲等著《绛珠还泪——《红楼梦》与民俗文化》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杨圣敏等主编《黄河文化从书.服饰》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3.冯其庸 ,李希凡主编《红楼梦大辞典》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0年版
  4.宋俊华著《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研究》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5.杨力著《中华五千年文学经典》(下)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版


图片来源
  1.中国文艺——服饰文化网(http://www./culture/fushi/
  2.服装服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 (http://www./
  3.《红楼梦》(连环画网 )(http://www./writer/wxzs_detail.jsp?zid=2004053115081950864
  4.电视《红楼梦》剧照 (http://www./wuli/cs/Photo_Class.asp?ClassID=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