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绒绣暖情

 文山书院 2014-02-23

绒绣暖情

蒋惠庆 杨璐菲/撰文 郭俊锋/摄影 《 光明日报 》( 2014年02月23日   11 版)
玉堂富贵(绒绣) 马利平
陶令篱边色 罗含宅里香(绒绣)马利平
春晓(绒绣) 马利平

    说起“苏绣”、“十字绣”,可能很多人不陌生,然而提起“绒绣”,也许就有人不了解。在山东省无棣县海丰街道,就有这样一位民间艺人,从10岁起就传承了绒绣艺术,30多年来,她凭借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执着的艺术追求,让小小的绒绣艺术登上了大雅之堂。她叫马利平。

    在马利平的工作室,可以看到墙上、地上、床上摆满了绒绣作品,以及制作绒绣作品所用的布料、纯棉线等。马利平飞针引线,绣法精妙,手下的花鸟栩栩如生,人物细致传神,煞是吸引人的眼球。

    “绒绣共有60多种不同的针法,有时一个细节的表达甚至需要数百针、上千针。因此,一幅绣图花上半年甚至长达数年的时间是很正常的。”马利平说,绒绣的制作工艺相当繁杂,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因为绒绣制品绣工精湛、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立体感强,融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因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绒绣手艺在无棣县蓬勃发展,棣丰街道办事处的牛国秀专门成立了绒绣农民专业合作社,她将实用性和科学性巧妙地结合,“绒绣技术”和“绣花针工艺”两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绒绣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工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盛行与无棣大地,发展到今天的工艺品,工艺复杂,效果明显。俗称的“剟花绣”,就是将五颜六色的纯棉线用绣花针剟出来的一种绣法,其做法就是将棉布撑在缯子上面,将绘制好的图案描绘到棉布上,用一种自制的空心针(已获国家专利)将绣线以针的顶端引入到末端,再以针眼穿出,即可沿着描绘好的图案进行剟刺,完后再用绣花剪刀,剪成毛茸茸的,故名绒绣。其特点是品位高雅,美观大方,色彩鲜明,感情丰富,富有立体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