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多些礼尚往来少些
2014-02-24 | 阅:  转:  |  分享 
  
多些礼尚往来少些“钱”尚往来

2014-02-07作者:一叶来源:大众日报

□一叶

春节,长辈晚辈、亲朋好友和同事之间都要相互走动,相互探望和礼尚往来,但是,如今的春节,礼尚往来演变成了“钱”尚往来,应有的礼仪、礼节和文化、温暖的内涵少了,却多了“人情消费”,礼尚往来被嵌入进了功利和势利,用压岁钱的多少来衡量感情和亲情,用红包的薄厚来区分情感的疏远和亲近,春节正在被金钱和物质绑架,纯洁的情感正在变成物化之“劫”。

曾几何时,春节的亲情和人情就是人的情意和情谊,也是一种美好的人性,少有金钱和权势等等的渗透和变异,人和人之间只要有人情,就会有热情,就会有真情,就会有实情,那时候的春节人情是靠困难之时的帮扶积攒下的美好情感,因为春节的团圆和走动,让家族亲情的合作力、助推力和凝聚力量得以升华和加强,提起那时候春节的礼尚往来,谁都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的愉悦感。

但是,后来,春节的礼尚往来和人情开始变味了,后面出现了一个沉重的后缀和尾巴——“消费”,只要谈到“人情”必然要谈到“消费”,似乎“人情”不“消费”那就是不近人情,就是无情,就是缺少真情,春节的人情、亲情被金钱化、价格化了。

春节人情变成了“人情消费”,“情来情往”变成了“钱来钱往”,这无疑加大了春节人情的经济成本,更加大了春节人情的道德成本,甚至加大了腐败风险而导致干部过年的不安全感,借春节之机,拜年成了拜金钱,礼节和礼仪也散发着铜臭味,“人情消费”横冲直撞,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到最后形成了春节集体无意识的道德后遗症。

弘扬春节的文明之风,让人情道德的灵魂能够安顿下来,是春节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情冷暖的返璞归真,春节的人情急需要从“消费”的泥潭里突围出来,轻装前进,多些礼尚往来的简单纯洁,多些“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纯真,让春节的人情回归真善美的本意,是每个人的春节的人情福祉。

《礼记·曲礼上》说:“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从古至今,摒弃了名声、功利和名禄的春节礼尚往来是老百姓最看重的节日人情往来共识,也是传统的交往美德,把人情、亲情和友谊归结为利益的人,是把最宝贵的东西勾销了;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春节要“人来人往”不要“钱来钱往”,要礼尚往来不要“钱”尚往来,要人情不要“人情消费”,多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人情;多些回归清纯至真的人情,多些让人能够回味和意味深长的人情,少些变味的送礼,多些情真意切的义气,少些对礼金多少的斤斤计较,多些洒脱和包容,少些让人嗤之以鼻的虚假人情,多些让人敬佩和敬仰的真诚人情,少些让人麻木的人情,多些让人感激、感化和感动的人情,如此,才是春节有内涵的人情,有境界的人情,契合文明诉求的人情,也才是能够光大文明和谐正能量的春节人情。





献花(0)
+1
(本文系苦夏201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