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开却东胡

 养生读书创业 2014-02-25
战国时期密云地区属于燕国,地处燕国东北部。从那时起,它便是中原出入东北、内蒙地区的重要门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边防重镇、兵家必争之地。 
  战国时期既是封建制度初步形成时期,同时也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频繁期,而密云地区自然成为他们南下的必经之路,所以,此地已日渐成为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较量的重要战场,一时间战火四起。 
  当时这片土地已被东胡族(古族名,因居于匈奴以东而得名)占据,他们横行无忌,大肆劫掠财富,残杀民众,使百姓无心生产,只得背井离乡,四散奔逃,昔日繁华之地一片荒凉,杳无人烟。 
  此时燕国国君为历史上有名的燕昭王,随着他励精图志,燕国国力已经逐渐强盛,眼看东北边境人民遭难,他下定决心彻底平定边患。对于带兵打仗的人选,他思考了很长时间,最后决定将率军驱胡重任交给大将秦开。燕昭王之所以想到秦开,绝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首先秦开是燕国名将,非常富于作战经验,久经沙场,百战百胜。更主要的是因为秦开在东胡做过人质,对东胡的情况十分熟悉,特别是对东胡军队的作战特点、作战方法一清二楚,能做到知己知彼。用这样的将领,就完全有了取胜的把握。 
  秦开接到任命后,心中热血澎湃,眼见父老乡亲遭难,他恨不能立即披挂上阵,血沃疆场。于是慨然应命。 
  公元前283年秦开率军迎战东胡,燕军自西向东,由妫水流域(今延庆境内)向密云地区的渔水(今白河)、鲍丘水(今潮河)流域推进,一路斩关夺隘,势如破竹,东胡军虽奋力抵抗,却无法阻挡燕军凌厉的攻势,只得一路退却,燕军乘胜追击,接连收复失地。在连连胜利之下,燕军士气更加旺盛,一鼓作气向东北追歼东胡。东胡军本想收住败退的脚步,但士兵们早已被失败吓破了胆,只好如惊弓之鸟般一路奔逃,真是落花流水,狼狈不堪,最后竟然退却到千余里外的今西辽河上游,从此一獗不振,再也不敢轻易犯边。燕军趁机收复了今密云地区、河北北部、辽宁省一部分,将失地从东胡手中彻底夺回。
       
秦开大败东胡军的消息很快传播开来,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喜悦的脸上笑出了泪花,四邻八乡的人们欢天喜地迎接凯旋的英雄。
       
然而秦开并没有被当前的胜利冲昏头脑,掸去征尘,他又在思考下一步。为了使父老乡亲们得到永久的安定,他开始考虑在收复地区设郡防守,以彻底防范东胡进攻,燕昭王欣然同意,命其在燕国东北边境设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相当于今北京北部、河北省一部、辽宁省一部)。从此五郡由燕国政府直接派官吏治理,一改以往分封的惯例,彻底杜绝了东胡的进攻。
        
经过慎重的考察,秦开把渔阳郡的郡址设在了今县境统军庄村南,此地卡咽喉要路,防守自如,加之位于渔水(今白河,时流经此地。)之阳,山水相间,妙地天成,于是就将其命名为渔阳。渔阳郡的设置是密云县县最早的行政建制,其辖区相当于今河北省北部、北京市东北部、天津市一部。从此,渔阳古郡的美名传遍天下。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开始在中国正式实行郡县制,而密云地区郡制的确立,大大早于此,意义自然非同一般,从此,密云地区完全成为燕国派兵防护的边防重镇,其雄关险隘的位置也基本固定下来。
        
而今,漫步雄关古道,在塔影斜阳、断壁残垣间抚今追昔,感慨之情由然而升,岁月沧桑,物是人非,但一页青史永恒,愿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先辈创业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