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洋恣肆 激昂慷慨 奇特变幻 雄健奔放——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

 丘山书屋75 2014-02-26

汪洋恣肆 激昂慷慨 奇特变幻 雄健奔放——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

这首诗与《将进酒》抒发的情绪相近。它是天宝十三年李白游宣城时作。天宝十一年,诗人北游邺郡、邯郸、广平,并到达安禄山统治下的幽州,亲眼见到安禄山的骄 横跋扈以及为发动叛乱积极备战的情景。顾念国家命运,诗人心中无限忧虑。正在这时,于宣城担任长史的本家兄弟李昭,邀请李白南游。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初秋到 达了宣城。诗人在宣城的生活,表面上虽然显得悠闲,但郁积在内心深处的痛苦,却时时袭上心头。他想到自己被玄宗“赐金放还”,仕途失意,报国无门,一种怀 才不遇、愤恨不平之情油然而生。正当此时,他的叔父李云去往江南,路过宣州。诗人于是借在谢脁楼饯别李云之机,尽情地发泄胸中的苦闷。

“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谢脁楼是南朝著名诗人谢脁做宣城太守时所建,也称谢公楼,或北楼。“校书叔云”指李白叔父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不过这首诗诗题一作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是陪李白的叔父监察御史李华登楼抒怀之作。从诗的内容看,后一题更为切合,诗中并无饯别之意,只是放歌抒怀。

诗的一开始,作者就将积郁在心中的苦闷尽情倾泻出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昨 日之日已经弃我而去,不可挽留。这感情奔放的诗句里,不知含有多少珍时惜逝之意和年华虚度之慨。诗人从天宝三年被排挤出长安,至此已经十载,十年三千六百 日,每一日都是作为“昨日之日”在浮游中无谓地打发掉的。那么“今日之日”又如何呢?情况仍然没有变化,还将会像“昨日之日”一样被无谓地送掉,所以烦忧 乱心。这四句诗使用对称句,“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对照鲜明,给人感受十分强烈。对称句而用两个四、七句式,整齐中有参差,所以活脱奔腾,而不死板拘 滞。接下去写远眺所感。虽然因年华无谓流逝而心烦意乱,然而今天在谢脁楼上,纵目远观,只见“长风万里送秋雁”,雁群排着整齐的行列,乘着飒飒秋风,飞越万里青空,多么清明开阔的境界,郁怀不禁为之一层,确实“对此可以酣高楼”了,把酒开怀,将乱心的烦忧暂且推开。情绪由忧郁陡然转为开朗。因为是登谢脁楼,由楼而及人,想到文学的事业:“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蓬 莱”是海中仙山名,传说仙家典籍都藏在这里。汉代藏书处东观,被东汉学者称为“道家蓬莱山”,所以“蓬莱文章”即指汉代文章。“建安骨”指汉末建安时期, “三曹”、“七子”等有风骨的作品。“小谢”即谢脁,对“大谢”谢灵运而言。谢脁的诗以清丽见长,所以说“清发”。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文学历史的品评, 又巧妙关合李华和诗人自己。李华是散文家,唐代古文运动前驱者之一,所以用蓬莱文章夸赞其文章成就。李白自己是诗人,又一向倾倒谢脁,如曾经说:“解道 ‘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玄晖是谢脁的字。所以以谢脁自许。诗人也许想到叔侄二人就是优秀文学传统的继承者与发扬者吧,不禁逸兴勃起,“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逸 兴”指飞腾的兴致。“壮思”犹如说壮怀,高远的志趣。“览”同“揽”,持取的意思。胸满逸兴,壮思飞腾,高情远意竟使诗人发生天真的狂想,要登上青天将月 亮摘下来。这两句由开朗又转为昂奋了。然而诗人毕竟志在济世,不满足以文学终其一生,所以不能不从昂扬逸兴中又回到报国无路的残酷现实中来,深深的愁绪又 袭上心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愁怀是如此深重,借酒浇愁,而愁绪更深。前一句抽刀断水的比喻,不仅用以表现消不除的愁怀十分贴切,而且意象上还能显示出作者情绪激昂的色彩。所以转成诗末两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散发”犹如说脱冠,指隐居不仕。诗情由昂奋又变为忧愤决绝。全诗一任感情的奔腾,完全以情绪为转移,变化莫测,自成波澜。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尽管充满着诗人的无限愁苦,流露出“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消极出世情绪,但这是愤激所发出的反抗呼声,是对世道不公的控 诉。这对认识当时现实黑暗一面有一定的意义。同时,诗中也包含着李白乐观奋发的一面。“欲上青天览明月”,不仅表现了诗人横溢的才情,而且也展示出诗人高 尚的理想,广阔的胸怀。正因如此,它给诗篇增添了一种豪爽之气、一股蓬勃向上的激情。

    这首诗的表现技巧颇为高明。诗人熟练地运用这些技巧,将其思想感情表达得极为充分,并收到巨大的艺术效果。

    (一)结构奇特。 

    诗的开端,起得突兀:“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这犹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诗人一方面痛惜开元盛世的“昨日”一 去不返,痛惜自己壮志未遂。另一方面又抒发自己“今日”徒有才华。报国无路的苦闷心情。但接下去,不写“烦忧”,却写“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 楼”。诗人想到烦忧虽多,也无济于事,不如面对秋景,在饯别宴会上开怀畅饮。可是,在敷衍题目,称赞李云文章杰出,有建安风骨的时候,诗人又情不自禁地联 想到他自己才华横溢,而且“欲上青天览明月”,想驰骋才华,干一番事业,然而奸佞当道、报国无门。于是忧从中来、愁绪泛起,“举杯浇愁”,犹如“抽刀断 水”,无济于事,诗人万般无奈,只能以“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消极态度来进行解脱了。表面看来,此诗结构腾挪跌宕,上下诗句之间似乎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内 容好像难以捉摸,但仔细体味,这些诗句完全是由诗人强烈的感情贯串起来的。我们看这“感情流”:忧郁、苦闷——开朗——逸兴勃起——壮思飞腾——愁上加愁——愤激而起。这种跳跃式的结构,正是诗人思想感情急剧变化与大幅度跳跃的艺术表现,只是诗人将其变化与跳跃之间的过程及联系省略掉了。

李白的诗歌常常是捕捉一些表面上看来互相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并把这些表面看来没有联系的意象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诗歌。意象间的跳跃,恰恰形成结构的跌 宕起伏。短短十二句诗,感情几次跳跃,若断若续又一气呵成,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胸中的忧愤。这种奇特结构,好似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实在是怪伟奇绝。

(二)想象奇妙。 

诗人运用大胆而丰富的想象,赋予自然现象以生命和感情。时间,本来是一种没有知觉、没有感情的自然现象,然而诗人却将它人格化了。值得想念的“昨日”,尽管 我想挽留它,但它却弃我而去;多愁的“今日”却不断扰乱我的心绪。诗人将两种时间写得那么富有意识、富有感情,使这首诗起始就显示出奔放奇特的色彩以及诗 人对往昔与当今所抱的爱憎分明的感情。

作者丰富的想象力,除了运用拟人化手法外,他还借助幻想境界中诗人的自我形象来表现。“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登上青天摘取明月的奇思遐想,不仅表现了诗人高远的兴致,豪壮的情思,而且也体现了诗人想象的奇妙。

    (三)语言雄健奔放。 

    诗人选用散文化的句式入诗:“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这种长短错落、豪放雄健的诗句,表情达意,挥洒自如,吟诵之际,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最能表现诗人激烈奔放的感情以及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诗人在语言方面还善于运用比喻。由于比喻用得巧妙,使诗中所要表现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更加具体生动。诗人的逸兴、壮思,本来是一种很抽象、且不易说清的 情感形态,但诗人用“欲上青天览明月”,加以补充说明,形象比喻,就使这种兴致、情思变得具体生动,易于理解。“抽刀断水”这比喻多么奇特,多么贴切! “断水水更流”“消愁愁更愁”,音调多么流畅,节奏多么鲜明!我们从这音调和节奏上,可以联想起不尽的流水,不尽的忧愁。

    总而言之,诗人以汪洋恣肆的气势,激昂慷慨的感情,奇特变幻的结构,雄健奔放的语言,铸就了这首杰出的诗篇。它令人感奋、令人叹息,又使人在吟诵与思索之际,获得美的艺术享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