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游统计指标引导进入“数据结构解析”时代

 智慧旅游519 2014-02-25

    □郑彤

    问题4:您能简要介绍一下“完善国内旅游接待统计体系”的内容及其基本原则吗?

    答:“完善国内旅游接待统计体系”是一个指标体系。在选择指标时,我们遵循了以下四个原则:一要真实反映国内旅游接待情况;二要充分反映各地国内旅游发展情况和地区旅游发展的差异性;三要充分考虑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四要从当地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指标中得到印证。

    基于这个四个原则,我们选择了三大类共计32项指标:第一类,接待能力指标,包含住宿单位数量、房间数、床位数。这类指标用来反映地方住宿单位的接待能力。第二类,基础统计指标,包含接待国内游客人数、过夜游客人(天)数、国内旅游收入等反映当地旅游经济总量和规模的传统指标。此外还引入了人均接待国内游客人数指标,这是国际上通行的、用于衡量一个地区旅游经济活跃程度的指标,主要用来反映该地区经济对旅游的依存度,该指标同时可以消除因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差异带来的不可比因素。第三类,校核考评指标;包含住宿单位出租率、人均花费、交通客运量。这类指标源自与旅游业发展高度相关的综合统计和行业统计数据,主要用来评估基础统计指标数据的合理性,用来校核基础指标。

    问题5:那这个“统计体系”都有哪些特点?它与原来的旅游统计制度又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答:总的说来,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这是一套重点突出、有机联系的体系。在体系架构上,刚才说了它涵盖三大类共计32项指标,但核心是“过夜游客”指标,各个指标相互衔接、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构成一个科学完备的体系。方案的关键点在于以住宿单位基本情况为基础,突出过夜游客指标,细分一日游和过夜游市场,引导地方由关注游客总量到关注游客结构转变,同时又考虑到与历史总量数据的衔接。

    第二、这是在现有旅游统计制度下的“精耕细作”。除住宿单位接待能力指标需开展额外调查外,其余指标均基于现有《旅游统计调查制度》和统计局国民经济统计数据。这样既保持了原有《旅游统计调查制度》的延续性,也增加了试点指标的权威性、合理性和可获取性,减轻了基层旅游统计部门的负担。

    第三、这是以多维度视角看待各地国内旅游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本指标体系既包含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等传统的总量指标,又设置了诸如过夜游客人(天)数、平均停留天数、人均花费、人均接待游客数等结构指标和强度指标。通过多维度的解析,各地国内旅游的发展定位和自身优势得以突显,能够促进各地方在区域旅游分工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问题6:您刚才说住宿单位指标和过夜游客指标是这个体系的核心,您能解释一下吗?

    答:其实我刚才已经谈到,我们搞这个指标体系,是为了反映地方国内旅游发展的质量和结构。但是我们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有个侧重。把过夜游客指标作为反映旅游发展的核心指标,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它的可获取性和可校核性都比较强。而且一般认为,过夜游客带来的经济效益大于一日游游客。住宿统计作为重要的指标供给方数据,世界旅游组织成员国都很重视,发达国家更是如此。以澳新为例,这两个国家的住宿统计内容非常详尽,调查单位覆盖面广,涵盖95%以上的住宿单位。业主需记录每天的入住和离店情况,并按月提供给统计部门。

    至于住宿单位接待能力指标,它既是测算过夜指标的基础,又是校核过夜指标的有效手段,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此次试点的成果。通过分析住宿设施接待的游客数量可以直观反映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和消费情况,体现地方旅游业的吸引力,能够衡量出地区旅游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经济繁荣程度。因此也是我们的侧重点之一。

    问题7:试点工作发布了部分成果,当然,这些成果是以数据形式表现出来的,这个成果解决了之前困扰大家的问题吗?您刚才提到,试点工作核心在过夜游客指标,在反映地方旅游业发展方面,结构数据真的比常规总量数据更有优势吗?

    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想这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我刚才也讲到,完善国内旅游接待统计体系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实现全国各地区的数据可核、可查和可比,引导各地通过数据科学地看待当地国内旅游的发展,住宿单位情况以及过夜游客指标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靠而有力的抓手。

    完善国内旅游接待统计体系工作是基于现有《旅游统计调查制度》开展起来的,开始时,对这项工作能否成功,我们心里并不是很有底气,毕竟各地的旅游统计工作基础差别太大了,因此,就选择了7个统计条件比较好的省(区、市)进行了首批试点,边走边看,不断完善方案,总结经验,最终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当我第一次看到7个地区主要统计指标排名的时候,很是兴奋,没想到数据当中蕴藏着这么多宝藏,其中透露了很多信息,是我们平常从总量指标中无法观察到的,这些信息折射出各地国内旅游发展的特点,也显示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浙江,是我每次都要拿出来说的典型例子,在首次试点结果使用的7项指标中,浙江有6项排在第三位,1项排在第四位,没有一个第一名,但是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浙江总体发展非常均衡,国内旅游总体情况是健康的,在既有条件下,他们可以分指标与其他先进地区对比,找出努力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

    这次我们发布的是第二批试点的结果,由于涉及地区比较多,同时又是完善国内旅游接待统计体系工作启动以来的首次公开发布,所以在选择指标时,我们更审慎了一些,按照试点工作的宗旨,立足于住宿单位接待情况,选择了6个指标。从数据来看,基本能反映出各试点地区国内旅游发展的阶段性和差异性特征,同时也能从某一指标上,总结发现各地区的优势。

    比如,从单个省(区、市)看,不同指标排名差异比较大。以江苏为例,在“住宿单位接待国内过夜游客人数”这一规模指标中排名第一位,而在“住宿单位接待国内过夜游客平均停留时间”这一质量指标中,排名直线下滑,为第十九位。这一差异体现了该地区国内旅游发展内部的不协调性。同样,再来看下北京,虽然在“住宿单位接待国内过夜游客人数”指标中排名第十四位,但在“住宿单位接待国内过夜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和“常住居民人均接待住宿单位国内过夜游客数”两个指标中都排在第一位,发展优势非常明显。

    从不同区域看,我们可以看出东中西部地区[根据相关标准,21个参与排名试点地区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和广东;中部地区包括吉林、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四川、重庆、贵州、西藏和宁夏]各有所长,中部地区整体比较均衡。从6项指标排名前五位地区看,在“接待国内过夜游客人数”和“住宿单位接待国内过夜游客人数”指标中,前五位均为东部和中部省份;而在其他4项指标中,西部地区显露出头角,其中,内蒙古和西藏分别在“住宿单位接待人数占国内游客人数比重”和“旅行社接待人数占国内游客人数比重”指标中排名第一。从6项指标排名后五位地区看,只有3项指标中出现了一个中部地区,其余均为东部和西部地区,说明中部地区国内旅游发展相较东部和西部而言总体均衡。

    从单个指标看,每个指标设计都相对合理,能够反映出各地旅游业的特点。从“住宿单位接待国内过夜游客人数”指标看。江苏排名第一,非常契合江苏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旅游经济发达程度。2012年,江苏省地区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二位,经济发达,省内外交流多;交通等基础设施健全,便捷度高;作为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除传统历史人文资源外,新兴资源亦有长足发展,吸引力不断提高。

    从“住宿单位接待人数占国内游客人数比重”指标看,内蒙古排名第一,符合内蒙古的地域特点。内蒙古地域广阔且狭长,区内主要盟市和旅游景区相对分散,听当地旅游业者说,区内出差,一天驾车跑个1000公里,是个常事。由此,我们看到,在内蒙古境内旅游,想不住真的有点难。

    从“住宿单位接待国内过夜游客平均停留时间”指标看,北京排在第一名,除北京自身具有的各项优势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各地所用的国内旅游统计方法,基本上都是以市为基础,直辖市以本级,各省(区)则是以地级市为依托。在现有方法下,很多游客由于在一个省(区)内不同地市间流转,所以摊薄了省级停留时间;而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四个直辖市则很少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本项指标排名中均位于前十位。

    从“旅行社接待人数占国内游客人数比重”指标看,西藏以绝对优势排在第一位,遥遥领先。西藏国内旅游的组织化程度之所以这么高,与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密不可分,普通散客可进入性不强,旅行社在当地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就更加突出。

    从这些简单的分析上,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地方旅游业的发展都有其独特性,单纯地依靠某一指标进行评判,很有可能掩盖当地国内旅游发展的特点,只有通过多项指标的分析考量,才能揭示出本地发展的优势和亮点,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营造出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环境。如果局限于某一指标,用其他地区的先天客观优势与自己相比,肯定不利于自身发展,还有可能进入误区,反而会贻误时机。如拿西藏和内蒙古作对比,两个地区同是少数民族聚集区且地域辽阔,在“住宿单位接待人数占国内游客人数比重”、“住宿单位接待国内过夜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以及“常住居民人均接待住宿单位国内过夜游客数”等指标上相差不大,但在“旅行社接待人数占国内游客比重”这项指标上却差别很大,如果内蒙古不顾客观实际,盲目在这项指标与西藏进行比较,并制定相关发展计划,肯定不会取得良好效果。

    我只是简单说了些数据中反映出来的情况,其实,其中还有很多奥秘,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结合自身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当然,这些数据是不是百分之百科学、合理,无懈可击呢?这个,我不敢说。我是觉得要想让数字说真话,更多地还是需要我们大家用一双科学的眼睛去看待统计,如果能够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有效消除各种人为影响的旅游统计调查方法,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还会有人质疑吗?

    这里,我们可以回到问题上去了,试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人们关注的问题,但并不是说结构数据就绝对优于总量数据,而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我们在利用统计数据时也应该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寻找与之匹配的指标,也就是刚才说的从“过磅称重”时代进入“结构解析”时代,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出旅游统计的功能,真正推动国内旅游实现转型升级。

    问题8:前面提到,试点工作经历了5年的研究和3年的实践才有了今天的成果,但仍有近三分之一的地区尚未参加试点。那么,对地方而言,这项工作的难点究竟在哪里呢?

    答:其实政府统计面临的困难是共性的,具体到国内旅游统计,我想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各地不正确的政绩观。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对旅游业发展情况也越来越重视,对统计数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地方旅游业不断做大做强的背后,也存在统计数据盲目攀比现象。经济实力相近的地方在比,区域相邻的地方在比,资源相似的地方也在比;不仅比接待入境旅游情况,还在比本地接待国内旅游情况,不仅比人数还要比收入,不仅比绝对值还要比增幅。几年前,地方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之和仅为国家的一倍多,而现在的数据不仅远超全国的国内旅游数据,更是达到了2倍之多,导致地方接待国内旅游数据横向比较的意义越来越差。这不仅对旅游统计数据的权威性造成不良影响,也影响到地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其次是地方统计基础薄弱。过去地方国内旅游接待数,一是数据基础不牢,未以住宿为基本数据,而是以弹性最大的“一日游”为基础数据主体,造成整体数据的不可比;二是技术基础薄弱,在开展调查时,未能严格按照要求确定调查总体、合理选取调查样本、妥善安排调查时期、科学推断调查结果,造成采集的样本数据和推算的总体数据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失实,影响了国内旅游数据的质量。第三是统计队伍建设滞后。目前,各地旅游统计工作的发展很不均衡,个别省市至今依然存在着“半个统计人员”的现象,根源还是出在领导不太重视统计工作上。事实上,很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旅游统计,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有些职能会消亡,但统计会增强。

    这次试点的切入点就是从各地的实际出发,首先在观念上引导各地正确看待统计数据,同时要求各地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培训以及旅游统计基础建设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保障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在自身统计力量有限的条件下,要争取与统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提高工作效率,保持内部形成合力,提升试点工作的效果。也正是有了国家旅游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具体指导,以及地方各级领导在观念上的逐步转变,试点工作才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先后两次作出批示:“该试点工作比较扎实,成果也比较理想……争取形成全国国内旅游多项指标分别排序”……“工作很艰苦,也很细致……然后研究发布方式”。

    问题9: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14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今年将在全国实施新的国内旅游接待统计指标评价办法。这是否意味着试点工作圆满结束?对于推行这一新的指标体系,是否已有具体工作部署?

    答:这次公布的第二批试点结果,只是完善国内旅游接待统计体系工作迈出的一小步,我们不会满足此,为什么呢?套用个现在比较时髦的词,那就是“大数据”。现代社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有效地运用数据,让数据说话,从数据中出观点,这样才能引领我们做好各项工作。通过这次试点,我们发现数据世界太丰富了,我们不应该只把注意力放在某个数据上或是某项指标上,而应该利用数据把思路打开。所以,我们需要在数据挖掘上下工夫,通过不断研究,构建出有针对性地统计指标体系,更好地引领旅游业的发展,将旅游业尽快培育成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首批和第二批试点结果表明:多数试点地区能够按照《完善国内旅游接待统计体系方案(试行)》要求顺利完成试点工作,方案总体可行。这就说明了我们这项工作完全是具备现实可操作性的,这也可以消除当初担心无法承担相关工作地区的顾虑。接下来,我们将按照2014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部署,以试点工作为基础,在全国实施新的国内旅游接待统计指标评价体系,并自2014年起定期发布各地国内旅游相关年度数据,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以此引导政府部门更多关注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转变发展方式,打造中国旅游业升级版。在这里,我希望各试点地区能认真总结试点经验、配备人员、完善方法,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国内旅游统计工作模式;没有参加试点的地区,能按照试点方案梳理自身国内旅游统计工作,优化工作条件,提升工作水平,为下一步参加完善国内旅游接待统计体系夯实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