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峄阳:中国人的种族歧视

 昵称11434012 2014-02-24


    刘峄阳:中国人的种族歧视

    在欧洲求学期间,曾有国内的朋友问起:有没有遭遇过当地白人的歧视。荷兰达人秀评委对华人选手的调侃之后,这个话题又一度引起关注。这似乎成为了一个常识,即发达国家的民众(主要指欧美白人)对较不发达国家的人存在刻板印象,并常有歧视之举。事实上,伴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进入这片广阔的市场,中国人对待不同族群也有着不同的态度,总体来说,崇尚欧美白人,轻视黑人与其他有色人种。

    中国人对非洲人的复杂情感在广州得到最集中的体现。广州聚集黑人最多的地方是小北路,这里原是穆斯林社区,有着伊斯兰教信仰的黑人首先在这里落脚。越来越多的非洲商人进入广州淘金,从中国人的工厂或者是批发商那里拿到产品,然后把批发来的产品卖给非洲各国来这里购买产品的商人,或是转销到母国。这一带被称为“巧克力城”,走在路上有置身异域的感觉,周围人的肤色大多与亚洲人不同。在咖啡店、商店听到的语言是英语、法语,还混杂着辨不清方位的土著语。中国店员也用洋泾浜英文招呼过往的客人。

    非洲人独特的外貌特征,在广州显得格外扎眼,也因此容易引起关注。有研究表明,广州市民对非洲人的容忍度较低,民间普遍对其持有消极的刻板印象。黑人在不同程度上遭到一些广州人的质疑和排斥,关于黑人犯罪率高和扰乱社会治安的传言也广为传播。中国人在晚清时期屡遭西方国家欺凌,近几十年,国人逐渐恢复自信心,但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依然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那些白人面前尚难找回优越感,然而在黑人面前的信心早已爆表。当想到那些经济落后的非洲国家,有的甚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国人的优越感就不断强化。在中国的黑人总量有限,民众没有很多机会与他们接触,对黑人的印象大多来自于影视作品。电影中的他们很多都是社会底层人物,形象不佳,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观众。

    当把对黑人的态度与种族歧视相挂钩时,有些人不大乐意了,辩解说这是审美偏好,中国人以白肤为美。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三年前,我给本科生开设了一门社会学课程,其中一个章节是族群问题。我预先准备了两组图片,主题分别是中国女性与白人男性、黑人男性的婚纱照。前一组图片通过投影仪展示的时候,台下的学生显得很兴奋,尤其是女学生。但当后一组图片播放时,唏嘘之声不绝,学生的反应与之前则是大相径庭。同样是中国女性与外国男性通婚,为什么学生的反应截然相反呢?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时,有人认为这是中国人的审美观使然,白皮肤就是比黑皮肤漂亮。换而言之,对肤色的偏好无关乎种族观念。当代中国人确实有对白肤的偏好,所谓“一白遮三丑”大抵就是这个审美取向。但这真的只是审美偏好,无关乎种族歧视吗?

    2009年东方卫视《加油!东方天使》上海赛区,一个黑皮肤女孩的出现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她叫娄婧,生于上海,长于上海,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播音主持专业。黑色的肌肤让娄婧在所有参赛选手中显得更为惹眼,而一口标准的上海话、普通话更是让人惊讶。继入围上海赛区5强后,娄婧一路晋级到全国30强。在观众的眼里,这位“黑美人”简直就是“东方的哈里·贝瑞”。当娄婧的身世遭曝光时,事情发生了转变。据其母在节目中透露,娄婧的母亲婚后与一名黑人男子发生性关系,该男子回了美国,留下娄婧的母亲和腹中胎儿。生下娄婧后,母亲便和丈夫离了婚,独自一人抚养这个特别的女孩。然而,娄婧母亲坦陈身世,却引来多方网友对于娄婧及其母亲的恶骂。随着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到骂阵中,娄婧在一份公开声明中写道:“我的父亲是美国人,不是非洲人;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父母的错不应该由我承担,我是无辜的;严正抗议有些人的种族歧视,我的肤色不该成为被攻击的目标!我将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网民对娄婧态度的转变源于她的身世,这位“黑美人”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而作为受害人,娄婧本人的公开声明又传达出这样一条信息:不应歧视不同肤色的族群;我的父亲是美国公民,是美国黑人,不是非洲黑人。不难看出,在当事人的眼中,黑人与黑人不同,美国公民的身份优越于非洲人的身份。娄婧试图用美国人后代的身份来抵消中国人对非洲人的偏见。虽然浸染于中国文化,她还是忘了一点:中国人歧视的不光是地域,更有肤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