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周信有: “消症利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肝脾肿大

 业余养生馆 2014-02-25
[组成] 柴胡9克,茵陈20克,丹参20克,莪术15克,党参15克,炒白术20克,炙黄芪20克,淫羊藿20克,醋鳖甲30克,五味子15克,大腹皮20克,猪茯苓各20克,泽泻20克,白茅根20克。

    [功能] 培补脾肾,祛瘀化症,利水消肿。

    [主治] 肝硬化代偿失调所出现的水肿膨胀、肝脾肿大。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早中晚分三次服。

    [方解] 肝硬化腹水的形成,表现“虚”,“瘀”交错的病理特点。一由脾肾阳虚,水不化津,而致水液潴留,此因虚;一由气血瘀滞,血不循经,津液外渗,“血不利则为水”,而至腹腔积水,此因瘀。故方中重用补益脾肾之淫羊藿、参、术、芪和活血祛瘀之丹参、莪术等,以达到温阳化津和祛瘀以利水之目的。同时活血散瘀之品亦能改善肝微循环和解除循环障碍,而有消症散结、回缩肝脾肿大之功效。在此基础上,再用理气利水之大腹皮、猪苓、茯苓、泽泻、白茅根等,更有利于消除膨胀腹水。方中更用柴胡、茵陈以调达肝气,清利湿毒;鳖甲以软坚消散,五味子以补益肝肾、酸收降酶。如此标本兼顾,各种药效有机结合,共奏消症利水、恢复肝脏功能之功效。

    [加减] 肝病虚损严重,肝功障碍,絮浊试验、血清蛋白电泳试验异常,可加培补脾肾之品,白术可增至40克,另加仙茅20克、女贞子20克、鹿角胶9克(烊化)。经验证明,重用扶正培本、补益脾肾之品,证候和肝功化验、免疫指标都能得到相应改善,说明扶正补虚是降絮浊和提高血清蛋白的关键。当然,虚与瘀是互为因果的,肝病虚损严重,抵抗力低下,微循环障碍,又能因虚致瘀,导致肝脾肿大,形成症积肿块。故在扶正补虚的同时尚须重用活血祛瘀之品。对此我们一般是轻重药并用,加重丹参、赤芍、莪术等药之分量。补虚与祛瘀多是综合运用,不过有时有所侧重罢了。

    [按语] 根据病毒性肝炎的症状和体征,周氏在临床上一般将其分为湿热未尽、肝郁脾虚、气阴两虚、虚瘀症积四型。肝硬化代偿失调,肝脾肿大,腹水潴留,属于虚瘀症积型,突出表现虚瘀交错、虚实夹杂之病理特点。因此,在治疗上,多补虚、祛瘀综合运用,再辅以利水消肿,西医认为,腹水的形成,是由于血浆白蛋白减少,且伴有门脉压力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毛细血管床的滤过压增加,使血管中的水分外渗,形成腹腔积液。这与中医的道理有共同之处。

    [典型病例] 李某,男,33岁,靖远电厂职工。

    1986年4月经诊断为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曾两次因病情恶化出现腹水、吐血住院抢救。1988年元月又因大量吐血和肝硬化腹水住进某医院。经住院治疗3个月之久,病情未见明显好转。病人精神负担沉重,生活无望,焦苦万分,乃出院于1988年4月25日来诊,出院时化验,表面抗原1:128,黄疸指数17单位,麝香草酚浊度21单位,硫酸锌浊度20.4单位,麝香草酚絮状试验(++++),血清总蛋白6.2%,白蛋白2.6克%,球蛋白3.6%,谷丙转氨酶325单位,血小板计数3.8万/立方毫升。

    证见:两胁痛,胁下症积(肝脾肿大),触痛,腹胀腹水,腹大如鼓,全身浮肿,饮食不进,面然黧黑,牙龈出血,舌质暗淡,小便不利,脉弦涩,诊系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情危重。中医辨证为虚瘀交错,血瘀肝硬,脾肾两虚,水津不化,水邪潴留,拟培养脾肾,祛瘀化症,利水消肿。治用舒肝消积丸,配服消症利水汤,稍施加减,连续服丸、汤药3个月,腹胀腹水消除,诸症悉减,肝功能已接近正常。又服药治疗半年多,于1989年3月6日化验,除乙肝表现抗原滴度为弱阳性外,肝功能和蛋白电泳、血小板计数已完全恢复正常,脾肿大已回缩,诸症悉除,身体无任何不适。现已上班恢复工作。

 

中国农历各月份别称

2012年03月12日 07:30

中国农历各月份别称

【中国农历各月份别称】:一月首阳,二月绀香,三月莺时,四月槐序,五月鸣蜩,六月季夏,七月兰秋,八月南宫,九月菊月,十月子春,十一月葭月,十二月冰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