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41】

 晚晴999 2014-02-24

硬皮病()

[病案]张某,,35岁。 1971113日入院。患者于19685月起出现低热乏力,面部及两上肢浮肿,后又延及两下肢,34月后皮肤逐渐变硬如皮革样,颈部出现白色脱色斑,手腕关节活动不便。曾用中西药物治疗,病情仍继续发展,病已三年,伴有心悸,失眠,开口困难,纳差,全身肌肉萎缩,手足麻木,下半身无汗,四肢关节酸痛等症。体检:慢性病容,面部缺乏表情,骨质脱钙,头骨凹凸不平,四肢及面、颈、肩部皮肤发硬,呈蜡样光泽,不易提起,颜色加深呈棕色并夹杂大片的脱色斑,手指与腕关节呈轻度强直僵硬,无病理反射,心尖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测血沉27毫米/,血浆总蛋白6.16克%,白蛋白3.64克%,球蛋白2.52克%。舌质淡,伸舌不过齿,苔薄白,脉细。诊断为系统性硬皮病(硬化期及萎缩期)

[治则]补肾健脾,活血散结,养阴益气。

[方药]一方:鹿角胶6(烊化),阿胶6(烊化),鳖甲30(先煎),熟地24,淮山药15,枸杞子9,仙茅9,巴戟天9,红花4.5,桂枝9,党参15,白术12,赤芍12,炙甘草6克。服药一月,关节酸痛减轻。改服二方:山萸肉9,淮山药18,云茯苓9,熟地18,丹皮6,泽泻6,枸杞子9,鹿角胶4.5,党参15,黄芪12,当归12,丹参15,麦芽15,在比基础上略有加减变化,又服数日,期间曾间服吉林参,每次9,病情有所好转,胸腿紧束感已除,稍能下蹲,前臂已有汗出,皮肤除手指外能捻起,患者停服药十月余。后又服上方,每周服3,并加服东北产的田鸡油3克炖冰糖,每周服一次,或吃海南产的沙虫干30克煮瘦肉汤(能代替阿胶与鹿角胶),或炖服白糖参,如此加减变化,总治则不离养阴益气。一年以后,患者体重增加,能胜任一般家务劳动,颜面有表情,颜面至背及手的皮肤可以捏起,能下蹲,各关节灵活,但两手术关节活动仍欠佳,原背、臀部脱色斑已全部消失,张口活动灵活,舌可以伸出唇外。(见《新中医》1977年第6)

[评析]脾主肌肉,肾主骨。从患者病变看,属脾肾亏损。该患者先起于肺而后及于骨,是从上损及于下之症。病虽起于肺,但已损及脾肾,故以治肾为主,治脾为辅,治血散结以治皮。先用第一方使肾阳有所恢复,再转以补肾补脾为主,用第二方六味地黄汤加补气活血药。以后用田鸡油,沙虫干,此为血肉有情之品,填阴塞隙。病人诉该药服后感觉甚好,睡眠亦好。该患者病已久,疗效缓慢,属于虚损,治疗脾肾是关键,脾不健运,虽补肾则不受纳,若不补肾则病必难除,故补肾是治本病之关键中的关键。(李祥云)

硬皮病()

[病案]阎某,,37岁。19711118日就诊。平素性急易怒,几月前右肋下忽有一块皮肤色泽灰黯而发硬,不知痛痒,并往内萎缩,面积日益加宽。某院诊为硬皮病。诊时右肋下能容一个拳头。月经前后不定,量少色淡,舌淡少苔,脉弦细。

[治则]补气益气,疏肝解郁,调和脾胃。

[方药]泡参12,白芍12,茯苓9,丹皮9,当归9,郁金9,法半夏9,神曲9,谷芽15,甘草3克。共服11,精神好转,肋下肌肉凹陷向上回升,质地转为柔和。后按原方加减共服30余剂,凹陷恢复常态,经期应时而至。(见《湖南医学杂志》1978年第6)

[评析]根据症状,属《内经》之“内痿”,而其病因并无热,湿之象征,为气血不足、肝郁脾滞,故治以补气血,疏肝郁,健脾胃。因脾主肌肉,脾气足,气血亢,则肌肉凹陷回升,质地转柔,病愈。(吕志连)

类脂蛋白沉着症

[病案]谷某,,41岁。1976112日初诊。六年前发现左手臂内侧有4×3厘米大小之色素沉着,无痛痒,逐渐向头面部扩散,然后遍及全身。始则皮肤深红,继则黧黑,无光泽。经某院切片检查为表面角化过度,角质栓塞,粒层增生,棘层肥厚真皮乳头体内见团块状、着淡红色的物质沉积,上部毛细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和嗜色素细胞浸润,诊为类脂蛋白沉着症。平时头晕痛,腰酸乏力,纳减眠差,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缓。

[治则]祛风利湿,凉血活血,兼养肾阴。

[方药]蒺藜12,蛇蜕6,蝉蜕3,桑叶10,摇行消5,制首乌12,生地12,丹皮10,赤芍10,丹参12,苦参10,胡麻10,甘草3克。20剂后,面、胸、腹、背皮肤黑色渐淡,头晕减轻。原方再进20,面、胸背基本正常。原方去蝉蜕、蛇蜕、蒺藜,加女贞子12,旱莲草10,续服20剂后,除四肢未全消退外,其余正常。以滋肾活血为主,上方加晚蚕砂12,鸡血藤12,20剂后而愈。随访至今术见复发。(见《湖南医药杂志》1980年第1)

[评析]本病是一种体内新陈代谢障碍性病变,由于脂肪代谢障碍,类脂沉积于皮肤及粘膜内所致。中医无此病名,本案辨证风热湿邪为病因,内伤肾阴,外搏结肌肤。故治疗先祛邪利湿凉血,后养肾阴;当病邪已减,即以养肾为主而病愈。(吕志连)

红斑性狼疮

[病案]刘某,,27岁。19811028日初诊。半年前开始发热,增高至40,持续38℃左右。面部出现蝶形红斑,呈鱼鳞状脱销。上胸及背部出现粟粒样的脓疱疮,疼痛微痒,融合成片而溃烂,并伴有手指关节疼痛,心悸失眠,纳差,全身浮肿,小便量少,闭经等症,曾在省级医院检查,心电图示:心动过速伴心律不齐,尿检:蛋白(+++),红细胞(+++),并在血中查到红斑狼疮细胞。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服西药治疗后,效果不佳,病情时轻时重。证见面部蝶形红斑,胸背部有绿豆大小的脓疱疮,伴发热,手指关节疼痛,心悸失眠,纳差,全身浮肿,小便量少,经闭不行,舌质红、苔厚微黄,脉沉细数。

[治则]益气滋阴,健脾行水,清热解毒,活血除风。

[方药]人参6,白木耳3(另炖,分多次服),泽泻20,车前草20,白术15,鱼腥草30,秦艽10,乌梢蛇9,凌霄花30,玫瑰花15,白茅根30,蚕壳4,玉米须适量。服药3剂后,浮肿有减。原方又进10,发热、浮肿、心悸、失眠大有好转。效不更方,上方略有增损,继服30剂后,心电图、尿常规均转正常,面部红斑和胸背部脓疱渐消,食欲增进,月经来潮。后停用人参、白木耳,仍按原方治疗,病情又复恶化;加人参、白木耳、症状又逐渐好转。服药半月后复诊,面部红斑消退,胸背部脓疱疮结痂痊愈。199231日再次查血,未发现红斑狼疮细胞,自述情况良好。

[病案2]王某,,23,未婚。1980年元月15日初诊。一年前面部开始出现小片状红斑,后逐渐融合增大,并伴有全身及手指关节疼痛,右肋下痛。经医院检查,右肋下肝大3厘米。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280单位,麝香草酚浊度试验25单位,保肝治疗无效。于19794月开始低烧,持续38℃左右。后经医学院附院检查,血内发现红斑狼疮细胞,确诊为“盘状红斑性狼疮”,经激素治疗稍有好转,6月份又出现腰疼,全身浮肿等症。查血沉:70毫米/小时;尿检:蛋白(++),红细胞2126/高倍镜;血检:血中非蛋白氮59毫克%CO2结合力34.5容积%,诊为红斑性儿狼疮肾炎肾变期。经用大量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证见面部红斑呈盘状,全身骨节酸疼,低热,右肋下疼痛,腰酸疼,全身浮肿,经闭一年,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数。

[治则]以滋阴补肾、健脾利水为主,理气解郁、活血除风为辅。

[方药]人参6,白木耳3(另炖分服),生黄芪30,茯苓15,汉防己12,泽泻30,枸杞子15,丹皮10,冬花皮30,鱼腥草30,秦艽10,乌梢蛇10,凌霄花20,玫瑰花15,白茅根30,蚕壳4,玉米须适量。上方服10剂后,浮肿、肝区疼大减。上方加炮山甲9,鳖甲9,海金砂20,金钱草20,川朴9克。服多剂后,随证稍加减,共服120剂。至19804月下旬基本痊愈,经多次查血,均未发现红斑狼疮细胞。一年后随访,亦未复发。(见《河南中医》1983年第3)

[评析]红斑性狼疮是西医病名,是一种自体免疫反应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中医对此病无固定病名,历代文献中亦很少记载。但根据临床表现,与“红蝴蝶”、“口晒疮”、“鬼脸疮”等病类似。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阴阳气血失于平衡,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经络阻滞或邪毒内侵脏腑,蚀于筋骨所致。治疗上常以益气阴、补肝肾,养心安神、健脾行水,清热解毒、疏肝利气等治则加减化裁随证施治,以调整恢复人体阴阳气血之平街,从而达到“阴平阳秘”之目的。此两例患者均有气阴不足,脾肾两亏,气滞血淤之象。故方用人参、白木耳补气益阴,补而不燥,益而不腻,扶正祛邪;黄芪、白术益气健脾;枸杞子滋补肝肾,金钱草,汉防己、泽泻、玉米须、鱼腥草、蚕壳、茅根等清热解毒利湿;凌霄花、玫瑰花疏肝利气,活血化瘀;秦艽、乌梢蛇凉血除风,合而共奏益气阴、补肝肾、健脾行水、清热除风之效,使机体正复邪却,脾健水行,热退风除而达安康。经过临床观察,单用中药治疗,效果满意。(马荫笃)

面部油彩中毒

[病案]励某,,26岁。剧团演员。颜面呈紫红色斑纹状,大小不一,痒感,历时半年,经治乏效。舌边色紫、中心黄腻。诊断为油彩中毒。

[治则]清热解毒,内外合治。

[方药]内服:蒲公英9,紫地丁9,白藓皮9,银花9,紫荆皮9,六一散12,紫草根15,忍冬藤15,丹皮4.5,赤芍4.5,红枣10,连服10剂。外用:僵蚕9,白附子9,白芷9,山奈9,硼砂9,生石膏15,滑石15,丁香0.9丸、冰片0.9,研细,睡前水调搽面。药后面部色淡,痒止。停内服药,外用药续配2料而愈。(见《浙江中医杂志》1966年第4)

[评析]油彩中毒多见于演员。面部红紫块应与红斑狼疮鉴别。此无其他症状,彼则常可损及肝肾而出现一系列的缠绵症象。经上述药物治疗,清热解毒,增强面部皮肤抵抗力,则病愈。(吕志连)

麻风病眉毛脱落

[病案]陈某,,35岁。19578月诊治。患麻风病已二十四年,眉毛久已脱落,经医院诊治用药后眉毛始终不能复出。诊断为瘤型麻风病。

[治则]温经活血,化痰开肺。

[方药]肉桂15,丁香15,天南星15,炒侧柏叶15,老干姜15,皂角刺1.5,黄丹9,炒羊屎20,共研细末,用白醋和老姜汁调匀,涂于眉处。每日二次,涂后略痒。涂一个月后眉毛渐出,约涂五个月则眉毛出齐,停用药。眉毛由短而长,由细变粗为正常。(见《广东中医》1958年第5)

[评析]麻风病现已罕见。瘤型麻风病,多见眉毛脱落。肺主皮毛,肺开窍于鼻,肺病皮毛病变则眉毛先脱,随之鼻柱下陷。今用药涂于眉处,起到温经活血,化痰开肺之功,使肺气宣通,皮毛得健,眉毛新生。(李祥云)

泌尿科

房事后腹冷痛

[病案]王某,,29岁。19661230日初诊。自诉房事后受凉致小腹疼痛已七天,逐渐加剧,喜暖而拒按,自觉痛处有包块,发胀,有重坠感,不敢弯腰,阴茎、阴囊皆上抽。精神苦闷,舌淡、有白腻苔,脉沉紧。

[沿则]温通散寒。

[方药]火硝19,章丹15,枯矾10,白胡椒5克。共为细末,以真醋调之,握于手心按脐上,令其汗出。1剂汗出痛止而愈。(见《老中医医案》,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评析]房事后受凉腹痛,此乃阴寒之邪侵袭机体,寒使气凝滞,不通作痛。方中白胡椒等药均为温阳散寒之品,敷于脐中,脐中乃“神阙穴”,暖此穴则使阴寒散去而腹痛自止。(吕志连)

房事茎痛

[病案]王某,,25岁。1980125日就诊。婿后性交时,均感阴茎与少腹疼痛,继则咽干口燥与口揭,急需饮水。约半小时后,才慢慢恢复。平时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脉两尺沉细,左关弦。

[治则]滋肾疏肝。

[方药]生地30,熟地30,山药30,山萸肉30,丹皮9,泽泻9,茯苓9,柴胡9,10剂而愈。(见《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2年第6)

[评析]本例为肾水素亏,阴液不足,肝木失养,疏泄失常,肝阳上亢所致。肝脉过阴器,抵少腹,诸症与肝火疏泄有关。同时,相火一动,必灼肾液,液不上潮,出现口燥口渴。故以滋肾疏肝治之,投加味六味丸而愈。(吕志连)

排精头痛

[病案]贾某,,36岁。198692日就诊。近一年来每于性生活排精的同时,头痛发作。痛起自后枕,沿右颞部过前头至左侧,渐至全头。次日头痛绵绵,晕胀,腰酸,如此二三天后恢复正常。诊见颜面潮红,舌质微红、苔薄黄,脉弦细无力。

[治则]补肾填精,镇肝熄风。

[方药]白芍20,玄参20,黄精20,枸杞子20,龙骨20,天冬15,牛膝15,麦芽15,赭石15,茵陈15,山萸肉15,牡蛎30克。2剂后症轻,6剂显效,12剂痊愈。排精时无头痛,工作精力旺盛。半年后随访,未复发。(见《四川中医》1987年第7)

[评析]本例少见。患者劳神过度,加之房事耗精,髓海不足,脑无所养,故排精之时,头痛发作;另肾精不足,肝失所养,肝阳上亢,亦可头痛。治疗以补肾填精镇肝熄风为法,方用镇肝熄风汤标本兼顾,补下清上,另加山萸肉,黄精、枸杞子等药助补肾填精而收功。(吕志连)

血精()

[病案]洪某,,37岁。1977226月初诊。近二三年来性交时所射之精为血性,色红质稠。近二月来症状加重,每次性交时均为肉眼所见之血精,并伴有少腹及睾丸隐痛,性情急躁,溲黄口干,夜寐盗汗等。检查:外阴及睾丸无明显异常,但左侧精索静脉明显曲张,前列腺阴性,精液常规检查:脓细胞(++++),红细胞(++++),精子计数58×109/L(5800/毫升),活力15%,正常形态80%,畸形20%。血蚴检查阴性。苔薄微黄,脉细弦,迭经西医治疗无效,诊断为慢性精囊炎。

[治则]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大生地12,大白芍9,女贞子9,墨早莲9,云茯苓12,车前子9,建泽泻9,粉丹皮6,糯稻根须15,台乌药4.5克。服5剂药后,血精明显变淡,唯小溲仍黄。上方加川黄柏4.5,再服5,血精已消失,小溲亦不黄,除左侧精索静脉仍曲张外,余无不适。精液常规检查:未见脓细胞及红血球,病已痊愈,以后又用原方巩固之。(见《新中医》1978年第2)

[评析]血精症主要见于精囊炎,精囊炎又常伴有前列腺炎,或继发感染之后血精,多是由于肾阴不足,相火偏旺,扰乱精室,迫血妄行所致;或因房劳太过血络损伤,血随精流;或因性交不洁,湿热上乘,熏蒸精室所致。该患者系阴虚湿热所致,治疗用二至地黄丸(即二至丸合六味地黄丸)滋阴凉血补肾,又加用糯稻根须退虚火敛盗汗,黄柏清下焦湿热。方中止血药虽不多,而血精能迅速消失,全赖二至地黄汤的滋肾阴凉血清热之功。(李祥云)

血精()

[病案]马某,,40岁。198164日初诊。患血精症已六年余,屡经上海、北诊治,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治疗无效。每圊便用力时,尿道口有血精溢出,小便有时涩痛,尿后余沥不尽,伴有血性粘液。房事中每排血精,会阴作胀,并引及两侧腹股沟处酸胀,腰背酸痛,时时发热,心烦头晕,神疲乏力。脉小弦,舌苔薄黄腻略干糙。

[治则]滋补肾气,清利湿热,佐以凉血固精。

[方药]知母6,黄柏6,丹皮6,生地12,山药12,赤芍12,党参9,丹参9,地榆15,金樱子15,牛角鳃15,地锦草15,甘草5克。服10,效不显。原方去赤芍,加生黄芪12,早莲草15,续服至713日复诊:血精明显减少,低热已退,脉小弦,舌苔薄微黄。处方:生地15,牛角鳃15,藕节15,地锦草15,丹参15,干茅根15,丹皮9,知母12,生黄芪12,党参12,金樱子12,地榆12,黄柏6克。至810,血精基本已止,房事后仅见少量咖啡色血精一次,稍加头晕腰酸,余症已除。原方续用三月余告愈。1952913日随访,已恢复健康。(见《浙江中医杂志》1983年第11)

[评析]血精一症,责之于肾,肾精损伤而及阴血。本案肾气虚惫,夹湿热下注,干扰精宫,症情较为复杂。其症肾虚为本,湿热为标,故以知柏八味滋肾泻火,配黄芪,党参、丹参、早莲草之补益,以助肝肾之生精固泄。生黄芪又长于内托解毒,故加用之后血精明显减少,低热亦退,地锦草为清热解毒,利湿止血的良药,牛角鳃、地榆入肾凉血。配伍精当,故能使多年顽症获愈。(吕志连)

血精()

[病案]王某,,38岁。19901117日初诊。素体瘦弱,两月前因劳累后入房,次晨即见前阴窍口有血逸出,粘湿内裤及床褥,久治无效。刻诊面色晄白,形体羸瘦,啬啬畏寒,精神不振,腰膝酸软,举步沉重,心中烦闷,心悸懒言,嗜睡多梦,口淡乏味,纳呆。唇舌淡白,苔薄而润。检查:前阴萎缩,龟头清冷,出血粘腻。切脉沉细而迟,两尺沉伏不显。

[治则]益气温肾,止血固精。

[方药]黄芪14,党参15,升麻10,白术12,附片15,桂枝10,龙骨20,牡蛎20,淮山药15,莲须12,阿胶15(烊兑),金樱子12,菟丝子12,芡实12,仙鹤草12,血余炭10克。2剂后血精减少,白天仍有外逸。原方黄芪增至30,另加鹿角胶15,炮姜12克。连服4,精神振作,行动有力,血精已止。以十全大补汤善后,并嘱饮食调摄及忌房事月余。半年后随访,康复甚佳。(见《江西中医药》1993年第2)

[评析]血精者多责之于脾肾双虚,血不化精,脾虚统摄无权,肾虚精关不固。治当益气摄血,补肾固精。本例素体虚弱,又劳累后入房,致脾肾双虚,脾失固摄,肾失封藏,血液既不能统摄,复不能转化为精,遂自前阴滑脱而出。治疗方取升陷汤益气升阳止血,天雄散补阳敛阴摄血,固精丸补肾固精涩脱,再加血肉有情之品止血补精,复方配伍,切中病机,故能数剂奏功。(吕志连)

房事射血

[病案]杨某,,46岁。1987920日诊。房事射出精液为血性分泌物已四个月,除小腹稍有重胀感外,余无不适。近月来小腹有冷感,腰膝酸软,头昏乏力,房事排泄血液较前增多。服多种中药无效。诊见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则]补肾益气,佐以摄血。

[方药]制附片10,肉桂10,茯苓10,泽泻10,丹皮10,熟地Z0,淮山药20,黄芪20,煅牡蛎20,杜仲15,山萸肉15,茜草根15克。5剂后,曾性交两次,排出血性分泌物较前减少,改以右归饮加味10剂而愈。随访半年,未复发。(见《湖南中医杂志》1988年第5)

[评析]房事排出血性分泌物一症,临床少见。患者阳气始衰,劳损伤肾,肾气亏虚,首用肾气丸补肾气,继用右归饮温阳化气。分两层治疗,达到益气摄血、补肾固精的目的。(吕志连)

交媾尿血

[病案]赵某,32岁。1979109日就诊。自诉:(元月6日夜)房事后有坠感,次日晨5点多钟急尿,但点滴不通,痛如刀割,后尿出玉米粒大四五块血块。从此,每交媾即尿血,尿出血块之后,再无不舒之感。经治半年无效。后经西安市两家医院诊为前列腺毛细血管破裂,嘱忌房事,注射仙鹤草素,服消炎药治疗月余仍无效。患者平素嗜食辛辣之物,现面色黄白,唇红,舌质红、苔薄白,双尺脉沉迟无力。

[治则]清热温脾,固肾摄血。

[方药]炒白术9,熟地9,阿胶9,黄芩6,炮附子4.5,灶心土12,甘草3克。连服上方15剂而愈,随访四年安然无恙。(见《河南中医》19835)

[评析]患者素嗜辛辣,内蕴燥热,更加纵欲过度,火旺水耗精血损伤,热迫血溢,气动则出。男子前阴为二窍,一为水窍,一为血窍,血窍为施精之路,血室之血亦能由此走泄而出。本方灶心土、白术、甘草甘温健脾补土,扶统摄之本;附子振阳,黄芩泻火兼清血热;阿胶、熟地滋养阴血且有止血之效,热清脾健,阴复阳潜,血尿自止。(马荫笃)

不射精症()

[病案]谢某,,32岁。19761213日就诊。自1970年结婚以来,每次性交均不能射精,并伴有头晕眼花,神疲乏力,心悸失眠,食欲不振,腰酸,小便清长等症,面色晄白,形体消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则]健脾益气,补血养心,益肾填精。

[方药]黄芪15,党参12,当归身6,枸杞子15,桂元肉10,白术10,茯苓10,淮山药15,炒麦芽9,酸枣仁10,远志6,木香3克。服药20,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已除,仍怕冷腰酸,小溲清长,故益肾填精。方用:熟地15,淮山药12,杜仲12,黄芪20,菟丝子12,补骨脂6,山萸肉10,巴戟天12,枸杞子15,牛脊髓2条。服30,药后无不适,上方去熟地、枸杞子、牛脊髓,加菖蒲10,乌药10,香附15丸。服4,另每晚入睡时用麝香少许外敷丹田穴,共四天。在整个服药期间禁房事。因无不舒,后停用中药,改用针灸治疗。取穴为风池(),风府,肾俞()、命门、中极,平补平泻手法,隔天一次,五次为一疗程,针一疗程后嘱夫妻同房,第一夜性交射精少许,第二夜性交射精通畅,病愈。一年后随访,房事射精正常,其妻已生育一子。(见《广西中医药》1982年第5)

[评析]《内经》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患者射精不能,脾肾虚损之故。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故先用归脾汤加减健脾补血养心,使精血有生化之源。脾已健运,纳食正常,再用温补肾气、填精补髓之剂。以后去滋腻之味,加菖蒲、乌药,并用麝香敷任脉丹田穴,在于通络利窍,使精窍气通。再在肾气盛、精气通的基础上改用针刺,在于调理经气功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故病愈。(李祥云)

不射精症()

[病案]高某,,31,1979520日初诊。1975年婚后,性交不射精,而阴茎勃起久举不软,患者独睡思欲时阴茎勃起可长达数小时,但不遗精。检查生殖器无异常。因婚后三年余不射精,曾去多家医院就诊治疗,服用金匿肾气丸、六味地黄汤等治疗无效。

[治则]清肝心火,滋阴补肝肾。

[方药]生地10,生白芍10,柴胡6,云茯苓10,丹皮6,生龙骨15,五味子6,知母10,黄伯6,泽泻3克。服上方21,阴茎勃起时间缩短,又服15剂已能射精。197910月随访,其妻已孕三月。(见《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0年第2)

[评析]不射精症有虚实之分,该患者阳强不软,中医称为“强中”,系肾阴不足、命门火旺所致。本病例肝肾阴亏系因心肝火旺所引起,故治疗应清肝心之火,兼滋阴补肝肾。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因山萸肉酸涩,山药温补,故去之,加白芍、柴胡舒肝解郁,加龙骨、五味子镇静安神。相火清,肝肾阴复,阴阳平衡而愈。(李祥云)

不射精症()

[病案]范某,,30岁。197765日初诊,结婚四年未育,每次性交均不能射精,直至精疲力竭为止,但夫妻分居后常有梦遗、滑精,多则一晚两次、虽经多方治疗无效,自觉头昏神疲,腰膝酸痛,时感口苦,面色青黄,言语低微,舌质红、苔薄黄、根稍腻,脉细弦数。

[治则]清热泄火,开窍通关。

[方药]黄柏30,硃砂6,共研细末,与大米饭30,制成药丸30,每次1,日服3次。服1料药后梦遗止,继用菖蒲10,远志10,麝香0.3(烊化)。服3剂。性欲正常,射精正常。(见《广西中医药》1982年第4)

[评析]患者能行房事但不射精,脉症分析,属肝郁化热,心火炽盛,相火偏亢,热伤脉络,损伤肾气,影响精关通泄。故先服以清热泄火之剂,梦遗止。继则用菖蒲开心窍,通经络,远志通肾气开窍;麖香走窜开诸窍通经,三药共奏通泄精关之功,故使精液能射出,病愈。(字祥云)

不射精症()

[病案]刘某,,25岁。197954日诊。自述婚后性交正常,后因与人口角,恼怒,感胸胁满闷,叹息不休,烦躁易激惹,纳呆嗳气,小腹作胀。此后每次性交,阴茎勃起挺强于阴道内一二小时也不射精,且感阴茎胀痛,小腹睾丸坠胀。病已两个月,经治无效。舌质红、苔薄白而干,脉弦。

[治则]泄肝,疏郁。

[方药]柴胡10,白芍15,当归10,茯苓15,白术10,薄荷5,川牛膝10,车前子10,王不留行15,生姜3片。6剂后已能射精,但精出后阴囊阴茎有疼痛感。上方去车前子,加川楝子10,延胡10,续进2剂而愈。五个月后其妻已孕。(见《河南中医》1983年第5)

[评析]肝之经络绕阴部,过小腹,阴器为宗筋之会,肝性喜条达,主疏泄精液。本案为肝气郁结所致,故用逍遥散疏肝理气,以开其郁,牛膝、车前子、王不留行通经活络,降泄下行,以化其结,郁结散则茎强自倒。(吕志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