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陵科技学院

 数字电视302 2014-02-24

南京新篇章中的“金科梦”

——金陵科技学院积极筹建南京软件科技大学

 

陈小虎  聂 影






编者按:201279,南京市委常委决定由金陵科技学院整体转型创建南京软件科技大学(以下称为“软科大”)。2013521日,市长专题会议敲定投资方案并启动建设。筹建“软科大”,是继首创“南京战略”和在全国率先提出“双十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后,金科院再次被赋予的重大创新使命。“软科大”的筹建,既是对“南京战略”的深化,也是适应国家转型发展方向、助力南京建设软件与新兴产业名城及现代化教育名城、完善高等教育体系的破题之举,必将对南京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本刊特邀金陵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陈小虎、校长聂影就如何筹建“软科大”,如何打造“金科梦”的南京新篇章,精彩撰文!

 

 

南京新篇章中的“金科梦”

——金陵科技学院积极筹建南京软件科技大学

 

陈小虎  聂 影

根据南京市委、市政府部署决策,金陵科技学院作为南京市属高校被赋予了整体转型创建南京软件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软科大”)的历史性使命。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等领导的关心下,“软科大”的转型创建工作已进入了实质性启动阶段。

目前,放眼全球,还没有一所专门以软件特色命名的应用型科技大学,而筹建中的南京软件科技大学将是一所以软件科技为主导特色,通过创新机制体制、深度融合产学研,培养与职业需求高度匹配人才的应用型科技大学。建设这一具有创新特质的大学,将积极促进南京软件科技产业的创新发展,为南京转型发展提供强大的教育、人才支撑,为南京两“名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更将成为全国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改革和特色发展的新模板。

一、    多重需求:时代赋予金科院的新使命

201279,市委常委会决定由金陵科技学院整体转型创建软件科技大学。2013521日,市长专题会议敲定投资方案启动建设。多重需求,赋予了金科院新的使命。“软科大”,也开启了从梦想迈向现实的新征程。

——筹建“软科大”,是适应国家产业转型需求和世界发展趋势的新探索。当今世界,全球经济社会进入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时期,人才、科技和教育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我国也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深刻影响,迫切需要高等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劳动者素质,进一步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供给。

    国际经验表明,随着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迈进,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内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应用科技大学体系,是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国家竞争力的“秘密武器”。在国家产业转型和世界新趋势的双重推动下,国家教育部已经启动了地方高校向应用型科技大学转型发展的战略研究。因此,金科院转型建设“软科大”,将是顺应国家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学习国际成功经验的一次新探索。

——筹建“软科大”,是支撑南京两“名城”建设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 在南京乃至江苏,软件产业已经成为第一大主导产业和第一大支柱产业。南京的软件产业经过多年来持续的积累,已经拥有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在《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南京将软件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列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支柱产业和重要增长点。毋庸置疑,南京的软件产业发展将在打造“世界软件名城”的道路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然而,目前南京的软件从业人员仅有40万,未来若干年或将面临数十乃至上百万的人才缺口。

同时,伴随着南京确立建成学习型城市和世界教育名城的目标,建设一所支撑现代产业发展、培养职业化高端科技人才的应用型大学,培养适合南京软件企业需要的软件人才、满足未来南京产业发展需要,成为了南京市属高等教育发展的梦想和重要任务。

    因此,筹建“软科大”,既将金科院的事业和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业紧密结合,有助于实现金科院的“二次创业、特色发展”,更是南京抢抓机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率先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战略选择。

——筹建“软科大”,是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高端融合模式的重大实践。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江苏省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和现代化时期,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更加注重高校办学质量提升、高校内涵建设、软件建设和软实力竞争。为了完成率先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切实加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这两大历史任务,现有高校发展模式亟待创新,高校改革能力亟需提高。因此,筹建“软科大”,将成为金科院助推江苏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构建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到专业硕士教育的完整的市属高等教育体系”的目标。而金科院,一直是江苏高等教育改革和应用型教育的先行者和实践者。

金科院的前身——南京市农业专科学校和金陵职业大学,分别作为江苏省创办最早的新型高校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所职业大学,为南京市输送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金陵职业大学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更是被誉为“应用型人才的摇篮”,积累了大量职业教育的理念精华、价值取向和办学传统。2012年,金科院在全国首创应接地方发展、适应应用型教育改革方向的“南京战略”。2013年,又在全国率先推出以应用型教育为核心的“双十型”人才培养体系……

因此,深厚的“应用型教育”基础,将为创建“软科大”、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高端融合的新模式,奠定坚实的模式根基。

二、顶层设计:“四、六、六”助推“三步走”战略

筹建“软科大”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更是事关金科院未来命运的重大战略选择。为此,金科院秉承“厚德兴业”的校训,从完善顶层设计入手,理清转型创建思路,通过实施四大战略,树立六大使命,确定六条路径,助推“三步走”,以实现金科院争取明年、最迟后年挂“筹”,用三年时间摘“筹”,继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的战略目标。
   
实施四大战略。筹建以来,金科院始终坚持“南京为根、科技为要、资源为基、质量为本”的工作方针,通过实施四大战略,助推“软科大”筹建工作。一是南京战略。通过扎根南京、融入南京、服务南京、贡献南京和引领南京,在积极服务南京社会经济发展、支撑产业发展需要的过程中,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二是科技战略。充分利用南京建设世界软件名城的机遇,以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行业为重点,提升技术开发、转让、服务和咨询能力,实现科技专利有效转化,为南京市加快“两化”作出更大贡献。三是资源战略,以创建“软科大”为切入点,将资源作为学校借力南京、共享南京的第一载体,最终实现“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四是质量战略,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第一标准,把高水平教师队伍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一资源,把创新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一要务,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一动力,为南京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队伍。

树立六大使命。筹建以来,金科院根据“软科大”的筹建目标,进行了科学的顶层设计,树立了六大使命。即扩大金科院在与南京互动发展进程中的贡献度和影响力,让“软科大”成为南京软件及新兴产业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供给地;成为南京实用型、应用型、市场型科技成果的研发、培育和孵化地;成为南京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成为南京引智引业的桥梁、中转站和发酵地;成为南京管理干部人才的储备地;成为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增长极。

确定六大路径。围绕筹建“软科大”的目标,金科院确定了筹建的六大路径。一是走地方化之路,即坚持服务南京是第一根本,把南京作为第一服务方向、第一主要目标、第一优先发展区域指向,进一步深化南京战略,让金科院在南京实现全服务、全覆盖和全贡献。二是走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一体化之路,让高等教育不再仅仅为了应试和文凭,而是让学生真正有一技之长从而立足社会、服务社会。三是走合作教学之路,这也是金科院转型创建软科大的必由之路,包括与社会合作、高校间合作甚至是校内合作。四是走教师来源和组成多元化之路,围绕学校学科建设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为软件高端人才搭建聚集平台。五是走专利成果转化之路,真正重视专利成果、重视精品专利成果的转化,讲求真作为、真贡献,满足真需要,走出一条与社会接轨的探索之路。六是走中国化之路,立足南京、面向国内,吸取和借鉴先进的国际理念、经验和做法,将学校建设成行业特色鲜明、涉软学科专业优势突出的新型应用型大学。

三、实质启动:让“金科梦”变为现实

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软科大的转型建设工作。自2012年以来,在南京市软件科技大学筹建工作小组的领导下,金科院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办公室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学习调研,走访考察了多所国内外软件类大学和学院,进行多次合作洽谈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金科院转型创建工作已全面启动,“金科梦”的南京新篇章,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积极开展调查研究。金科院围绕软件类大学建设方案制定,主动收集欧洲、印度以及台湾地区软件类应用科技大学相关办学信息,曾组团赴印度考察了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大学、印度软件和服务业企业行业协会、印度软件技术园、Infosys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面深入地调研印度软件产业发展及其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开展文献信息的收集与研究,为拟制软件科技大学建设方案奠定重要基础。此外还实地考察学习了国内现有软件类大学及学院的办学经验,相继到沈阳东软集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以及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调研校企合作创办软件类大学的经验,并赴上海市教委,了解学习上海市政府引进中科院合作创办上海科技大学的思路、做法与经验。

积极争取多方支持。今年4月,在南京市政府、江苏省教育厅的争取下,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增列金科院为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在积极参加教育部相关课题研究的同时,金科院作为发起单位之一,参与了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的组建并成为首届理事单位。此外江苏省教育厅同意给金科院立项建设省重点实验室,对申报省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辅导,并对金科院与兄弟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给予专门招生指标。同时,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人才办、市编办、市财政局、市社保局等部门以及“一谷两园”管委会、相关重点企业,也都对金科院转型创建软科大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热情指导,相关领导曾多次来校现场调研指导软件科技大学基本建设项目工作等。今年5月,经过金科院努力争取,中科院软件所领导专程来校考察,经过中科院软件所、南京分院与市政府的会商,形成了三方合作共建软件科技大学的协议,为金科院软件学科专业走向国内一流水平提供了基础平台。金科院还获得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与省、市软件行业协会及一批重点软件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方案获批启动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学校数易其稿,形成了《南京软件科技大学建设方案》及《南京软件科技大学基本条件建设方案》,在今年的市长专题办公会上学校的建设方案和投资方案经领导研究后通过。之后学校的建设方案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也获得通过。为配合创建需要,学校将“金陵科技学院大学科技园建设项目”列入2013年全市软件与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的“南京软件大学基本建设项目”的名称统一调整为“南京软件科技大学基本建设项目”。首批资金到校后,金科院立即组织并完成了软件教学大楼和软件研发大楼的工程招标和监理招标工作,软件科技大学基本条件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开始科技孵化大楼和研究生教学楼施工图设计,研究生公寓楼项目也已开始筹划。

四、任务艰巨:以改革创新化解发展难题

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紧紧围绕南京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以南京软件研究院和新建二级学院为着力点,探索引入国家级顶尖科研院所、国内外知名企业、知名大学等与政府合作在我校内共建二级机构或者本科专业的新型办学体制机制,充分聚合外部资源搭建学校开放办学的平台,形成外部条件支撑学校发展的合力,把现有的外部机遇转化成为稳定的发展环境。

加紧建设人才队伍。建立人才特区引进高端人才,借用“移栽大树”的办法,以高水平团队为单位,采取项目制引进软件类高端人才团队;采用年薪制引进国际化、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动用行政手段为引进的高端人才配备团队、搭班子,用政策保障高端人才开展工作,加快团队建设;选送现有教师到企业进行过一年以上的挂职锻炼,通过“双薪双聘”的方式吸引行业龙头企业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到我校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面向海内外引进一批软件及相关专业的高层次人才来校任教。

加快推进条件建设。在江宁校区建设软件教学大楼、软件研发大楼、科技孵化大楼、研究生教学楼、研究生宿舍楼,基本满足我校学科专业发展对校舍的需求。同时,积极整合平台资源,争取软件产业园区等外部办学空间,建设园区校园。

改造学科专业建设。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调整学科专业的结构,形成以软件类工学学科为主干学科,以基础理工学科为支撑学科,管理学、艺术学、文学等其他学科与软件学科交叉的学科格局。加快软件类、深度涉软类和复合型新专业的设置,对现有学科专业进行转型、改造与升级,推动软件学科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渗透、交叉、融合。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产业人才联动机制,推进产学合作培养人才工作,每个本科专业都与行业内龙头企业深度对接,引入行业最先进的职业技术课程或开发行业职业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嵌入行业职业标准,四年级学生全部进入产业园区的实践教学平台或企业单位实习,全力提升毕业生的职业胜任能力。

                    (作者分别系金陵科技学院党委书记、校长)


    本文刊于《金陵瞭望》2013年第29期的第12—14页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