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科名片:纳兰性德

 聚贤小屋 2014-02-25
 
 
百科名片:纳兰性德

 

纳兰容若即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纳兰出身显赫,父亲是康熙时期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纳兰性德自幼修文习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进士。初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长年追随康熙左右。

纳兰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写词。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仅三十岁。王国维曾评价纳兰性德的词坛成就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中文名:纳兰成德

别名:纳兰容若,纳兰性德,楞伽山人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655年

逝世日期:1685年

职业:词人、诗人、文学家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清词三大家之一满清第一才子、第一学者

代表作品《通志堂经解》《侧帽集》《饮水集》《渌水亭杂识》

人物评价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

1、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满洲正黄旗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纳兰性德本名成德,后为避太子“保成”名讳,改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纳兰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这一时期的纳兰性德发奋苦读,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指导下,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

御前侍卫

纳兰性德成为进士时年仅二十二岁,康熙爱其才,又因纳兰出身显赫,家族与皇室沾亲带故(纳兰的母亲出身爱新觉罗皇族;纳兰的曾祖父金台吉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格格即是皇太极生母),故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还曾奉旨出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寄情诗词

作为当朝重臣纳兰明珠的长子,本来注定荣华富贵,繁花著锦。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淡泊名利,在内心深处厌恶官场的庸俗虚伪,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纳兰一生虽懂骑射好读书,却并不能在一等侍卫的御前职位上挥洒满腔热情。

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康熙十六年卢氏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拨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再难超越。近代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晚清词人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性德24岁时将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合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高度评价。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

纳兰性德交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如同“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今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

英年早逝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2、个人作品

梦江南·昏鸦尽

赤枣子·惊晓漏

忆王孙·西风一夜翦芭蕉

诉衷情·冷落绣衾谁与伴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

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长相思·山一程

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

酒泉子·谢却荼蘼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

生查子·短焰剔残花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生查子·散帙坐凝尘

点绛唇·咏风兰

点绛唇·一种蛾眉

点绛唇·五夜光寒

点绛唇·小院新凉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

浣溪沙·欲问江梅瘦几分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

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

浣溪沙·藕荡桥边埋钓筒

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

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冰

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

浣溪沙·燕垒空梁画壁寒

浣溪沙·抛却无端恨转长

霜天晓角·重来丁酒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

菩萨蛮·晓寒瘦著西南月

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

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

减字木兰花·新月

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

卜算子·新柳

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采桑子·非关癖爱轻模样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

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

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

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节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好事近·何路向家园

好事近·马首望青山

清平乐·烟轻雨小

清平乐·青陵蝶梦

清平乐·将愁不去

清平乐·才听夜雨

清平乐·塞鸿去矣

清平乐·风鬟雨鬓

清平乐·上元月蚀

忆秦娥·山重叠

忆秦娥·春深浅

忆秦娥·长飘泊

阮郎归·斜风细雨正霏霏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眼儿媚·独倚春寒掩夕霏

眼儿媚·重见星娥碧海槎

眼儿媚·咏梅

摊破浣溪沙·葬名花

摊破浣溪沙·欲语心情梦已阑

摊破浣溪沙·小立红桥柳半垂

摊破浣溪沙·昨夜浓香分外宜

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

青衫湿遍·悼亡

南歌子·翠袖凝寒薄

南歌子·古戍饥乌集

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浪淘沙·红影湿幽窗

浪淘沙·眉谱待全删

浪淘沙·紫玉拨寒灰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浪淘沙·清镜上朝云

于中好·独背残阳上小

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于中好·别绪如丝睡不成

于中好·冷露无声夜欲阑

于中好·握手西风泪不干

于中好·尘满疏帘素带飘

河传·春浅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虞美人·彩云易向秋空散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

虞美人·凭君料理花间课

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

南乡子·飞絮晚悠飏

南乡子·烟暖雨初收

南乡子·泪咽却无声

南乡子·灯影伴鸣梭

一斛珠·星球映彻

踏莎行·春水鸦头

踏莎行·倚柳题笺

临江仙·别后闲情何所寄

临江仙·独客单衾谁念我

临江仙·绿叶成阴春尽也

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

临江仙·六曲阑干三夜雨

临江仙·飞絮飞花何处是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蝶恋花·眼底风光留不住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踏莎美人·拾翠归迟

鬓云松令·枕函香

水龙吟·人生南北真如梦

齐天乐·阑珊火树鱼龙舞

齐天乐·六宫佳丽谁曾见

齐天乐·白狼河北秋偏早

沁园春·试望阴山

沁园春·瞬息浮生

金缕曲·赠梁汾

金缕曲·酒涴青衫卷

金缕曲·生怕芳尊满

金缕曲·简梁汾

金缕曲·慰西溟

金缕曲·寄梁汾

金缕曲·未得长无谓

3、文学特点

物性观照

在纳兰词中,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其多。首先其别业就名为“渌水亭”。无论现关于渌水亭所在地点的争议怎样,无论它是在京城内什刹海畔,还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没能离开一个水字。是一处傍水的建筑,或是有水的园囿。对于水,纳兰性德是情有独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水认作有生命的物质,认为是有德的。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滋润万物,以柔克刚,川流不息,从物质性理的角度赋与其哲学的内涵。这一点被纳兰性德这位词人尤为看重。

明代定都北京后,许多达官贵人纷纷在城内外营造私人花园。如城内的英国公花园、西郊皇亲李伟的清华园和漕郎米万钟的勺园,都是极负盛名的。到了清朝,特别是王室在西郊大兴园林土木,自畅春园始,到圆明园之鼎盛,三山五园,几成中国古代造园史上的顶峰。为了仿效,为了方便朝班,更是为了享受,王公大臣也在西郊购地,建起自己的园墅别业。明珠就在畅春园咫尺之处,兴建“自怡园”。取海淀、西山一带的山水之胜,构架了景似江南的私家花园。而纳兰性德把属于自己的别业命名为“渌水亭”,一是因为有水,更是因为慕水之德以自比。并把自己的著作也题为《渌水亭杂识》。词人取流水清澈、澹泊、涵远之意,以水为友、以水为伴,在此疗养,休闲,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并邀客燕集,雅会诗书——一个的道的文化沙龙。就在他辞世之时,也没离开他的渌水亭。与之相比,同在水泉丰沛的海淀,大将僧格林沁却造旱园,在园中起山神庙。权宦李莲英海淀镇闹市中置产业三处,方便起居却无水趣。宗室商人萨利建宅通衢,招摇有余,风雅稍逊。试想,如果这位伟大的以水为性,借水寄情的词人没有了水,他的情感激发和创作灵感的迸出就要大打折扣,甚至几近干涸。如果以山为题、以山为怀,那他的艺术也定是另种风度了。

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对荷花的吟咏,描述很多。以荷花来比兴纳兰公子的高洁品格,是再恰当不过的。出污泥而不染是文人雅士们崇尚的境界。它起始于佛教的有关教义,把荷花作为超凡脱俗的象征。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梅、竹、兰、菊“四君子”和松柏、荷花等人格化,赋予人的性格、情感、志趣,使其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蕴。郑板桥的竹、金农的梅、曹雪芹的石,都成了寄托文人心态、情感的文化图腾。而纳兰性德却认定了荷花。他的号为楞伽山人,有禅缘者,看重荷花,更在情理之中。纳兰性德所居,所乐之处均有水存在,水中的荷花更陶冶诗人的性情。瓮山泊畔有芙蓉十里,玉泉山下有芙蓉殿,渌水亭边碧水菱荷,皂甲屯明珠花园西花园遗址仍残留水沼,出土莲花纹汉白玉栏板……这无不说明它与纳兰性德的生活、创作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与词人的精神始终同在。

中国历代文人追求对物质性理的认识,并把它与人生观、世界观等哲学概念联系起来,指导生活、事业、并把它艺术化。在哲学的理性与艺术的热情的交汇点上有所生发。纳兰性德也不例外,他以诗词的形式,以杰出的艺术互为观照着他的哲学理念。

风物起兴

纳兰性德的诗词中,有不少是因扈驾游历北京西山一带风景名胜时写作的。这些地方至今几乎都有迹可寻,有史可稽。这些因名胜古迹生发的感慨和情致出之有处。通过对所写地方进行体察,能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认识纳兰性德此类诗词创作的起因和他丰富的文史知识,以及对客观事物形象准确的感受。纳兰性德曾随康熙幸游“八大处”宝珠洞。他扈从玄烨凭高远望,写下《望海潮·宝珠洞》“漠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呗,算来别是凄凉。往事最堪伤,想铜骆巷陌,金谷风光。几处离宫,至今童子牧牛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干一线,雪冷雕翔。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阳。归雁两三行,见乱云低水,铁骑荒冈。僧饭黄昏,松门凉月拂衣裳。”站在平坡山巅宝珠洞眺远亭上,宜南向、东向眺望。南望,永定河一线漂渺如带似纱由它千万年泛滥冲刷形成的西山洪积扇,不但形成北京平原,在北京古地理上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至今在其两岸仍可见大片荒沙,累累土岗。山下不远是八宝山老山田村山石景山,两千年前的汉墓早以少为人知,山脚下元代翠微公主的陵墓湮没无寻,明代贵戚葬地已被清朝王公坟茔逐渐取代。东南望,辽金残毁的城垣尤在,元大都址上的明清北京城紫气东来。辽宋于会城门北、紫竹院一带进行了“高梁河会战”辽军铁骑的驰援,使宋军大崩溃。金兵攻陷辽幽州城,在其上建中都城。元人将金中都付之一炬后,东移城廓建大都城。历史变迁,王朝更迭,都邑兴废,引发了纳兰性德的无限感慨。纳兰性德从驾到西山黑龙潭,写下《忆秦娥·龙潭口》“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古苔横啮。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黑龙潭位于画眉山北,在山嘴处东北石崖下。这里石色青黑,树木萧森,荫浓苔滑。泉水従深潭底冒出,

如: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丈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因为她是搏击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为了她,就不怕千难万险,就一定会迎来团聚的那一天。从“夜深千丈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

4、主要成就

文学成就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纵观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纳兰词》在纳兰容若生前即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身后更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王国维赞其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张恨水的《春明外史》更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

纳兰性德逝世三百周年纪念之际,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成立,把纳兰研究推向一个高潮。1997年8月由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和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共同发起组织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在承德举行,纳兰性德研究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交流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纳兰的家世、生平、思想及创作等得到日益全面而精深的研究。而对于普通大众,纳兰性德与纳兰词更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与喜爱,甚至有人概括为“社会现象”之说。承德有研究纳兰性德的纳兰性德研究所。

藏书大家

纳兰性德一生爱书藏书,从师顾贞观、陈维菘、徐乾学,研讨经学。曾耗资40万金,编辑宋以来诸儒学经之书,刻为《通志堂经解》1860卷(后世学者何焯编撰有《通志堂经解目录》)。辑有《全唐诗选》。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渌水亭杂识》、《大易集仪萃言》、《删补大学义粹言》、《词韵正略》、《陈氏礼记集说补正》等书。晚年笃意于经史、书法、诗文。嘱友人秦松龄、朱彝尊为购求宋元诸家经解,得抄本140余种,环拥古书万卷,建藏书楼“通志堂”、“珊瑚阁”,以弹词歌曲、评定书画、鉴藏古籍为乐。藏书印有“珊瑚阁”、“绣佛斋”、“鸳鸯馆”等字。

5、轶事典故

纳兰与红楼梦

轰轰烈烈的“红学”研究已经进行百载有余。其中有不少文宿巨匠参与研究,取得不少成果和进展。不但毛泽东对《红楼梦》研究有评述,就是前溯百载,清代的皇帝、公子王孙也侧身其中。但凡研究“红学”的人对纳兰明珠和纳兰性德都会有所了解。

乾隆算得上是第一位红学家。当和珅进呈《红楼梦》,乾隆读后即说:“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一句话,把《红楼梦》与纳兰家联系起来。且不说此推论是否确凿,天子首开一家之言,根据他的阅历提示了两事物间的联系可能。纳兰家族和曹家都是清初到中期“康乾盛世”中人,相继前后。他们的家世与经历,有许多共同之处,是那个时期的政治、文化现象的集中反映。

纳兰与曹雪芹

首先,纳兰性德与曹雪芹祖父曹寅同入值宫禁,均为大内侍卫。据考,这种同事关系可能还非同一般。他们都极富文采,一个是满洲贵族通过发奋勤学,成功加入到中原主流文化的行列。另一个是祖代家风,把成熟汉学带入满清皇朝。从两个不同角度达到同工之妙,对满汉文化融合作出努力。现在最能作证的便是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与随康熙南巡驻跸织造署的纳兰性德的诗文交往。纳兰有词《满江红·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构楝亭,亭在金陵署中》,此外还著文《曹司空手植树记》。

同是帝王的近臣。纳兰是帝王身边与文化人士联系的桥梁纽带,曹寅是外放江南任官,监视江南文人举动,并为朝廷笼络人才的密使。他们的作用不一样,但目的与归宿却是一样,都是清王朝进行文化统治的干将与助手。这便是他们在意识形态方面扮演的同一角色,以及在文化职能方面的共同之处。

再者,纳兰家族和曹氏家族都是官僚世家。从龙入关,立有功勋,并数代承袭官爵,是功名奕世,钟鸣鼎食之家。纳兰家不但是地道的满州贵族,从血缘上与王朝有着复杂关系。曹家祖上是明朝辽东驻军军官,后降清改籍,入包衣列,属帝王家臣。曹寅的生母曾是康熙乳母,曹寅当过皇帝侍读(同学),曹雪芹的姐姐又是礼亲王五世外孙、平郡王纳尔苏的王妃。曹家世袭江宁织造达六、七十年。纳兰性德、曹寅与康熙皇帝是年龄相近的“一起玩大”的年少君臣。

纳兰家与曹家不但在王朝关系上,而且在家世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祖上都是从龙入关的老资格,并在清王朝定鼎华夏后发迹。两个家族都有一定文化传统,注重文化建设。明珠是满汉文化融合政策的支持者,自已曾领衔主编过一批清初的大部头书籍。他对自家子弟的文化进修、发展尽了心力。儿孙中有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有翰林院掌院学士揆叙,还有喜读书、善藏书的孙子福格。而曹家祖上就是明朝辽阳驻军的游击衔炮兵教官,之后的曹家子孙均是文才出众,并乐于广交天下名士的官员。他们的祖上虽都是武官出身,但在文化的过程和完善文治的大形势下,较早地顺应这个趋势,完成了这个转变。诗书传家,崇文重礼。

两个家族都有着“烈火烹油,鲜花著锦”的辉煌,都是“诗书簪缨之族”。但也都遭遇撤职抄家的厄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把一个封建王朝的政治斗争与家族盛衰演绎得如此维妙维肖,再现得如此淋漓尽致。纳兰,王朝的政治风云变幻深深影响着他们家族的命运。他们家族内部的矛盾发展,家势的炎凉,也微缩、反映了王朝的兴衰。它们互为影响,互为观照。明珠与大多数封建官吏一样,由于权势渐重,也重蹈把持朝政,背公营私、贪财纳贿覆辄,被御史参劾,遭撤职抄家的处分。他的府邸家园被另一个佞臣巨贪和珅看中,据为已有。而曹家赫赫近百载,却被告挪用资财,出现亏空被撤职查抄,其织造之职被另一个叫隋赫德的贪官接替。这种陈陈相因并非以良继莠,正是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结果。他们两家都曾自觉不自觉地卷入宫廷权力斗争,属于皇八子允禩、皇九子允禟朋党。纳兰性德大弟揆叙因在立储问题上重提“八阿哥”,康熙震怒而被降职。雍正更是穷治政敌,降谕在揆叙墓碑上铲去旧字,改刻“不忠不孝柔奸阴险揆叙之墓”昭示永久。曹家也因为立储问题与皇八子、皇九子结为同党,被雍正恶之,一除为快。因在江宁织造衙门旁万寿庵发现曹家为允禟收藏铸造的铜狮子,找着把柄削职为民,充军发配,一捋到底。两个家族同样在封建制度回光返照的“康乾盛世”里尽历了荣辱盛衰的轮回。

纳兰性德本人虽然没有象晚些时候的曹雪芹那样,亲历家道衰败。但他的婚姻、事业好景不长,似乎也鬼使神差地预示着水满则溢,月圆必亏,“盛宴必散”的规律。应该看到,这一现象并不仅限于纳兰和曹氏家族。而是一般事物的发展规律,更是封建王朝中的普遍现象。这也正是他们家族史的社会意义所在。

就纳兰性德和曹雪芹个人品格来比较,也有许多共同和相通、相似之处,两人都有过人的才分和非同一般的文化基础。纳兰性德在主编《通志堂经解》时,就把凡读书、索引、见闻俱记录在册,以后编成《渌水亭杂识》,其中涉及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可见博学之一斑。一首《望海楼·宝珠洞》把视野内一望之地的自然景观、历史文物、千古苍桑一并道来,信息量大,跨度大,内涵丰富。一首《忆秦娥·龙潭口》把所看到的地理、地质现象作正确的描述与艺术的表达。竟可以与著名文化地理著作《帝京景物略》中有关描写一并参照阅读、欣赏。而曹雪芹也多才多艺,曾撰写《废艺斋集稿》《南鹞北鸢考工志》等多册关于金石工艺美术、烹调等书籍。另外还擅长书画、诗词。这些在他的封建社会大百科全书《红楼梦》中,都一一展现。纳兰性德与曹雪芹同属风雅之流,脱俗之士,但对朋友却有情有义。纳兰性德交友朱彝尊、梁佩兰、姜宸英、高士奇、顾贞观等著名学者文士,并倾力营救身陷绝地的吴兆骞。纳兰性德身虽富贵,但不恋官场,不贪功名,甚至想摆脱世俗纠缠,做闲云野鹤。曹雪芹则有诗友敦敏、敦诚、张宜泉等,更有神密的“脂砚斋”、弘晓等知音。他乐于帮贫济困,据说他在“鬻画维生”“绳床瓦灶”的困境中,仍“常济孤寡”,收养双目失明的老妪白媪,作风筝谱教盲人于叔度谋生之术。曹雪芹曾谢绝好友敦敏的推荐,不入宫谋职。

他们之间确有许多极其相似之处和几乎能重叠套合的家世经历。无怪相隔不久,又与纳兰家结为“亲家”的乾隆,看过《红楼梦》后,一口咬定所写是明珠家之事。更有人牵强、索隐,认定明府为大观园;明珠纳兰父子即贾政、宝玉等等不一枚举。且不管这类说法有否根据,有否意义,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的确太多,而且在纳兰之后的曹雪芹也不可能对之前的包括明珠家的变故毫无知晓,加之个人的亲历和体验,丰富了他的艺术创作源流,使《红楼梦》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与更大的涵盖性。

6、人物评价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顾贞观:容若天资超逸,悠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惋而后喜悦。容若词一种凄忱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陈维嵩: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周之琦:纳兰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能及。容若长调多不协律,小令则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能使残唐坠绪,绝而复续,第其品格,殆叔原、方回之亚乎?

况周颐:容若承平少年,乌衣公子,天分绝高。适承元、明词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虫篆刻之讥。独惜享年不永,力量未充,未能胜起衰之任。其所为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甘受和,白受采,进于沉着浑至何难矣。

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陈廷焯:容若饮水词,在国初亦推作手,较东白堂词〔佟世南撰,〕似更闲雅。然意境不深厚,措词亦浅显。余所赏者,惟临江仙〔寒柳〕第一阕,及天仙子〔渌水亭秋夜、〕酒泉子〔谢却荼蘼一篇〕三篇耳,余俱平衍。又菩萨蛮云:“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亦凄忱,亦闲丽,颇似飞卿语,惜通篇不称。又太常引云:“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亦颇凄警,然意境已落第二乘。 《白雨斋词话》

陈梦渠:纳兰词最重名句效应,若之于全词,未必人人都知之。如:临来无限伤心事。又:当时祇道是寻常。又: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谁道飘零不可怜。又:人生若祇如初见。于白话文情感中皆可朗朗上口。然全词如何,读者未必知。

人物情感经历

纳兰容若一生多情,也伤情一生。

在纳兰容若二十岁时,初识情爱的滋味,却也立即陷入痛苦。他和青梅竹马的表妹惠儿彼此相爱。但在富贵已极的阶层,爱情反而是最不堪一击的。表妹被父亲安排入宫,做了皇帝的妃子,他以为自己一生的爱都被这个女子带走了,带进了红墙深处、皇宫内院,带走了朝朝暮暮,带去了来生来世。然后,他同样无法逃脱父亲的安排,终于由皇上赐婚,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蕊为妻。

在这里顺便提一下另一个女子青格儿,青格儿是明将沈钧的女儿,后被鳌拜收养,十年前:青格儿喜欢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喜欢惠儿。 玄烨(康熙)喜欢青格儿。十年后: 纳兰容若娶了卢蕊。 玄烨纳了惠儿。卢蕊死后,青格儿做了纳兰容若的小妾. 在皇帝和容若面前,青格儿始终喜欢容若,她曾为容若在宫中带发修行。

卢蕊出嫁这年正好十八岁,正是一个女子最芬芳的年纪。对于这个女子,我有着诸多美好的寄望,因为纳兰容若正是为了她伤情一生。不过,她也确实美好的无以复加,她倾国倾城,秀外慧中,同样生于富贵已极的家庭,她从小受到了当时的女性可以受到的最好的教育,更难得的是她温柔委婉,慧质兰馨。

只可惜,他与她,相遇的太晚——他已为了青梅竹马而又今生无缘的表妹惠儿受了最重的情伤;只可叹,他与她相遇的太早——他一生中第一次遭遇了爱情的不如意,还没有恢复,他尚且还没有准备好再去接纳另一个女人的深情无悔;只可悲,他与她相遇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成婚当日。

正因为是迫于父亲的安排,所以在成婚之前,容若心中便对卢儿有了芥蒂。他对她只有冷淡。

卢儿,这个温柔剔透的女子,未嫁时,就已耳闻了纳兰家长公子的才名。那个年代的女子,又有几人能为自己的婚姻做主,贵极如公主还不是要走别人为她安排好的路,例如和亲,例如作为奖赏或拉拢的手段嫁给某某将军、某某大臣。可是父母为卢儿选的夫婿竟是纳兰容若,这个如水般清雅的男子,真乃幸耶!卢儿是喜不可言的等待出嫁的。待到洞房花烛夜,当那个丰神俊朗的男子掀起红盖头的刹那,俩俩对视的一瞬间,卢儿便真心地许下了一世的钟情,从此她无怨无悔的深爱着纳兰容若。

是啊,任何一个多情的女子,都会爱上那个形容洒脱,眉眼间溢放着俊逸的纳兰容若。

成婚以后的生活,除了作为康熙的一等侍卫,常伴皇上出巡等公事外,其余闲赋在家的时间他总是爱待在书房,一个人静静的看书。他们几乎过了2年相敬不相亲的日子。

卢儿有时会送来一碗清茶,也是静静的,但茶香袅袅、沁人心脾。时日久了,人便随着茶香偷偷地沁到那个男子的心里面去了。他总是装作读书入神,故意不理她,她就静悄悄地偷望着他——这个世间独一无二的男子就是她的丈夫!她是那么那么的爱他,即使明白他在故意冷淡她、疏远她,冷待他们的婚姻,她也无怨无悔,能成为他的妻,她已一生感激。

终于有一次,她竟然痴痴的凝视着他出了神,情不禁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瞻彼,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也许是终被滴水穿石的温柔打动,也许是如花美娟、红袖添香的情境太旖旎,总之纳兰容若终于醉倒在眼前人的美丽温柔中,他忘了故作的矜持,忘了冷淡的距离,于是他情不自禁望进了她的瞳眸深处,一下子便不可自拔。

头一次被容若灼灼地注视,卢儿突然感到心慌,仿佛所有的阳光都投射到了自己的脸上,照亮了长久以来忧郁的心情。她突然好担心,担心自己的容颜不够明媚,在这个深爱着的男人眼中,不能留下美丽的倩影。当时,他们都还没有意识到,恰是这一刻,成了他们一生最动人的永恒。

突然醒觉自己刚刚竟然把心中所想脱口而出,卢儿羞得绯红了双颊,慌忙装作不经意地问:“匪有君子,语出何处?”

容若笑答:“语出,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这为自己找下台阶的小伎俩,容若怎会不识,但见她娇美的脸色,眉眼间藏不住的爱意,那欲语还羞的情态,是那么的可爱动人。容若悄悄地心动了。而这一刻两情相悦的美好始料未及的刻印在了纳兰容若的记忆中,并且永远的刻在了心里。

纳兰容若也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遗憾的是隐含在这之中的“适我愿兮……与子偕臧……”的情动,他领略的太晚,因而错过了他们的许多个朝朝暮暮。

如此女子,如许深情,又是如此一个剔透的纳兰容若,即使再大的决心也当不住,爱情的降临。从此他再也无法抵挡的这个女子的温柔入侵。

他们经常以赌书为乐,随着更深入的了解,容若方知知己正是枕边人。她的聪颖慧黠、她的博学多闻、她的善解人意,是那么的与他契合,他无法自拔的爱上了这个不可多得的女子。

恋人们如胶似漆的相处总是嫌短,而容若还肩负着皇帝侍卫的职责。

两下里相思,倒成就了许多词句——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得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烟轻雨小,望里青难了。一缕断虹垂树杪,又是乱山残照。

凭高目断征途,暮云千里平芜。日夜河流东下,锦书应托双鱼。

本就蹉跎了好些时候,又可叹相聚日短、相思时多,却还遭天妒多情,与卢儿的姻缘只赐下了三年。

卢儿千辛万苦为纳兰生了一个儿子,却因产后受寒而死,一宵冷雨葬了名花!

卢儿走后,纳兰容若的心也跟着死了,往后的人生就只剩下了自责与对卢儿的思念和哀悼。容若最痛悔的就是曾经对卢儿的冷淡,这何止是悔不当初,简直就是痛心疾首。他好恨自己没有从一开始就珍惜她,白白糟蹋了两人恩爱的时日。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几欲催人泪下。拥有时,我们以为自己很富有,会一直拥有你所拥有的东西,理所当然得忘了人生尚有失去这件事,于是再珍贵的也变作了寻常。一旦永远的失去,才发现自己贫乏的竟然只留得下记忆,那些曾经拥有过的,成了生命中既温暖又寂冷的痛。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只要她在,便是随时可享的温柔,可是她走了,带走了缠绵,只留下不可触摸的一片心伤。

自失去卢儿后,纳兰容若的后半生几乎全用于思念亡妻。尽管后来他又继娶了官氏,并且有侧室颜氏,三十岁时又纳江南才女沈宛青格儿为妾,但对这些女子,也许尚有情,却没有爱了。否则纳兰容若就不会用整整半生的时间为卢儿痛写哀词,直至生命的尽头。

山花子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本来就是多愁善感的坯子,卢儿的死更对纳兰容若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每一思念亡妻,都是悲上加悲,雪上添霜,失去卢儿的痛苦不但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获得疏解,反而因为思念逾久,而更加刻骨铭心。于是纳兰容若就注定了英年早逝。他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此时离他与卢儿结缡为夫妻刚好十一载。

他病了很久,御医统统来看过,却都说不出确切的病因,只说是受了寒。其实他是病在心里,唯一的解药只有深爱的卢儿,可卢儿早已等在黄泉路上。

人在病重时往往最脆弱,于是对卢儿的思念反变成了催命的利刃,他的病体更加沉重终至不治。在病榻上纳兰容若留下了最后的悼妻词——

采桑子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粱。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这是纳兰容若留下的最后一阙词,这也是他留在人间的对卢儿最后的追忆、最后的思念。伤情终于让他倦了,十一年,多少个寒暑,相遇、相守至到生离死别,一切好似梦一场,匆匆的就过去了许多年。他不用再在人间守着一个人的相思,终于可以带着“比翼连枝当日愿”去与卢儿相聚了。从此后再不用“争教两处销魂”。

纳兰容若,纳兰容若……可叹情深不寿……

7、后世纪念

纳兰故居

纳兰性德纪念馆位于北京海淀区最北端,隔沙阳公路与昌平区白水洼遥遥相望的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村庄,隶属上庄镇管辖的皂甲屯村(亦名造甲屯)。皂甲屯东临南沙河,西北部的阳台山为它挡住了西伯利亚甲屯西侧有一座占地近百亩的大庄园,虽经过近三百年的历史巨变,可昔日的规模依稀可辨,四眼井古戏台不改当年的古朴,被风剥雨蚀的亭台楼阁也似在回忆着当年的盛景。它就是人称“明相”的清康熙朝大学士纳兰明珠的私家宅院,现已成为纳兰性德纪念馆。

纪念馆按其笔下的“郊园”设计 ,由主展厅、录像厅和画厅组成,通过大量历史文物表现其一生,后其墓地出土的墓志铭、朝珠、封诰、康熙铜钱等也在此馆展出。

纪念作品

《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

《纳兰容若词传》

《谁念秋风独自凉》

《纳兰词典评》

《纳兰词全编笺注》

《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生最爱纳兰词》——苏缨

《西风多少恨 吹不散眉弯》——白落梅

当时只道是寻常》——安意如

《纳兰性德词传》——何灏

《纳兰容若》——张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